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减张器在整形外科张力性手术切口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4-06-12郑伟龙
郑伟龙
【摘要】 目的 分析皮肤减张器在整形外科张力性手术切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泉州市晋江市医院整形外科接受整形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数抽签法分为2组,奇数入对照组,偶数入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张力性切口采用减张缝合,研究组在常规减张缝合的前提下采取皮肤减张器缝合。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创面愈合评分、术后瘢痕评分[温哥华瘢痕评分(Vancouver scar scale,VSS)、曼彻斯特瘢痕评分(Manchester scar scale,MSS)]、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对创面修复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术后第7天、第14天创面愈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第20天、术后第50天VSS评分、M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对创面修复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形外科张力性手术切口应用皮肤减张器缝合效果理想,可显著减少术后瘢痕增生,降低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 皮肤减张器;整形外科;张力性手术切口;术后瘢痕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5-0001-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622
整形美容手术是指通过手术的方式矫正面部或身体的部位,达到美观的一类手术[1]。张力性手术切口缝合是整形外科医师几乎都会遇到的切口缝合问题,若采取张力过大的缝合方式会出现缝合切口边缘切割伤、组织坏死、切口裂开、瘢痕增生等问题。若张力性手术切口缝合不当,可能直接导致整形外科手术失败,故采取合适的缝合干预意义重大。对于切口缝合,整形外科有其特有的原则,包括严格的无菌观念、器械和缝合“精”“小”“利”理念、完美精细的美容缝合、注意左右对比、加强术后处理等[2]。减张缝合是整形外科应对张力性手术切口较常规的一种缝合方法,虽然该缝合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切口张力,但前期美观度不理想,对操作医师的缝合技术和缝合经验要求较高,术中任何缝合不当均可导致术后瘢痕[3]。近年来,随着整形外科技术的发展,皮肤减张器这一新型减张装置被应用于张力性手术切口的缝合中,有研究提出[4],对比常规减张缝合,该装置便捷度较高,可最大程度减小切口两侧皮肤表面的张力,加速术后切口愈合,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鉴于此,此次研究筛选80例接受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比的方式分析皮肤减张器在整形外科张力性手术切口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泉州市晋江市医院整形外科接受整形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数抽签法分组,奇数入对照组,偶数入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35例;年龄28~45岁,平均(32.42±3.55)岁;切口长度6~10 mm,平均(8.34±1.25)mm。研究组男性8例,女性32例;年龄28~46岁,平均(32.93±3.67)岁;切口长度6~10 mm,平均(8.16±1.21)mm。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相关检查均符合外科整形手术指征;切口长度均<2 cm;无瘢痕体质。
排除标准:无法完整提供此次研究所需相关数据与资料者;合并严重血液疾病者;合并严重糖尿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减张缝合,具体如图1所示。对侧切口按照同样方法缝合。
研究组在常规减张缝合的基础上采取皮肤减张器缝合。使用皮肤减张缝合器,依据切口大小选择规格,在完成切口常规缝合后将缝合器调节至适合长度,随后对称贴置于手术切口的两侧,确保贴置位置准确后收紧减张器锁扣,至切口附近皮肤松弛、微皱,收紧4~10 mm,中间保留8~15 mm的空隙。术后定期换药、复查,若减张器松动则予以更换。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1)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创面完全愈合,无明显瘢痕为显效;创面愈合情况相对良好但存在一定微小瘢痕为有效;创面愈合不理想且瘢痕明显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對比2组术后第7天、第14天创面愈合评分。0分为创面局部不存在水肿、渗血,无明显疼痛;1分为创面局部不存在水肿、渗血,但存在轻微疼痛;2分为创面局部存在轻微水肿且伴有血性分泌物,患者需口服镇痛药控制疼痛;3分为创面存在中度肿胀,且创面搏动伴随渗血,患者接受药物注射进行镇痛;4分为创面存在重度水肿,创面搏动且伴随明显的渗血,需接受药物注射进行有效镇痛。(3)对比2组术后第20天、术后第50天的瘢痕评分。VSS量表中评估条目可分为色泽、瘢痕厚度、瘢痕分布、瘢痕柔软度4个方面,量表最高得分为14分,分值越高代表瘢痕越严重[6]。MSS量表评估方向包括瘢痕表面、瘢痕边缘高度、瘢痕厚度、瘢痕颜色、瘢痕色泽5个方面,分值4~22分,分值越高表示瘢痕越严重[7]。(4)对比2组不良愈合发生情况,包括创面渗液、创面肿胀、创面感染。(5)采用医院自拟满意度问卷于患者术后半年进行满意度评价。问卷包含10个评估条目,每个条目满意计1分,不满意计0分,总分10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9~10分)、较满意(7~8分)、一般满意(6分)和不满意(6分以下)[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内全部数据实施计算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分别为97.50%、82.50%,见表1。
2.2 2组术后创面愈合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后第7天、第14天创面愈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术后瘢痕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后第20天、术后第50天VSS评分、M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分别为2.50%、15.00%,见表4。
2.5 2組患者对创面修复的满意度评分
研究组患者对创面修复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美容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整形美容手术率不断提升。张力性手术切口是整形外科切口缝合中极具挑战性的一项操作,机械张力过高可导致切口血运差、愈合不良、瘢痕增生等,严重影响患者对整形外科手术的满意度,因此,采取合适的方法处理张力性手术切口意义重大[9]。
常规减压缝合是整形外科张力性手术切口常用处理方法,该缝合技术多采用弧形走行缝合,能携带较多的真皮组织,缝线收紧时,切口两侧皮肤可出现紧密对合并表现为轻度外翻,以此抵抗切口处皮肤的皱缩,缓解切缘张力。但该缝合技术单独应用会对相应的皮下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切割,若缝合过密过紧,可直接导致切口周围组织缺血、坏死、感染等,最终影响切口愈合,提升瘢痕增生发生率。随着整形外科缝合技术的不断发展,张力性手术切口处理越发成熟,白滨等[10]围绕110例整形外科张力性手术切口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皮肤减张器辅助缝合。研究结果显示,皮肤减张器能促进整形外科张力性手术切口愈合,减轻瘢痕增生。为了明确皮肤减张器在整形外科张力性手术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开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术后第7天、第14天创面愈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第20天、术后第50天的VSS评分、M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与白滨等[10]研究基本一致。分析原因,皮肤本身具有抵抗张力的作用,但是在缝合或手术后,皮肤的抗张能力会显著降低,在缝合后14 d内,皮肤抗张能力只能达到正常皮肤的25%,1.5个月左右能达到50%,半年后能达到80%左右。皮肤减张器是近年来整形外科的一种辅助缝合装置,分为固定部、锁扣部2个部分,其中固定部具有较强的黏性,可粘贴于皮肤表面,锁扣部主要用来收紧减张器,使切口聚拢,通过拉链式免缝技术起到物理牵拉作用,减小伤口周围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张力,通过动态压缩、分解张力来减小伤口横向压力,减小伤口裂开产生的张力,故2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瘢痕评分对比呈现上述差异[11]。另外,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对创面修复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可能在于给予切口持续、精准的减张作用,改变创面愈合方式,缩短炎症、凝血、修复3个阶段时间且操作便捷,故2组上述数据对比呈现差异[12]。此次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此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时间跨度相对较短,可能会与其他调查结果有所差别,同时本研究的样本采用方便取样,仅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研究结果的推广性、准确性受限,有待未来扩大研究容量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皮肤减张器是整形外科张力性手术切口缝合的优质辅助处理装置,在减少术后瘢痕增生、降低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涛,唐俊,张西蓉,等.皮肤牵张器在下肢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7):41-44.
[2] 陈小波,韩兆峰,黄立新.A型肉毒素联合医用皮肤表面减张器治疗腹部瘢痕疙瘩的临床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20(6):597-600.
[3] 裴芸琨,程丽英,张余光.瘢痕张力相关性治疗的研究进展[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9,15(4):266-267,274.
[4] 李冉,侯秀英,刘立,等.术后早期放疗联合皮肤减张治疗复发性胸部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1):107-109.
[5] 宋文超,吴学建,唐举玉,等.可调节牵张力的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小腿和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25(3):226-232.
[6] 汤云阳,林小飞,王嘉欣.皮肤内外同时减张联合术后早期放疗治疗胸部瘢痕疙瘩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3):35-38.
[7] 陈卫,罗德庆,肖棋,等.新型皮肤牵张器治疗跟骨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24(7):
629-633.
[8] 郭磊.皮肤牵张器在足背部开放损伤伴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临床骨科杂志,2021,24(5):640.
[9] 张建磊,孟永智,吴景玲,等.改良型皮肤牵张器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2021,35(4):424-427.
[10] 白滨,陈旻静,刘林嶓,等.皮肤减张器在整形外科张力性手术切口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1):35-38.
[11] 甘一帆,邹奕,徐凯,等.皮肤减张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3,34(3):191-194.
[12] 胡晓龙,张万福,韩飞,等.医用皮肤减张闭合器在胸骨切开术后裂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1,16(1):39-43.
(编辑:许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