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RCEP视角的广西高职院校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4-06-14韦林枚张洋

大学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韦林枚 张洋

[摘 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是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和贸易强国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深度融入RCEP,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为地方高职院校培养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创造了新契机。文章阐述对外文化贸易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广西高职院校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现状,并基于 RCEP 视角提出高职院校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RCEP;高职院校;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8-0131-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商务部、中央宣传部等2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若干覆盖全国的文化贸易专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平台和行业领军企业,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文化贸易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对文化强国建设的贡献显著增强”的目标。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2021年,东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需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而人才需求的改变对当前及未来对外文化贸易人才的培养将产生重要影响。广西是我国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受益于RCEP政策红利,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使命、新任务,在我国深度融入RCEP的背景下,应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对外文化贸易人才的路径。

一、对外文化贸易对人才的需求

(一)专业技能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对外文化贸易对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是需要了解国际贸易规则、法律文件撰写、知识产权保护、营销策略制订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熟知文化产品的特性,以便更好地进行产品策划、包装和推广。二是基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需要具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三是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在文化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信息技术(如数据分析、新媒体运营、网络推广等技能)的人才成为对外文化贸易中的重要力量[1]。

(二)语言能力需求

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是传递文化内涵、表达价值观的关键工具。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需要具备高水平的语言能力。一是外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需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流利地运用外语进行口语和书面交流,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语言也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二是语言把控能力。在对外文化贸易中,语言准确性极其重要,任何语言上的误解或错误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商业后果。因此,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需要精确地使用语言,避免因语言错误而产生误解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三是翻译能力。翻译是对外文化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需要具备翻译能力,以及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语言功底,能够准确、生动地翻译出文化产品的内涵和价值等信息,以便让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相关文化产品。

(三)实践能力需求

对外文化贸易对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外文化贸易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能够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国际贸易谈判方面,需掌握运用国际贸易规则撰写法律文书等相关技能,以便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谈判。二是要具备文化产品的策划、制作和推广等实践能力。要具有良好的市场敏感性和判断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策划出适合国外市场的文化产品。同时,需要了解文化产品的制作和推广流程,能够开展团队协作,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产品的制作和推广。三是要具备文化产业运营方面的实践能力。如了解文化产业的运营模式、市场准入机制等,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文化产业运营相关操作[2]。

(四)思维能力需求

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一是要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广阔的国际视野是对外文化贸易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需要了解并掌握国内外的文化动态和市场趋势,清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偏好和市场需求,以制定更加精准的文化贸易策略。二是要具有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需要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文化市场的变化规律,同时对文化产品的市场效益进行科学评估。三是要具有创新思维。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此外,还需要能在产品策划、营销推广等方面提出创新性的方案,提升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五)跨文化沟通能力需求

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对外文化贸易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和文化环境,推动对外文化贸易的繁荣发展。因此,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需具备文化理解能力,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掌握对方的需求,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误解或冲突。另外,对外文化贸易人才还需要具备沟通适应能力。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及人们的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需要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交流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和文化环境[3]。

二、广西高职院校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现状

(一)现行人才培养目标偏向通用型人才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主要依靠实体经济,即依靠工业经济,第二产业占比较大。虽然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但是第三产业仍然比重较小。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固化。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目标多聚焦知识能力、人才素养、人才类型等层面。为了进一步了解广西区内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情况,笔者选取广西区内3所高职院校为样本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

从表1可以发现,在知识能力方面只有高职A涉及较为全面,另外两所高职院校都有所欠缺。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需要具备基础的交流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1门外语,且以英语为主。在信息技术时代,对外文化贸易开始转向数字化,这要求高职人才培养关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与时代接轨。对于创新创业精神,高职B和高职C均未涉及。关于人才素养,3所高职院校都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为重心。在对外文化贸易中,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及文化碰撞是“常态”,这就需要学校在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中关注学生文化素养发展,增强其本土文化认同感,引导其立志做好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者。但从3所高职院校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中可以看出,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文化素养的要求和目标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二)现行专业课程设置与当前国际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直接关系,也是影响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国际贸易人才竞争激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随之不断升级,课程体系也在不断更新。

本调查筛选的3所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且各院校均开设基于本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或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见表2)。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只有高职A开设了专业基础选修课程,但课时量相对较少,这也侧面反映出专业基础选修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关联不紧密,未形成对专业必修课程的延续与拓展。某些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尚未打破,在培养复合型人才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因而对于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对外文化贸易课程来说,专业课虽以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为基础,但也需要加入经济学类和外国语言文学类课程等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另外,高职B和高职C并未设置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课程“主次不分”,学生在课程方面无法有效拓展。

在专业选修课程方面,虽然3所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多门(N2门)专业选修课程,但学生仅能选择少数(N1门),看似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际上可选性有限。这也反映出3所高职院校现有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交叉学科体现不充分,在专业教学中学科资源融合度和聚焦度有限。

因此,从课程结构设置看,课程结构单一、比例失衡是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

(三)现行实践教学模式与理论知识融合度不足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途径之一,是课程教学中以实践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理论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高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且要求实践教学累计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0%,至少包含时间累计不少于8周的专业实习、时间累计不少于4周的社会实践。本调查筛选的3所高职院校专业总学分都达到了160学分的标准,且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也超过20%,但比例较高的高职C将属于理论教学的通识必修课程的实践环节学分也归入实践学分,高职A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实践教学。可以说,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整体内容设计较为丰富,但不可避免地有一定“掺水”成分。

在实践教学设置方面,高职院校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主,能有针对性地设置实验、实训、专业实习或社会实践等课程,但多数课程设置较为笼统,如高职B设置“模拟实训”,高职C仅开设两门实验课。对于实践教学,只有高职A设置并细化社会实践的内容,但未明确具体的课时或周数,高职B课时或周数虽明确,但社会实践形式内容较为单一,高职C则缺少社会实践这一模块。此外,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多为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创新创业大赛等,缺乏专门针对对外文化贸易的实践,学生很少能够深入文化贸易公司实习或到文化出口基地考察、体验,难以真正深入了解国际文化贸易项目的具体流程,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合度不足,学生整体专业能力仍亟待提高。

三、广西高职院校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路径

(一)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RCEP背景下培养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应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实用性、多样性、发展性、多层次性等原则,广西高职院校的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应着眼于广西的经济、文化、社会大环境,紧贴区域经济布局、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结构,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基于培养目标,学生不仅要熟悉国际经济贸易商务、国际文化贸易商务、物流、结算等课程,而且要了解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国际贸易规则等知识。可见,国际贸易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此外,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且通晓各国国际贸易的政策法规、经济环境以及国家或民族文化等很有必要。人才培养过程中需明确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的目标要求(见图1)。

(二)优化对外文化贸易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教育基本要素,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亦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主要渠道,对高职院校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升级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体系时应适当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将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拓展课程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课程结构。

(三)强化对外文化贸易课程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也由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转向夯实基础、提高技能、重视创新,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契合行业人才需求的高质量、综合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优化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实践教学,重构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综合素质、外向拓展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为辅线的“双线”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基本技能训练:以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为主,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课程中合理设计相应的实验(实训)课。

综合模拟技能训练:借助院校或相关合作企业的模拟外贸平台,让学生从头到尾参与“对外文化贸易”的整个过程,个人独立完成交易,掌握对外贸易全流程。

实地训练:高职院校的实地训练以专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为主。其中,毕业实习是重要教学计划,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缓冲期”,对在短时间内锻炼学生综合技能,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行业工作环境等大有助益。

个性化能力培养:侧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涉及创新创业实践、专业竞赛等活动。通过实践性较强的比赛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及对外文化贸易技能的应用能力。此外,还可以开展国际交换生项目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对外文化贸易人才[4]。

(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办学始终将培养高度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需同时具备专业技能、外语技能、文化技能等多项技能,这对教师综合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多维度、多形式提高专业教师综合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有针对性引进具有对外文化贸易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也可以聘请企业优秀的对外文化贸易人才“走进课堂”,兼任客座教师。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有计划、分批次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开展联合课题研究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结合地区对国际文化贸易人才的需求,推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政府部门人员或优秀企业家定期组织对外文化贸易的专项会议,让教师和学生了解前沿政策和行业发展信息。三是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师资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和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竞争力,为培养对外文化贸易人才提供有力支持[5]。

(五)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

RCEP的深入实施有利于加快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同样也为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广西高职院校一是要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结合RCEP成员国的需求和文化特点开发跨文化、跨专业的国际化课程,如东盟国家文化鉴赏、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操作等,帮助学生了解RCEP成员国的文化差异和贸易规则,提高跨文化交流和贸易实践能力;二是要为学生安排参与国际化实践的机会,通过与东盟国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化实践机会;三是要打造东盟职业教育合作高地,积极对接RCEP规则,与东盟国家的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适应RCEP区域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标准,协同企业“走出去”办学。

综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呈蓬勃发展态势。广西是中国面向东盟和RCEP其他成员国开放合作的前沿与窗口,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的作用,加快构建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怡嘉,刘治国.浅析在进出口贸易中跨文化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J].校园英语,2020(3):10.

[2] 母涛,阎星,曾登地,等.成都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华文化论坛,2018(2):27-33.

[3] 邵张旻子,孙海琴,柴明熲.对外文化贸易视域下的语言服务现状分析[J].中国翻译,2017,38(3):62-68.

[4] 包文馨.论对外文化贸易商务英语的定位及其人才培养现状与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6):173-174.

[5] 常铁磊.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策略研究:以演艺产业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2.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