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向置软管引流术应用3D-Slicer辅助定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

2024-06-14刁伟强刘伟坚

大医生 2024年8期
关键词:软管引流术定向

刁伟强 刘伟坚

作者简介:刁伟强,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颅脑损伤。

【摘要】目的 探究定向置软管引流术应用3D-Slicer辅助定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穿刺定位方法不同分为CT组(应用CT定位行定向置软管引流治疗,28例)和3D-Slicer组(应用3D-Slicer辅助定位行定向置软管引流治疗,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 3D-Slicer组患者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高于CT组(P<0.05);3D-Slicer组患者尿激酶冲洗次数少于CT组,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CT组(均P<0.05);3D-Slicer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CT组(P<0.05)。术后第10天,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3D-Slicer组低于CT组(均P<0.05);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3D-Slicer组高于CT组(均P<0.05)。结论与应用CT定位相比,定向置软管引流术应用3D-Slicer辅助定位效果更好,可减少尿激酶冲洗次数,缩短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定向置软管引流;3D-Slicer辅助定位;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08.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8.013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起病急,短时间内即可发展为严重病情,且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近年来,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其中定向置软管引流术已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穿刺定位是定向置软管引流术治疗中的关键环节,可精准定位血肿位置并进行穿刺,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机能的康复[2]。目前,定向置软管引流术主要应用 CT进行定位,但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相关测量数据存在误差,导致定位不够精准等不足。随着临床医学不断发展,穿刺定位技术也逐渐多样化。有研究表明,3D-Slicer可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清晰显示大脑的解剖结构,有助于颅内血肿体积的计算,从而实施精准的定位[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定向置软管引流术应用3D-Slicer辅助定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穿刺定位方法不同分为CT组和3D-Slicer组,各28例。 CT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59.59±3.41)岁;出血量34~67 mL,平均出血量(45.68±3.21) mL;病史2~18年,平均病史(12.34±0.50)年;发病至就诊时间2~7 h,平均就诊时间(4.79±0.52)h。 3D-Slicer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62±3.23)岁;出血量32~65 mL,平均出血量(45.62±3.23)mL;病史2~20年,平均病史(12.32±0.51)年;发病至就诊时间2~8 h,平均就诊时间(4.81±0.56)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3]及定向置软管引流术的手术指征;⑵出血量30~70 mL;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4]评分≥6分;⑷无严重肝、肾疾病;⑸无循环系统疾病。排除标准:⑴合并脑外伤者;⑵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⑶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⑷合并脑疝且需行去骨瓣减压术者。

1.2 研究方法 CT组患者采用 CT进行定位:患者住院后行 CT扫描,并运用计算机绘制颅内血肿的立体形态图,以此形态图为依据确定手术路径和手术靶点。运用头部立体画线法,计算具体的手术坐标,在患者头部相应位置作标记。于CT引导下,实施手术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全身麻醉成功后利用弧形铲铲开穿刺点处头皮直至颅骨暴露,在穿刺点处钻一个5 mm微骨孔。清理颅骨碎屑,安放颅骨锁孔器,先用破膜针穿刺硬脑膜及脑皮层,然后用颅骨探棒尺逐步扩大硬脑膜及脑皮层通道。根据设定好的深度和路径,用8 F脑穿刺针试穿,轻微回抽后见暗红色液体和血凝块后拔出脑穿针,缓慢置入12 F一次性脑科引流管。根据术前患者的病情及血肿量,回抽1/5至1/3血肿量,固定引流管,结束手术。

3D-Slicer组患者采用3D-Slicer进行定位:患者入院后行 CT扫描,将 CT影像资料输入3D-Slicer软件,选择Transforms模块调整中线及听眦线;选择Segment Editor 模块进行血肿建模;选择Volume Rendering模块重建出患者头面部皮肤图像;选择Curve Maker模块确定穿刺点及靶点位置,模拟穿刺路径。避开外侧裂血管及脑膜中动脉等重要结构及功能区,测量头皮穿刺点与血肿中心靶点的距离等数据,保存相关图像。融合头面部图像及血肿图像,融合后图像投影至患者头部,画出血肿体表投影及穿刺点的位置。根据穿刺点位置实施手术,手术操作同CT组。

1.3 观察指标 ⑴术后血肿清除率。治疗前、后,进行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计算血肿清除率。血肿清除率=(术前血肿体积-术后血肿体积) /术前血肿体积×100%。血肿体积=病灶最大层面长×宽×层间距× 病灶层数×0.5(cm3)。⑵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激酶冲洗次数、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肺部感染、颅内再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例数/总例数×100%。⑷功能指标及预后情况。于术前及术后第1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0~42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陷越严重。采用GCS评分[4]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死亡1分,植物状态2分,重残3分,轻残4分,恢复良好5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预后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比较 3D-Slicer组患者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92.56±2.32%)高于CT组(86.62±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3D-Slicer组患者尿激酶冲洗次数少于CT组,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D-Slicer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第10天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3D-Slicer组低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0天GC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3D-Slicer组高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发病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给患者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6]。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但采用此技术进行治疗需在血肿中央基底形成一个透明的工作鞘膜,这会增加颅内容积并引起颅内压力的升高,加重患者脑水肿症状 [7]。

定向置软管引流术对机体造成的医源性损伤较小,且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弱和体质较差的患者,但是术前是否能够对血肿中心进行精准定位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8]。CT定位法术者需根据患者头部CT的解剖位置,在CT平面导向下标好穿刺点、穿刺方向(即:定点、定向),根据比例尺算出穿刺长度(定深),且需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由于无统一标准,缺乏稳定性,难以达到满意的血肿定位;穿刺不容易达到预设位置,会影响引流效果。CT定位对血肿和听眦线最大层面距离进行测量,但易受到损伤部位和操作经验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误差增大。3D-Slicer可根据患者术前的头颅CT图像完成脑内血肿的重建和颅骨的重建,更清晰地显示血肿形态与具体位置,进而确定最佳的引流路径。

本研究结果显示,3D-Slicer组患者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高于CT组;3D-Slicer组患者尿激酶冲洗次数少于CT组,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CT组。这提示定向置软管引流术应用3D-Slicer辅助定位能够提高血肿清除的有效率,减少尿激酶冲洗次数,缩短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析原因为,在3D-Slicer软件引导下可完成颅内血肿及颅骨的三维建模,能直接观察到血肿具体位置,并沿血肿长轴设计模拟穿刺路径,获得通道的穿刺点、穿刺角度及深度,辅助手术的精准定位,从而为手术入路进行个体化设计,有助于减少手术损伤,提高血肿清除率。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第10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3D-Slicer组低于CT组;两组患者术后GC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3D-Slicer组高于CT组;3D-Slicer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T组。这提示定向置软管引流术中运用3D-Slicer进行辅助定位,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疾病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的损伤,降低死亡风险,提高其生活与生存质量。分析原因为,CT定位相对简便,可根据患者入院时的CT检查结果明确血肿最大层面及中线位置,并对血肿范围进行测量,确定患者的病情。但实施 CT检查时,不能完全按照中线执行操作,在实际操作时要根据 CT上同侧外耳道平面至血肿最大层面的距离来确定相应的数据,并需按照一定的比率换算,可能会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治疗方案的科学性,最终影响整体治疗效果[9-10]。而3D-Slicer作为3D重建软件,能够准确、客观地显示颅内深层血肿的状态,为外科手术提供准确、客观的位置信息。

此外,3D-Slicer技术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3D重建,使其能清楚地显示颅内血肿的确切位置及血肿的形态,为进一步制定手术路线提供依据,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11-12]。运用3D-Slicer进行辅助定位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手术方法的缺陷与不足,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运用各种模块进行定位可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这有利于制定更完善的手术计划以及准确的术前评估[13]。

综上所述,与应用CT定位相比,定向置软管引流术应用3D-Slicer辅助定位效果更好,可减少尿激酶冲洗次数,缩短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家应, 王蕾, 高宗. 基于计算机3D-Slicer软件系统实施微创穿刺置管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 46(2): 167-171.

[2]程志刚. 3D-Slicer辅助定位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 33(6): 907-909.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6): 435-444.

[4]陆敏, 张静. 急性脑损伤患者熵指数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 30(1): 47-50.

[5]KWAH L K, DIONG J.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J]. J Physiother, 2014, 60(1):61.

[6]胡志卿, 范学政, 李明, 等. 神经内镜辅助3D-slicer导航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及预后分析[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 16(12): 756-758.

[7]辛和平, 谢楠楠, 陶胜忠. 中小量高血压幕上脑出血3D-Slicer辅助定位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效果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 28(3): 108-110.

[8]仲晓军, 陈心乐, 毛淑珍, 等. 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 2023, 25(3): 386-388, 391.

[9]王文举, 吴远山, 蔡强, 等. 3D-Slicer联合Sina/MosoCam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22, 19(22): 140-143.

[10]叶富跃, 杨堃, 马春阳, 等. 3D-Slicer联合智能手机辅助定位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2, 30(1): 49-55.

[11]王文举, 蔡强, 李知阳, 等. 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在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 2022, 17(9): 1356-1360.

[12]范奎, 巴永锋, 滑祥廷, 等. 3D-Slicer软件联合显微镜小骨窗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疗效观察[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2, 35(6): 338-342, 364.

[13]谢国强, 师蔚, 陈尚军, 等. 3D-slicer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7, 22(3): 109-111.

猜你喜欢

软管引流术定向
软管式液压隔膜泵的研发与应用
中班科学区游戏活动设计:软管传声筒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膜下软管微喷应用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辐照橡胶软管实现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