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劳动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2024-06-16陈文杰

天津教育·下 2024年5期
关键词:层面劳动技能

陈文杰

劳动教育活动的科学实施,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劳动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的恰当运用,成为教师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该项教学工作的推进中,教师要积极改变教育思维,将创新元素融入劳动教育中,使劳动教育模式得到持续性优化,进而更好地助力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一、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劳动创新思维的意义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劳动教育活动的科学安排能够进一步丰富小学教育内容,在创新思维的指引下,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劳动课程,这对于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其次,从微观层面来看,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既包含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包含其他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的劳动创新思维,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教育引导,促使小学生在文化课程学习的同时,进一步增长劳动知识和技能,进而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再加上部分家长习惯性的宠溺,很多小学生认识不到劳动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主动参与劳动。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小学生不正确的理念得到改正,从小就能够认识到劳动的现实意义。当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后,教师还可以使其在行为模式上得到改进,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发展都能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该项教育工作的科学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劳动创新思维面临的问题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劳动创新思维的培养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教学方法单一。在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中,部分教师习惯性地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如常见的“灌输式”或“说教式”方法,并不注重创新元素的融合,因此劳动教育方法很难得到创新,劳动教育模式长期得不到优化,这并不利于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高质量推进。

其次,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劳动新知识与新技能的获取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然而部分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并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显现,很多学生的学习状态得不到优化,因此在劳动课程中所产生的学习收获并不理想,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得不到明显提升。

最后,教学保障有所缺失。在劳动教育工作的推进中,部分教师并不注重劳动教育评估工作的及时开展,致使该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无法被及时发现,一些教学漏洞的长期存在影响到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保障工作的不完善还表现为教师培训的缺失,致使一些教师难以接触到更加高效的劳动教育方法,难以高质量投入到该项教育活动中,进而影响到劳动教育的创新效果。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劳动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生活元素的融入

劳动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小学劳动教育中融入生活元素,能够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劳动思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向小学生传递生活化劳动理念,帮助小学生形成劳动意识,使其认识到生活中劳动的重要性,鼓励小学生在生活中参与到各种劳动中。为了确保生活化劳动理念的传递效果,教师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现状,尽可能选取小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对其进行劳动层面的教育指引。

比如,在《甜美生活劳动创造》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小学生系统展示生活中各种美味的水果,并提醒小学生这些美味食物的获取需要付出相应的劳动,从而使小学生对劳动形成初步感知。然后,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些水果蔬菜的种植过程,特别要对种植人员的劳动画面进行细节刻画,使小学生对劳动与收获的关系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在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导下,小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增强劳动思维,对劳动的意义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感知。

(二)开展主题式教育活动

在小学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特定的主题,为小学生的劳动学习指明方向,从而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例如,教师可以以“美丽的鲜花种植”为主题,借助美好的事物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对劳动学习的向往。

首先,教师要选择小学生喜爱的鲜花,从宏观层面向小学生介绍鲜花的种植场景,借助图片及视频展示鲜花种植的整个劳动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上述过程进行现场展示,具体包括松土、挖坑、撒种或插苗、填土、浇水等环节,在每一环节的现场展示过程中还要配以相应的讲解和说明。

其次,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安排小学生进行劳动尝试。教师向小学生分发劳动工具,考虑到小学生第一次尝试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由构建学习小组。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求小学生根据所展示的种植流程,依次完成每一环节的工作,对小学生劳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和指正,如挖的坑过深、撒的花种数量不足、填土过实等,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及合作中有序完成各个环节的工作。

最后,进行劳动总结。在上述劳动实践结束后,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各项表现予以肯定和表扬,针对小学生在劳动技能使用中存在的不足也要及时指正,借助此类活动的开展,帮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三)开展趣味性劳动教育活动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趣味性劳动教育活动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促进劳动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教师要在劳动教育中合理开展趣味活动,使小学生在劳动学习中收获乐趣,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项学习中,这对于小学劳动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比如,在围绕种植技能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小学生组织“我与种子宝宝捉迷藏”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模拟种子埋入土壤、消失不见、长成劳动果实等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小学生组织“我与含羞草交朋友”的趣味游戏。该游戏中,教师安排小学生在特定的区域内寻找含羞草,试着用手轻轻触碰含羞草,观察这一植物所展现的奇妙变化。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小学生组织“网鱼”游戏,将特定区域内的垃圾当作“漏网之鱼”,要求小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将其收入“网中”。

这种教学方式将游戏和劳动融合起来,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方面的教育指导,促进劳动教育模式的创新。

(四)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创新思维的指引下,教师在劳动教育中要注重信息化模式的构建,使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劳动教育中得到发挥,促进劳动教育的创新。在信息化环境下,我国出现了大量的新兴媒体,社会影响力非常广泛,很多小学生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信息时代下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教师可以将劳动课程讲解的内容录制成多个短视频,然后将其发送到班级群,以此引导小学生进行学习。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创新效果,教师需要对录制的教学短视频进行必要的加工,将动画、音乐、网络流行语融入短视频中,在特定劳动技能的传授中进行细节内容的全方位展示。每一个教学视频时间不宜过长,通常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即可。小学生利用放学在家或周末的时间,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仔细观看和学习。这一过程中,小学生不会受到明显的时间限制,可以对教学视频进行随时暂停或反复观看,对教师讲解的劳动技能应用细节进行细致学习,然后进行实时练习,通过这种方式,更加牢固地掌握各项劳动技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指引。比如,一些小学生对手工制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喜爱的手工制作项目,为其制作专门的讲解视频并向学生发送。

上述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各项劳动技能,更好地提升劳动教育成效。

(五)进行家校社联合教育

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家校社联合教育模式的构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教师要调整传统教育理念,主动与家长及社会相关机构建立联系,然后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为小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劳动教育指引,使小学生在接受多层次教育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劳动素养。

1.家校联动。

在该项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沟通,在沟通中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使家长明确认识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且家庭是学生劳动实践的重要场所,家长有责任协助教师为孩子提供劳动层面的教育指引。在学校教师的指引下,家长应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主动减少对孩子的宠溺,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参与劳动,还要及时制止孩子出现的慵懒行为。

家长要从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角度出发,如孩子的日常吃饭、穿衣、洗漱、整理房间等,鼓励孩子自主完成。经过长期的锻炼,孩子可以高质量完成上述活动后,家长可以安排孩子为自己做家务,如周末要求孩子帮助自己完成一天的家务。通过该项劳动指引,小学生的劳动思维得到改变,深刻地感受到劳动的不易,在自主锻炼中掌握一系列的劳动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在家校联合教育中,教师更多的是从理论层面为小学生提供劳动指导,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思维,了解多样化的劳动技能;家长则更多的是从实践层面为小学生提供指引,通过创造多样化的锻炼机会,使小学生在锻炼中掌握各种劳动技能。为了进一步提升家校联合教育效果,教师要从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技能,使家长的劳动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商讨构建劳动教育的方案,在相互配合下更加高效地为小学生提供劳动层面的教育指引。

2.校社联动。

在学校与社会机构的相互联合中,学校可以诚邀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为学生提供现身说法,劳动者可以向学生全面分享自己的劳动过程,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展示自己的劳动场景,并对劳动技能的运用细节进行说明。

教师开展上述活动,使小学生对多样化的劳动技能产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鼓励其利用周末时间参与到社会劳动实践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与社区管理部门建立联系,请社区管理人员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使小学生得到实践层面的锻炼,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

(六)完善教学保障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劳动创新思维的培养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与学生的深层次沟通中了解其劳动思维、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提升情况,然后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评估教育方法的运用效果。

如果在评估中发现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效并不理想,教师需要对整个劳动教育方法进行系统回顾、在回顾中进行深入反思、在反思中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在发现不足后针对性制定改进方案。在教学改进方案的制定中,教师需要全面征询学生的意见,确保改进的教育方案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此更加高效地推动整个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从外部保障层面来看,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更加高效投入到该项教育活动中。教师培训可以分两个层面进行,一是进行理论层面的培训,促使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意义形成深刻认知,在完备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形成正确教育理念。二是进行教学技能训练。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采用一对一训练的方法,使教师的劳动教学技能得到提升。

培训工作者还可以引入更具实践意义的教学案例,与教师就案例内容进行共同剖析,在这一过程中为教师带来更多的启发。培训工作者还可以采用教学模拟的方法,通过对劳动教育过程的模拟,帮助教师在参训中掌握运用教学技能的要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对培养小学生的劳动创新思维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教师要对该项教育工作进行准确定位,在创新理念的指引下从不同的层面入手,为小学生提供劳动方面的教育指引,使小学生具备比较先进劳动思维理念,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劳动技能,进而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成长为一名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好少年。

猜你喜欢

层面劳动技能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高级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