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立足于教学的小古文阅读命题

2024-06-12孔歆轶

求知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小古文

摘 要:命题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古文的出现对于教者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从“教学评一致”的角度出发,以具体的小古文为例,探究立足于教学的小古文阅读命题策略。

关键词:小古文;阅读命题;教学评一致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教学测协同—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命题策略研究”(编号:C-b/2020/02/2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孔歆轶(1990 —),女,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

练习与测试作为学生阶段性评价的一种有效途径,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重点关注的对象。统编版语文教材对古典诗文的重视与对学生阅读要求的提高,增加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小古文,要帮助其理解文言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每一位教者而言都是大的挑战。

傅登顺认为,考试是进行语文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仅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诊断监控,还具有导向功能,是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手段[1]。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新课程精神为准绳,探索小学语文考试的命题新思路,让考试评价更好地与教学融合,促进教师教学方法转变,推动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提出了“教学测协同”的概念。这里的“教学测协同”是在“教學评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笔试命题策略,旨在落实学科教学目标,将课程设计、课程学习和课程测试协调统一,最终指向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育。这里的“测”指卷面测试。“教学测协同”可以使得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卷面测试三者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这一大前提下,教师是为了学习目标而教,学生是为了学习目标而学,课后练习是对学习目标的巩固,笔试的命题则是对学生学习目标实现情况的检测。笔试的命题只有与教学一致,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那么,对于本身已经有一定难度的小古文,应当如何设计阅读命题呢?笔者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关注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迁移运用

使学生理解小古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是小古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把小古文加入笔试中,无疑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因为这与学生平时的语言环境有较大差距。如果小古文命题内容只是对知识点的简单搬运,那么,考查的只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而非阅读理解能力。小古文教学内容如何在小古文阅读命题中有所体现?笔者进行了以下小古文命题尝试: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法当取小者。

【注释】诸:许多。食:吃。独:只;唯独。择:选择。故:缘故。曰:说。幼:小。当:应该。取:拿。

1.“与诸兄同食梨”的意思正确的是( )。

A.和哥哥们一起吃梨

B.和哥哥们同样喜欢吃梨

C.和哥哥们同样用梨作食物

D.和哥哥们同时吃梨

显然,命题者希望通过这样一道选择题,考查学生借助注释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文的能力。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积累的语料有限,表达也缺少一定的逻辑性,如果设置直接翻译句子的题型,他们很可能无处下手。因此,命题者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将翻译题改成了选择题,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但选项A和选项D的表述有些重复,而三年级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辨别“同时”和“一起”这两个词,只能单纯依靠语感判断。上课比较认真的学生,可能牢记了教师说的“逐字理解,字字落实”的方法,用“同”组词帮助理解,直接排除了正确的A选项。其实,如果要考查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命题者完全可以将A选项改成“和哥哥们一同吃梨”,这样,学生就明白命题者是在进一步考查应该用“同”组成哪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去理解这句话,错误率也会大幅

降低。

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源于对注释的把握和迁移运用。因此,在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在对小古文进行命题时,教师可以考查学生对课堂上反复强调的重点字词含义的迁移运用能力。以下题为例: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②,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③,即掉尾奋④耳,蹀躞⑤而听。

【注释】①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②闻:听。③孤犊之鸣:小牛犊寻找母牛的声音。④奋:竖起。⑤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1.以下“掉”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即掉尾奋 B.掉转马头

C.掉尾而斗 D.掉臂而去

命题者立足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书戴嵩画牛》,理解“掉尾而斗”中“掉”的意思是“摆动”,不仅选择了和“掉尾而斗”这个词结构类似、语义相同的词语“掉臂而去”,也选择了与该词语结构不一致,但“掉”字的意思一致的选项考查学生。同时,为了降低难度,“掉转马头”一词也与六上第一课《草原》中的“拨转马头”互为近义词,方便学生用排除法作答,重点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以及迁移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

二、关注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

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小古文时,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内容,还要教授学生理解小古文的方法。如:看图理解法,带领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旁边的插图来理解语句内容;经验积累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某些词句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等。但就小古文阅读而言,借助注释来理解应该是最有效的方法。

好的命题能检测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能够判断出学生是否能够借助注释理解小古文的意思,从而把握小古文所要表达的内涵和主题。在某区三年级的测试中,命题者设计了这样的小古文阅读: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①。光生七岁,凛然②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③为家人讲,即了④其大旨⑤。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注释】①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②凛然:稳重的样子。③退:回家。④即了:懂得。⑤旨:主要意思。

1.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字君实

B.司马光是陕州夏县人

C.司马光父亲的名字叫司马池

D.司马光父亲在宋代是个种地的农民

2.“退为家人讲”的正确理解是( )。

A退到后面告诉家人

B.回家后又听家人讲解

C.回家后讲给家人听

D.回家后帮助家人解释

3.这篇文章中,司马光七岁时,便( )。

A.如成人一样的稳重

B.如成人一样的威风

C.如成人一样的骄傲

D.如成人一样的严肃

4.司马光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根据你课内课外对司马光的了解,你觉得我们可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呢?( )

①聪明好学 ②沉着冷静 ③机智勇敢 ④拾金不昧 ⑤华而不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④

第1小题不仅检测了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小古文内容的能力,也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降低了难度,学生可以从注释①中了解到“天章阁待制”是宋代官名,那么D选项的错误就显而易见了。同样地,结合注释②,学生也很快就能选出第3题的答案,即司马光从小就和成人一样稳重。第2题不仅检测了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小古文內容的能力,还增加了对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能力的考查。学生已经通过注释③明白了“退”是“回家”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又得知司马光在外面听到有人讲《左氏春秋》这本书非常喜欢,于是回家之后“为家人讲”。显然这里的“为”读第四声,再联系生活中“为家人做饭”“为家人捶背”这些短语中“为”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明白该句是指“给家人讲解”,由此得出正确选项。

学生理解了小古文的内容后,对司马光形象的分析便水到渠成了。命题者以多选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不仅使学生对课内所学的《司马光》中的形象做了回顾,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对司马光的认识。

三、关注学生对阅读能力的迁移运用

小古文虽然有其文本的特殊性,但归根结底仍然属于阅读命题的范畴。因此,小古文命题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还应该考查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古文的阅读命题和现代文的阅读命题一样,都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把握大意和做出评价的能力。例题如下:

公明仪为(wèi wéi)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②,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③,即掉尾奋④,蹀躞⑤而听。

【注释】①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②闻:听。③孤犊之鸣:小牛犊寻找母牛的声音。④奋:竖起。⑤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1.请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以下对“伏食如故”一句中的“伏”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躺着 B.横卧 C.趴着 D.睡着

4.这个故事后来被浓缩为成语 ____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___________ 。

前面两道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及结合生活经验做出解释的能力。就第1题而言,通过阅读注释,学生能够明白“为牛弹清角之操”指的是公明仪对着牛弹奏高雅的曲子。这里的“为”有“给”的意思,读第四声。该题表面上看是选择读音,其实是检测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能力。学生需要对该句文言文断句,对个别常用字的意思做出大致判断。第2题则需要学生用上代入法和排除法,对“伏食如故”进行逐字理解。学生只要一代入,就会发现“躺着吃”“横卧着吃”“睡着吃”都不合常理,与生活经验相悖,通过排除法就能够选出正确选项。

至于最后一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一则短篇文言文判断出相关成语及寓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提取关键词的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面。“为牛弹清角之操”,可以提取为“为牛弹琴”,稍有积累的学生立刻就会想到“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再联系生活中“对牛弹琴”这个词运用的语境以及小古文的具体内容,学生很快就能概括出故事的寓意。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①

之,衡独危②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③,一毫弗④义弗受也。”

【注释】①啖:吃。②危:端正。③遗:遗失。④弗:不。

1.许衡不食梨的原因是什么?( )

A.怕梨的主人追究

B.树太高,摘梨很危险

C.梨树在路边却没人摘梨,梨一定是苦的

D.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不能随便摘来吃

2.对于“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能随便接受别人送的东西

B.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能随便偷盗别人的东西

C.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

D.要做自己的主人,能约束自己不受外界诱惑

学生要答对这两道题,首先需要结合注释理解全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第1题中,学生联系上下文查找“许衡不食梨”的主要原因,需要用到排除法。A选项中提及“怕梨的主人追究”,然而文章中明确指出“世乱,此无主”,因此,这是“无主之梨”,自然不会有主人追究,所以A选项被排除;B选项和C选项一个是命题者联系生活想出的干扰项,一个则是结合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说法,仔细读文章的学生会发现,这两个选项的内容文章中完全没有提及。这样,当学生逐一核对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并进行排除时,获得正确答案轻而易举。

同样地,用上逐一核对排除的阅读方法,第2道选择题也不难。因为是“无主之梨”,就不存在“偷盗别人的东西”一说,“别人送的”更是无稽之谈。而文中说到此时为“暑中”,且“渴甚”,许衡克服了来自自己生理上的“诱惑”,又克服了“众争取啖之”的从众心理,能够在“世乱”梨“无主”的情况下坚守原则,更显出其品行的高洁。

综上,小古文的阅读命题不仅需要关注教学中重点内容的迁移,阅读方法与阅读能力的迁移运用也尤为重要。无论从哪个维度出发,小古文阅读的命题都重在迁移运用。只有学生能迁移、会迁移,才是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傅登顺.小学语文阅读试题的目标分层与权重配置[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4):41-43.

猜你喜欢

小古文
小学高段语文小古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趣味引领,风景这边独好
以兴趣为契机,召唤小学古文课的归来
小古文,我们可以这样学
小古文的“私人定制”
玩转小古文,提升语文素养
小古文,我们这样读
巧借句式判断 激趣古文阅读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