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相遇,涵养“书卷气”
2024-06-14苏丽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襄阳高新区邓城小学始终秉承“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本”的办学理念,把创建书香校园作为学校的重点工程,倾力营造“书香满校园,书香润心灵”的书香氛围,让校园成为全体师生与书籍相遇、涵养“书卷气”的重要场所。
学校持之以恒,传承创新,逐步探索出以课程改革为着眼点,以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立足点,以全学科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为出发点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新体系,构建起课内外双轨并行、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强大阅读磁场,让阅读成为滋养师生、提升素养的重要载体,以阅读助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创设环境,营造氛围,让师生感受书香“气息”
学校地处襄阳市高新区团山镇邓城遗址以北(属原古邓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里,绿树红墙相映,鸟语书香和鸣,花草遍地摇曳,墙廊柱槛引经据典,师生书画相映成趣,展现了邓城人儒雅的精神面貌。
学校设有全天候开放的“书吧”。学校先后投入600万元用于文化设施建设,新建的“书吧”是开放式图书室,集图书收藏和阅览等多功能于一体,270平方米的面积可容纳100多人,也可作为开展阅读课的重要场所。目前,图书室藏有纸质图书30000余册,图书类型丰富,每年更新书籍6000余册,配备了图书信息采集电脑、图书柜架、阅览桌椅、地毯等设施。学校图书利用率高,日均流量达到在校生数的30%以上。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在图书管理上实行“三制三不”原则:随时制,随手制,分散制,避免集中限时带来的不便;坚持不关门、不看管、不设防,为师生提供更全面、更周到、更贴心的服务。
校园布置体现书香雅致韵味。教学楼的走廊里、墙壁上,悬挂着学生的诗词、书画作品,并经常进行更新。学校的绿化带设有读报栏、读书交流展示栏,供师生课余阅读欣赏。因此,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处于浓浓的书香氛围之中,可谓“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皆教育”。
班级图书角静享阅读之乐。为实现学生之间的图书资源共享,让学生随时有书可读,各班都建立了图书角。一到课间,学生或漫步在整齐的书架边认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或手持书本安静地坐着阅读,或三三两两共同交流一本书的阅读体会……“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为在校学生提供午餐,餐后时间也成为学生阅读的好时光。
举办活动,增强意识,让师生闻到书的“香味”
经典诵读活动搭建展示舞台。学校坚持每年举办一届读书节,如“诵读经典 爱我中华”展示比赛,“强国有我”读书主题教育以及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活动,通过朗诵、演唱、舞蹈、器乐等多种表现形式演绎了一场场经典诗词的绝美盛宴。读书节既是对经典诵读的一次全面检阅,又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读书交流活动分享收获成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读书成果分享活动:“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和绘画作品比赛、“强国有我”读书主题演讲活动、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班级开展同读一本书、读书交流分享会、评比读书小报等活动。各班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资料、格言或心得体会等,建立读书成长册,组织读书成果展览。每个学生都有一本“采蜜本”,将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学校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参观、评比最佳“采蜜本”。
学校通过图书漂流、课本剧表演、好书荐读等活动,引领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阅读,通过“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系列评选表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引领学生高质量阅读。
变革教学,科学引领,让师生品尝书的“滋味”
加强课内指导,阅读成为课堂学习常态。学校结合学科特点,依托统编教材,开展阅读教学研究,把“读”放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位置,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学法、“读”中悟理、“读”后讲解、“读”后练习,阶梯递进,螺旋上升,真正把阅读作为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培育情感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堂上,学校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将统编教材单篇教读变为以单篇带多篇,形成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一体化。数学课堂独创“四读”模式:一读,读情境提取数学信息;二读,读例题理清数量关系;三读,读要点严谨解题思维;四读,读文化追溯数学本源。英语课堂推行“五读”模式:一读通顺、二读明意、三读悟情、四读共鸣、五读再创作。一读、二读,是阅读的入门要求,做到读得流畅,不停顿、不回读、不错读;三读、四读要求学生走进作者内心,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实现跨时空的共鸣;五读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掌握写作方法,实现读写结合或知识迁移。
其他学科实施“三读”阅读模式:一读知识背景,通过浏览式阅读初步掌握所学内容的相关背景材料;二读核心内容,通过批注式阅读理解把握所学知识的核心要素;三读知识拓展,通过选择性阅读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全学科阅读”课课有落实,真正使阅读成为课堂学习的常态。
加强课外阅读,阅读成为生活常态。学校整体规划阅读时间,晨诵、午读是每日常规,晨诵围绕经典诵读内容开展有声诵读,午读依照班级文化开展主题式阅读。每周三为“悦读之夜”,所有学科都不布置晚间作业,学生尽享阅读快乐。每周五下午的90分钟大阅读课,是全校师生共读的美好时光。学生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或班级共读一本书,"通过阅读笔记或美文摘抄等进行阅读积累,做到厚积薄发。“1+X”"晚间作业,其中的“1”属于必做作业,就是每晚的30分钟阅读。
研制阅读书单,层层推荐优质图书。学校结合新课标要求、学生心理特点,有计划地研制富有学科特色的阅读书单,引领学生有效阅读。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征集最喜欢的阅读书目,以此作为阅读书单依据;二是将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推荐书目纳入阅读书单体系;三是各学科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自主推荐经典书目;四是各班根据班级文化自主确定班本化阅读书单。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学校精心筛选了一批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并依托教材知识网络建立了阅读序列,按年级呈现梯次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跨越式的提高。
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敦促阅读习惯养成
开展阅读,教师是关键。教师应该成为阅读的领跑者。为推动教师专业阅读、深度阅读,学校以“五个一”为抓手推进读书活动向纵深开展。“五个一”即每月阅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周举行一次线上交流,每月开展一次线下读书论坛,"每月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读书随笔,每学期组织一次总结表彰会。阅读成为全体教师的思想共识及行为指南,在大量阅读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素养显著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开展阅读,离不开家长助力。学校通过写信、家访、发短信、组建家庭合育小组等方式,向家长宣传读书的好处,指导家长为孩子添置图书。学校将“书香校园”向“书香家庭”延伸,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读书活动中,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多年来,邓城小学一直行走在探索师生共读发展的道路上,在“书香”的滋养和引领下,博采众家之长,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湖北省阅读示范基地、湖北省美育示范基地、襄阳市创客教育工作室、襄阳市文明校园、襄阳市智慧平安校园、襄阳市绿色生态校园、高新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高新区教学高质量发展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师生在“典耀中华”荐读行动、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我的书屋我的梦”读书教育活动征文和绘画作品比赛、“经典诵读”展示、亲子共读征文、爱科学读书实践等各级各类活动中频频获奖。
打造书香校园,是学校恪守的信念和理想,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得到阅读的滋养,让读书成为全体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成为学校每一个人心之所向的诗和远方。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