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教师培训:机遇、挑战与对策
2024-06-14秦波周如川
摘要:个性化教师培训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手段,智能技术可有效提升个性化教师培训的及时性、个性化、参与性和多元性。智能技术在教师培训领域的广泛应用,在为教师培训带来个性满足、路径扩充、管理优化、改善评价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培训内容过时、方式单一、效果不彰、评价片面等挑战。为更好地利用智能技术赋能教师培训,提出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模拟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打造在线社区互动平台、形成智能反馈评价体系等对策。确保智能技术有效推进个性化教师培训实施,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智能技术;教师培训;机遇;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3-0027-06
习近平主席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强调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对教育改革创新的推动作用[1]。智能技术显著提升了个性化教师培训的数字化、规范化和网络化程度,成为教师改革的重要驱动力。智能技术不仅可以为教师培训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学习资源推荐、学习时段和评估,还能转变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现有的研究主要关注教师培训的专业发展[2]、培训模式变革[3]以及实践向度[4]等方面,而教师资源建设[5]也不可忽视,然而,基于智能技术之上的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并不多见。如何高效利用智能技术服务个性化教师培训,成为当前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的突破点。在智能技术背景下,个性化教师培训将迎来怎样的机遇?在建设过程中又将遭遇哪些挑战?对于智能技术背景下的个性化教师培训,又对其未来有何期待和对策?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导向进行深入探讨。
一、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教师培训的机遇
教学实践环境在智能技术的支撑下为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提供了专业的平台,创新了教学模式,使其更加个性化且高质量[2]。把这一特点应用到个性化教师培训领域,可更好地推动教师培训的参与性、多元性、个性化、及时性评价的发展,从而提升培训的数字化、规范化和网络化水平。智能技术的发展给个性化教师培训开启了新途径,不仅有力地推进了教育技术和教师培训的整合,还可以设计并实行更为明显且直观的培训策略。这些策略提高了教师培训的个性化和效率,为未来教师培训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思维路径。
(一)提高参与热情,满足个性需求
在当前阶段,我国中小学师资培训资源明显有待优化,同时,培训者团队的专业化程度也需要提升[6]。在智能技术的背景下,教师培训的个性化需求变得更为丰富和具体,然而,实际的师资培训资源并未满足这些个性化需求。由于师资培训的缺少迭代,导致培训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无法真正满足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此外,培训者的专业程度不足是在个性化背景下的另一显著问题。由于培训者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水平有限,就导致个性化培训无法有效开展。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技术为参训教师和培训者建立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学习平台,通过深度挖掘教师培训的存量数据,从中理解个性化教师培训的实际需求。智能技术使得教师培训能进行“个人定制”,提高培训的参与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个性化发展[7]。参训教师可以直接向培训者阐述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培训者根据这些需求,利用现有智能技术提供相应的个性化培训课程,这将成为未来个性化教师培训的重要路径。
(二)打破时空约束,扩充培训路径
传统教师培训主要集中于教师知识的获取,以学科为中心的培训内容着重强调学科知识和其专业化程度,培训通常在报告厅进行,而且采用满堂灌式讲授方式[8]。这导致了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受制于客观条件,然而,智能技术的快速演进打破了这些常规约束,从而扩大了教师培训的范围并使培训方式多元化。首先,各类教师培训中心或机构运用智能技术来推出新型教学方式,如慕课、翻转课堂、模拟教学、共享资源等,从而提供了众多个性化课程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其次,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培训者利用在线课程、教育平台、社交媒体、网络社区、虚拟交流活动等途径,打破了教师培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教师培训无界限地进行,允许与世界各地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最后,参训教师可通过在线平台填写自己的学习方式、进度和兴趣等,运用智能技术深度分析,使个性化教师培训变得更为多元化,以满足各类教师的需求,进而推动教师培训个性化快速发展。
(三)关注差异需求,优化培训管理
在传统培训中,规划和管理的任务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承担,教师直接参与的机会鲜少,导致这种培训方式往往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9]。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领导层的积极性和支持力度直接决定了教师培训的实效性,进而影响到教师培训目标的实现程度[10]。其实,可以借助智能技术进行培训管理制度的优化升级,以提高个性化教师培训的管理效率。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参训教师的个人学习需求,结合其知识和技能水平,快速制订出个性化培训计划和提供相应资源,以满足不同参训教师的需求。同时,智能技术如自适应学习平台、在线课程以及电子学习社区等都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此外,培训者可以根据参训教师的兴趣和学习进度,使用后台数据分析,以获得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智能技术还能帮助评估参训教师培训的效果,如利用数据分析和智能技术,能对参训教师培训的参与度、学习成果、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全方位评估。这种评估方式能让参训教师更明确地了解自己的培训进度,并据此进行调整和改进。根据评估结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提升培训的全面执行力度和效果,使得培训更加关注差异化需求,满足不同参训教师的现实需要。
(四)及时开展评估,改善培训评价
教师培训不是走个形式,更期待训后效果。当前,培训的评估方式依然主要依赖行政手段,如通过扫码签到和签字考勤(这可能导致代扫码和代签字的现象)来确认教师参与培训,然而,这样的方法把对培训过程的监控等同于对培训结果的评价,将教师的出勤率和培训对象的覆盖度视为评估培训活动的主要指标,却缺乏对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视[11]。一种解决方法是应用智能技术来自动化出勤评估,通过结合智能识别技术和参训教师的个人设备(如智能手机或智能手环),系统能自动识别参训教师的出勤状态。或者,使用面部识别技术和地理位置数据来验证参训教师的身份并记录其出勤情况。这样的自动化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信。另一种解决方法是利用智能移动应用和在线平台来进行培训反馈和评价。教师可在培训中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对所学内容提出实时评价和反馈。这些应用可提供互动的答疑、训练和测验功能,使参训教师可以在培训期间进行自我评估。参训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上传任务和项目,且能获得即时性评价和反馈。这种实时反馈可以协助参训教师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培训效果,并提高评估的及时性、精确性和规范性,进而为参训教师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支援和指导。
二、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教师培训的挑战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教育领域,智能技术赋能带来的个性化教师培训正面临一系列挑战。将深入研究以下四个关键问题,即培训内容的过时性、培训方式的单一性、培训效果的模糊性、培训评价的有限性,这些在个性化教师培训中尤为急迫。培训内容的过时性是一项尚未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师培训内容通常难以跟上时代的变化步伐,导致培训内容渐显过时,既无法满足现代教师的需求,也无法紧密契合时代的节奏。培训方式的单一性限制了培训的实效性,无法满足教师个体的学习风格和需求。需要关注的是培训的实际效果,即便参训教师接受了培训,但如果他们无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成功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那么培训的价值将会大打折扣。培训评价的结果导向忽视了过程管理,轻视过程评价,这使得培训评价的真实性难以准确衡量,而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和个体需求无法得到充分考虑。因此,随着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个性化教师培训面临一系列挑战。
(一)培训内容过时,跟不上时代节奏
传统的教师培训常常难以迅速适应时代变迁,导致培训内容逐渐显示出陈旧和过时的特点。培训中传授的知识点往往都是公认的,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培训地点和专题中,缺乏前瞻性,并且与参训教师的专业关系并不足够紧密。这种陈旧且重复的培训方式会让教师感到枯燥并逐渐抵触[12]。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使得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步。培训的内容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然而,培训内容的更新频率并未跟上时代飞速的变化,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渐行渐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需求。因此,培训内容需要及时地适应这些变化。过时的教师培训内容可能会影响教育质量,若参训教师无法领略最新的教育观念、方法和技术,他们可能会在教学中使用过时的手段,从而影响学生的知识习得和学习体验。同时,参训教师在不断发展的教育环境中,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应对未来的挑战。因此,教师的个性化培训如何确保培训内容的及时性,需要培训者深入理解教育科技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了解教育实际场景的需求,保证培训内容能够紧贴教学实践,从而确保参训教师能够持续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二)培训方式单一,忽视多样化需求
当前,教育技术正以繁荣的态势发展,而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师培训中呈现了新的前景和深远的影响。智能技术确实为个性化教师培训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资源,然而面对培训方式的单一化依然是一项亟待解决的挑战。考虑到参训教师的专业背景、工作履历、教学风格等各有所差异,单一的培训方式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面临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生群体的教师,过于一致的培训方式很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限制了他们在各种教学环境下的应变能力。智能技术的领域充满无限的探索空间,这包括如何借助数据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手段,为参训教师提供定制化的培训方式和资源。个性化的教师培训不仅仅涉及智能技术的融入,更需要深入探究如何根据教师的特性和需求设计出更有效的培训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为了满足规定的培训学时,各地频繁推出多种培训活动,这却使得有针对性的自我教育模式以及其他能力发展手段被忽视。这种情况导致了参训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制约了培训效果,也进一步阻碍了参训教师能力的持续发展[13]。总的来说,尽管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教师培训带来了新的机遇,单一的培训方式依然无法全面满足参训教师的发展需求。
(三)培训效果不彰,未将理论运用实践
智能技术现已被认为是推动教师培训个性化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鉴于这一情境,如何提升培训效果并将培训内容真正转化为实践,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尽管智能技术能够提供全面、个人定制的培训内容,但在个性化的教育环境中,参训教师的培训方式、进度和内容可能各不相同,使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统一和应用变得困难。智能技术在促进个性化教师培训中的作用,或许被高估。虽然这些工具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材料和建议,但参训教师如何将这些材料整合到实际的教学环境中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实用的教学技巧,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过度依赖智能技术可能会导致参训教师忽视那些传统性、经验性和稳定性教学手段和思维方式。毕竟,教师培训是复杂的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其中涉及人际交流、情感、文化和价值观等层面。过分追求利用智能技术来培训教师,可能会忽视这些关键的、精神的、非技术性的层面。总的来说,尽管智能技术为个性化教师培训带来了新的可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确保参训教师能有效地将培训内容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是教育培训领域亟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四)培训评价片面,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
参训教师的评价通常只围绕着考勤记录、参与度和互动、同行评审、作业成绩,然而,这些评价更多的是形式化,考勤培训人员和参训教师通常都会“手下留情”,并未能有效实施对参训教师的督促和激励。对参训教师的培训效果评价,则偏重于简化的结果测量方式,将量化的标准用来评估所有参训教师,经此方式的评价忽视了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也是正在成长的个体[14]。目前,不得不面对一个明显的趋势,在智能技术的影响下,评价常过分聚焦于培训结果,而忽视了培训过程。这种结果导向的评价偏好可能源自智能技术对量化数据的依赖,虽然培训结果通常可以被更容易地量化并分析,但在教师的个性化培训中,过程评价同样至关重要,它深度关注参训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和个人成长经历,能为培训提供更深入的反馈。其次,大量的数据被收集和分析,可能导致过多的评价细节出现,这就使得难以确定参训教师培训成功的关键因素。当过多的结果评价细节冒出,可能会分散培训者的注意力,导致无法看到真正重要的评价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个性化教师培训可能会导致评价体系变得片面和分散,难以为教师提供统一和明确的反馈。
三、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教师培训的对策
智能技术正在推动个性化教师培训的进展,针对这一趋势,个性化学习路径的构建将成为个性化教师培训的核心。此外,模拟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创新将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而打造在线社区互动平台将会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智能反馈与评价体系的形成将提高培训效果的可度量性和持续性。如图1所示,智能技术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表现提供及时反馈,通过智能技术,培训者可以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建议,以引导教师的未来学习和发展。
(一)紧随时代潮流,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
个体的元认知方式与行为风格往往对其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风格产生深远影响[15]。随着对教师教育研究的深化,以教师发展为核心,尊重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6]。智能技术在此过程中也起到了间接推动作用。首先,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的任务需要对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学习特点、信息化教学需求以及兴趣特性进行深入了解。参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结合深度学习和智能数据分析技术,来为自己绘制学习曲线与职业发展轨迹,以满足不同参训教师的特性需求,并设计出最佳的培训路径。其次,智能技术能够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参训教师可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交互能力和庞大数据库,来为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课堂参与活动,制订创新的教案,并生成个性化的教学资源[17]。并且,智能技术还能根据参训教师的时间安排和教学进度,灵活地调整培训内容和学习计划,确保教师在最适宜的时间和步调下进行学习。最后,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需要教师培训机构、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紧密协作。只有通过共享数据和资源,才能实现教师培训的全面个性化,从而推动教师培训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二)创新培训方式,模拟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在智能技术为个性化教师培训提供支持的背景下,模拟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为培训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和策略。讨论到传统的教师培训,为参训教师提供真实且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体验通常是具有挑战性的,然而,智能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启了新的途径。模拟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互联网技术(Internet technology)等工具,为参训教师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培训和实践机会。首先,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和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为参训教师提供模拟真实课堂环境的机会。利用VR眼镜或AR头戴设备,参训教师可以步入虚拟课堂,并与虚拟课堂中的学生进行交互。这类智能技术不仅可以重现真实的教学场景,还能够模拟不同水平的学生行为以及各类教学任务。参训教师可以在这样的虚拟环境中练习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即时反馈优化教学策略。其次,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助教工具可以迅速创建虚拟的学生群体,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人工智能能够模拟学生的情感反应和认知反馈,帮助参训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根据这些反馈调整他们的教学方法。此外,人工智能也可以利用自动评估技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在线评估,在此基础上提供智能化的学习建议,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最后,互联网技术(Internet technology)也为模拟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线教育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能够模拟真实的课堂交流和学习情景,支持教师与学生进行远程交互和协作,并提供实时反馈与个性化的指导助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总的来说,在智能技术赋能下,通过模拟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可以为参训教师提供更丰富和真实的培训体验。
(三)提升培训效果,打造在线社区互动平台
传统教师培训模式效果不彰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缺少交互性,满堂灌的效果不明显。在线实践社区构成了重要的情境学习环境和学习共同体,能有效地满足教师的知识发展需求[18]。“在线社区互动”模式以大众用户为主体,是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的一种生产模式[16]。将“在线社区互动”作为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教师培训的扩展,这样能够促进培训效果的增长性,并强化教师个性化的发展。每位参训教师都可以通过“在线社区互动”平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例如,通过参与MOOC上的课程,参训教师可以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了解最前沿的研究热点,以此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通过Schoology(学乐网)等社交学习平台,参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心得;借助Udemy(优达学城)这样的在线学习平台,参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了解其他学科和领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其结果是培养出跨学科思维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抖音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在教育领域也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参训教师可以通过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分享教育资源、创意教学活动和教学小贴士,这种轻松有趣的沟通方式可以吸引更多教育者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效果。总结来说,通过在线社区互动,参训教师可以从他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中,扩展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策略。这种个性化的教师发展方式将推进教育领域的创新和进步,从而增强培训效果以及提高参训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程度。
(四)丰富评价形式,形成智能反馈评价体系
评估培训质量是确保教师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有效的重要步骤,传统的观察和记录、考勤和跟踪很难真实全面地捕捉到培训效果。在探讨智能技术加强个性化教师培训的可能性背景下,形成准确的智能反馈与评价已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议题。在培训结束后,跟踪参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培训所学的情况,并评估培训的长期效果。这可依托智能技术跟踪观察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反馈等进行评估。智能反馈与评价能利用大数据深度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估。这些智能技术能逐步追踪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而提供更确切的教学指标和反馈意见。借助这些详尽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了解自身教学成效,根据反馈意见作出必要的改进,智能反馈与评价也能推动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共同成长。智能技术能分析和比较教师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为教师提供相对其他教师的参考依据,通过分享教学经验和互相学习,教师们能实现共同进步,提高教学质量。总之,在智能技术加强个性化教师培训的趋势下,智能反馈与评价将在教育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度分析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和学习资源,全方位构建智能反馈与评价,智能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教师培训的改革和优化。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师培训,不断满足教师培训的个性化需求、扩充培训路径方式、优化培训过程管理、改善培训效果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师培训内容过时、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效果不彰、培训评价片面的短板,不断让教师培训走向及时性、个性化、参与性和多元性的未来发展方向(见图2)。
为了传授给学生“碗中之水”的知识,教师应拥有整条渠道的知识。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在职培训提升是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智能技术促成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与教育的深度交融。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推出,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在迎接更多的机遇同时,也会面临新的挑战。“智能技术+个性化教育”构成了一个持久并有价值的研究话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技术开发者等多方协作,确保智能技术能够更好地赋能教师培训,并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另外,需要识别和维持智能技术与教师培训之间的平衡,合理地使用智能技术来促进教育发展。智能技术应该是教师的辅助工具,而不是取代教师的角色,教师需要秉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在规范的框架内使用智能技术。根据实际情况,持续创新地在教学环节中应用智能技术,从而推动智能技术在个性化教师培训中更深入地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京闭幕[EB/OL].(2019-05-18)[2023-08-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905/t20190518_382468.html.
[2]冯晓英,郭婉瑢,黄洛颖.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挑战与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1(11):1-8+76.
[3]桑新民.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的变革[J].外语电化教学,2003(3):1-2+4.
[4]刘洋.AI赋能教师培训:教育意蕴及实践向度[J].电化教育研究,2021(1):64-71.
[5]单俊豪,闫寒冰.教育新基建赋能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22(3):32-41.
[6]薛海平,陈向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12(6):53-57.
[7]曾海,李娇儿,邱崇光.智慧师训——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新生态[J].中国电化教育,2019(12):116-122.
[8]宋岭.“国培计划”跟踪指导的现实困境与突破[J].教师教育研究,2018(3):33-38.
[9]李玉斌.校本培训:教师培训新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2(3):69-72+80.
[10]张二庆,王秀红.我国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以“国培计划”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4):36-39.
[11]马永全.“治理”视域下“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路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8-11.
[12]漆国生,陈梅凤,丁邦友.基于需求分析的有效教师培训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5):65-67.
[13]杜玉霞.基于“互联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8):86-92.
[14]张嫚嫚,魏春梅.乡村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6(5):74-79.
[15]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52-156.
[16]杜志强.走向“互联网+个性化”的中小学教师培训[J].教育科学研究,2021(2):93-96.
[17]高琳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模式[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4):36-40.
[18]邓国民,李云春,朱永海.“人工智能+教育”驱动下的教师知识结构重构——论融入伦理的AIPCEK框架及其发展模式[J].远程教育杂志,2021(1):63-73.
Intelligent Technology Empowering Personalized Teacher Training: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Qin Bo1 Zhou Ruchuan2
(1. Pan-Asia Business School,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00, China;2. College of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Personalized teacher training is a key means to improve teachers qualities,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an make personalized teacher training more timely, more personalized, more widely participated and more diversified. The widely applie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n teacher trainings provides mo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satisfaction of personal needs, expansion of the path, optimization of the management and perfection of evaluation, but at" the same, it is faced with challenges such as outdated content, momotonous methods, ineffective results and one-sided evaluation.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struct personalized learning paths, to stimulate" teaching environments, to foster online interactive communities, and to establish intelligent feedback evaluation systems so that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empowers personalized teacher training. These strategies are intended to ensure tha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alized teacher training, and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 skill enhancement for teachers across all levels and school types.
Key words:Intelligent technology; Teacher training;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