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走出去”双线策略的实践探析
2024-06-15刘芳念
【内容提要】近些年,得益于国家政策、出版机构、文化机构及相关企业共同构建的有效机制和平台,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取得了诸多成就,其中地方文艺类出版社在推动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了各种探索。本文重点以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动文学海外传播为案例,分析其实践经验,梳理痛点难点,对地方文艺类出版社如何推动文学“走出去”进行思考。
【关键词】中国文学 海外传播 双线策略
文学“走出去”,即文学作品跨越国界进行国际传播。文学作品是文化的有效载体,通过文学“走出去”,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他地区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和传统,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近年来取得了诸多成就。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报告》,2022年中国图书对外版权输出数量为11,063种。其中,文学类图书的输出数量占到了总数的26.7%。2023年《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研究报告》则指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世界图书市场仍受青睐。”《解密》《三体》等文学作品在海外不仅引起广泛关注和热度,更成为现象级畅销作品。与此同时,《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2023年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超40亿元人民币,海外活跃用户总数近2亿人,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其中“Z世代”用户占比达80%。
一、地方文艺类出版社的多种探索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国家政策、出版机构、文化机构及相关企业共同构建的有效机制和平台,而出版机构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家队”的出版单位,如中国外文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等利用自己的资源及实力优势在文学“走出去”方面有长时间积累的丰富经验;而地方性的文学文艺类出版社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却在近年来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在文学“走出去”这条路上根据各自的产品特点有了各自的打法,开辟出了各自的路径,为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成为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一)以名家名作打通渠道,带动其他作品的传播
出版社在推动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都会感受到,拥有一个成熟、有效且通畅的渠道是关键。而要建立这样的渠道,第一步是要让渠道那一头的外方出版者认识自己,名家名作往往会成为首次合作的敲门砖,然后通过不断地合作与磨合来建立信任与默契。一次成功的案例将会极大地加速这一进程,浙江文艺出版社是个极好的例子。他们推动《解密》在海外市场大获成功,通过“麦家作品全球推动计划”,以及在法兰克福举办“麦家之夜”,让中国的纯文学“走出去”变得极具活力,海外图书市场上的销量及口碑反应振奋人心。浙江文艺出版社也由此打通了“走出去”的通道,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策略。他们依托着莫言和麦家这两位极具国际知名度的作家,由知名作家带动出版社其他的作家和作品走进国际市场。通过推动头部作品在海外的营销工作,带动其他语种及其他作品的版权输出。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结的“走出去”经验是“三名三品”,即“名家、名人、名作”和“内容的品质、产品的品相和市场的品牌”。2022年由该社出版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的作品《望江南》,以及2023年鲁迅文学奖得主叶舟继的《凉州十八拍》等作品售出多个语种的版权,也证明浙江文艺出版社在纯文学“走出去”方面的通道顺畅,策略有效。
(二)与具备海外传播专业能力的公司合力
近年来,有多家专业从事版权代理及海外文化传播的公司参与了中国的文学“走出去”事业,他们与各地文艺类出版社的合作形式多样,包括版权代理、翻译、海外出版与营销资源对接,对各地文艺类出版社的工作都有较大助力,还有一部分以中方收购或合并的形式合作开设海外机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译林出版社与北京求是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江苏求真译林出版社。该出版社专门从事出版“走出去”工作。“自2020年正式运营以来,求真译林社就将文学‘走出去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目前,已将叶兆言的《南京传》、徐刚的《大森林》等一批题材丰富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版权推向国际图书市场。” ①同时译林出版社依据自身积累的渠道和经验,也将鲁敏、徐风、阿乙等作家的图书输出30余种外文版。其中《六人晚餐》瑞典文版入选瑞典文化部2020年度好书,英文版入选英中贸易协会2022年最佳中国小说首选名单。应该说,这一合力对江苏文学走向海外起到了极大的推力作用,当然也得益于江苏省在2021年启动的“江苏文学名家名作”项目,为江苏文学作品走向海外提供了支持。
(三)与大学及学术机构合作培育海外传播人才
地方出版社与大学及学术机构在对外传播方面的合作,是最近三年来出现的新趋势。他们关注青年作家、译者、出版人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做法,对于文学的海外传播来说,这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尤为值得关注。
百花文艺出版社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均在这一方向上作了极具启发性的探索,并取得了成绩。如百花文艺出版社和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合作,将出版社旗下的《小说月报》与大学联合开设《中国作家公开课》。该项目“于2021年4月正式开课,汇聚了多位著名作家、学者和各国翻译传播精英,为当代作家与中外读者交流提供了互动平台……该课程中的‘国际阅读沙龙邀请不同语种的翻译家参与对话,并同步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直播”。 ②在此基础上,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荒漠里有一条鱼》《海边春秋》等实现多语种海外出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则在近两年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合作,进行文学海外传播推广。在推动2021年度中国好书《有生》的海外版权时,双方合作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举办了“《有生》中哈青年阅读交流会”。此后,双方联合打造了“创造性写作专业国际研学”等多个项目,促进国际文学交流,助力青年作家、评论家成长,共同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学写作与出版计划。③2023年底,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文学、新媒体编辑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9位在读研究生前往泰国和新加坡,展开海外研学之旅。
从以上可看到,各家地方文艺类出版社都依据自身的特点在文学对外传播中努力寻找自己的开拓方向。而笔者长期以来在四川文艺出版社从事版权工作,对该社在文学“走出去”方面的经验与策略有更为详细的了解,以下将以此为例作更深入的介绍和分析。
二、四川文艺出版社的文学“走出去”双线策略
四川文艺出版社紧跟党和国家对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系列要求,高度重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积极开展版权贸易,形成了可持续的对外传播工作模式。作为一家专业文艺类图书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结合自身在文学作品方面的优势,在推动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种双线策略,即注重发掘和推广文学大家的经典文学作品,同时关注类型小说与网络文学的出版及IP开发,在版权输出、外汇创收、实体图书出口、海外机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目前,四川文艺出版社已输出图书海外版权超过200种,近30多种作品已在海外落地出版,海外版权销售累计收入近400万元人民币,并成功入选2023—2024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四川文艺出版社的版权输出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学大家的经典文学作品,另外一部分是类型小说与网络文学。其中文学大家的作品,包括王蒙的《奇葩奇葩处处哀》(韩文版)、阿来的《瞻对》(德文版、英文版、印尼文版)、冯骥才的《三寸金莲》(韩文版)等。优秀类型小说及网络文学包括海宴的《琅琊榜》(泰文版、韩文版)、阿耐的《欢乐颂》(韩文版)等。
(一)《琅琊榜》文学IP开发与“走出去”
四川文艺出版社是《琅琊榜》的原出版方。这本小说原本是网络文学作品,2015年由正午阳光改编的电视剧播放后,成为现象级的作品,不仅在国内掀起热潮,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也大受欢迎。在此背景下,这本书的海外版权销售取得了极大成功。2016年《琅琊榜》的泰文版与韩文版输出获得了第十五届年度输出版权优秀图书奖,以及2016年“中国版权金奖”。而以《琅琊榜》小说为底本开发的《琅琊榜漫画》的多语种输出入选2023年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案例。可以说,该出版社十余年来在该IP的本土开发运营和海外外文版权的推广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展现了前瞻性的眼光。
1.成功输出《琅琊榜》多文版
《琅琊榜》韩文版的协议于2016年与韩国每日经济新闻集团签订。出版方的翻译、出版进度都十分快。该书韩文版出版时,还促成了电视剧在韩国电视台的重播。《琅琊榜》韩文版第一卷仅在预售阶段,就在韩国的图书预售榜上冲到了第2名。上市后仅一周,《琅琊榜》韩文版便在韩国引起轰动并攻陷各大排行榜。在韩国最大实体书店教保文库上,取得总榜第26名、小说类第7名的好成绩;在韩国最大线上书店Yes24上,排在文学类第40名、小说类第24名;在Aladin线上书店上,位居总榜第24名、小说类第16名。在之后的两年内,《琅琊榜》韩文版累计印刷40,000册,发行38,544册,销量达32,963册,码洋共计357.18万元。该书成为四川文艺出版社历年来版权输出韩国反响最大的图书,在韩国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琅琊榜》泰文版由泰国暹罗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出版,泰国出版方凭借强大的传媒实力,借助电视剧和明星效应,开展了广泛的推广营销活动。《琅琊榜》在泰国的首版很快售罄并加印。
2.开发“琅琊榜”文化IP,吸引海外“Z世代”
四川文艺出版社在成功输出该小说的多文版之后,看到了这一IP的全球性前景,从2020年开始又陆续出版了以小说为底本创作的系列漫画作品,其精美的中国传统水墨画画风、独特的分镜、饱满的人物情感、高度还原的故事情节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与喜爱,可以说是对“琅琊榜”这一IP的成功开发,延续了该IP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四川文艺出版社通过对漫画中所蕴含的独特的中国优秀文化理念、价值和中国传统美学等特点的挖掘,重点向欧美和东南亚国家推广,并成功输出英文版权至北美地区,俄罗斯文版权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地区,德文版权至德国、奥地利、瑞士地区,越南文版权至越南,与当地知名的出版社实现合作,市场前景获外方一致看好,4个语种的版税预付金总额超过了16万美元,约合120万元人民币。目前,俄文版第一、二册已正式出版,在该漫画的市场预热阶段,四川文艺出版社与俄方雷蒙娜出版社积极协作,结合当地图书市场精心打造和制作了大量周边产品并投放营销,反响热烈。《琅琊榜漫画》相关的版权输出仍在持续中,2024年又签约了该漫画的电子书版权至俄罗斯。
《琅琊榜漫画》的多语种版权输出是四川文艺出版社继《琅琊榜》小说之后又一次成功的文化海外传播,也体现了四川文艺出版社在“走出去”工作中对于传承和创新的坚持和开拓,不仅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在当今世界舞台的影响力,展示中国文化大国的姿态,还以罕见的高额版税预付金实现超过百万元人民币的外汇创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该漫画在海外的出版,将吸引广大海外“Z世代”群体,通过漫画这一年轻、个性的表现方式阅读中国故事,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从而向世界广泛传播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一种图书多个品种实现多个国家、多个语种广泛传播的版权效益,也算是出版社版权运营的典范。
(二)阿来非虚构代表作《瞻对》多语种海外传播
著名作家阿来在《瞻对》这本书中糅合清史档案、汉藏知识分子的记录和民间口头传说,再现真实的藏地。2013年人民文学奖非虚构作品大奖颁奖词称《瞻对》“再现了川属藏民的精神传奇和坎坷命运。作者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去反思和重审历史,并在叙述中融入了文学的意蕴和情怀”。④
1.与海外知名出版社合作
2015年3月,四川文艺出版社与奥地利知名出版社巴可帕出版社(Bacopa Verlag)达成《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德文版出版协议。达成协议后,双方出版社开始共同寻找合适的译者。因为该作品涉及较多历史、宗教、地理等背景知识,又有对清史档案的大量引用,其翻译难度非同寻常。加之涉藏内容的敏感性,译者本身的立场与背景也极为重要。经过多方寻访,《瞻对》的译者定下两位:一位是裴高德(CordEbersp?cher),德国历史学家、汉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史、全球史、中国与西方、中德关系史等,曾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担任孔子学院院长;另一位是孟北蒂,出生于北京,是一名翻译家和建筑师。她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学作品和历史资料的双语翻译工作。两位译者以其专业的翻译素养和对相关知识的丰富储备,出色地将本书中无论是中国历史、藏族文化还是文学性的描述、艰涩的文言文等都做出了准确、得当的翻译,并提供了专业的词汇注释,较好地完成了中文与德文之间的跨文化转换,让原本有一定阅读和理解难度的作品在翻译成德文后,紧密贴合了德语读者的阅读和思维习惯。经过近6年的精心翻译、编辑,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该书德文版于2021年12月在奥地利落地出版。
2.合作方积极营销
德文版出版后,巴可帕出版社积极推动营销,特别邀请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在《法兰克福汇报》为德文版发表评论文章。他认为这本书在讲述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的同时,也展现了汉藏交汇之地的藏民独特的生存境况,并借此传达了作者对川属藏族文化的现代反思,对民族地区现代化事业发展有着重要启迪和帮助。巴可帕出版社也携此书亮相法兰克福国际书展,进一步扩大本书在德语地区甚至整个欧洲大陆的影响力。目前《瞻对》的英文版、印尼文版即将出版,阿拉伯文版也在翻译过程中。
在四川文艺出版社文学“走出去”工作中,双线策略带来了成果,同时也为出版社带来了对于这一模式如何复制经验及自身如何继续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三、文学“走出去”的难点痛点
首先是语言和文化差异。文学作品往往受到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版权销售时,因为一些文学语言在不同文化中难以得到确切传达,造成翻译的困难和文学传播的困难。从四川文艺出版社文学“走出去”的案例中,便可看出,类型文学及网络文学往往可以较快速度得到翻译出版。而文学性更强、文化内涵更深厚的经典作品则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翻译上,出版社针对这类作品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与更大的投入。
其次是市场适应性。作品在不同国家可能面临不同的市场和读者群。版权输出方需要进行市场研究,确保文学作品在目标国家的文化和市场环境中具有吸引力,同时也可能需要协助在地国出版方针对市场与读者的需求,对作品作出相应的不伤害原作的修改。如《瞻对》德文版出版时增加了译者前言,以及汉学家在媒体上的书评引导,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作品。《琅琊榜》小说外文版在出版时配合当地电视剧播出时间,《琅琊榜漫画》开发当地读者喜爱的周边产品等。
第三是法律和合同问题。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版权法和合同规定,这可能导致在向海外销售文学作品版权时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作者、翻译家、出版商之间的版权协议需要清晰明确,以避免法律纠纷。《琅琊榜漫画》的版权归属较为复杂,合同签订甚至涉及五方,这就对合同条约的表述拟定以及规范的翻译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四是数字化媒体的挑战。随着数字化媒体的兴起,电子书、在线阅读等形式的“走出去”也面临技术和数字版权管理的问题。确保文学作品在数字媒体上的合法传播,日趋重要。
总的来说,文学版权“走出去”需要处理复杂的文化、法律、市场和技术问题,当前短视频及AI技术的兴起,更加剧了这一领域的挑战性。无论是双线策略,还是更细更多元化的分类,深入了解市场以及对文学作品特性的深刻理解都是成功推进文学“走出去”进程的关键要素。
刘芳念系四川文艺出版社版权部主任
「注释」
①高燕:《文学“走出去”的实践与探索》,中国作家网,https://www.chinawriter. com.cn/n1/2022/0622/c431803-32452979.html,2022年6月22日。
②《“ 根植中华,心通世界——百花文艺出版社文学国际传播实践分享会” 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成功举办》,搜狐,https://www.sohu.com/ a/686496067_121119371,2023年6月17日。
③《青年作家扬帆出海 | 凤凰文艺×人大文学院海外研学之旅正式开启》,搜狐,https://www.sohu.com/a/740711423_394566,2023年12月1日。
④蒋肖斌:《〈瞻对〉:川属藏区的历史与现实》,中国青年报官网,https://zqb.cyol. com/html/2014-03/25/nw.D110000zgqnb_20140325_4-10.htm,2014年3月25日。
责编:谭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