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分析与探究

2024-06-17周冬梅

天津教育·上 2024年5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学科核心

周冬梅

在新课程改革与“双减”政策落实的双重背景下,各学科教师都面临着新挑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及时调整现有思维模式,以专家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革新,从而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大单元教学为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思考,也引发了各学科教师的关注。

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地理教师要结合教学任务与具体内容,提炼出地理学科的大概念,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展开教学设计,以此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传统教学中单一化的课堂模式转变为整体性的课堂设计,解决传统教学活动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推动地理教学新发展,也让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更为鲜明化、具象化,实现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双重发展。

一、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大单元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最大的优势与意义在于,大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与结构性,打破了传统人为单元对教学活动的桎梏,充分解释了学科本身的基本框架结构。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即学生看上去学会了,但实际上面对具体问题不会应用,这其实就是传统教学桎梏性的体现。在初中阶段,由于地理教学内容与题目相对基础,所以这一问题并不凸显,但是到了高中这样的问题就会暴露无遗。作为教师要从长远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在地理学科的实践运用中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学会却不会应用”的问题,帮助学生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为深入地理解知识与知识间“纵横交错”的关系,实现了学科事实、基础概念与规律之间思维逻辑的整合,为学生解决具体性、复杂性与综合性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大单元教学具有长远眼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也实现了地理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目标,顺应了当前国家所需人才的培养趋势。

(二)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教学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视为终极目标,各个学科也在教学设计中探索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以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导向。与应试教育相比,真实性是核心素养的突出特质,也是其教学精髓。核心素养反映的是一个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既评估了教育的质量,又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大单元教学法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融合有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在大单元教学中,学习主题的设立、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立足于核心素养视阈下,依托具体的教学情境与目标进行展开,让教学活动真正拥有“超越学校价值”的知识成果。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相长”已然成为师生关系发展的新方向。教师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探究创新性的教学策略与教育理念。大单元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转换教学视角,对教学设计成果进行反思。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深度理解学科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教学路径与教学评价统整成具有完整性的学习实践,并以此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提高。教师的进步可以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说,大单元教学法推动了“教学相长”的落实,构建出具有高效率与高成果的地理教学课堂。

二、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确定单元主题,进行单元整合

想要真正发挥大单元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实效性,单元主题的选择与确定尤为重要。教师只有确定了科学恰切的教学主题,才能保证后续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是对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真实反馈,更是大单元教学主题设计的重要立足点。在新课程改革视阈下,地理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就是依照核心素养以及课程内容制定的,课程标准好比大单元教学的“风向标”,因此无论是大单元教学的主题、内容选择、活动设计都要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基准点。在单元主题的选择工作中,教师要拓展视野,不仅要深研教材本身的内容,而且要挖掘学生的生活实践要素,保证单元主题既具备实践与探究价值,又包含现实意义。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我们学到了“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两方面的内容,而“塞罕坝荒漠变绿洲”的故事既有探究性又有实践意义,因此,我们可以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为大单元教学主题,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的分析进行单元整合。

从新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来看,这两方面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如表1所示。

从内容构建方面来看,“自然资源”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自然灾害”则分布较广——在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以及七年级下册“日本”“东南亚”的学习中,都包含了地质灾害的相关内容;气象灾害主要体现于八年级上册“气候”的教学活动中。纵观教学内容,涵盖广、跨度大、知识点琐碎,不利于学生吸收与落实。实际上,这一大单元教学设计将“自然资源”作为主题,“自然灾害”的内容学生在以前的地理学习中已有了解并基本掌握,因此将这两大教学要点组合在一起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体系。不仅如此,塞罕坝从荒漠变为林海的故事更具现实意义,包含这两方面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实现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核心问题

在大单元地理教学的设计工作中,要坚持以科学的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大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指向核心素养,围绕知识、能力、价值、情感等多个维度进行展开,同时渗透地理学科思想,传授地理学科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致力于推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科学理解,对教学目标的深度把握与解读,实现由知识到概念的思维进阶性发展。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维度、地理学科课程标准、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衔接情况。“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的教学目标设计,如表2所示。

在大单元教学中,一个课程案例关联的课程标准在通常情况下并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要在对内容标准的整合与树立基础上,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提炼,就核心概念进行剖析,并以此为立足点确定该大单元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实现单元知识与教学活动的结构化、体系化。“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核心问题如下:

1.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分别与人类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说明了什么?

2.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是否存在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3.对于我国自然资源分配不均、利用不合理可能导致的自然灾害,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

4.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分别影响了人类哪些活动?

(三)创设教学情境,实现任务驱动

大单元教学往往要依托于大情境展开,大情境的确立与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与统领,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与问题情境相关联,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保驾护航。在大情境的构建工作中,教师要立足于学习主题与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选择与实际生活、具体案例相关联的问题情境,并且为学生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经历“事实—问题—探究—理解—实践”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完整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必备的素养与能力。

在“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这一大单元教学中,我们选取了“塞罕坝由荒漠变林场”的教学情境,并且设计了两个具体的单元教学任务:

1.探究塞罕坝自然资源破坏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

2.结合地图和资料,探究塞罕坝这片曾经的美丽高岭为什么如此难种树?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他们所需的影音视频资料、地图等探究依据,并且给学生充分的探究与讨论空间,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设计单元作业,推动实践应用

大单元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其突出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通过学习内容系统性与结构性的意义构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科思维,灵活掌握学科方法,最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设计出具有层次性与整合性的课后作业,在作业中渗透教学核心知识,体现真实情境的具体问题,并且突出强调实践性与探究性,从而引导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与体悟。

在完成“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的教学活动后,我们可以设计出以下的课后作业:

1.回顾塞罕坝自清朝以来的变迁,说一说塞罕坝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生态效益?

2.塞罕坝由荒漠变为林场的故事,其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有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找到生活中体现人地协调观的具体案例,制作成PPT,进行课堂汇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意义价值与实践路径进行了详细探讨。大单元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具有清晰的路径、可操作性较强,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首先,大单元教学法的单元组织不必一味追求不同单元的重组,而是要对具体的单元大概念进行灵活组织,教材的自然单元与教师的自设单元都可以在实践中发挥理想的意义与成果。其次,大单元教学法不仅可以用于新课讲授,而且可以用于复习课程,教师要灵活变通。最后,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视对核心概念的研究与提取,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出具有科学性与恰当性的教学内容,构建出具有综合性与探究型的教学情境。

(徐德明)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