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黄河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2024-06-16石岩

新闻爱好者 2024年5期
关键词:黄河文化传播一带一路

【摘要】文化作为“一带一路”的灵魂,成为推动各个国家之间认同和理解的最佳载体。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相融与共;文化加强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明对话。黄河文化资源众多,黄河文明底蕴丰厚,任何文化的发展都需要虔诚地守护和不断地创新。文化因不同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升华。

【关键词】“一带一路”;黄河文化;传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2013年我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作为“一带一路”的灵魂,成为推动各个国家之间认同和理解的最佳载体。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相融与共;文化加强了国家和地区之间不同文明的对话。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间的互联互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整个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不同的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独有的,又是普遍的。当代中国,多元文化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发展,文化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各族人民不仅可以吸收不同民族的文明成果,与此同时,还可以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在这场跨文化、跨地区的交流对话中谋求发展,相互促进。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至此“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同时也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在继承传统丝绸之路精神的基础上,立足时代需要,注入了超越传统丝路精神的新内涵,实现了全新的超越。一方面所涉及的区域空间更加广阔和深入,另一方面赋予了其时代性和开拓性,进而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民族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一带一路”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特征,它是深化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是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

文化因不同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升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助于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交流合作,通过不同国家间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中国价值、中国模式、中国精神被输送到世界各地,不仅展现了当代中国繁荣发展的现状,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文化的输出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基础,文化认同是产生文化吸引力的前提条件,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建设所倡导的致力于发展亚欧非大陆和海洋地区的交流合作,其中涵盖了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交流与借鉴。推动文化交流有助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更加全面深入地读懂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中国品格,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全方位多层次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进而面向全球合作,构筑全人类文化交融的命运共同体。

二、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大众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繁衍,共同创立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的形成初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便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素有“天地之中”之称,而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最早便是从黄河流域发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黄河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厚礼,起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黄河,奔腾而下五千多公里,在流经中下游地区时,自然形成了宽广富饶的美丽平原,这便为黄河文化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天成、四季分明,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早在1.7万多年前,黄河流域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中华文明的始祖在这里辛勤劳作、勇于创新,创立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作为人文荟萃的黄河流域中下游,历史上就有“中原”“中州”等多种称谓。在黄河流域最早出现了青铜文化、文字等,华夏民族的众多领袖也活跃于此,黄河自古以来便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黄河文明是依赖于农业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的特征便是农耕文明。在黄河流域发现的大量考古遗迹中都明显保留了远古文化的农业特征,诸如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齐家文化等。早在新石器时期,华夏民族就已经开始了依赖农业的定居生活,黄河中下游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之一。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思想,同样也是黄河文化的主流特征,而儒家思想的核心便是“礼”和“仁”,所谓“礼”就是一种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所谓“仁”就是对待天下的仁爱之心。儒家学说中所提出的诸如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道德观、价值观,成为几千年中华文化的伦理基础,铸就了华夏民族繁衍不息的生命源泉和人格理想,同时也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英勇奋斗、建功立业,使中华民族具有更加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古往今来,任何一种文化的兴盛与发达,无不得益于吸收、交流、融合外来文化的多元特质,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在自身发展演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合理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在信息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黄河文化只有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吸纳和融会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才能使自身不断蓬勃发展、生机盎然。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黄河文化的对外传播路径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伴随与此的便是日趋密切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将黄河文化对外传播出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顺应经济全球化,讲好黄河文化故事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多样性就是多种文化共存与融合的一种存在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全人类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也在不断地加深和演进。文化的多样性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是古往今来人们应对世界复杂变化的文化资源,文化多样性所促成的不同文化间多元化的发展关系,使得不同的人类文明得以繁衍生息,为全人类的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提升黄河文化的影响力,讲好“黄河故事”,就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营造良好的国际交流环境。在黄河文化的传播发展过程中,媒体是联结国家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要向全世界传播出响亮的中国声音。文化的传播更要强调平等协作、互惠互利,要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对于黄河文化的对外传播,也要注重传播理念、传播方式的创新,真正让“对外宣传”变成“对外传播”。不仅要不断丰富跨文化传播的平台以及沟通方式,进一步提升沟通元素的国际化,还要根据传播对象的不同采用适合于受众接受的传播符号。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上有诸多的差异和不同,要想使文化的传播内容和方式被目标受众所接受和认可,就要加深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全面了解,掌握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心理诉求等,找到适合于他们的传播方式和策略,进而提升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想要讲好“黄河故事”,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对外讲述黄河文化就是要结合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喜好,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黄河故事”的国际化表达要运用适宜的传播策略,同时选择受众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和传播方式,还要注重理论观点与实证事实的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提升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适应文化多元化,构建区域文化品牌

经济全球化为文化品牌的跨区域传播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全球化为文化品牌的国际竞争提供了可行的交流平台,而本民族的文化特性又为品牌的国际竞争赋予了核心竞争力;其次,知识技术的革新也为文化品牌的跨区域传播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促使跨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品牌是一种被赋予民族精神的文化产物,跨区域的文化品牌既要反映本土文化的性格特征,又要适应多元文化的区域传播。黄河文化品牌要真实反映华夏民族的风貌特征,就是要扎根黄河流域的地域文化,其本源就是华夏民族的精神谱系。文化品牌如果脱离了文化之根,就如同无源之水,更不可能绵延数千年发展至今。本土文化品牌只有扎根于本民族,并且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本土文化品牌向跨国文化品牌的本质性转变。

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为文化品牌的跨区域传播提供了空间环境,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作为跨区域传播的文化品牌就应该适应这种趋势,在“和而不同”中交流发展,文化发展的本身就需要交流,只有在交流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得到认同,交流传播是实现文化认同的有效方式。文化品牌的传播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特质,展现本民族的文化属性。与此同时,跨文化的传播交流又赋予了本土民族品牌强大的包容性,使其在传播过程中既要凸显文化的差异性,又要迎合文化的同一性,在“和而不同”中促进跨地区的文化交流传播。

(三)迎合社会信息化,创新文化推广模式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不停演进、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保障力量。当今世界,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变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影响到人类文化的产生和输出,同时也改变了人类接收传播信息的方式,重塑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传播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全球化的进程,也掌控着多元文化的传播流向,各种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推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信息的交流、知识情感的输送。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虚拟数字的产生、存储、交流之上,文化传播的全球化早已超越了地区界限,跨文化的传播在媒介选择、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在发生巨大改变。

文化不仅是新技术产生的力量源泉,而且是各种技术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参与了对现实世界的改造,进而不断升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不断演进的新技术重塑和传播着人类文化,与此同时,它也是构成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传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保障,不仅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播的空间环境,而且重构了多元文化互为依存的内在联系。总之,技术无法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文化无法摆脱技术而独立传播,新兴的传播技术始终伴随并推动着人类文化的时代传播。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一切人类跨文化的传播活动都需要超越地区、超越国家,而这种跨时空的传播都需要依赖于传播技术的支撑,同时超越时空的文化传播也必将推动传播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简言之,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推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信息技术的演进是扩大文化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需要虔诚地守护和不断地创新,黄河文化资源众多,黄河文明底蕴深厚,但是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无源之水,她必须在博大精深的本土文化中孕育成长,文化创新的前提便是对本源文化的守护,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进行文化资源的创新转译,同时还要大胆吸收借鉴多元文化的精华优势,以符合现代性和大众化的面貌呈现给世人。黄河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对原有文化原封不动的直接呈现,而是要深入挖掘黄河文明中所蕴含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本源,使之顺应时代潮流,既要守护文化本源,又要发掘创新形式。经济的全球化全面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对话,加速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孤立存在,经济与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协同与发展必将成为不可逆的时代潮流。

作者简介:石岩,郑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州 450001)。

编校:张如铁

猜你喜欢

黄河文化传播一带一路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黄河文化研究
基于黄河文化背景下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研究
品牌传播视域下的郑州市城市形象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