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古诗文教学对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
2024-06-16陈素清
陈素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的推行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文化自信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之一。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着特殊的使命和机遇。本文围绕如何通过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展开论述,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为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新思路。
一、古诗文在培养文化自信方面的优势
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深入学习古诗文,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建立起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同时激发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了他们深深根植于文化传统中的文化自信心。
二、通过阅读与积累,培养文化自信
(一)通过阅读,初步培养文化自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文学巨匠王维的一首杰作,其深沉的思乡怀亲之情贯穿全篇,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文人游子的心境。在古诗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接触这样的文学经典,能够初步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浓厚的文学兴趣。
在这首诗中,王维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游子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诗句中的描写虽然简练,却直击人心,使读者感同身受。这种含蓄而深沉的表达方式,既表现了朴素自然的情感,又在曲折有致中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情。特别是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更是深刻地刻画了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这句千古名句通过简短而贴切的语言,表达了游子在异乡遥想故土、思念亲人的心情,具有深远的文学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这首富有代表性的古诗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解读诗句,深入剖析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对古典文学的初步认知,激发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通过积累,进一步发展文化自信
古诗文蕴含了丰富的文学智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文中的名句。通过对名句的背诵、解读,学生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表达和思想感悟,从而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为全面的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古诗文中的典故,让学生通过解读典故,了解更多历史故事和文学传统。通过对典故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风貌,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的大门。
文化常识也是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设计文化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积累、巩固文化常识。通过有趣的竞赛形式,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学习,增强对文化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通过学习欣赏,树立文化自信
(一)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感性体验
通过音乐、绘画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感性层面体验古诗文的美感,是培养其文化自信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组织欣赏会、进行艺术创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感知、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唐代名篇为例。这首诗通过绚丽斑驳的描绘,将离情别绪与美丽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运用来强化学生对这首诗的感性体验。选择配以古筝演奏或古风音乐,将音乐与诗歌的情感相融合,使学生在听觉上更加深刻地感受诗歌的美感。在绘画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来呈现诗中的场景,展现出离情别绪和美丽风光的交融。通过色彩和形式的运用,学生能够更生动地传达诗歌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在运用了多媒体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在感性的层面更深刻地体验古诗文的美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融入,让学生在文学中感悟生活,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培养出更具文化自信心的新时代学生。
(二)培养审美情感,激发文学兴趣
在学习欣赏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至关重要,尤其是通过感性体验来激发他们对古诗文的文学兴趣,使其树立文化自信。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通过深刻的描绘,展现了对江南风光的美好回忆,能够引导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建立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认同。
《忆江南》一诗以“江南好”三字开篇,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美好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运用,选择如泛黄的古曲《江南好》来强调江南的秀美,通过声音的传达,使学生感受到江南风光的独特韵味。诗中描绘了日出时江花如火、春水绿如蓝的景象,通过生动的色彩和视觉形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脑海中呈现出江南春景的美丽画面。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中所描绘的风景;通过诗中“能不忆江南?”的反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对江南风光的向往和热爱;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分享对江南的印象和想象,从而促使他们在交流中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通过对《忆江南》的学习欣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感性体验中深化对古诗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使其在心灵深处树立文化自信。这种情感投入和文学沉浸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通过深入训练,增强文化自信
(一)组织针对性的语言技能训练
在古诗文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语言技能训练,如古诗文的朗诵、默写、解析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典汉语表达方式,增强对古诗文的语感和运用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首先,通过古诗文的朗诵,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古典汉语的语音体系和韵律,培养语感。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把握句子的抑扬顿挫,感受古诗文的韵律之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古诗文,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诵,通过声音的传达,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古典汉语的独特魅力。其次,默写是一个有力的语言技能训练方式。通过反复默写古诗文,学生可以熟悉古典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书写规范性。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默写活动,让学生逐渐掌握古诗文的经典表达,培养他们对古典汉语的记忆和应用能力。最后,解析古诗文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深层理解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古诗文的分析,学生可以逐步领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修辞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古诗文的意境、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促使他们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其对古典汉语语言结构的理解水平。
在语言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通过分层次、有步骤的训练,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逐步提高他们对古典汉语语言运用的自信心。学生则能够在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古典汉语。这种自信心不仅来源于语言技能的提高,更体现在对古诗文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和个体表达能力的逐步增强。这样的语言技能培养对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提升产生积极影响,能够使其更好地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强调创意表达,培养文学创造力
在深入训练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创作活动能够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个性化理解和表达,进而增强其文学创造力和文化自信。
教师可以通过古诗文的改编与创作,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经典,使其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文,要求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模仿与创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学形式的灵活运用;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体诗或律诗,要求学生在保持传统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符合当代思想和审美的新作品。学生可以模仿《咏柳》的体裁,以自己的视角创作一篇表达对当代社会的思考和感悟的诗文。同时,教师还可以选取一段古文或古诗的片段,要求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续写或联想,发挥想象,通过对古诗文的续写与联想,创作出新的情节或表达方式。以《咏柳》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对柳树的联想,创作柳树的“未来”或者与其他元素的联想,呈现出更为个性化的创意作品,培养联想能力与创新能力。此外,古诗文的舞台表演与影视创作,也可以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多元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的舞台表演,引导他们进行短视频创作,将古典文学活化呈现。例如,《咏柳》可以通过舞台表演或短视频的形式,展现柳树在不同季节、环境下的形态与情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深入训练阶段能够在古诗文学习中更全面地发展语言表达、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促使他们在创作中形成独特的文学见解,增强文化自信。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喜好与兴趣,更使他们在文学创作中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新的活力。
五、组织实践活动,增强文化自信
(一)精心构思古诗文学习活动
设计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是古诗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以下是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文化自信心。
首先,学校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朗诵比赛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让他们深入感受古诗文的韵味。学校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文,要求学生进行朗诵,并注重情感的传达。评选中设置不同的奖项,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其次,组织名句创作活动。选取古诗文中的经典名句,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这不仅考验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设立评选机制,选出最富创意的名句,展示在班级或学校的文学角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再次,组织文化知识竞赛。设计有趣的文化知识竞赛题目,涵盖古诗文的作者、背景、典故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赛和个人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最后,开展古诗文展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挑选一首经典古诗文,深入解读并进行展板设计和口头讲解。这样的展览既可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够在展示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其对古诗文的理解。通过展览,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培养文化自信。
(二)营造情境,体验古诗文的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营造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情境,使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古诗文所描绘的意境。
以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为例,首先,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这首诗的情境,加深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选择春雨之时,让学生感受雨水润物的细腻和春天特有的生机。学生可以静静聆听雨滴拍打的声音,感受春风拂面的湿润,领略大自然在雨夜中的神秘与宁静。这样的实地考察能够使学生更加贴近课文所表达的自然情境,使抽象的诗歌文字变得更加具体和真实。其次,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文情境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扮演诗中的不同角色,如雨水、春风、夜晚的野径、江船上的灯火等,通过表演的方式还原诗中的场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表达,深刻感受杜甫笔下雨夜的宁静、江船的孤寂和花朵的娇美。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投入,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学意义。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中更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春雨时节的美好情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文的深层理解,还能够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这样的实践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形成深厚的文化自信。
六、结语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古诗文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为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使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既能感受到文学之美,又能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本文可以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