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生物德育工作

2024-06-16王宝莲

天津教育·下 2024年5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生物

王宝莲

基于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社会责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其挖掘和探索,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的观念,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规划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科学态度与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发现探索中逐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化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不少教师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忽视品德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重要性、主要问题、具体对策、关注点四个部分出发,就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探讨。

一、高中生物学科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生物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有利于提升综合价值。对生物学科中德育素材的挖掘,可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到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而在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维系方面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是自我价值的综合体现。二是有利于培养健康意识。通过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命、尊重生命以及保护生命,进而形成健康的生活意识。三是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社会发展离不开生物知识及技术的支持,引导其理解生物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目前高中生物德育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首先,内容不足。一些教师在德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方面较为表象,其所承载的情感、内涵以及思想深度不够,导致学生难以与其产生共鸣,这也必将影响其对精神价值的认同与感悟。同时,在德育内容的整合引用上,部分教师未能抓住核心要点,个人行为较为突出,致使学生在自我认知上存在一定偏差。其次,方法欠缺。教学方法欠缺及渗透策略不适是造成其德育低效的原因之一。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往往忽视学生的感受,进而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而且在德育素材的处理及渗透上,仍以群体式单向性输出为主,缺少交互路径,难以保证其结果。最后,衔接薄弱。德育工作应贴近生活、重视双向,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产生更深的认识。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教师仍旧以理论说教为主,与现实联系不多,导致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体会不深、表现不佳。

三、提高高中生物德育工作质量的具体对策

(一)挖掘德育素材

生物教材涉及多个领域,如道德、生命、伦理、健康等,对这些资源的挖掘和运用,可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思想价值的领悟。在德育素材的选用和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将德育内容与现实环境相呼应,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真实性和功能性,使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领会其道理、掌握其概念。

例如,在“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围绕病毒传播途径、潜伏期、预防措施等内容展开探讨,以此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对病毒知识进行加深,以此增强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及自我防护能力。又如,在“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中,教师可就水华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进行讨论,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加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教师对类似德育素材的挖掘,既可以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认知的广度与深度。

(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

实验是生物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在实验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予以必要的引导。

例如,在“制作传统发酵食品”实验中,学生通过制作泡菜、测定泡菜生产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参观本地发酵工厂,可以形成健康饮食的习惯,技术思维和工程思维可以得到提升。又如,在“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中,学生通过学习菊花组织培养过程中如何防止杂菌污染、如何控制植物激素比例来调控植物生长状态、如何获得高品质的移栽苗、移栽苗,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实验室外条件,可以认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创造经济价值并给百姓生活带来福利的观点,认同生物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从而建立科学技术观。而且,生物实验是一项集体协作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加强社会联系

增进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相互联系,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例如,在“被动运输”教学中,教师可创设“运动后补充淡盐水”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从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又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中,教师可导入一些生活场景,如“消化不良,吗丁啉帮忙”“含酶牙膏预防龋齿”等,使学生对酶产生更深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抗体药物偶联物、免疫调节、发酵工程等热点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科技服务生活的观念。

(四)整合资源材料

将高中生物教材与校本教材、网络资源相结合,可提高德育工作的渗透性和整体性。

首先,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既可以加强课程、学生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又可以根据其培养目标和资源状况,灵活制定适合学生发展与需要的课程方案,促进其个性成长。同时,校本课程的实施还为德育工作的多样化推进提供良好平台,大幅提升课程的施教品质与效果,如以“生态主义”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室内污染与绿色家装;生态工程;围绕社会热点及生物科学方面设计的校本课程:转基因食品;现代生物技术与未来社会等。其次,网络资源。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在德育工作方面应当顺应时代要求,革新资源策略,扩大搜索范围,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高效且丰富的知识储备,如通过短视频平台、视频连线、同课异构、共享课堂等方式,从不同途径获取高质量资源。

(五)重视知识牵引

从理论层面来讲,德育工作往往是抽象的、感性的,教师需要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事物进行牵引与转化,才能帮助学生有所收获。因此,在高中生物德育工作中,教师可选取一些生活中的片段或所熟知的场景,对其进行挖掘和分析,引而导学、促而深思,以此找到德育工作的切入点,确保知识的有效迁移及情感的有效传递。

例如,在“人类遗传病”教学中,教师可围绕“禁止近亲结婚”这个话题,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制定的《禁止近亲结婚》法律以及免费婚前检查的措施。又如,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教学中,教师通过对HIV传播途径、致病机理等方面的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热点,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胚胎工程”等,引发学生对这一系列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形成科技服务生活,但不能违背伦理道德的观念。

(六)增设主题讨论

根据教学需求及发展特点,教师可选取一些有思考价值及教育意义的话题进行讨论,以此活跃课堂整体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其对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并保证德育的渗透质量和反馈效果。

例如,在“基因工程”教学中,教师可围绕“科学技术与人类健康”这个话题,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影响。或者引入“生物进化与人类生存”“生态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题目,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深度与交流兴趣,并从中体验科学技术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此增强其科学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

在主题的选择上,教师还可以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对主题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度,如“某地区流行病的爆发”“灾后疾病的防治”“孕妇染病检测”等,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方法,培养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七)客观评价分析

教学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与评测,以实现其综合发展。同时,新课标指出,评价以遵循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应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评价内容的设计及方法运用上,教师还需做出以下考虑:

一是素养目标。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如是否形成生命观念、是否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等,以此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发展情况。二是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极为重要,教师可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等方式,衡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其中问题与不足。三是结果反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多形式反馈与建议,如评语、谈话、相关教育、特定活动等,以缓解和消除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及问题行为。另外,在学科德育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观察其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之间的“小细节”,进而发挥德育的作用和价值。

(八)有效融入渗透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有效融入与渗透是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的关键。这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简单地提及德育内容,而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融合。

首先,课程设计中的融入。在生物课程规划和设计阶段明确德育目标,并将德育内容与生物知识、实验和探究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熏陶。例如,在探讨“我国生物多样性状况”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和后果,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在“细胞的癌变”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及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致癌因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渗透健康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其次,教学方法中的融入。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将德育内容自然地融入生物教学中。例如,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生物问题背后的伦理道德问题,如基因编辑技术的道德边界、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等;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接受德育,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道德责任感。

(九)组织对话实践

对话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促进他们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首先,课堂讨论。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讨论话题和引导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如讨论遗传信息的隐私权,讨论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讨论相关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担当,以及如何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这种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德育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开展实践活动。生物学科具有丰富的实践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生物科技园区或实验室,了解生物科技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工作的实施要点

(一)思想性

在高中生物德育工作中,教师要从材料中的精神内核出发,融合学科特性及学情特点,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紧扣价值中心,确保其主题思想的有效渗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态变化及心理建设,围绕现实生活,对其核心思想进行剖析与解读,使学生能够多角度了解和体会其内涵,以此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及科学态度。

(二)结合点

结合点可从两个方面解释:一是德育与教学之间的结合点。立德树人作为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德育工作的开展还需围绕教学业务进行设计和结合,才能使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寻找两者之间的相交点,如概念、案例、现象、主题等,使知识与思想自然交融,帮助学生“知书达理”。二是德育与课内外之间的结合点。德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师应充分认清教材、教学与生活之间的作用关系,并以教材为蓝本,以丰富活动与之建立联系、搭建桥梁,以此增强德育的现实感。

(三)整体性

整体性是关系德育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促进学生核心发展的关键条件。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发展特点,对德育目标进行综合评定,提升学生的主观体验。其次,教师要重视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及方式、方法的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精准施教、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其整体作用。最后,教师还需注意整体教学中的细节安排,如教学关系、教学思路、实施要点等,确保德育活动可落实、可调控、可操作。

五、结语

高中生物德育工作的关键应以入心为要点,既要立足教学实际,对德育资源进行合理且创造性的整合,还要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着手,充分挖掘德育内涵和价值,以由浅入深、层层渗透、环环相扣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加真切的感受,从而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生物
生物多样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第12话 完美生物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