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朝服饰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初探

2024-06-15聂礼熙

中国故事 2024年4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服饰图案

【导读】服饰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表现。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文化直接或间接上都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本文首先论述了唐朝服饰文化的特点,其次分析了唐朝服饰文化传入日本的途径,最后对唐朝服饰文化在日本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一、唐朝服饰文化的特点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服饰文化迅速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唐朝风格。唐朝服饰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面料、色彩和图案三个方面。

唐代的丝织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唐朝丝织工艺生产遍布全国各地,且各地都拥有具有代表性的丝绸,如剑南、河北的绫罗,江南的纱,彭、越二州的缎,宋、亳二州的绢,常州的细绫,润州的绫,益州的锦等。其中仅绫这一类,就有十多个品种。唐绫之中,又以缭绫最为出名。缭绫是一种精致的丝织品,轻薄柔软、光滑亮丽,盛产于江南地区,在唐朝被作为贡品。

唐朝服装色彩鲜明艳丽,样式繁多,以紫、黄、红、蓝、绿为主要色调。唐朝有一套完善的服饰制度,不同阶层和身份的人须着不同颜色的服装,服装色彩成为身份贵贱的象征。例如,官员自三品及以上穿紫色服饰,四品为绯色,五品为浅绯色,六品为深绿色,七品为浅绿色,八品为深青色,九品则是浅青色,流外官及庶民服黄色。这种细致的区分体现了唐朝严格的等级制度。

唐朝服饰的图案装饰丰富精美,常以刺绣、织锦和绣花等形式呈现。常见的图案有花鸟、虫鱼、瑞兽、云龙和凤凰等。这些图案既具有装饰性,又有着吉祥的寓意。此外,还有运用士兵、乐器、战车和武器等图案来展示军事力量的服饰,如边衣、衣袴、铠甲和甲胄等。这些图案不仅彰显了唐代的繁荣和文化底蕴,也展现出唐朝人民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追求。

二、唐朝服饰文化传入日本的途径

唐朝服饰文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入日本。一是日本遣唐使,使节团带走了许多唐朝的服装;二是日本遣唐留学生传播唐诗,诗歌作品中对人物形象和服饰的描绘,也成为日本服饰文化的重要来源。

(一)日本遣唐使传播唐朝服饰文化

日本的遣唐使活动始于公元630年,终于公元894年。在这期间,日本共派遣了19次遣唐使团来与唐朝进行文化交流。他们不仅学习了唐朝的先进技术,还带走了唐朝的服装。最初,从我国江浙一带带回的唐朝服饰在日本被称为“吴服”。后来,日本人对这些服饰进行了改良和发展,并融合了本土的文化特色,逐渐演变成日本的传统服饰,即和服。

日本的遣唐使深入学习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并在日本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唐朝文化传承运动。日本在服饰文化方面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据《大日本史》记载,孝德天皇(645年—654年在位)开始采用唐朝的服饰,之后天智天皇(661年—671年在位)继承了这一做法,并将唐朝的礼仪和服饰应用于宫廷仪式和祭祀活动中。

到了八世纪初,日本宫廷制定了《大宝律令》,该法典明确规定了服装制作应模仿中国唐朝的风格。例如,天皇穿的红色龙袍上有山、火、日月星辰等精美的刺绣;文官头戴冠冕,上穿大袖作为外套,小袖作为内衣,下穿袴裤,腰间佩刀,手持笏;日本宫廷女性则须穿着唐朝小袖。此外,据《大日本史·礼乐志》记载:“文武帝大宝元年(701年),始依新令改制冠位服色。亲王明官四阶,诸王净冠十四阶,诸臣正冠六阶,直冠八阶,勤冠、务冠、追冠、进冠各四阶……一其服色:亲王四品以上,诸王诸臣一品,皆黑紫;诸王二位以下,诸臣三位以上,皆赤紫……直冠以上,皆白缚口裤,勤冠以下,白胫衣。于是衣裳制度始备焉……”

日本元正天皇养老二年(718年)颁布了《养老律令》,这项法令进一步规定了服装制度和服装颜色。其注释《令义解》也对服装的缝纫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奈良时代,曾访问过中国的遣隋使回到日本后,积极传播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大力推动了日本的服饰改革。遣唐使节中的多治比县守在《養老律令》颁布后回到日本,并在次年正月参拜日本朝廷时穿着唐朝赠送的朝服。天平宝字六年(762年),原遣唐使节吉备真备在日本大宰府,监督制造了棉袄和胄各20250件。这些服装按照唐朝最新款式制作,并以五行配色为基础设计。弘仁九年(812年),遣唐判官菅原清公上奏日本朝廷,要求天下的仪式、男女的服装都要仿效唐朝。《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九》中对第七次遣唐使栗田真人访问唐朝时的形象如此描述道:“犹中国户部尚书,冠进德冠,其顶为花,分而四散,身着紫袍,以帛为腰带。”由此可见,唐朝服饰文化给日本的服饰带来了巨大改变。此外,根据《大宝军防令》中的“兵士”规定,日本要求士兵必须穿“唐式草鞋”。九世纪初,日本完成了服装上的中国化改革。

(二)日本遣唐留学生传播唐诗

同时期,日本向中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不仅学习了唐朝先进的科学技术,还亲身接触了唐朝的文化艺术。回国后,他们将唐朝的工农业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和典章制度等传播到日本,其中包括了白居易的诗歌作品。

据《日本文德天皇实录》记载,大约在九世纪初,白居易的诗歌就已经传入日本,并深受日本宫廷的喜爱。嵯峨天皇(786年—842年在位)将《白氏文集》视为珍贵之宝,常常沉浸其中,并在宫中专门设立侍读官开讲《白氏文集》。从此,《白氏文集》成了日本几代天皇修身养性的课程。

白居易,中国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他被誉为“诗王”,是唐代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白居易诗作中包含了描写唐朝服饰的作品。如《缭绫》第一行写道:“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描述了缭绫的独特之处,其属于暗花织物,却又异于一般的暗花织物;第二行:“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说明缭绫织物的标准匹长约有四十五尺之长;第三行:“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描写出缭绫图案的精美绝伦,质地的轻薄透明;第四行:“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提到缭绫的产地在浙江越地一带;第五行:“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写出民间生产缭绫是因为皇帝口授的诏令;第六行:“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描绘出缭绫精美的纹饰宛如山中白云、南飞秋雁,其被染上的碧绿色堪比江南春水;第七行:“广载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描写了缭绫的制作方式,宽幅制成衫袖,长幅制成衣裙,再用熨斗熨平、用剪刀剪出纹饰;第八行:“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展现出缭绫相互隐映的奇异色彩和纹饰,在不同角度下呈现出不同美感;第十一行:“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和第十二行:“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表达出缭绫的织造与普通的平纹织物不同,其对质量和密度有着特别高的要求。

白居易的《缭绫》生动地描绘了缭绫的生产过程和工艺特点,除了表达出作者对纺织女工的同情和对皇室贵族奢侈生活的讽刺之外,还展现了唐朝服饰的华丽和精致。日本遣唐留学生传播唐诗,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唐朝的服饰文化,对日本人认识和理解唐朝服饰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唐朝服饰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唐朝服饰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纺织技术的提高上,还涉及服饰花纹和风格,以及社会习俗和审美观念等多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影响是日本吸收和融合唐朝文化的重要例证,对于理解日本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唐朝服饰文化的传入,推动了日本纺织工艺的提升。从唐朝引进的服饰和织物制作技术,如织布、染色、刺绣等,使日本的纺织业得到迅速发展。根据《正三仓院刊》的记载,唐朝时期人们将彩色印花的锦、绫、夹缬等珍贵织物运往日本,从而为日本的丝织、漂印等技术带来了灵感。至今,日本纺织印染技术书籍中,仍大量沿用中国唐代的汉字名称,如绞缬、蜡缬、罗、毡、绫、羽等。日本人通过学习和吸收唐朝的纺织技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纺织工艺和风格,在后来的历史中,纺织工艺逐渐发展成为日本的传统工艺之一。

唐朝服饰的花纹对日本和服花纹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和服名字在过去被称为“唐草”“唐花”“唐锦”等,可见唐朝服饰对日本服饰影响之深。古代日本服饰十分单调,而唐朝服饰上的图案精美丰富,自唐朝服饰传入日本后,日本服饰花纹的设计便开始有所改变了。和服上的图案明显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比如平安时代天皇的冕服,在上衣绘有日月星辰、龙凤虎猿,而御裤的上半部分则有黑色花纹,这样设计受到了《礼记》的影响。有些图案则是在中国图案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如云鹤、波涛、菱、桐和蔓草等。这些图案大多在唐朝时期传入日本,再由平安时代的艺人对其进行加工、改良。

唐代的服饰风格深刻影响着日本的服饰风格。唐朝的华丽、宽松和多层次的服饰风格,与日本传统服饰的简约、直线和紧身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促使了日本服饰风格的演变和多样化。日本服饰在后来的发展中融合了唐朝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风格。例如,女性服装在盛唐之后变得十分开放包容,其衣身逐渐宽大,甚至出现了“袒领”,将女子颈部美丽的曲线裸露在外。在这一时期,日本受到唐朝开放包容风格的影响,其女性服饰中也出现了低领口服装,并成为日本歌舞伎传统服装,流传至今。

在唐代,服饰是体现等级社会的标志性物品。唐朝的服饰文化传入日本后,日本人也开始注重服饰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将服饰作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贵族阶层的人们穿着华丽的服饰,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平民阶层的人们则穿着简单朴素的服饰。唐朝服饰文化的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穿着习惯和礼仪规范,对日本的社会习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的服饰以丰富多样的面料、光鲜亮丽的色彩和精美绝伦的图案等为特点,展现出高度的艺术价值。此外,唐朝的服饰还注重细节和精心的装饰,追求华丽而精致的效果。这种审美观念逐渐渗透到日本的艺术和文化领域,对日本的绘画、雕刻和建筑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了日本审美风格的形成。璀璨多彩的唐朝服饰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光辉典范,更是中日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纽带。

四、结论

服饰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它可以体现时代的思想、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和特征。通过对唐朝服饰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的初步探讨,可以发现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对唐朝服饰文化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服饰文化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日本,不仅提升了日本的纺织技术,还对日本服饰的花纹和风格,社会习俗及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中日服饰文化的交流史,有助于加深对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理解,加强对唐朝服饰文化传播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赵忠. 试论唐、日服饰文化多通道及其交流[D]. 延边大学,2010.

[2] 王小雷. 解读唐代服饰艺术风格[J]. 江苏丝绸,2006(2).

[3] 崔蕾,张志春. 从汉唐中日文化交流史看中国服饰对日本服饰的影响[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1(4).

[4] 马兴国. 中日服饰习俗交流初探[J]. 日本研究,1986(3).

[5] 周菁葆. 日本正仓院所藏唐锦研究[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6] 汪郑连. 中日服饰文化交融的产物:和服[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作者简介:聂礼熙,浙江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服饰图案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