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视角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2024-06-16王军
王军
【摘 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进行编排的,基于单元视角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基于单元目标,整体分析教材;基于学生学情,整体开展教学;设置专项练习,组织整体训练的策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单元整体 高效教学
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不断升级优化,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完善对新时代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传统的数学教学逐渐向单元化、整体式的教学方式推进。所谓的单元化、整体式教学,指的就是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当作一个教学主题,采用具有一定层次性和整体性的教学方式,将零散的知识整理归纳成一个知识体系,在不同类型的知识点之间构建稳定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学习,使教学过程更加具有整体性,学生的学习力也会同步提高,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思维模式上的拓展升级。从目前的教育形势来看,进一步推进落实单元化整体性数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于单元目标,整体分析教材
教师在开展单元化、整体式的教学模式之前,就要熟悉教材内容,能够对教材知识点进行统一的规划分析,从而进一步按照教材中的知识结构来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计划,高效完成课前准备活动。利用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教师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将不同单元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有机串联,建立不同知识重点之间的联系,进行类比分析和学习,促进学校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单元化、整体式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内容适当调整。举个例子,在针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教材进行讲解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单元进行排列组合,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实现高效教学。
(一)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性
数学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学生只有将不同类型和内容的知识串联起来并学会灵活运用,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要针对教材内容作深刻的探究分析,在保证自身完全掌握教材知识点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为学生构建一个完善、完整的数学学习结构体系,形成具有学生个人特点的学习模式和方法。
例如,教师在进行“克与千克”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前期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自主回忆,在小组内探究讨论,将个人的想法写在一张纸上,在班级内部交流和分享,最终在教师的总结归纳之下,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学单元知识体系。
在上述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回忆课本知识点的方式能够有效完成教材知识的巩固复习,从而将不同类型的重点知识串联起来,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构建符合个人学习特点的知识体系,从而使自身的综合性学科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二)凸显数学内容的关键性
在巩固和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内容时,教师不仅需要构建完整完善的知识体系,将不同类型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将不同知识点对比分析,完成相似知识点之间的辨析,明确每一个单元内容中的重难点,防止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
例如,教师对“升与毫升”进行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一章节中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升与毫升的应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呈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并没有做到充分了解和信任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心智和价值观念都处在发展和成长阶段,学习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仍旧沿用传统老套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听,教师一味地讲,容易导致课堂环境沉闷单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始终无法提高。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利用丰富有趣的课堂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教师也能在学生的反馈和肯定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课堂游戏环节,教师可以邀请班级学生开展猜一猜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图片,如牛奶盒、果汁盒、洗衣液瓶等,让学生根据图片来猜一猜这些容器的容积是多少升,或者多少毫升。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还能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基于学生学情,整体开展教学
(一)借助分组提问,培养数学思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会针对前期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提问,引导学生巩固知识,但主动回答教师问题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优异、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薄弱的学生很少或几乎不会参加班级内的学习互动,教师也习惯性地忽视这部分学生,这就导致这部分学生在班级内的学习参与感较低,学习成就感较低。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在班级内缺少互动参与感的情况,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提出一个问题以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采用优生带差生的模式分组,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思维都得到稳定的发展提升,实现整体学科素养的优化升级。
例如,教师在教学“单位长度”时,需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厘米、分米、米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常见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将米和厘米这两个概念完全分开,让学生分别记忆和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教学时间,让数学课堂变得冗长单调,还会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化,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教师在针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管理时,通常会采用单元化、整体式的教学模式,先引导学生意识到米和厘米之间存在的换算关系,再让学生自主探索一米等于多少厘米,分析这两个长度单位之间存在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也不能采用笼统的教学方式,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课堂提问时选择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让不同学习能力和特点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另外,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分析,由教师来总结每一个小组分析问题时存在的漏洞,不断帮助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结构。
(二)借助趣味游戏,提升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会将黑板板书与多媒体屏幕相结合,利用课件和讲解来不断充实课堂内容,让整节课变得十分紧凑。这样的教学课堂看似效率高、质量好,但事实上,教师并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只能被动地根据教师的节奏来听课,缺少反思总结的过程,课堂氛围十分枯燥单调,学生几乎是被迫学习。这就导致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头昏脑涨,却并没有达到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随着教学观念的升级,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更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采用单元化、整体式的教学,利用简单有趣的数学游戏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长度单位”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可以将班级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特点分为不同的小组,在多媒体上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是2_____(厘米/米),数学书的长度是30_____(厘米/米)”等,邀请不同小组进行抢答。这既能提高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在学生讨论、分析、抢答之后,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小组学生的回答作总结归纳,促进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实现教材与生活的结合。
三、设置专项练习,组织整体训练
在单元化、整体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也可以针对教材内容来合理安排教学顺序,设置不同的数学专题,在专题内进行不同类型知识点之间的类比分析和巩固,不断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一)设计对比性练习
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对比性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整体训练,这样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例如,在教学“简单分数的应用”时,由于学生对于单位“1”的把握往往不够准确,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题组:
(1)食堂购买的冬瓜为120千克,买回的白菜比冬瓜多3/4,求白菜的重量。
(2)食堂购买的冬瓜为120千克,比买回的白菜多1/4,求白菜的重量。
设计这一题组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可以紧扣关键句,仔细分析问题,了解此类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式。在题(1)中,单位“1”所代表的就是具体的量,求其几分之几,应选择使用乘法;而在题(2)中,已知条件为单位“1”的几分之几,为了求出单位“1”,必然要选择使用除法计算。当学生弄明白这些之后,自然能够轻松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方式,以及解题技巧。
(二)设计层次性练习
教师要基于数学技能为学生设计技能型层次题组,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在完成题组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课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游戏情境为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复习题组。如三个学生在开展“打靶”比赛,假定靶心的红色区域为1000分,中层紫色区域标记为100分,外层的绿色区域标记为10分,最外圈的白色区为1分。每个学生有10发子弹,张同学的成绩为6发紫色区域和4发绿色区域,李同学的成绩为8发紫色区域和2发白色区域,赵同学的成绩为紫色、绿色和白色区域各3发。根据以上已知条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复习题组:
①分别算出三个同学的打靶成绩,和同桌之间相互探讨。
②将他们的成绩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③赵同学一共打出9发子弹,如果他10发全部打完,有可能得到怎样的成绩?
在上述练习中,题①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并且这三组数字在设计上非常具有代表性,张同学的成绩为640,尾数为0;李同学的成绩为802,中间数为0;赵同学的成绩为333,个、十和百位的数字都是相同的。题②设计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巩固比较数字大小的知识。这是一道典型的开放性的题型,当赵同学完成10发之后,成绩有可能为:1333、433以及343和334。这一题设计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数位所使用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这一知识点。基于以上复习题组,完成了千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相关数学知识的有效串联,并取得了显著的复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初步认知,奠定良好的数学思维基础。在新时代教学环境的要求之下,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局限性,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系,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