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藏Инв.№7578西夏文藏传佛教草书写本初探

2024-06-15张永富

敦煌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西夏文

内容摘要:最新刊布的俄藏Инв.№7578文本是西夏文藏传佛教草书写本,共由11个小文本组成。本文重点介绍了其中的3个,分别是文本1、文本2和文本8。其中文本1实为文殊具密摄部族观想次第的口传文本,不仅出现了印度大成就者嬉金刚(或称游戏金刚,līlavajra,<\\f8\F\2024敦煌研究\2024.2期\张永富字图1.tif>)名号的西夏文写法,还以图文互证的方式识别出了现存最早的文殊具密摄部族曼荼罗的遗存图像;文本2是《真实名经》的西夏文译本,译自藏文,与敦煌藏文本最为接近,且在体例结构和译语用词等方面与以往所见西夏文译本有较大的不同;文本8中首次出现了上乐金刚六十二尊曼荼罗的西夏文写法,或能为莫高窟第465窟的断代提供些许佐证。

关键词:西夏文;草书写本;文殊具密摄部族曼荼罗;《真实名经》;上乐金刚六十二本尊

中图分类号:H2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4)02-0112-1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ibetan Buddhist Text of

Инв. № 7578 in Cursive Tangut Script in Russian Collection

Abstract:The newly published document Инв.№7578 is a Tibetan Buddhist manuscript written in cursive Tangut script that consists of eleven smaller tex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ree of them, namely the first, second and eighth texts. The first records a description of a Man?ju[s] rī mandala that was originally passed down orally. Analysis of the text has successfully verified both the Tangut name of the Indian figure Mahasiddha Līlavajra, and identified what is likely the earliest image of Man?jusrisgsangldan rigs bsdus(文殊具密摄部族wen shuju mi she buzu). The second text is a copy of ?rya-man?ju[s] rī-nma-sa[m] gīti written in Tangut that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previously discovered Tangut versions of the document in terms of structure and lexical style, though it is quite similar to Tibetan versions found at Dunhuang. From thi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t least two different versions of ?rya-man?ju[s] rī-nma-sa[m] gīti were in circulation during the Western Xia dynasty. Finally, the eighth text is a mandala(dkyil-vkhor) of Cakrasamvara, which marks the first time that this theme has been recorded in Tangut language documents. This final detail could be useful for the dating of Mogao Cave 465.

Keywords:Tangut; cursive script; mandala of Man?ju[s] rī gsang ldan rigs bsdus; ?rya-man?ju[s] rī-nma-sa[m] gīti; mandala (dkyil-vkhor) of Cakrasamvara

一 文本概况

俄藏Инв.№7578文本于1909年出土于内蒙古黑水城遗址,现藏于俄罗斯东方文献研究所,近期刊布[1],克恰诺夫将其看作《圣妙吉祥真实名经》的西夏文译本[2]。该文本为草书写本,识读难度较大,计有78拍,大部分内容为偈颂体,无相关年代信息,据其内容和译语用字推测或为西夏晚期的作品。因其为册子装,现将其重新编页,共有155页,没有界栏,经笔者初步整理研究,俄藏Инв.№7578由11个独立小文本组成,实为一个藏传佛教系统的文本集,现分述如下。

文本3①:第67—76页,行草,七言偈颂。这一部分合两篇偈文而成,即《圣妙吉祥赞》和《圣妙吉祥一百八名赞》②,这一点从开篇和结尾处的不同题名可以看出。开篇处作:

文本4:第77—85页,行草,七言偈颂,内容为《出有坏圣妙吉祥之摄受赞叹》,出现了造论者月官论师的名字。开篇处作:

文本5:第86—97页,行草,九言偈颂,内容为《依圣观自在之摄受赞叹》,出现了造论者和夏译者的名字。开篇处作:

结尾处作:

文本7:第104—122页,行草,七言偈颂,标

文本10:第152—153页,字迹非常潦草,首尾皆无题名,笔者仅能识读部分不相衔接的文字,暂无法确定其具体内容。

文本11:第154—155页,第154页仅在中间有4个不甚清晰的透墨草字,第155页全纸空白。

二 文本1:文殊具密摄部族

曼荼罗的观想次第

据笔者初步研究,文本1为嬉金刚文殊具密观想次第的内容,在Инв.№7578的第1—7页,包含4页文字、1页空白和两幅图像。其中第7页文字部分的末尾透漏出了造论者和传承者的信息(图1),兹录文并翻译如下:

西天大师得成就嬉金刚所造要门,依次承袭不断,出家上师[旺]提点传。

文殊具密摄部族曼荼罗的主尊为大日如来,进入坛城之前的观想次第为:本初佛(<\\f8\F\2024敦煌研究\2024.2期\张永富字图3.tif>

色,南面为黄色,西面为红色,北面为绿色,顶上一面为白色,左四臂持四函《般若经》,右四臂持智慧剑。其次,六色六辐四辋的智慧轮生成于本初佛胸间种子A,A字住于轮辐中央,于周围四个轮辋中修习诸真言,六轮辐中六真言的颜色随顺各部族颜色,依次为红、青、白、绿、黄、白六色。最后,世尊智慧萨埵生成于轮辐中央的种子A,为最后观想的对象,六面,身色洁白如深秋月色,具蓝宝石般的头髻,被初升的太阳光芒环抱,具一切如来自性之庄严,身居仰俯莲座之上坐禅入定,两手各持载有《般若经》经函的青莲,呈寂静状。

据以上记载,发现文本1中的图文描述,正好对应上述观想次第,现将其录文并试译如下:

第1页:

译文:复次,此正觉之心中央的阿字变白,观想一个白色六辐轮,在轮中央上环绕二轮辋,在轮侧边上环绕二轮辋,诸辐轮及诸侧边上列以真言文字。轮相者:

校注:

第3页:

译文:此六轮辐之上,字色不同,然后文字颜色皆为纯白色。复次,仔细察看之时,又变为观想轮中央白色的阿字,观想(从阿字产生的)莲花净月之上的智慧勇识,白色,六面,二手,顶上有一马脸,二手转法轮,作手印状,右手缚以青色莲花(utpala),上置第二会《般若》,左手缚以红色莲花(utpala),上置《出生般若》。此之相者:

校注:

〈2〉根据《名等诵曼荼罗庄严》等的记载,最后观想的对象为世尊智慧萨埵,生成于轮辐中央的种子A,参见图3。

第6—7页:

译文:庄严此身,与本初佛一致。复次,如是观想时,观想此智慧勇识胸中净月上的白色阿字。复次,观察智慧勇识当与念诵《文殊真实名》的功德同步进行,念诵《真实名》一句或数句后,即赞颂一遍,依次念诵即可了知,若不能念诵(《真实名》的)功德,则不诵亦无碍。之后,变为观想(以下三种):作回向进入胸中净月阿字等智慧勇识;智慧勇识与(六辐)轮进入本初佛;本初佛变为dhī字。本佛变为种子字(之后),自己亦会生起本佛慢。当依(上述)而作。西天大师得成就嬉金刚所造要门,依次承袭不断,出家上师[旺]提点传。

参照文本1中的图文记载,可以肯定:第1页是对第2页六色六辐四辋智慧轮(图2)的描述,即观想模式的第二次第;第3页是对第5页世尊智慧萨埵(图3)的描述,即观想模式的第三次第;第6—7页内容主要讲述观想和念诵的方式,以及会获得的利益。很明显这里缺少了第一次第,即观想本初佛的文字记载和图像资料,据此可知第1页之前当有残缺,亦可解释为何第1页文字以虃(复次)字开头。下文将按照由里到外、先轮辋后轮辐的顺序,把图2中的真言录文如下(括号中为相应的梵文和汉译):

综合图文内容以及行文风格来看,文本1应该不是直接从藏文译出,更像是出家上师[旺]提点从某位上师处获得了口传教授之后,以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的。据学者考证,念智称最早于11世纪前期才将嬉金刚所著《圣名等诵广释名号秘密真言仪观察》译为藏文,我们的研究发现至迟在西夏晚期(12世纪末13世纪初)便已产生了相应的西夏文口传文本,足见西夏与吐蕃之间佛教互动的密切程度。另外,目前所知最早的嬉金刚文殊具密摄部族曼荼罗图像是夏鲁寺东无量宫殿南壁西侧的壁画,约绘制于1333—1335年[5][8][9],本文的发现则可以将这一时间上推至西夏时期,比夏鲁寺的壁画至少早了100余年。

三 文本2:《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rya-ma?ju [s]rī-nma-

文本2即为《真实名经》的夏译文(图4),位于Инв.№7578的第8—66页,草书,七言偈颂,与其他夏译《真实名经》在体例和用词上存在较大差异,该文本只包括167句偈颂,缺少散文的“五轮功德”和章节注记,开篇为经名以及礼敬语:

第66页的结尾处作:

我们将文本2与《真实名经》汉、藏译本进行了全文对勘,发现该西夏文《真实名经》自藏文译出,且与敦煌藏文本最为接近[13],兹举两例如下:

四 文本8:上乐金刚六十二尊曼荼罗

六十二尊曼荼罗为五重同心圆的结构,自内而外分别为大乐轮、意密轮、口密轮、身密轮、誓言轮。第一重为大乐轮,主尊为上乐金刚及明妃金刚亥母,四方配置四女尊,分别为青色空行母、绿色拉玛、赤色段生女、黄色具色女;大乐轮之外的意、口、身三密轮内各配置八对空行和空行母,共48身;最外侧的誓言轮配置四兽面空行母(东方青色鸦面母、北方绿色枭面母、西方赤色犬面母、南方黄色亥面母)和阎魔的四侍女(东南方青黄色阎魔坚固母、西南方黄赤色阎魔女使、西北方赤绿色阎魔獠牙母、东北方绿青色阎魔摧破母)。文本8中出现的名号与上述配置完全相符,可以肯定所谓的泪灯舉緽(六十二佛)正是上乐金刚六十二尊曼荼罗。

五 结语

据初步研究,Инв.№7578文本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

一、文本大部分内容均以纯熟的西夏文草书写成,对该文本的解读有利于了解西夏文草书的笔画和结构特点,探索楷书演变为草书的规律,为解读其他草书文本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一般认为,念智称将嬉金刚的《圣名等诵广释名号秘密真言仪观察》译为藏文的时间是在11世纪前期,而文本1的记载提示我们,藏文本刚刚译出不久便为西夏人所接触,并产生了相关的西夏文口传文本,西夏和吐蕃之间佛教互动的密切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四、文本2与俄、英、日、中国台湾等地所藏的西夏文《真实名经》皆译自藏文,但二者在体例和用词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表明它们是从不同的藏文本独立译出的,据此可知西夏境内至少曾同时流传过两个系统的《真实名经》,结合西夏故地出土的三个汉文残本,可以窥见该经在西夏的传播情况。同时,在对全经进行夏、藏、汉文的多语种对勘之后,发现文本2中的《真实名经》与敦煌藏文本最为接近,或可为敦煌文献与黑水城文献之间存在延续性提供一条事实依据。

五、文本8中首次出现了上乐金刚六十二本尊的西夏文写法。我们知道,莫高窟第465窟北壁西铺和黑水城出土X.2369号唐卡中均出现了上乐金刚六十二尊曼荼罗,且学界一直对第465窟的建窟年代争论不下[16-17],本文的发现或能为其断代问题提供些许佐证。

六、除了文本1、文本2和文本8之外,Инв.№7578中其他的小文本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定其藏文底本并进行系统研究是我们将要进行的下一步工作。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发现Инв.№7578文本大部分内容均与文殊真实名相关,但也有与观音类和上乐类相关的内容,既有本经,又有密咒,还有口传文本。据此可暂将Инв.№7578看作是一个法本集,其编纂目的当是为了私人念诵和修行的方便,将相关藏文原本中的内容摘录译出,或将于某处获得的口传教授以西夏文记录下来,编辑成类似掌中宝之类的小册子,实用性是此类文本编纂的第一要旨,或许这便是文本2《真实名经》摈弃了散文部分和章节注记的原因。总之,俄藏Инв.№7578文本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对它的解读和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进一步认清西夏佛教的某些细节,还能为厘清西夏和吐蕃佛教文化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文本依据。

参考文献:

[1]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31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357-382.

[2]Е. И. Кычанов: Каталог тангутских буддийских  памят ников Института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 РАН. Киото:Университет Киото, 1999, p436.

[3]段玉泉. 语言背后的文化流传——一组西夏藏传佛教文献解读[D]. 兰州:兰州大学,2009: 11.

[4]川越英真. sm[r] tij?nakīrtをめぐるkhamsの仏教活動について[J]. 印度学佛教学研究35(1),1986:323.

[5]王瑞雷. 嬉金刚文殊具密图像的构成及在西藏的传存[J]. 敦煌学辑刊,2016(4): 92-103.

[6]孙昌盛. 西夏文藏传《吉祥遍至口合本续广义文》节译[C]//李范文. 西夏研究:(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89-498.

[7]宁夏文物考古所. 拜寺沟西夏方塔[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99.

[8]川崎一洋、加纳和雄. サキャ南寺·三解脱門堂の歴史と曼荼羅壁画について[J]. 密教文化(224),2011:19-20.

[9]王瑞雷. 托林寺红殿经堂壁画所据文本与图像传承关系[J]. 中国藏学,2018(2):158-164.

[10]布顿,著,郭和卿,译. 佛教史·大宝藏论[M]. 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332.

[11]才让. 法藏敦煌藏文本P.T.99号《正说圣妙吉祥名》相关问题研究[J]. 西藏研究,2009(3):53-66.

[12]张永富. 《真实名经》汉、夏译本考略[J]. 西夏学,2021(2).

[13]张永富. 文本传译与文化流传——夏、藏、汉文《真实名经》对勘与研究[D].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22.

[14][意]图齐. 梵天佛地第三卷第二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表1.

[15]索罗宁,张永富. 夏译藏文文献的翻译风格初探——以俄藏Инв.№0728和Инв.№7578文本为中心[J].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2022(1):123-136.

[16]谢继胜. 西夏藏传绘画: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83-414.

[17]阮丽. 莫高窟第465窟曼陀罗再考[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4):61-85.

猜你喜欢

西夏文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西夏文《二十五问答》中“答者”考补
西夏文《三代相照文集》述略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西夏文《乌鸣占》考释
西夏文行书述要
《西夏文史荟存》第三辑弁言
西夏文《佛说入胎藏会第十四之二》考释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西夏文《十轮经》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