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
2024-06-13张旻缪祎伶
张旻 缪祎伶
【摘 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和独特价值观的理解,培养其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任务,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魅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9-0061-03
【作者简介】1.张旻,江苏省宜兴中学(江苏宜兴,214200)教师,高级教师;2.缪祎伶,江苏省宜兴市升溪中学(江苏宜兴,214206)教师,一级教师。
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其内在文化素养的提升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的创新,更是深远的文化传承,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和独特价值观的理解,培养其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为此,笔者基于行动研究,总结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操作路径。
一、设计多元文化融合的课程结构
设计多元文化融合的课程结构的关键在于创造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教学环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得益彰。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切入。
宏观层面,应更多地强调课程设计的整体规划与方向,如确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长期目标、完善资源配置等。中观层面,需关注对课程体系和教材的开发,思考如何选择和编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其与英语教学目标的整合方式。微观层面,要进一步重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包括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设计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教学项目
1.与传统节日、习俗相结合
将英语教学与传统节日、习俗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英语探索和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其英语语言能力。具体教学活动包括制作节日海报,进行有关节日习俗的演讲和讨论,编写相关的英语故事或剧本,等等。这样的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英语,达成语言学习与文化教育的双重目标。
2.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相结合
将英语教学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相结合,可引导学生从跨文化的视角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并分析著名的中国古诗词、小说、戏剧等,引导学生探讨这些作品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从外部世界深入检视本民族的文学与艺术,使用英语进行表达。
三、基于教学活动探索英语教学新方法
创新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更是推动这一融合过程深入进行的关键。
1.戏剧教学:通过模拟古代人物或情境,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以译林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 5 Lets celebrate 的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情境。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本板块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观察图片,获取、梳理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的相关信息,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考查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2)编写对话并分角色表演,考查学生的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能力。
针对教学目标(1),教师以不同节日的图片作为导入,并设计如下问题链: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is this festival? What do you usually do that day? Who do people want to commemorate? Why? 随后,带领学生观看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由来的视频,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情感连接,体会人物品质。最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本对话,关注对话中不同角色的语气。这样的教学旨在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借助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挖掘图片内容。观看视频和分角色朗读对话,帮助学生拓展历史背景、内化语言知识,为语言输出作铺垫。针对教学目标(2),教师给出范例,指导学生梳理、归纳、拓展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学生两两合作完成对话编写及角色扮演。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学习对话中的核心词汇,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项目式学习:围绕传统文化主题,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以译林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 8 Fashion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项目式学习活动(见图1)。
教学伊始,教师给学生印发统编版七、八年级历史课本中出现的与不同时期服饰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着重从不同时期的典型服饰入手完成项目活动。学生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能够围绕项目主题,以活动目标为导向,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整合信息,并尝试用英语进行表达。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学习、内化了语言知识,更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综合性的学习体验巧妙地将语言技能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3.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创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英文故事或剧本
以译林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6 Integrated skills A部分的教学为例,在完成听力练习后,基于学生对于风筝发展史的了解,教师可结合课本中出现的四位人物Mozi, Lu Ban, Cai Lun,Marco Polo, 设计如下创意写作任务:“我市正在开展Great Inventions英文课本剧大赛,请搜集相关资料,结合本课内容,小组合作设计合理的故事情节,创作课本剧。要求:情节完整,语言生动,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底蕴。”
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想象、创作和演绎感受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创新,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传统。此外,参与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也为学生提供了团队合作的机会。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共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还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以呈现最佳的创作成果。
四、制订文化融合教学的评价标准
为准确衡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效果,教师要建立一套全面的评价体系,制订文化融合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应该全面、系统,观察学生的自我反馈、参与度以及对文化活动的兴趣,不仅关注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更注重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投入。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查和评价,包括听、说、读、看、写各方面,特别应注重学生如何将学到的语言技能应用于理解和表达文化内容的能力。评价内容应具体、操作性强,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在英语学习和文化融合方面的实际水平。
同样以上述Unit 6 Integrated skills A部分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完成剧本创作后,师生共同设计了如下课本剧评价表(见表1)。
师生共同设计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维度搭建课本剧框架,完善课本剧细节,高效完成课本剧创作。学生上交初稿后,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应着重圈出剧本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融合的设计亮点,并作为优秀范例呈现。随后,在课堂上组织小组间展开讨论,并进行小组互评,提出建议。教师全程关注各组讨论情况,并根据学生情况予以反馈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陆海霞.CLIL理念下大学英语与母语文化融合教学探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2):129-132,137.
[2]范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24(10):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