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情实感能让融合式作业设计更具生命力

2024-06-16赵静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小学语文

赵静

【摘 要】融合式作业,是依据一定的目的、以真实的情境设置和富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运用多种类、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要使融合式作业更具生命力,就离不开真实的作业情境、作业过程中真正的参与,以及作业评价的真实可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融合式作业 作业设计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中,“真实”一词多次出现,涉及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关键性内容的表述与理解。如在课程性质的表述部分,“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在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可见,“真实”是语文课程,更是作业设计的关键所在。

作业,就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文章所指的融合式作业,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目的,以真实的情境设置和富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运用多种类、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融合式作业设计强调的是多样性、整合性、研究性和实践性。

随着基础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作业管理成为高质量学习的前提。文章试着从“真实”这一角度,谈一谈如何让融合式作业更具生命力。

一、作业情境“真实可感”

当前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素养提升,强调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由真实问题触发的融合式作业,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这里的真实情境,分别指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此刻的情境是真实的。指真实生活的世界,是真人、真事、真情景。如学校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但没有教师专用的地下车库,因此,停车难成了学校教师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学习《田忌赛马》后,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需要作出一个决定时,也应该像孙膑一样,对事实有全面的了解、充分的比对之后再作出选择。如何运用优质的思维解决问题呢?教师们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让学生做调查员,到学校周围作一项“周边停车场的分布与使用条件”的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利用表格梳理出了相关信息,见表1:

学生化身“小小孙膑”,结合教师的真实停车需求,为有需要的教师量身打造了一份最优停车方案。

二是未来的情境是真实的。指某个情境不是当下的,而是在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其作业目标是为未来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准备,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像是一个实习过程。在学完《田忌赛马》后,教师也可以设置这样的作业情境:为在上海读大学的哥哥设计一份最优出行方案。要想成功完成这份作业,学生必须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这样学生未来面对同样的问题,或其他问题时,就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

三是此刻的体验是真实的。指故事的背景、场景是虚拟的,但学生模仿其中的角色,进行的体验是真实的。如学习《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人物内心,说一说按照“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下等马对上等马”排兵布阵的理由。这样的作业情境虽然是虚拟的,但学生的体验是鲜活的,其思维会更加趋于灵活与开阔。

二、作业过程“情真意切”

完成基于真实问题情境设计的融合式作业,不是将学生禁锢在静态的书桌前,局限于钻研课本上已有的知识,而是通过融合式作业这一媒介,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已学知识,生成新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从“学习了”走向“学会了”。作业的完成过程强调真实的探究,强调“情真意切”。

如学习《白鹭》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根据教材单元人文主题和课文主旨,设计融合式作业,见表2,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与文本亲密接触,通过朗读,初识白鹭的精巧;利用假期,去寻找身边的白鹭,真切地感受郭沫若笔下的白鹭站立于水边“钓鱼”,或独立于枝头“望哨”,或展翅于天边低飞;走进社区,寻访“白鹭湾”小区名字的由来,进一步体会白鹭的魅力所在。从书本上的白鹭到浅水边的白鹭,从具体的白鹭,到“白鹭湾”这个名称,学生对白鹭的美有了更深的了解,涵养了高雅的情趣,培植了文化自信。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只有丰富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关注参与实践活动的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社会实践的过程,关注学习,就要看到学习是活动中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同样地,关注作业完成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还要促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每个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储备有所区别,在参与融合式作业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只是旁观者,或者边缘性参与者。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参与,即使是在没有掌握足够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因为,在融合式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会有新知识、新技能的生成,学生大胆参与,才能从边缘走向核心。如“寻访小区名字的由来”这项作业,部分学生因为性格、能力等多方面原因,在完成的过程中会有畏难情绪,即使是跟随“小记者”们一起出发了,他也是人群中那个在角落里的人。教师可以鼓励,也可以适当分配些简单易完成的小任务,帮助这些学生大胆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学生们一定会有新的体验、新的成长。

三、作业评价“真凭实据”

真实的东西常常伴随着不完美。在笔者欣喜于融合式作业因为真实而迸发出的生命力时,也会接受不完美的作业。如“亲近白鹭”中的第二项作业:有的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图片,构图合理、光线柔和、明暗适宜,意境唯美,从网上摘录的句段,也是佳句频出,读来令人唇齿留香。而有的学生真正去抓拍白鹭,因为激动或者手忙脚乱,留下的画面只是一个模糊的鸟影,一只并不完整的鸟儿,用文字展现的瞬间也没有美感;还有的学生直接表示:他们也煞费苦心地去寻找白鹭了,但真的没有找到。

如果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从作业结果呈现的角度来看,无疑第一个学生的作业是完美的,第二、三个学生相对来说,花了更多的时间,但效果不佳。此时能说第一个学生比其他两个学生学得更好吗?未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教师设计的作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需要纸笔就能完成的作业,而是学生在真实作业情境和任务的驱动下开展的实践探究。这时,教师可以转换评价方式,选择使用表现性评价。语文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倡导基于证据的评价,同时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

完整的表现性评价由三部分组成:评价目标,即希望学生达成的学习目标;表现任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评分规则,建立表现标准并进行分级描述。

如“亲近白鹭”中的第二项作业:希望学生达成的学习目标是进一步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当然,这份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不一定是完美的,但是笔者在努力地把关注点从最终结果转向学生是否真正去实践,以及在语文实践中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情感态度的发展等。

融合式作业,不是各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是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唯有真实,才能凸显它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J·莱夫,E·温格.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小学语文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简析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