从任务驱动教学法到项目教学法
2024-06-17林超英
摘 要:高中通用技术学科以设计、操作学习为主要特点,集实践、创造、科技、人文知识于一体。传统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以模仿性动手操作为主,教学实效性差,难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而从单纯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到运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在项目的引领下,借助解决真实问题这一途径,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统一。文章聚焦于此,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其展开了详细探究,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12-0076-03
在2003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国初次创设了通用技术这一学科,旨在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围绕该学科的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详细阐述:基于通用技术实践性、创造性、科技和人文相统一的特点,通过科学组织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面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应以生活实践问题为载体,引领学生从独特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思考、交流、探究等方式展开学习。鉴于此,通用技术教师应尽可能转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内涵,积极开展项目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概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任务驱动教学法逐渐走进教师的视野,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植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将课堂教学从“知识再现”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以任务为引领,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渐完成多重教学目标。结合以往学者在研究中达成的共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任务为核心,统领整个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基于学情和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探究任务,学生则以“知识探究者”的身份,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等方式完成探究任务,最终在这个过程中高效达成知识、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目标。教师在教学时科学融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渐演变成知识探究之旅。
就通用技术这一学科来说,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以及该学科中承载的育人目标,积极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基本上都是将全班学生集中在一个制作教室中,引导其以共同完成一个探究任务的形式展开学习。并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多数学生基本上都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展开学习,很难形成有创意的制作。为了彻底转变这一现状,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个大的项目,并将项目进行细化,以任务形式统领,使学生在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法的融合中,高效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1]。
(二)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由来已久,其生长于西方劳动教育思想的沃土中,前身是“工读教育”和“合作教育”等。之后,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也随之完善和改进,最终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以社会和生活中真实的项目任务为主题,促使学生在项目的引领下,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成就感、强化学习动机。
在项目教学法中,师生双方拥有平等的地位,教师是指导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项目,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建议和材料,并引导学生围绕项目开展探究学习。同时,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其以知识探究者的身份围绕项目开展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等,最终在思维碰撞中完成既定项目目标。此外,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教学法倡导在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学习,并在对真实问题的解答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透过学生的项目学习状态,用纵向的思维评价学生的成长,并用横向的眼光分析学生的成绩,学生可以在项目探究中开阔自身的视野,体会创造的快乐[2]。
二、高中通用技术项目教学法实施案例研究
(一)选定项目
科学选择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和关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了真正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价值,教师在选择项目时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项目应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以《课程标准》为参考,科学设计;第二,应提前做好学情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和水平、问题解决能力、自我认同感等,选择与其相匹配的项目内容;第三,在确定项目主题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当前学生共同关注或者熟悉的知识点出发,确保设计出来的项目能够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技术与设计”的项目教学中,教师按照上述的项目选择要求,结合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当地传统手工业的现状,为学生设计了“风筝设计与制作”的项目。
(二)制订项目计划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从做中学”,其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动手制作,而是以“做”为载体,最终达到“学”的目标。教师在开展项目教学时,如果将确定好的项目主题直接呈现给学生,要求其开始活动,学生难免会不知所措。鉴于此,教师必须要将大项目依据教学进度科学地划分为阶段性任务和问题,让学生在阶段性问题的驱动下,逐渐完成项目的探究学习。例如,在“风筝设计与制作”项目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探究的项目,分解出四个任务:
任务一:聚焦飞机升空的原理、风筝的分类、风筝的制作要领,领悟其飞行原理。
任务二:动手设计个性化风筝,掌握绘制草图的方法。
任务三:围绕飞机定型、图案展开探究,如了解各种固定方式和加工工艺,不断优化和完善作品。
任务四:围绕整个设计过程,编写相关的说明书,并进行飞行实验,对最终的成品展开评价。
这样,学生在项目子任务的引领下可以逐步完成对项目的探究学习[3]。
(三)合作探究,制作成品
在项目教学中,当学生对项目形成深刻的认知,便可在子任务的引领下循序进入项目的探究学习中。这一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关键。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知识探究者的身份,在“思考—制作—否定—反思”的过程中完成项目制作,促进其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的综合性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有限,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甚至出现失误。鉴于此,教师应给予这些情况足够的重视,及时加以指导和修正。以“风筝设计与制作”这一项目中任务三的完成环节为例,为了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连接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设计出来的风筝形状和方案,结合不同的材料,对不同的固定方式、连接方式展开探究。这样,学习小组通过对比分析,逐渐完成这一探究任务,并从中获得综合性发展。
(四)成果交流与评价
在项目教学中,小组成员完成项目产品制作后,应紧紧围绕项目成果及项目制作过程展开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同时把控交流方向和节奏。通常,学生在展开项目交流时,主要围绕项目成果、项目实施思路和过程、项目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案、项目完成后的感悟和收获几个方面展开。其他学生和教师在听取成果汇报的过程中可提出质疑,展示者则进行解释说明。如此,通过听众和展示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加深知识理解,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学生完成展示之后,师生双方围绕展示的项目展开多元化评价。在具体进行评价时,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还可以汇报展示、辩论报告、以赛促评等形式展开,使得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对本次项目探究学习形成全面、深刻的认知。例如,在“风筝设计与制作”项目教学评价中,教师就坚持全过程评价的原则,基于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整个学习小组在项目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评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思路是否清晰,在设计过程中是否预测到了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和探究学习状态是否积极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中是否通过多个渠道完成了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如何,在实践中是否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出来的作品外观如何,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作品成果展示和分享形式是否恰当、出彩。一方面,详细的评价标准使得学生在覆盖全过程的教学评价标准中对项目探究学习活动有了全面、客观的认知,促进其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优化项目教学评价中,教师还应坚持多元评价的原则,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上述的评价标准,围绕小组制作成品、小组的成果交流活动展开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待学生完成评价之后,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4]。
三、高中通用技术项目教学法实施成效分析
鉴于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应基于新的教材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以大项目、大任务的方式重新设计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课时不足的现象,也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有助于强化学习动机。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可以从一开始就明确活动的目标,知道在学习中需要做什么,预期达到什么样的成果,以及在遇到问题时应如何解决等。此外,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对各种困难,学生可通过多种方式主动解决,不再依赖于教师的协助。如此一来,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项目教学中,学生能够紧紧围绕既定的项目,结合设计好的阶段性任务,在各个击破的过程中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同时,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设计的过程,掌握了设计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促进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模式变化,真正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风筝设计与制作”项目教学中,学生不仅真正掌握了风筝设计的技术要点,促进了相关知识的内化,也在项目探究的过程中优化了设计理念,训练了动手实践能力,真正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再次,提升了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鉴于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必须对教材展开深层次研究和剖析,围绕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例如,在“风筝设计与制作”这一项目教学开展之前,教师要聚焦项目探究的一般流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这样的做法,不仅保障了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也提升了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最后,促进了师生双方角色和地位的转变。在项目教学中,项目目标、项目任务、项目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确定都凸显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项目学习的整个过程都赋予了学生“知识探究者”的身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思维碰撞与合作探究,逐渐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有效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的师生角色,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内化知识,最终从中获得综合性发展。从任务教学法到项目教学法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潮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了新课程改革下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要求。学生在项目的引领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深化,而且促进了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因此,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整合教学任务、科学设计项目、合理设置分组、优化教师指导,让学生在项目的引领下高效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晏媛.高中通用技术项目式教学实践:以《“太空车”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
罗柱.高中通用技术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以“筷子抛石机比远”和“螺旋桨小车竞速”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
付登艳.基于STEAM的高中通用技术项目教学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1):17-18.
何姗.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中生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查光亮.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到项目教学法: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18(5):20-23.
作者简介:林超英(1982.11-),女,任教于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2019年被评为福建省莆田市通用技术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