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英语教学践行课程思政
2024-06-17周靖宋丹王璐
周靖 宋丹 王璐
周靖,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天津市河西区骨干教师,河西区八年级英语第三学片片长,北师大天津附中初中英语学科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所做课和所撰写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市级和区级奖项;曾先后到河北省和甘肃省多所山区学校,为当地师生作讲座、做观摩课,受到好评;所带多届备课组和多个班级均以出色成绩得到各方认可。
论坛主持人周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总体战略部署。对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中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行动指南。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外国语大学80周年校庆时给老教授代表的回信中指出,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我们深知,总书记对外语人才培养寄予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这是外语教育要努力的方向,也是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结合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课程思政如何融入中小学英语教学,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问题值得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思考和探索。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天津市实验小学教师宋丹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实验小学教师王璐谈一谈她们的体会、做法和反思。
一、我们的体会
宋 丹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要求各学科教师在讲授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时渗透价值观引导,将价值观引导寓于各学科以及课程之中。各学科教师要积极开发各自所属学科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价值观引导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及各个环节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关键是要具有隐性育人的意识,要在课堂教学中植入隐性教育之魂,实现价值观引导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形式与内容的一体化,打通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链接。
思政与课程,当如盐在水。对教师而言,如何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一个单词、一个句型或一篇文章时深入思考其价值意义,丰富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果,进而推动学科育人,是我们的目标。
王 璐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小学英语课程中的德育渗透也越来越重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求教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教师需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义教新课标”关于“课程标准”一项明确提出,应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英语课程应注重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育人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及美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英语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坚持“五育并举”,结合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周 靖
宋丹老师从课程思政与英语学科教学融合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王璐老师则是从英语“义教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出发,寻找其中的思政元素。两位老师虽然视角不同,但都关注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并围绕这个根本任务,做到学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显性教育同隐性教育相统一,使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通俗地说,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就是指“育人”。“义教新课标”中将育人目标贯穿始终,凸显英语课程育人的价值与目标。课程标准提及“育人”共计50余次,涉及的概念和表述有“育人目标”“育人功能”“育人方向”“育人方式”“育人途径”“育人模式”“育人效果”“育人能力”等。英语课程中所说的“育人目标”,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运用能力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格、情感态度、责任担当、做人做事等方面的教育。
英语学科课程是课程思政的载体。“以英语教师为主导,通过英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致力于对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作用。”这是202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文秋芳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所下的定义,其内容也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英语课程。
在理顺课程思政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明确课程思政目标与英语核心素养的关系后,我们就不难在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了。
二、我们的做法
宋 丹
(一)文本介绍
我所要呈现的文本,来自人教精通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33课,是一篇会话课,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
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处于正在发生事情的语境中的交际技巧。本课是第六单元第三课时,通过Peter和Li Yan描述老师和同学们打球的场景,引出“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等目标语言。
(二)思政元素挖掘
本节课例以“运动”为话题,通过对文本意义的挖掘,确定了本课的思政目标:通过课堂中相关情境的学习,促使学生在语言学用过程中了解中国体育健儿取得的辉煌成绩,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建立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自我目标。
(三)设计思路
本课本着“面向全体、兴趣为先、情境感知、分层会话、拓展思维”的思路,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设计。
(四)教学环节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我以钟南山院士运动场景开场,巧妙引入本课主题“Sports”。通过观看钟院士健身、打球的图片和视频,学生自然感受到:Doing sports can make us strong and healthy. 此环节以生活为基石,激活、调动学生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密切关联的语言储备,落实文化意识的培养。
接着,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看同学们体验体感游戏的视频,激发兴趣。师生间进行“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的问答,唤起旧知,为接下来交流“正在做的事情”进行铺垫。随后,引导学生猜测教师最喜爱的运动,利用图片剪影、细节观察、语言描述等不同形式,引出本课三个运动项目的学习。通过师生问答、小组成员问答、组与组之间问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会话交际,表达“My favourite sport is...”,为下一步语言输出打下基础。
随后,我问学生以下两个问题:What are Peter and Li Yan talking about? Whats Peters favourite sport?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初听全文,并带着问题整体感知文本。
接着,我引导学生跟读课文,并通过连线练习获取文本的细节信息,进一步加深本课重点语言结构在具体情境中的理解和运用。然后,引导学生分层进行文本的朗读、配音或表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伴进行会话体验,使文本语言得以内化。此环节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听、说、读、看、做,学用语言。
应用实践类活动环节,我带领学生观看中国健儿在国际赛场上“夺冠”的精彩场面,感受运动的魅力;引导学生利用已建构的语言支架巩固及拓展所学语言,以小组合作进行会话的形式描述“夺冠”场面,表达观赛感受。不少学生随着比赛进程的推进拍手称赞、欢呼雀跃,真切体会到运动精神,为中国运动健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自豪,在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此环节以资源拓展为手段,通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补充,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开展语言学用活动。
课堂尾声的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巧用评价卡片,进入鲜活的、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语言情境。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完成表演,以及制作海报、思维导图、宣传册等,培养了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了逻辑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
在个性化会话表演中,我恰当地将运动、学习、劳动和文艺表演等场景引入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健康意识、责任意识。此环节以情境为依托,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活跃思维、大胆表达、积极表演,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最后的作业设计是学生完成任务后课堂延伸的过程。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我分层布置作业:1.Read the dialogue fluently. 2.Make up a new dialogue about sports. 3.Describe the pictures and talk about what they are doing.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王 璐
课程思政包含道德伦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五个方面。以人教精通版(三年级起点)教材为例,从课程思政所包含的不同方面进行如下分析。
(一)道德伦理教育
道德伦理教育指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操和伦理意识。以人教精通版(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2. She looks cute.”为例,本单元lesson7&lesson8中,以Kate为妈妈介绍自己的朋友Li Yan为情境,要求学生运用“He's...”和“She's...”句型和重点单词clever、quiet和pretty介绍他人。
本课新授词汇大多为形容人外表的形容词,在新授部分完成后,教师设置了歌曲“Everybody is different.”视频欣赏,旨在告诉学生Beauty isn't about having a pretty face. It is about having a pretty mind, a pretty heart, and most importantly, a beautiful soul.(美丽不仅是拥有漂亮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心灵美。)引导学生在小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导学生对“美”的追求不应只停留于表面,而应更多关注内在的优秀品质。
(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强调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必不可少。以人教精通版(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Unit3.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为例,本单元Lesson17&18中,以生日派对为情境,讲授运用连词描述生日派对的六个流程:light the candles, sing the birthday song, make a wish, blow out the candles, cut the cake和eat the cake。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用视频介绍中西方不同的生日习俗,如百岁、周岁、祝寿,以及中国的特色庆生食物,如长寿面、寿桃等,并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用英文表述中国的祝寿贺词,例如:Blessing as numerous as the stars and longevity as great as the mountains.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三)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让他们明白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以人教精通版(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Unit3. We should obey the rules.”为例,本单元主要从班级规则、家庭规则及社会规则三个方面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其中,Lesson13&14引导学生运用祈使句的肯定和否定形式,描述课堂中的规则Be quiet/ Don't make noise等。在新授部分之前,教师运用自己制作的小视频“A Day With No Rules!”导入新课,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并提出“No rules, no standards.(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进而强调: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作为一名小学生,也是中国公民,遵纪守法是必备品格。
(四)社会责任教育
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进而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以人教精通版(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Fun time中Recycle2为例,教师以课本中的歌曲作为导入,并设置学生骑车游社区的情境。本节课类型为复习课,重点在于利用所学社区内不同场所的单词及相关句型,描述自己的社区并帮助他人指路。教师在练习部分把情境细化为学生身边的社区,以天津生态城为例,展示不同地标建筑,引导学生在爱祖国、爱家乡的基础上,了解生态城的环保理念,提醒学生关注环保及生态循环的重要性。
(五)科学文化教育
科学文化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以人教精通版(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Unit6.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为例,本单元Lesson33&34以夏季为情境,从时间、天气、服饰、活动等方面介绍了中国的夏天。新授部分结束后,教师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提问:“中国的六月是夏天,那其他国家的六月也是夏天吗?”而后引入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科学常识,让学生在了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同时,理解该现象主要是由太阳光对地球直射的角度造成的,开阔了学生视野,达到了学科融合的目的。
周 靖
两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具体实例分别展示了: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贯彻课程思政;在使用现行小学英语教材时,如何深挖教材,寻找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宋丹老师展示了一节精彩课例,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结构巧妙,环环相扣。在整节课的设计中,宋老师并没有特意为了课程思政而进行德育渗透及升华,而是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每个环节,并且充分、合理地使用思政元素,达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王璐老师以人教精通版(三年级起点)教材为例,就课程思政的五大内容即道德伦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与现行英语教材的融合,进行了细致、精准的分析: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很多内容都结合了中新生态城的人文地理、生态环境、科技优势等,真正做到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新发展和科技新成果。
课上活动可以说是英语教学的活动主阵地,每一个活动都需要我们在课前精心设计。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借鉴并使用以上两位老师提供的方法,以实施英语学科教学的课程思政,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来说,方法同样适用。我市初中现行英语教材是外研版教材,该教材按照模块组织教学,每个模块都有相应主题,这是育人的重要材料。每个主题下都配有几个语篇,为育人提供了重要素材。以英语为纽带的跨文化学习是桥梁,语言实践活动为育人提供了真实情境,作品欣赏为美育提供了落地生根的土壤,这是英语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有利条件。根据不同的主题和语篇,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合理地设计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
三、我们的反思
宋 丹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思政教育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恰当地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活跃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道德情感,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师要通过深入挖掘英语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积极尝试,不断拓展语言知识学习的广度、深度,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引领,加强知识与学生情感价值、成长体验的关联度,根植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责任担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王 璐
通过以上课程思政实践,我在确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设计时,注重分析教材设计者的创作意图,从大单元着手,确定单元教学主题。然后再根据整体性课程思政框架,从教材的现行内容中提炼出相对应的课程思政目标,结合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及生活经验,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在完成本学科重难点知识讲授的基础上,还根据相关主题,融合不同学科内容,让学生学习的英语不仅运用在课堂和考试中,而且更多运用在生活中,让英语作为一门工具语言,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时事新闻、风土民情,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思路。在日常授课时,尝试使用情境设立、场景模拟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在文化及情感上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积累情感体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达到德育的目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指导的学生在第三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中获得华北地区优秀奖、市级一等奖;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外研社杯“阅读之星”演讲比赛中获得市级一等奖;在第十八届、第十九届、第二十届中国日报社主办的“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市级一等奖;在校内举办的“迎中国年”英语活动中,多名学生获得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生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具体实践,更离不开课堂中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
当然,我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理念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未能及时更新,思政目标设置较为宽泛、针对性较差,与新知关联性较低,导致教学环节设置的思政目标有时很难达成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学习前沿教学理论,并结合时事信息,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从英语课中不只学到英语,还利用英语认识世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体会学习的乐趣。
周 靖
自2022年4月以来,随着“义教新课标”的颁布,我们结合新课标对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一直在路上。在这过程中,我们收获颇丰,但也伴随着一些遗憾。两年来,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的方向,收获了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我们力图创新以适应社会的新发展,力求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以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我们更多地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讲清中国道理、树立文化自信,对于其他的思政元素利用不充分;在教学设计中,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没有被挖掘出来;在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时,我们关注更多的还是进行知识的评价,相对来说很少关注到思政评价,评价内容比较片面单一。
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知水平和设计能力、对于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和分析能力、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能力等,构成了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为了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还要加强课程育人理念,提高课程思政认知;增加文本探析深度,对接思政教育主题;开发多重课程资源,丰富教育评价方式。此外,思政评价应从育人角度出发,建立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思政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贯彻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就一定能够积跬步、至千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柳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