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2024-06-15肖习权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不仅仅注重算术技能的掌握,更加强调计算的深度、广度和灵活性。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价值,然后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素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小学教学;计算教学;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04-0048-03
随着教育理念的日新月异,新课改为基础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其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作为学生的启蒙时期,其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新课改背景下,计算能力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数字运算,而是涉及一系列的思维训练、策略选择和实际应用。如何通过有效的计算教学培育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社会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计算挑战,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应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价值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第一,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计算不仅仅是数字操作的简单堆砌,更是一个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在掌握计算技能、提高运算速度的同时,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数学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为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第二,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计算教学是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构建完整数学知识体系的环节。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数学计算学习中通过深入理解算理,寻求算法策略,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计算能力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甚至能够进行算法的设计与数学表达。这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素养的培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算术运算,而是更注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强调计算活动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技能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培养其终身学习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符合个体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并不完善,还存在教学方法传统与固化、教学手段和工具落后等问题,这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计算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待改进之处。其一,尽管新课改中强调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和创新思维的培育,但在实际的计算教学中,仍存在对固定算法的过分依赖,师生均缺乏灵活的思维和反应能力。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掌握某一算法后,对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法缺乏探索和实践。其二,尽管新课改鼓励教师采用数字教育技术、实践操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但在实际的计算教学中,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工具的应用仍然不够普及。很多时候,教师仍沿用板书、口算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同时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不仅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也可能使学生在计算学习中失去兴趣和动力。
(二)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严重缺乏。第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尽管新课改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但一些教育实践仍旧沿袭着应试教育的模式。这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而不是自主地探索和实践,在面对未知和复杂的计算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出现逃避和排斥心理[2]。第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能过于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家长往往选择直接为他们提供答案,而不是鼓励他们自主寻找解决方法。这种教育方式可能抑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导致他们在学校的学习中也缺乏主动性和探究性。同时,社会环境中过于强调测评成绩,也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缺乏关注,只追求成绩提升,而不注重长远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缺乏对学生的多元化指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最基础的内容之一。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计算是数学学科中较难攻克的内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多元化指导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方面,尽管教育界普遍认同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但在具体的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然采取一种“标准化”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风格、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上的差异,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感到挫败或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当前的教育评估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师进行多元化指导的积极性。由于教育评估主要依赖于统一的教学质量测评,教师可能更加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测试分数,而忽视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的重要性。这种为了应对考试而教学的现象不仅可能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而且可能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排斥感。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有助于创设有效的计算教学课堂,培育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素养。一方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借助于计算模拟软件、交互式应用等数字化教育资源或工具,教师能够为学生呈现数学计算的步骤和逻辑过程,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系统化的算法和算理。[3]例如,在教授“长方形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数学模拟软件,展示如何通过长和宽的乘积来确定面积。软件可以实时显示长和宽数值的变化,以及随之产生的面积结果,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数值变化如何影响计算结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操作软件,自己输入长和宽的数值,尝试进行面积计算,并观察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些视觉和交互的元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计算思路,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另一方面,实施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策略。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探索数学知识,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教师的传授。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准备几块巧克力,并将其分为不同的部分(如半块、四分之一块等)。接着提出问题“如果你要与三位好友分享这块巧克力,每人应该分得多少”,然后让学生自行探索答案。通过此活动,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验分数的划分与应用,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此外,合作学习策略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学习策略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微观化的教学设计、元认知策略的引入和积极的课堂氛围的构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增强学习效果。第一,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微观化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匹配。针对数学计算教学,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设置适度的难度,既不过于简单导致学生觉得枯燥,也不过于复杂导致学生失去信心。对于一些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设置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来激发其学习兴趣;而对于一些逻辑思维能力偏弱的学生,则应减少纯粹的理论讲解,增加更多实践操作的任务。第二,引入元认知策略,鼓励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在数学计算教学中,首先需教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了解自己的认知与解题策略,接着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时不时问自己“我现在是如何思考的”“我遇到了什么困难”,在问题解决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如“哪些策略是有效的”“哪些地方还有待改进”。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4]。第三,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创建一个积极、活跃、开放的课堂环境,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他们提问、发言、讨论和分享。同时,建立一个即时和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关键。教师可以在每次数学计算训练后,为学生提供即时的答案和解析,让他们对照自己的答案,找出差异。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测验平台等数字化工具,为学生提供自动评分和反馈,并定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和发现计算知识的奥妙所在,进而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三)进行多元指导,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进行多元指导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素养、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又一重要路径。首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学材料及手段的选择至关重要。以视觉型学生为例,他们更依赖于视觉信息进行学习和理解,因此为这类学生提供图解、图表、流程图、动画视频等材料会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采用彩色的三维模型和动画演示可以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图形的属性和关系。而听觉型学生更善于通过听的方式获取信息,因此录音讲解、歌曲、有声读物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如在教授“加减法”原理时,可以采用有声故事或歌曲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动觉型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因此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实物操作和模拟软件,如使用算盘、数学积木等工具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概念。其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进行学生能力分析和学习路径推荐,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以人工智能为例,基于学生的学习记录和成绩,AI算法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精准分析,进而为学生推荐最适合他们当前学习状态的教学材料和方法。例如,某个学生在分数计算上存在困难,AI系统便可根据其错误模式,推荐相关的讲解视频或练习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大数据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效果,为教育者提供宏观的教学策略建议。例如发现某一批次学生在数据处理上普遍薄弱,便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最后,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合作,形成多元指导的合力。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伙伴,他们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师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计算训练和能力提升情况,并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建议和资源。同时,还可以与数学竞赛组委会、数学教育研究机构等其他社会机构和组织合作,共同探讨和研究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素养。
(肖习权,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平正民族小学,贵州 遵义 563112)
参考文献:
[1] 余菲.新课改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3(30):90-93.
[2] 李亚红.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1(17):41-42.
[3] 刘邦奇.智慧课堂引领教学数字化转型:趋势、特征与实践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23(8):71-79.
[4] 周指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9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