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作文命题创新

2024-06-12朱汀

求知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创新核心素养

摘 要:深度学习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为小学教育教学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抓好作文命题是创新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命题时必须打破常规,用新颖的形式、活泼的语言、生动的情境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色彩缤纷的世界如花儿般在学生的笔端绽放。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作文命题;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学测协同:小学命题策略的校本研究”

(编号:C-b/2020/02/2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汀(1980—),女,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把握学习的实质[1]。抓好作文命题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至关重要的一步。好的作文题目,就像是大海上的灯塔,能给迷途的旅人指明方向。因此,一篇好的作文既要有启迪思想、拓展思路的功能,又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

一、统一命题,触发情点,顺应需求

“统一命题”是写作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虽然“同题异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能引起他们共鸣的题目。新颖活泼的命题,能叩击学生的心灵,触动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写作。那么如何满足以上的需求呢?

(一)触发情点,平实中见“新”

“情点”,即动情之处,就是撼动你心灵,使你有感而发的人和事。命题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掘并捕捉到学生的感情点,让他们情动于中而形于文,用生动的笔触展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例如,我校2020年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中的作文试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并不一定都是真相。也许,令自己惊喜的事,真相是一个精心的安排;令自己刻骨铭心的挫败,真相是一次成长的考验……请以“原来这才是真相”为题,并适当运用环境描写,写一篇记叙文。这样的命题容易勾起学生的回忆,触发学生的情点,使他们释放浓浓真情。

“简”中见“新”,即命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要善于选用新颖的材料,反映当下的时代气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选取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进行命题。如“我的心儿怦怦跳”“‘双减

后的双休日”“他陶醉了”等,其所涉及的人物、事件、景物等,都能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命题不应该超越学生的能力范围,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哪些内容是他们的生活经验所能及的,精心筛选,确定主题。作文求“新”,命题就要贴合学生的生活,要能勾连他们的生活记忆,使他们一看到标题,脑海中就立即浮现出各种各样鲜明、生动的写作素材,进而在写作过程中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二)顺应需求,真情中求“趣”

教师设计的命题要有针对性,要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内驱力。作文命题不管是在呈现形式上,还是在内容表达上,都要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要激起学生激动、兴奋、好奇、惊喜等情绪,满足学生猎奇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比如,命题教师巧妙地设计新颖的文题,如“我为大地披绿装”“晒晒我们的‘牛人”“换位思考,我错了”

等,题目先声夺人,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他们很快就想到了相应的写作素材,灵感也随之产生。当学生们将学习视为一种内在的满足,而不是一种负担,思维的火花便能立即被点燃。命题求“趣”,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他们的童真和童趣,这样的命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作

热情。

二、半命题运思在前,斟酌补题,培养创新精神

半命题作文题干表述不完整,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将题目补充完整。这样的留白往往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好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

(一)吃透题意巧构思,开拓广阔思维空间

教师在命题时,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使他们能够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来补充文题,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比如,“读”这道作文题需要补白的内容没什么限制,选择十分宽泛,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读”的内涵丰富,可以解读为研读、观察、体味、咀嚼、欣赏、探究等,因此,读的对象可以是书籍报纸,也可以是人或大自然,抑或是某位作家的人生经历,甚至可以是由某种社会现象所引发的思考。“读父亲”这一补题就很有独创性,学生的写作成果也让人为之一振:

父亲外表严肃,不善言辞,经常忙于工作,似乎感受不到他对我的关心,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却折射出了父爱的深沉。将一篇半命题作文转化为有利于自己发挥的命题,是一种“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高阶思维技法,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有把握、最擅长的内容,在写作时做到言之有物、直抒胸臆;还可以发散思维,在立意和构思上匠心独运,对题材进行拓展。

(二)依托现实进行再创造,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

想象是创造的先决条件,而“半命题”则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假设性作文命题能让他们在想象世界里尽情驰骋。比如,“我和过一天”这道作文题,在学生的笔下,自己化身为英雄和希腊神话中敢于“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同行,义无反顾冲进火海,舍身救人;喜欢《哈利·波特》的学生坐上了神奇扫帚,和主人公齐心协力解决海洋环境污染的棘手问题。想象作文虽不是以写实为主,但虚构的情节却常常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学生们将自己的梦想編织在故事情节中,寄托在虚构的人物形象中,在亦真亦幻的想象世界里畅游。

三、自由命题,鼓励个性化创作,彰显真性情

自由命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生活、选择主题、拓展主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那么,在何种情形下采用自由命题更为合理呢?

(一)在夯实写作训练点时

小学语文写作与阅读教学密切相关。每个单元之后都有一篇作文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自由命题”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的写作知识,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比如,作文要求学生尝试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这样的命题给足了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学生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自由发挥:有的围绕汉字的历史、汉字的书写等展开研究;有的围绕生活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进行了探究;有的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如何确保每餐营养均衡等。自由命题开启了学生独特的视角,在夯实写作训练点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勤于实践的能力。

(二)在表达共同体验时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永远是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春季远足、秋游实践、运动会、读书节等。这些活动班级全员参与,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要求写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遵循“教学评一致”的原则,一位教师在春游之后开展写作训练,要求学生们以“春季远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至于如何选材、写什么,由学生们自主决定。尽管文章内容都是关于春季远足的,但学生们的文章在体裁、选材角度、表达方式等方面却截然不同:有的学生记录了春游的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快乐的心情;有的学生描绘了沿途优美的景色,赞美了祖国的锦绣山河;有的则关注到远足中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赞扬了同学之间珍贵的友情;也有的学生另辟蹊径,留意到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现象,号召大家增强环保意识,爱护环境……由此可见,学生们具有巨大的创作潜能,经历“头脑风暴”后,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笔端张扬个性。

四、情境化命题,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命题的原则要坚持素养立意: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2]。在查阅了近几年来多地的小学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后,笔者注意到在“素养立意”导向下,主题化、情境化、任务型的命题特点愈发鲜明。

(一)围绕学校活动展开情境创设,唤醒真实体验

下面是某地小学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中的作文题,命题者巧妙地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各位同学,我们学校的文学社成立了!”围绕“文学社成立”这一主题,巧妙设置了“文学社招募令”“迎新诗会”“文学社活动:听听英雄故事,参加户外活动”等主题活动,命题者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展开“二选一”的选择性写作任务。任务一:文学社要招募新成员,你会推荐哪位同学加入呢?请向大家介绍他/她。很显然这是一篇写人作文,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找到他/她的特点与“文学社招募成员”要求中的勾连之处,并用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任务二:文学社准备开展户外采风活动,你想推荐大家去哪里呢?赶快向文学社推荐一个好地方,并按游览的顺序将这个地方介绍清楚。命题者匠心独运,依托主题情境,巧妙布置写作任务,让“用语文”这一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落地生根。

又如,三年级的一道作文题也为学生创设了校园活动情境:结合刚刚落下帷幕的第19届科技节,以“纸搭高塔”为题,按照搭建高塔的先后顺序,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写清楚活动的经过,还可以写一写参加活动的心情、活动中有趣的发现等。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是“纸搭高塔”活动的参与者,所以能很快地融入创设的情境之中,积极地将自己在活动中的真实体验表达出来。

(二)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经历,引发情感共振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了“护蛋行动”:为蛋宝宝取名字,为蛋宝宝装扮,布置温馨的小窝,与蛋宝宝一起学习、玩耍、休息,通过细心照料蛋宝宝,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平日里学生们把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当作理所应当,可如今角色转换,自己成为蛋宝宝的“父母”后,才深切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于是命题教师很快捕捉到了学生们写作的训练点,依托母亲节即将到来这一契机,创设了如下生活情境:你们已经十岁了,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走入校园,你们在感受成长带给你们欣喜的同时,是否也真切感受到了父母抚育你们的艰辛?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点滴片段,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将“护蛋行动”中自己照顾蛋宝宝的谨慎、担心与父母平时对他们的悉心呵护联系起来:当我们进步时,父母鼓励的话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父母传递的信心;当我们生病时,父母焦急的眼神;当我们成功时,父母骄傲的表情……一切历历在目,因为有过切身体验,所以容易引起共振,有感而发。学生们在作文中写道:“就这样,我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整整一天,终于熬到了晚上,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枕边,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看着它安然睡去,才如释重负。躺在床上,我浮想联翩。我仅仅照顾了蛋宝宝一天,就感觉身心疲惫,可是妈妈您却无私地为我付出了十年。您不是超人,却为我变成了万能的存在!”

(三)在情境创设中融入传统文化,拓宽写作思路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任务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3]。为了达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教师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了大量有关传统节日的来历、过节的时间、节日的习俗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了汇报交流。在本单元的练习中,为了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命题教师在“习作与表达”中做了如下尝试: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民以食为天,在不同的传统节日,我们会品尝不同的食物。饺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写一写你或家人包饺子的过程。学生们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图片,会很快地回忆起包饺子的基本步骤—剁馅、擀皮、放馅、捏褶等,在特定的节日氛围的烘托渲染之下,学生的写作思路得以开拓,不是仅仅停留在包饺子过程的简单叙述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到了节日中家人们的交流和互动上。他们“齐心协力包饺子”“欢天喜地品饺子”的场景被生动地展现出来。命题者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水平,充分展现学生的能力,推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基于深度学习的作文命题创新不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教师进行创造性命题,必将有效地开启学生参与社会、体验生活的全新大门,让多姿多彩的世界以独特、有趣的方式在笔端展现。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深度学习:课堂转型的标识[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14-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49-50.

[3]溫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创新核心素养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