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我们这样读
2017-06-26郑腾雁
郑腾雁
摘 要:小古文是古代优秀文化中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从“多维趣读走进文本,多维演绎内化文本”两方面进行小古文教学实践研究,探究教学新域,提升学生素养,传承中华文明。
关键词:小古文;趣读;演绎
小古文特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情趣、适合儿童阅读的文言文。小学时期是儿童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我们从文言的海洋里,萃取适合小学生诵读的浅易有趣、朗朗上口、短小精悍的小古文教学内容,探究适合小学生的小古文教学方法,让小学生饶有趣味地走进小古文。
一、多维趣读,走进文本
小古文走进课堂,简便、经济、高效的教学会让教师教得轻轻松松,学生学得扎扎实实。朴素的领读、对读、猜读、诵读能让学生迅速走进文本。
1.示范领读,韵味悠长
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师和生,手捧书,带着读,领着读。小古文很短小,三遍领读法可以让学生迅速走进古文情境,体会个中悠长滋味。第一轮读,读得字正腔圆,让孩子模仿,意在认准字音和句读;第二轮读,读得绘声绘色,再让孩子模仿,意在帮助学生了解大致的意思;第三轮读,读得韵味十足,让孩子们感受到文言的节奏和音韵。三遍领读法营造出了“醉读”的氛围,学生自悟了文言的韵味。
2.文白对读,古今对接
教学中先读白话,再读文言,利用学生对内容的了解,快速把握文言的大意。通过与白话比照阅读,可以让学生有节奏、有韵味地读古文,积累词语。可以避免逐字逐句地繁琐讲解,学生水到渠成地悟出一些难点,可达到“其义自见,不待解说”的效果。
3.推断猜读,前后勾连
推断是一种能力,猜测是一种方法,猜能调动思维,猜能产生智慧。教师通过设置悬念,不时地就某个情节诱发学生的猜想,再出示语句,让学生解读,就会让学生充满阅读期待。猜读,不仅可以猜词语的意思,猜句子的表达,还可以猜故事的结构,猜人物的心理。推断猜读,前后勾连,增强阅读的悬念,让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和探索的好奇心。
4.熟读成诵,丰富积淀
诵读是文言学习的基本手段。小古文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背诵的方法可以推陈出新,花样百出。不只是要求会背,还要比谁背得有感觉;有感觉后,又比谁背得快,用的时间短,如此等等。方法得当,背诵才不会枯燥,才会激发孩子们诵读的兴趣。
二、多维演绎,内化文本
古文中有诗,古文中有画,古文中有音律,古文中有情境。不同的小古文,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激活,或击、或唱、或画、或演,触动学生的神经,助其获得学习的喜悦。
1.读击相伴,兴趣盎然
古文有其独特的节奏和音韵。在读文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打着拍子读,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打节拍的方式有很多,如拍手、跺脚、摇头、拍桌等。
朱文君老师在教学《伊索寓言》时,带领学生品位“之”,感受文言的音律之美。首先教师让学生去发现这篇文言里出现最多的字眼,学生寻找,圈出了8个“之”。老师启迪:同是一个“之”,意思可不一样,听老师读,考学生的耳力。学生认真倾听后,发现了“之”有些读得长,有些读得很短促。接着,朱老师让学生用音乐的节拍来说:哪些“之”是读两拍的,哪些“之”是读一拍的,还有哪些是读半拍的。结合节拍,老师讲解了“之”在语境中的意思,讨论了“之”读得最长和最短的理由。然后,教师声情并茂地击节而读最长的“之”,读得一波三折。朗读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教师又让学生击拍读少了“之”的句子,学生体会到了节奏的重要性。最后,学生边打节拍边读现在还在使用的四字词语,语言的节奏之美不言而喻。
2.读唱偕行,妙趣横生
自古读书皆吟诵,吟诵是中国式读书法。中国古人在读诗时不仅“高声朗读,以昌其气”,还讲究“密咏恬吟,以玩其味”。小古文的选曲配唱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准确理解诗意,曲子要和诗歌的情调吻合;旋律要简单,易于吟唱;旋律应高雅古朴。
如,在执教《陋室铭》时,笔者创作了这样的古琴曲谱,课堂上师生陶醉于空灵悠远的吟唱之中,文辞皆由心生。
3.读画结合,相映成趣
简笔画的突出特点是概括、形象,成形迅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用简笔画把文字显現,变成另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活跃教学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对文本的理解。
《猫捕鱼》这篇文章情节紧张、充满趣味。教学时,根据古文内容适时板画,将文本中抽象的内容变得浅显、具体,把文本内容变为视觉形象。
小古文的学习是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小古文的学习让学生汲取文化精华,提升语文素养。小古文课程,打开了母语教育的新天地,让小学生在最美好的时间里获得最美味的营养,使古文融入学生的心田,扎下智慧的根。
参考文献:
褚清源.“小古文”,打开母语教育的新天地[J].小学语文教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