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

2024-06-15洪向华杨佳惠

对外传播 2024年5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

洪向华 杨佳惠

【内容提要】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文明交流互鉴理念正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精准认知,科学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在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世界交往联系日益密切的时代语境下,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是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其提供价值共识、文化底蕴和交往范式。新形势下,要以三大全球倡议为主要发力点,通过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

【关键词】文明交流互鉴 国际传播 三大全球倡议 国际文化传播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日益增加,与此同时,作为全球化伴生物的“逆全球化”思潮进一步催生了新帝国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构建中国参与国际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格局是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①文明是中外人文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对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首次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为构建以合作、共商、交流为指引的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准确把握时与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性、历史性的变化,中外人文交流进入新一轮调整磨合期。中国国际文化传播工作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

(一)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向内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③新时代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让国际社会更多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焕发巨大生机活力,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我国成为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积极参与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合作,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中华文明焕发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二是展现引领时代的大国担当。中国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进程,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国际传播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正是中国立足于担负新的文化使命、面向人类文明发展新未来,以更加开放自信、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致力于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的一次伟大实践,为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提供了重要的遵循;三是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文明延续、迭代与创新的巨变之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中国对中外人文交流的关注。通过探寻人类文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后进国家文明复兴的普遍规律,以及不同文明在同一时空环境下交融互鉴的普遍格局,为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提供了中国方案。

(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向外看,世界处在新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⑤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与此同时,全球深层次矛盾突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人类社会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一是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演变。在全球重心从西方主导转向东西方平衡的影响下,一些西方国家为了维护霸权地位,越来越倾向于用零和博弈、冷战思维处理国际关系,热衷于搞强权政治,不遗余力地在全球挑起阵营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的孤立主义、强行“脱钩”、单边主义等政策主张,使“黑天鹅”“灰犀牛”两类风险事件频发,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各国需要以更宽广、更包容、更负责任的态度形成有效的协调与合作,携手应对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二是“文明冲突论”回潮泛起。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将零和博弈思维奉为圭臬,再度炒作所谓“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从大国战略竞争的视角过分渲染夸大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甚至将其作为西化、分化他国的战略图谋中的“撒手锏”,在国家间恶意制造冲突分歧,削弱国际社会诸多领域的共同合作,从而严重阻碍了国际社会交流。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当今世界,只有正视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用文明交流互鉴来破解“文明冲突论”,才能促进世界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三是数字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壁垒,数字全球化使得各种文明进入到同一时空里,世界各地文明进行接触和碰撞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迎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民传播时代。与此同时,如若缺乏正确观念的引导,不仅容易使不同文明间形成僵化的刻板印象、产生偏见和误解,还有可能进一步放大文明间的差异和冲突,挑起意识形态对立,影响国家间正常的合作交流。因此,数字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必然要求提出符合人类发展潮流的文明观念,通过交流与对话形成共识,充分发挥多元化传播主体的作用,积极探索人民视角、人民立场的传播内容,推动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

二、文明交流互鉴对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的重要意义

文明交流互鉴作为新时代文明观的体现,也作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的内在要求,对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提供了价值共识、文化底蕴和交往范式。

(一)为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提供了价值共识

价值共识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能够为全世界范围内共同性目标的实现提供思想和行为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以文明交流互鉴为目的的国际文化传播是一种对话性的行为,需要世界各国携手推进、共同作为,同时也离不开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认同和合力共建。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促进和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摒弃成见、友善交往。环视当下世界,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社会往来依然存在一定的心理鸿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这种情况下,文明交流互鉴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一直致力于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⑥文明交流互鉴不仅要求不同文明之间坚持平等相待和开放包容,而且强调不同文明之间展开交流对话。通过文明之间展开对话可以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或缓解国家或民族之间的误解和偏见,为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凝聚了价值共识。

(二)为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提供了文化底蕴

“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中国传统文化秉持“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强调在国际人文交流中需要尊重差异和不同,在承认差异、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和平相处之道。世界文明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就需要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对话、合作,这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的一条道路。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⑦在这里,习近平主席揭示了推动国际文化传播的文化底蕴,即“和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共生”思想的承继和拓展,为推动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提供了文化底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⑧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当今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的可靠保障。

(三)为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提供了交往范式

交往范式强调从一种“客观立场”转变为“互动参与者的完成行为式立场”,一旦自我做出行为,而他者采取了相应的立场,这两者就进入了一种交往关系。文明交流互鉴将主体间的交往与交互放置于人类文明共生互鉴的大背景下,超越了“文明中心主义”视角下狭隘的国际文化传播观念,为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提供了交往范式。构建国家文化传播新格局,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不仅需要政治上的对话而非对抗,经济上的开放合作而非强者通吃,生态上的合作分担而非推卸责任,更需要文明的交流互鉴。文明交流互鉴要求各国人民同心协力,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为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提供了交往范式。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立足于人类整体利益的世界格局,打破了当前以“西方中心主义”和霸权主义为核心的国际传播叙事逻辑,致力于构建平等对话交流的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是符合新时代推动国际文化传播的正确交往范式。

三、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的实践指向

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是全球政治与权力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国际传播工作面临“西强东弱”的不平等格局,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为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提供了实践指向,以三大全球倡议为切入点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内涵,也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文明驱动作用。

(一)践行全球发展倡议,提高话语传播力

全球发展倡议倡导绿色、健康、发展,强调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是提升中国在全球发展治理中的话语权,提高话语传播力的重要基础。一是坚持多边主义。要立足于国际文化传播的格局,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全球发展倡议为依托,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这与联合国倡导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在理念上高度契合。通过搭建多边主义平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对话,不仅使各国充分表达自身的立场和诉求,还可以充分考虑彼此的利益关切,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二是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在国际传播中,要切实增强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话语传播,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谈判合作,增强多边贸易体制的包容性,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促进世界各国产生联动传播效应,打造平衡普惠的国际发展模式。与此同时,要传播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在积极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知识话语,深化多边经济对话和沟通;三是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将各个文明普遍长期思考的全球共同发展作为发展目标,既是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加强国际人文交流的中国主张。在国际文化传播中,要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建设复苏之路。继续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有关经济和交通走廊、经贸合作和务实合作项目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中国参与全球发展治理的传播力、影响力。

(二)践行全球安全倡议,构建普遍安全的共同体

全球安全倡议旨在推动各国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构建普遍安全的共同体。一是坚定不移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⑨在国际传播中,要推动全球安全倡议所倡导的要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这一准则在国际的传播。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加强国际人文交流,致力于消解全球和平赤字;二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在国际传播中,要构建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的话语传播力,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实现全球传播共商共建。倡导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的安全挑战,营造公平正义、共商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努力走一条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安全新路;三是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在国际传播中,旗帜鲜明地传播反对霸权强权的正确主张,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对话与协商,共同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的完善。坚定站在世界和平力量的一边,不断壮大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干涉的力量,为缓解国际冲突争端劝谈促和。

(三)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构建开放包容的共同体

全球文明倡议作为中国新时代全球文明观的最新成果,在推动国际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文明驱动作用。全球文明倡议所弘扬的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有助于实现文明交流互鉴,进而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这一倡议超越了对西方基于单一国家或民族利益的“文明冲突论”,致力于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包容的共同体。一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文明具有多样性,正是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人类文明才得以百花齐放、精彩纷呈。要以宽广胸怀增进对不同文明价值内涵的认知和理解,加强国际人文交流,有助于互动对话渠道的畅通,进而推动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和谐共处;二是积极搭建文明对话平台。中国在国际文化传播中不断搭建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通过举办博鳌亚洲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到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开展多层次、形式多样的文明对话。深化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各方落实联合国《不同文明对话全球议程及其行动纲领》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不断促进文明对话交流;三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从全人类共同的时代境遇和生存需要出发,以宽广胸怀理解和尊重不同文明的求同存异的共同价值,主张不同文化和文明形态的包容并蓄,是一种与西方“普世价值观”不同的建构性话语体系。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必须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价值基础和文化支撑,不同国家和民族在这些共同价值的指导下形成价值共识,进而以交流互鉴为核心目标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新格局。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大党独有难题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3&ZDA1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洪向华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杨佳惠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2版。

②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第3版。

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2版。

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

⑤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9年5月16日,第2版。

⑥同③。

⑦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议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第2版。

⑧同⑦。

⑨同①。

责编:荆江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与西媒“错位竞争”,合力发出影响国际舆论“最强音”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