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2024-06-17廖嘹黄挺亮

新楚文化 2024年11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运用价值

廖嘹 黄挺亮

【摘要】竹子集清幽、刚直、挺拔于一身,不仅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生态价值,而且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及美学形态,可以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相应素材。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竹文化,然后着重探讨了竹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其他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竹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价值;运用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1-0084-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1.025

竹是君子的象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其他植物所不能取代的。我国有着悠久的竹文化和丰富的竹资源,竹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就充分显示了竹子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竹子的生态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对竹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竹文化概述

从传统诗词歌赋中就能展现出我国先民对竹子喜爱之情,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培育、利用竹子的国家。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竹子早已经超出植物属性而被赋予特殊的文化内涵,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纵观我国古诗、歌赋、绘画、工艺及景观建设中均存在竹文化的身影,因此竹子早已成为古代先民生活的一部分,由此我国也被冠以“竹子文明国度”的美誉[1]。

我国竹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考古发现的甲骨文以及竹部文字则是最好的证明,如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当中便已经发现“竹文化”身影,考古人员在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文物中发现了带有“竹”符号的陶器,这一发现表明早在6000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先民就已经发现竹子的利用价值,并将竹子作为一种文字符号而保存下来。此外,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当中同样存在竹子的身影,如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中出土了7000年前的竹子残片,这表明在原始社会时竹子就开始应用到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当中,因为只有竹子被人类社会所应用后,人类才能够肯定竹子的价值,并出现代替“竹子”这一植物的文字符号。

二、竹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精神文化价值

东汉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竹子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内涵展开解读,同时将竹子比作为“竹君子”,并借“竹子”这一媒介映射古代君子高洁、正直以及谦逊的高尚品格,甚至还会通过竹子的文化内涵助力当时社会道德建设与社会风气优化。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过程中,有关竹子的文化价值始终得以保留传承,很多文人雅士借竹子等形成了谦虚、气节的精神风貌,并以此在人生中产生一种道德层面的美感。此外,在古代社会的长期发展演变中,竹子衍生出的精神文化对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态以及价值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文人创作为例,《诗经》中将竹子作为高洁君子的象征,如在《淇奥》中通过“绿竹”的挺拔、翠绿等赞扬君子外表特征以及内在修养;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也存在“湘妃泣竹”的典故,传说娥皇与女英二人在洞庭湖听说舜的死讯之后抱头痛哭,万分悲痛,最终娥皇、女英二人眼泪已经流干并哭出了血泪,最终二人也死在了舜帝坟前,二人的眼泪洒落在九嶷山的竹林内,并使竹子表面呈现出白色、紫色以及血红色的泪斑,后人为纪念娥皇、女英,便将这种带有“泪斑”的竹子称为“湘妃竹”,在这个神话传说中,竹子便成为坚贞气节的最好象征。

(二)艺术创作价值

竹文化不仅会对我国先民的审美造成影响,同时还是绘画艺术以及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自古以来我国文人雅士就非常喜欢将竹子作为歌颂、描绘的对象,而这与竹子有关气节、风骨、虚心以及谦卑的象征存在密切联系:三国时期竹林七贤多在山阳竹林内饮酒吟诗,并寄情于竹林当中;著名诗人苏东坡更是发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感叹,并以此诠释自身的风雅高洁。清代画家郑板桥对描绘竹子情有独钟,在郑板桥的作品中不仅将竹子形象描绘得生动活泼,同时还将竹子生机勃勃的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竹子中特有的精神文化特征已经成为古代艺术创作的灵感与题材来源之一,并在艺术品构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三、竹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观赏竹的应用

观赏竹在环境设计中应用具有诸多方面优势,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观赏竹品种较多,品种与品种之间既有统一特性,又各有区别,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既可以作为乔木,又可以作为灌木或是地被植物,而这是其他观赏植物所无法比拟的;二是观赏竹可以与其他竹材料在形式及质感方面形成统一,从而可以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协调;三是相较于其他观赏植物,观赏竹具有自我繁殖及可再生性,几棵竹树数年时间即可形成一片竹林,而这对于造林成本的降低是非常有利的。而在实际运用观赏竹过程中必须讲求造景手法,常见的造景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以竹当窗。以竹当窗具体是指将竹子种植在窗户之前,通过窗户将竹景映射进来。通过以竹当窗的环境设计,可以在室外与室外之间形成一种自然过渡,从室外向室内观看,人的视线不可避免会被竹枝、竹叶、竹竿所分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室内的私密性。不仅如此,以竹当窗户的环境设计,还能起到削弱噪声,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提高室内的宜居性[3]。

2.竹径通幽。竹径通幽具体是在竹林开辟一条通行的小径,而在对竹径开辟时要力求含蓄深邃,求窄忌宽,求曲忌直。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竹径通幽主要用于空间与空间的连接,意在营造神秘莫测的心理感受以及曲折迂回的视觉感受,而这对于园林景观层次的增加是非常有利的。

3.竹石组景。怪石和竹子通过合理组合置于园林当中,既可与其他景观配合,起到分割、障景等作用,又可独立成景。许多文人墨客会将怪石看作是微型的奇峰,而将怪石与奇峰搭配,可以使得怪石置景更为自然。竹石组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多用于中式园林景观,其置景的目的主要是在局部营造兴奋点。各种奇石或因纹理象形,或因质地昂贵,会因造型别致,或因颜色特别,而备受游人瞩目,而在观赏竹的衬托下怪石的特点会更为鲜明,置景也会更为和谐,而这无疑会成为游客观赏的兴奋点所在。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竹石组景的范围扩大了,怪石可以替换为景观小品、景观雕像等,但是置景方法万变不离其宗[4]。

4.粉墙竹影。植物和光线之间的组合是环境艺术设计常用的手法,如“明月松间照”这句诗就是植物与光线组合的生动写照。粉墙竹影具体是在粉墙旁边种植观赏竹,通过粉墙与观赏竹颜色的对比,加之光影变化,进行环境景观创设,这种环境景观创设形式美小于意境美。从墙与竹的关系来看,粉墙竹影属于衬托和被衬托的关系,与此同时观赏竹与竹影之间本身也形成了实与虚的对比。另外,观赏竹枝叶繁茂,通身翠绿,也可以与其他植物搭配置景,如可以运用观赏竹与紫薇花、紫荆花、红梅、碧桃等红花植物置景,也可以运用观赏竹与红继木、红枫、红叶李等红叶植物置景。可以将红花植物、红叶植物作为前景,将观赏竹作为后景,错落有致,高低搭配,从而使观赏竹更绿、红花红叶更红。

5.竹桥亭台。竹桥亭台以竹子为主要材料构建,广泛用于园林、公园、度假村等自然景观区域。竹子的纤维结构比较紧密,竹材减震性能强,使用时更加安全稳固,同时它的轻质还使得结构设计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弯曲、摆动等形式,再加上其线条柔美,加上独特的自然特色,将亭台和桥梁建筑的形式和竹子自身的美感相融合,发挥了许多想象力,让亭台和桥梁更加创新、美观。而且种植和利用竹子作为亭台桥梁的材料,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也为自然增添一份美丽。实践证明,竹亭桥梁的设计充满了竹林和自然元素,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对于竹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竹材的应用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竹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优势也日益凸显,具体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竹子本身结构使得竹材不仅重量较轻,而且质地坚硬,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虽然弯折强度过大,竹材也会被折断,但是不会像其他木材那样彻底折断,所以更换及维修更为方便;二是竹材强度远高于其他木材。据相关统计显示,竹材的抗拉性约等于钢材,而抗压性甚至可以与水泥、砖头媲美。而竹材在实际应用时,主要可以应用于以下几方面。

1.以竹代木。竹材在实际运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以竹代木。相较于木材,竹材不仅更为易得,成材时间更短,而且具有吸热、吸湿等特性。除此之外,竹材质感更强,质地细腻,很少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因此更加绿色天然。竹床、竹椅、竹茶几等都是以竹代木的典型代表。而在以竹代木应用过程中主要可以采用捆绑节点、钢构节点等节点构造形式。

2.竹根应用。竹雕是竹根应用最为常见的形式,竹雕经过设计者的精心雕刻,不仅朴素自然,赏心悦目,而且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竹雕在实际制作时主要利用竹子的根部以及靠近根部的竹茎作为制作材料,这段材料内部形成桶状,比较适合制成竹杯、竹筒等器物。而在对竹根雕刻时,主要可以采用透刻、皮雕、浮雕、阴阳雕等雕刻形式。如果需要刻画动物、山水、人物等复杂的事物,则需要选择纹路奇特、质地均匀、竹壁厚的竹根进行雕刻,以此来保证雕刻效果[5]。

3.竹材二次创作。根据原竹差异性,古人经过数千年的探索发明了竹编。宋代的《营造法式》中就对竹编的制作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制作竹编,可以弱化竹材个体差异,突出图案纹理特征,使相关制品更具设计感。

常见的竹编制品主要包括竹编器具、竹编界面、复合竹材等。一是竹编器具。竹编器具在国内具有悠久的历史,河姆渡遗址中就出土了许多竹编席子的残片,除了竹编席子外,竹编器具还包括竹编灯笼、竹编笼具、竹编篓子等;二是竹编界面。不同竹材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即使是产自同一产地的同一品种竹子,其竹节的长度、管壁的厚度、直径的大小也会略有不同。而将竹材分割成竹篾、竹丝,然后用竹篾、竹丝编制成不同的界面,可以以面的形式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弥补竹材个体差异。竹编界面的编制方法不一而足,多种多样,环境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设计考量选择与之相应的竹编方法,以此来充分满足不同界面个性化装饰需求;三是复合竹材。复合竹材是指沿平行纤维方法或板材方法进行胶合,原材料主要以短小材或剩余物为主,其制作加工过程主要可以概括为首先对竹材进行加热,剖去竹黄、竹青,然后对竹材进行切片,之后通过层积、拼接、指接、热压、涂胶等操作流程,即可将竹材制作成复合竹材。复合竹材既保留了传统竹材收缩率低、物理性好的特点,还具有强度大、幅面大、尺寸稳定、不易变形、耐磨性好等优点,因此在板材应用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6]。

4.精致竹雕。通过雕刻、雕塑等手法,将竹子打造成各种精美的造型和图案被称为竹雕,这也是竹材另一种形式的应用。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被视为正直、宽容、坚韧不拔的代表。因此,精致竹雕往往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品质和价值观的向往,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竹雕注重细节和精准度,雕刻师傅需要娴熟的技艺和耐心付出,他们通过对竹子纹理和质感的把握,用刀工巧妙地雕刻出各种形态丰富、线条流畅的作品。而且竹雕的主题丰富多样,可以是人物、动植物、风景、故事情节等,雕刻师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创意将竹雕打造成各种具体的形象和寓意。目前,竹雕常被用于室内装饰、园林景观、艺术收藏等领域。无论是作为摆件、挂件还是雕塑,精致竹雕都能为空间增添一份文化气息和艺术韵味,既展示了竹子这种独特材料的美感,也体现了雕刻师傅的创作才华和对美的追求。

四、具体运用案例

(一)上海世博会秘鲁馆

上海世博会秘鲁国家馆的设计主题为“食物哺育城市”。其外围的墙壁采用竹子和泥土,以竹裘作为装饰,通过竹裘间交织的缝隙让光线透过。

(二)越南竹之翼

越南独特的竹文化表现出越南人民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拜之情,以及竹子在越南人民生产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和越南人民对竹子的重视程度。竹之翼另一让人称赞的特色是整个建筑没有采用钢制或人造材,而是纯天然的竹子结构。这不但满足了现代设计中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又符合现代设计的绿色环保理念。

(三)隈研吾的竹屋

隈研吾在长城脚下设计了名为“竹屋”的作品,在这个追求中国传统意境的建筑中,竹子的运用被发挥到极致,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竹子的表现程度和状态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近乎全竹式的建筑形式,再加上室外犹如桃花源般的自然环境,使置身于此的人体验到一种古时文人墨客归隐山林的乐趣。在设计这个作品时,隈研吾认为竹屋力求通过一根根的竹子来融合长城山区的地形和所在地的居住者。从而让人、竹屋和环境产生了更为强烈的亲近感。隈研吾知道在这些山区里的建筑面对的是低精度的大自然环境,所以他设法将建筑粗犷化,从而让两者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这表现出的效果既有男人的刚强,也有女人的柔美之情[7]。

五、结语

综上所述,竹文化具有较高的价值,将其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不仅可以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素材,而且可以加深环境艺术设计底蕴。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对竹文化加强应用,除了可以运用观赏竹外,还能以竹代木,对竹材、竹根等加强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竹文化应用效果,进而更好地促进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时来,许畅畅.中国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3(03):61-65+135.

[2]罗伟,吕茜.地域文化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J].工业建筑,2023(04):253-254.

[3]韩昭,孙虹.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上海包装,2023(04):74-76.

[4]金亮.环境艺术设计中竹文化与竹材料的运用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2(06):140-142.

[5]张硕,赵洪文.浅议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2(03):129-131.

[6]黄欢.岭南文化艺术设计和实践应用体系构建[J].丝网印刷,2023(12):115-117.

[7]白璐.浅析体验经济下创意文化艺术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2017(10):29-31.

作者简介:

廖嘹(1988.11-),女,汉族,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商业空间设计、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设计运用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学科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市场环境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革新建议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