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走在前列的无锡现代化
2024-06-17武力
武力
摘 要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各个地区因条件差异和发展速度不同,走在前面的地区可以为后发者提供经验。无锡作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主要代表城市之一,具有较高的样本研究价值。从历史来看,无锡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乡镇企业、“苏南模式”闻名中外,现代化建设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2013年,无锡被列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经过十年发展,无锡基本实现阶段性目标,大多数指标完成。总结现代化先行示范这十年,无锡在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态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城市治理现代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入研究、探索解决,继续为全国的现代化建设探路。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无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上唯一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但是近代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侵略、压迫和阻碍,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举步维艰,历尽坎坷。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实现现代化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责任,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越来越接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然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现代化速度和发展水平在不同的区域之间,是不可能做到“齐步走”、同时到达的,必然出现有先有后,走在前面的地区也自然会为后发者以及全局谋划者、顶层设计者提供经验。无锡作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确立的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无疑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样本。
一、无锡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根基
无锡所在的江南地区,唐宋以来即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人民最富庶的地区,自然也是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素来就有“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杏花春雨江南”之称。由于这个地区经济发达,因此人民就“安土重迁”,即人口流动性较低,不愿意外徙。这种人口的稳定性加上工商业发达,就使得人们不仅交往多和频繁,而且在交往中更多的是博弈论中所说的“多次博弈”,即人们的交往不是“一次性的”或“一锤子买卖”,诚信和品德在此地非常重要。而这种建立在工商业发达社会里的诚信和交往品德,虽然从表面上看与建立在农业基础上以血缘和熟人圈子为范围的诚信一样,但是实质上是不一样的。它已经是一种社会范围内的诚信,而不是亲友间的诚信,它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生产生活的社会化。当地发达的小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工商文化,产生于以市场交换为前提的商品经济,是以自愿和互利为交易前提的,因此就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这不同于与土地打交道的传统农业。
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元一体”,无锡的工商文化则在其中更多地代表了商品经济的文化特色。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的经济,必然要突破家族血缘甚至亲友的关系圈,离不开公共产品和社会公益事业;同时,商品经济又是自愿互利的平等交易,并且风险大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历史上的吴文化虽然属于儒家文化范畴,但是具有自己明显不同于主流的特色。以无锡东林学派所反映的儒家文化,由于建立在工商业发达且承担国家税赋最重的吴地,具有了“躬行实践的知行观”“民本财末的伦理思想”“经世为民的实政思想”“工商皆本的重商思想”“贫富两便的社会思想”这些与主流的儒家文化不同的内涵和创新。无锡荣氏家谱在明代即有家训:“士农工商虽不同,皆是本职。”针对传统文化“士农工商”的排序,薛福成在《英吉利用商务辟荒地说》中甚至提出商握四民之纲的理论。此外,“工商皆本”的思想还反映在无锡地区的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上。这些都为近代以来无锡的经济转型和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工商皆本”“敢为天下先”“重视教育”和“义利兼顾”的无锡文化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推动了无锡近代以来现代工业的崛起和工业化走在全国前列,还造就了近代以来无锡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人才辈出,对全国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近代以来走在前面的工业化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前的近代历史,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也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和压迫、艰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即社会生产力从传统的农业为主转向现代工业为主。无锡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经济条件和优秀传统文化三者结合,使无锡在国内率先发展起现代工业经济,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无锡是苏南地区近代工业中心城市,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无锡民族工商业起步于1895年杨氏兄弟创办的无锡第一家以机器为动力的近代工业企业——业勤纱厂,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相继崛起了以杨、周、薛、荣、唐蔡、唐程六大家族集团为首的民族工商业群体,形成了纺织业、丝绸业、粮食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1934年,在全国六大工业城市(上海、天津、无锡、武汉、南京、青岛)排名中,作为唯一既不是开埠城市又不是省会城市的无锡,居然工厂数量位列第三、资金位列第二、工业产值位列第二、动力位列第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无锡工业产值仅次于上海和广州,位居全国第三,职工数全国第二,成为全国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
新中国成立后,无锡积极探索以发展乡镇工业为特色的现代化。无锡乡镇工业起步于1956年创办的苏南第一家社队企业——春雷造船厂。自此,无锡各地陆续开办一批社队企业。这一时期的很多社队企业后来发展为乡镇企业,为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积累了资金和经验。[2]改革开放以后,无锡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实践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是率先开展了“计划外协作”;二是率先推进国有企业转型,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三是率先唤醒企业经营的市场意识,实施企业经营承包制;四是通过对“苏南模式”的市场化不断改造,使其持续焕发发展活力。1988年,无锡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08.3亿元,年递增率高达34%。1991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达68.8%的最高峰值。被称为“华夏第一县”的无锡县,1992年起,连续三年在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评比中名列第一。进入新世纪,苏南地区以四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为导向,不断突破原有的“苏南模式”。无锡紧紧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及时转变发展理念,积极创新发展模式,把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力提高,实现了以速度增长为重点向以质量增长为重点的战略转变,形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迈向现代化的新阶段相适应的新发展模式。[3]
进入新时代,从2013年4月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中国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后,无锡这座百年工商业城市,在现代化发展大潮中始终领风气之先,实现了跨入“万亿俱乐部”、人均GDP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一系列实践成果。
二、无锡现代化建设的成绩与经验
(一)现代化先行示范十年的答卷
2013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经国务院同意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对苏南地区提出:到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成为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4]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成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地区。
从《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来看,中央选择苏南作为试验区,无论从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环境保护,还是从文化建设、社会治理,都是科学合理的。这个地区大致领先全国平均水平15年左右(2011年,苏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农业生产效率较高,制造业发达,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较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3:52.9:44.8,初步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它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会面临什么问题、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无疑将为全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经验。
全国从2013年到2022年的十年改革和发展,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开始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目标奋斗。无锡作为苏南地区主要代表城市之一,经过十年的创新发展,已基本达到《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所设定的目标。其中,《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提出的“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的41个三级指标中,截至2022年,无锡已有35个指标达到目标值,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科技进步贡献率、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城镇化率、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镇村公共交通开通率、城镇家庭住房成套率、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人均预期寿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障覆盖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万人社会组织数、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备面积、森林(林木)覆盖率、城镇绿化覆盖率、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法治建设满意度、公众安全感等指标,达标数量超过指标总数的85%。
(二)现代化先行示范的成效和经验
作为现代化先行示范城市,无锡十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经济现代化。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和进出口总额等指标都不同程度的增长。现代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发展为0.9:48.3:50.8;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977.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4%,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80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3%。二是社会现代化。人口数量不断增长,2010年到2020年,无锡常住人口数从637万人增加到746万人;教育资源与制度不断完善,高校在校学生数从2010年的10.96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15.41万人;科技研发不断加强,专利数从2010年的3万多件增长到2022年的接近7万件;医疗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从2010年的1.84人增加到2020年的3.35人。三是文化现代化,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居民文化活动健康活跃,博物馆数量从2010年的27个增至2020年的63个,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量从2010年的22个增至2020年的89个。四是生态现代化。2013年以来,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2017年荣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1年又成为全省唯一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全覆盖地级市。五是人的现代化。2015年,无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江阴市、宜兴市也双双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无锡成为全国首批全域全国文明城市群。六是城市治理现代化。每万人律师人数不断上升,检察机关受理审查刑事案件数、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等指标不断下降,2023年,无锡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探索形成了“四位一体”市域社会治理的“无锡样本”。
无锡十年来的现代化先行示范,积累了丰富经验。一是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以创新为动力下好先手棋,走产业自立、自强之路,提升技术水平引领产业发展,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系统。二是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核心根基,坚持解放思想与改革创新,坚守实体经济核心根基,坚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坚持优化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发展格局,坚持市场主体平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三是坚持把共同富裕作为发展价值取向,发挥市场初次分配作用促进共同富裕,发挥政府引导调节作用促进共同富裕,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促进共同富裕。四是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根本动力,通过改革创新,夯实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有效破解资源环境制约。五是坚持以绿色生态作为发展蓝图底色,突出以生态文明统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聚焦太湖治理系统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六是坚持以人文精神凝聚发展内生动力,以优秀传统文化“吴文化”催生发展动能,“四千四万”精神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七是以“敢为天下先”精神,通过率先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比较优势,通过构建升维发展模式不断形成发展势差,进而造就对其他地区的降维竞争优势。
三、无锡现代化的未来挑战与对策
无锡十年来作为现代化的先行示范,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可供学习和推广的经验,但是也遇到了挑战和困难,这些挑战和困难,从全国视野来看,则是带有共性的,值得关注,并需要进一步探索、应对、解决。
总体来看,无锡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有两个指标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最显著的体现,多年来一直是无锡的优势指标,长期保持在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但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和发展空间还较大。二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年无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0.96万美元,约为一类发达国家美国的17%,为德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的35%左右,韩国的60%,此外,无锡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仅为32.4%,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60%以上),说明无锡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普通民众的程度亟待提高。
无锡想要缩小与主要发达国家差距,全面实现《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确立的目标,还有六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产业结构优化亟待发力,科技创新有待突破。从发展趋势看,2035年无锡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有望赶超三类发达国家,但与美国、英国、法国仍有一定差距;2021年无锡全员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3.4万元,仅为美国的39%;此外还存在高端人才支撑不足、高端技术“卡脖子”等问题。因此,在提升研发投入规模之外还要不断完善投入资源结构配置,推动科技创新的优质高效。二是人均收入仍为短板,居民财富积累需持续增进。无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2035年仅达到一类发达国家美国的25%左右,达到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的50%左右,在居民财富积累方面与发达经济体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加快推进共同富裕,持续提高居民收入将是无锡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紧迫的任务。三是城镇化进入“下半场”,民生保障作用凸显。由于无锡城镇化程度较高,高速的城镇化时期已经结束,城镇化率将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应对城镇化率达到高位后的人口集聚效应将是无锡面临的新挑战,人居环境的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养老、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健全,也将是无锡在发展中需要更加重视的方向。四是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人口发展问题需要破解。未来十年,无锡将迎来人口堆积效应消退、超少子状态持续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三大问题。数据显示,无锡从2000年“五普”结果显示已完全进入老龄化,再到目前的深度老龄化,共用时约21年,这一历程远快于欧美发达国家通常45年以上的水平,如若不采取相关措施,无锡未来几年人口“变老”趋势仍将继续。五是面临节能、降耗、减排和发展模式转换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趋紧张和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双承诺背景下,由于无锡自身能源资源有限,加之全球能源市场不稳定因素较多,这些都制约着无锡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转型。同时,随着无锡“产业强市”战略逐步深化以及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带来的新挑战,无锡在统筹推动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碳排放间面临更大的压力。六是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短板和差距。对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指标体系,无锡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是达标程度最低的指标,达标程度仅为73.3%,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和不足都亟需在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过程中加快补足补强。
以上问题都是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在现代化过程中已经遇到或即将遇到的普遍问题。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作为先行示范的无锡,要认真研究对策,为有效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继续探路。一是推动高密度创新。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加快构建以市场效益为导向,集融合创新、源头创新、开放创新、体制创新为一体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发展高质型产业。要坚持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打造形成以物联和智能为双内核、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驱动、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相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创造高品质生活。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普惠。四是厚植高颜值生态。要打造独特的生态环境品牌,着力减少源头排放,强化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绘就现代化建设的绿色图景。五是构建高融合区域。围绕“一体两翼”的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升无锡在长三角的城市功能站位和核心竞争力。六是推进高效能治理。要在治理理念、模式和手段上全面创新,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无锡特点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进高效能治理,筑牢现代化建设的安全底座。
参考文献:
[1]汤可可,沈云福,陆阳.无锡民族工商业、乡镇企业发展探迹[J].江南论坛,2015(07).
[2]董晓宇.“苏南模式”的理论和实践30年回顾[J].现代经济探讨,2008(08).
[3]陈承红.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在无锡的生动实践[J].学术论坛,2008(09).
[4]宋林飞.苏南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与高质量发展[J].学海,2018(04).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