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晋南北朝门阀对山东军事发展的影响

2024-06-15宋风雅

中国故事 2024年4期
关键词:门阀山东地区都督

【导读】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事制度最大的特点在于都督制和世兵制两制并存。该时期以琅琊王氏为代表的山东门阀不但左右了中央朝局的变化,还深刻影响了山东军事发展。山东地区出土的魏晋南北朝部曲将军印直观地体现了军事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门阀对山东军事统治情况。本文以部曲将军印为研究对象,在整合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其与顶级门阀琅琊王氏的关系,直观地展现军事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门阀对山东军事统治的干预情况。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事制度的相关研究中,学界对都督制的关注要多于世兵制。两种军事制度的此消彼长反映了中央政府与地方门阀力量关系的变化。五姓七望之一的山东琅琊王氏不仅是山东门阀之首,更是当时天下世家势力之最。因此,本文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两种军事制度、部曲将军印反映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军事发展情况、琅琊王氏等门阀世家对山东的军事统治三个方面,围绕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地区的军事发展情况具体展开论述。

一、魏晋南北朝的两种军事制度

(一)都督制与世兵制

都督制与世兵制(本文特指军户世兵制)均是起源于东汉末年的军事制度,但是都督制在三国时期便基本得到发展,而世兵制确立于三国末期,直到两晋时期才逐渐发展成为国家主要军事制度之一。

《三国志·魏书》记载:“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在曹操当政时期,都督制已经在军中开始施行并且取得一定成效。魏文帝曹丕控制东汉政权后,更是相继在荆州、益州、扬州等地设置都督以督导当地军事。都督制在魏晋时期达到发展顶峰。南北朝时期,随着门阀势力的渗透,都督制逐渐由中央转向地方。

世兵制是国家将职业士兵同一般民户分离,另立户籍,令他们父死子继,世代为兵的兵役制度。当时“东汉末季之家兵”战乱频发,地主豪强组建私兵用以自保。魏晋时期,门阀士族或接受皇帝赏赐的私兵,或积极豢养私兵。军队部曲化蔚然成风,门阀士族甚至普通将领都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私兵(部曲军),这些军事力量已然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可以买卖、继承。

(二)两制并存之因

首先,从地方势力的不断发展的角度来看,世兵制无疑是门阀士族与军权结合的产物。地方军队对边境地区的守卫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西晋幽州刺史、太原王氏的代表人物王浚跨州并郡,派遣将领祁弘率领军队征讨石勒,在飞龙山大败敌军。除此之外,还有陈郡谢氏领导的淝水之战、祖逖北伐等重大战役,这些战役的胜利均体现了世兵制的重要性。

其次,从中央朝廷的角度来看,都督制在两晋之后便开始衰落,其中西晋“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更是都督制由盛转衰的重要节点。“八王之乱”时,司马氏各路藩王为抢夺军事资源,间接导致了中央朝廷军队控制权的削弱。另一方面,“五胡乱华”也是都督制衰落的重要表现。“八王之乱”后,西晋中央朝廷的军事实力受到沉重打击,可谓“遭运迍否,皇纲不振”。东晋时期,都督制进一步衰落,世兵制逐渐成为国家主要军事制度。著名学者艾冲在《论魏晋的“都督诸州诸军事”制度》一文中详细分析了都督制衰落的原因:东晋王朝偏安一隅,干弱枝强,地方上的重要军事职位大多由门阀控制。可以看出代表中央军事力量的都督制已经无法较好控制地方军队。

(三)两制的地方差异性

虽然都督制与世兵制在社会上并存,但并不意味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社会军事秩序完全混乱。正如朱和平在《〈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读后》中的观点:“至于贯彻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统军权方面的都督制,所引发的为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提供土壤的情况,更是因为世兵制造成的。”因此,随门阀所在区域的不同,都督制的情况也存在地方差异性。除此之外,该历史阶段,山东、江苏等地是大门阀宗族所在地,世兵制色彩浓厚。而朝廷的直隶地区或者门阀势力侵染较浅的地区还是以中央朝廷领导下的都督制为主。

二、部曲将军印反映出的魏晋南北朝山东军事发展情况

(一)部曲将军印

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部曲将军印是研究当时山东地区世兵制发展的最好材料。官印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得到发展。由于战乱,该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将军印。从历史的连贯性来说,其必定承袭于两汉印章,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呈现出了魏晋南北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点。就官印的研究而言,最基本的研究是在考古方面;其次是在章底汉字的篆刻方面;再次是在艺术风格方面,通过比较该印章与其他印章的艺术差异,窥探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考古部曲将军印

其一,在形制方面,部曲将军印在形态上就与代表都督制的平东将军印、折冲将军印以及奋武将军印等不同。赖非先生在《山东新出土古玺印》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山东地区在各个时期出土的古代印玺,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印以将军印为主。同时,朱敏先生的《南京博物馆藏魏晋南北朝印章》虽然并不是针对山东地区的研究,但是其提供了更为准确细致的部曲将军印的相关数据。根据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部曲将军印的具体形态。部曲将军印为铜印方形,印章上方形为鼻钮,通高2.2厘米、纵2.6厘米、横2.6厘米;平东将军印同为铜印方形,但印章上方形为龟钮,通高2.4厘米、纵2.4厘米、横2.6厘米。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部曲将军印与其他将军印的区别有二:一是印章上方的立体雕刻多为鼻钮,而都督制下的平东将军印等多为龟钮,二是部曲将军印比平东将军印体积更大。印章上方立体雕刻的不同说明当时山东地区的世兵制与都督制依然共存。部曲将军印的体积也体现出山东地区门阀政治经济势力的雄厚。

其二,在书法篆刻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书法艺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官印印文也具有书法色彩。部曲将军印与平南将军印的底部文字均属于官方汉字小篆且下部齐平。代表都督制的平南将军印力度较小,具有独特的怀柔之美,部曲将军印底部文字则笔锋坚韧,富有明显的强硬之美;平南将军印底部文字线条流畅圆润,一笔一画错落有致,部曲将军印底部文字则线条飘逸多变,笔顺连贯。从印章底部的文字也可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与朝廷实力的差异。部曲将军印印文在篆刻手法、艺术风格和制作上明显更胜一筹。这既是“主弱臣强”的缩影,也是山东门阀士族军事强大的体现。

其三,在艺术风格方面,代表中央的官印大多饰有鎏金,色彩丰富,且印饰雕刻多为龟钮,也有少数为驼钮。以龟钮等动物为饰的制作方法使得平东将军印等中央军官印更加生动。同时,中央官印底部印文的结构布局“严密紧凑,结字紧密而疏于行距,文字排列齐整,浑然一体”。代表地方势力的部曲将军印私印特征明显,质地以铜制为主,色彩较为单一,且印饰雕刻为鼻钮,呈拱状。部曲将军印的色彩与雕刻使印章整体略显低调、质朴。关于部曲将军印的具体艺术风格,胡舜庆在《六朝印章艺术风格试探》一文中评价道:“从印章艺术角度看是上乘之作。技法娴熟,颇精美。”部曲将军印受魏晋时期门阀文艺风范的影响,整体体现一种精美之感。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门阀士族势力虽然强大,但仍在形式上尊重中央皇权。

以部曲将军印作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对地区军事发展的影响。在该时期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的强大也为以将军印为代表的印章制造技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门阀世家对山东的军事统治

(一)门阀与军权的结合

门阀作为魏晋南北朝这一混乱历史时期的特别政治产物,不仅在政治、经济上谋求自身特权,更是在军事方面不断发展自身实力。东晋王敦之乱、桓温桓玄之乱都是门阀军事实力强大的体现。都督制作为中央军事体系的代表,其受门阀控制的速度较慢、规模较小,而世兵制由私兵军户发展而来的特点,更能满足门阀与军权结合的需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存在两种军事制度并存的现象,但是两种制度的发展仍然有所差别。山东地区军事发展就是两种制度差异性的最好体现。山东地区以琅琊王氏为代表的门阀士族无疑是世兵制发展最有力的推动者。但是,由于不同门阀自身势力发展有所差异以及对军事力量发展以及与军权结合的敏感性有所差异,故而他们与军权结合度也不同。根据该时期山东地区两个势力较强大的门阀士族琅琊王氏与琅琊诸葛氏与军权结合度以及发展时间演变,可以得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地区都督制与世兵制两种军事制度发展的主次关系。

(二)山东门阀的军权结合度

一方面,以同为山东琅琊地区门阀士族王氏和诸葛氏两者家族势力发展状况对比为例。前者对军事力量发展更为重视,与军权的结合程度更深,家族势力更大,对山东地区军事发展影响也就更为显著。后者则因为偏重于经学研究而忽视了与军权结合的重要性,从而丧失了在天下世家之间角逐的关键优势。当我们把士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时,可以发现它已然成为主宰国运的政治、军事集合体。门阀士族与军权的结合度还决定着国家兴亡。由于门阀士族的拥戴之功,统治者除了基本赏赐外,还会对大门阀大士族产生政治依赖。著名童谚“王与马,共天下”就是皇帝与门阀士族共主国政的现实写照。

另一方面,军事制度在时间上演变也可以较好地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对山东地区军事发展的影响。军事制度演变有两个转折点,一是西晋“八王之乱”,二是东晋王敦之乱。“八王之乱”后,司马氏的封王制度遭到沉重打击,地方势力趁机崛起。琅琊王氏在这个时期初步发展了政治势力。此时都督制已成颓势,而世兵制的发展还在继续。同时,天下各世家闻风而动,以地方势力为代表的世兵制逐渐取代都督制成为了国家主要军事制度。山东地区作为琅琊王氏的宗族所在之地,也自然而然受到了琅琊王氏家族领袖军事思想的影响,如设置军事官职以及实行有利于山东地区军事发展的经济政策等。

(三)出土实物与历史研究

建设中国特色的历史学离不开考古学的支撑,具体表现就是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已成为当前历史学研究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以考古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军印资料为关注点,将军印资料与相关文献资料紧密结合,代表了当前学术研究的潮流和趋势。部曲将军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文物本身,更在于其背后所反映的特殊历史阶段山东地区军事发展状况。琅琊王氏作为山东地区的历史符号,更应该通过部曲将军印等相关文物对其加以研究,从文物的角度探索其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 陈寿. 三国志·魏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3.

[2] 黄今言. 东汉末季之家兵与世兵制的初步形成[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3] 李焱. 魏晋南北朝世兵制及其对国家政权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2.

[4] 庞骏. 西晋士族掌军权初探[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4).

[5] 房玄龄. 晋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3.

[6] 艾冲. 论魏晋的“都督诸州诸军事”制度[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2(3).

[7] 朱和平.《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读后[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8] 程敏. 魏晋南北朝将军印研究[D]. 中央美术学院,2021.

[9] 郭兵. 寸心籀篆——中国古代玺印鉴赏[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10] 胡舜庆. 六朝印章艺术风格试探[J]. 东南文化,1986(2).

[11] 国卿. 魏晋时的“世兵制”和“军户”[J]. 军事历史,1983(7).

作者简介:宋风雅,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门阀山东地区都督
门阀政治传统与陈朝的王朝建构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史学的特点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考古新发现所见山东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山东地区茶用元宝枫品系的比较与筛选
《重庆镇总兵加赠都督同知任勇烈公传》写作背景及其价值考论
CAMS-LNWS雷电临近预警系统在山东地区的应用
民初安徽政局与都督人选
The Origin of the Jian Family Clan of the Uygur in Hinterland
浅析西晋太康年间门阀势力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