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问题导向学习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提升的实践研究
2024-06-17郭凤喜
郭凤喜
摘 要:小学数学研学问题的设计应该注重问题本身对思维的启发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数学研学问题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形象性、抽象性、分析性、概括性以及创造性,是研学问题设计、思维原则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研学问题;微课;数学思维;思维可视化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的微课的优势
(一)有助于利用“导向性问题”资源辅助“研学后教”课堂改革的教学
结合研学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微课资源,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能够随时随地地学习,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有趣,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能够努力突破教师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局限,拓展课堂学习的宽度和广度,使得个体的学习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创设无时空局限的微课网络学习,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二)有助于培养教师的课程设计整合和开发能力
通过“研学问题”的设计等研究,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养成了教师学习思考的习惯,提升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从教材和教参方面来看,教师有了更多的设计空间,能够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采用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和形式。教师要成为学生利用各种资源的引导者,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探索。
(三)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动力,教师在设计研学问题的时候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以问题导向为学生营造出课堂情境,增强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问题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把研学问题导向的微课和小学数学课程结合开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实现深度融合,转变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教师在制作微课前,要先做好选题和知识点的资料收集,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重难点。微课的时长一般不超过十分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几分钟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利用微课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利用电子书包平台创设微课学习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达到分层教学的需求。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对于刚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考验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今后更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利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用音频、图像等多媒体形式呈现抽象的数学知识,用新奇有趣的事物刺激学生的大脑思维,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知识点,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塑造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生品位。
三、研学问题的导向学习,实现思维可视化
(一)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思维提升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个体独立学习能力是学习者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个体学习是从依赖到独立的一个过程。协作学习需要学生之间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研究论证,集思广益,发掘各自的潜能,共同解决问题。在班上分享交流各自的学习感悟、展示个人作品,收获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团队协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合作技能,学会与同伴有效地沟通,理解和尊重不同观点。在“研学后教课堂”的交互性学习活动中,独立学习与协作学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设计激趣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问题的设计,设置深入且有效的提问环节,摒弃无用、机械的问答模式,否则将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前收集相关资料,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可以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运用假设提问法、故事提问法等方式吸引学生思考问题,从“教师问”到“学生问”,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使学生能够保持愉快、高效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促进思维发展。
(三)设计悬念问题,启迪数学思维
教师通过充分挖掘和理解教材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教材中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设计具有悬念的数学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增强数学课堂的乐趣和紧张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深入探究问题答案的积极性。富有创新性的悬念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期待,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数学课堂的学习中,从而进行独立思考、深入探索。
(四)设计梯度问题,提升思维层次
教师是数学课堂的引导者,这对教师的要求看似降低了,实则是提高了。因为这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准确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心理状态。教师根据学生认识问题具有层进性的特点,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问题,密切关注学生实际的知识掌握水平,鼓励学生不断将思维引入新的高度和深度,在探索中获得成就感。
(五)设计巧变问题,拓展思维能力
为了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把看似孤立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整合起来,设计出富有变化的问题。
教师设计巧变问题,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实际体验设计出条件不具备、答案不唯一以及策略不唯一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思考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的同时,锻炼了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多元思维。
“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因此设计研学问题时要注意突出数学这一学科的高度抽象性的特点。问题的设计要以学生为本,能够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独立性。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同时,投入真切的感情,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构建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
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驱动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提升课堂学习的品质,真正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需要,适当调整教材,加工教材,合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去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激励学生探索,呼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研学后教”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利用自主合作翻转式学习,放飞学生思维,提升数学综合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王长春.浅谈微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5(01).
[3]员阁.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4]马伟豪.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Z1).
[5]卢建筠.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从实体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6]张齐华.“思维可视化”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之重建[J].江苏教育,2017(25).
[7]苏鹏桢.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策略[J].读与写,2017(22).
[8]曹如亮.问题教学与学生思维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4).
[9]朱红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策略探讨[J].新课程(上),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