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让语文课的星空更加璀璨

2024-06-12李芳芳

求知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现大单元和语文新课标的有机融合,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分析了目前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問题,并结合课堂实践,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推进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李芳芳(1985—),女,江苏省太仓市实验中学。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换句话说,教育改革新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侧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文本理解能力及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1]。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迅速发展起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双减”政策,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以单元为学习单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大概念、大任务、大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思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教学过程[2]。大单元教学强调基于大任务、大情境、大活动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方向明确,理念先进。

一、目前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只顾其“大”,随意组合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存在随意组合的现象。随意组合表面上看确实增加了课堂容量,但却忽视了篇目和篇目之间的联系,使得文本之间缺乏共性。没有共性就无法提炼出一个明确的单元主题,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每一个大单元的教学内容都不能简单拼凑,需要语文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

(二)共性缺失,个性不足

为了让大单元教学真正发挥出其本身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在确立大单元教学的主题后,要结合大单元教学的主题来设计教学内容,并对教学资料进行整合,制订符合学生学习现状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明确的大单元教学主题的引领下学习。以《海燕》《狼》《猫》《动物笑谈》四篇文章的大单元教学为例,单篇文章的分析很简单,但由于这几篇文章之间缺乏共性,教师很难提炼出明确的主题,在推进教学的时候很难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点到为止,不求发展

大单元教学的真正目标是什么?一些语文教师并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大单元教学不是把几篇文章放到一起,在单篇文章教学完成之后,花一点时间总结一下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而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有机整合文章。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在分析知识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教师可将《阿长和〈山海经〉》《老王》《台阶》整合成一个大单元。这三篇文章都是描写小人物的,这是其共性。部分教师在找到文章共性之后就停止分析了,不再深入探讨,这样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深化大单元教学,教师可以设置情境或任务,深入分析这些小人物分别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每个小人物都不一样以及小人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以此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推进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大单元教学和单篇文章教学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大”。大单元教学不是一个课时能完成的,它建立在单篇文章教学的基础上。一个完整的大单元教学过程通常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主要分成三个课段,第一个课段是导读课,第二个课段是推进课,第三个课段是总结整合课。每个课段又可分成几个课时,每个课段、每个课时都要有契合单元总体目标的小目标。

(一)确立主题,寻找共性

语文教材里通常有明确的单元,既然编者已经设置好了单元,为什么教师还要去组建新的单元呢?教师组建的大单元一定要超过4篇文章吗?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之所以要组建大单元,是因为大单元中文本之间有更多共性,在这样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去发现共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新组建的大单元中要包含多少篇文章,这个可由语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例如,张家港市特级教师田耳凤老师就将《故乡》《孔乙己》两篇文章整合到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语文大单元,单元主题为“言由心生,探究小说人物对话—以《故乡》《孔乙己》片段为例”。在教学中,田老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文本中的经典人物对话,并设置了四个任务:(1)熟悉剧本,了解对话;(2)海选角色,进行试戏;(3)细读对话,角色讲戏;(4)细读文本,角色加戏。这四个任务层层递进,能引导学生体会经典作品中的遣词造句,让学生感受语文经典的魅力。

笔者听过一节大单元教学公开课,题目是“走近君子—《诗经》大单元诗歌阅读”。执教老师将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四篇诗词整合成了一个大单元,教学的主题为“走近君子”。君子就是这四首诗歌中共有的元素。再如,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包含《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很明显它们都是写景抒情类文言文,都可以算是“记”。通过阅读、学习这一类文章,学生能了解“记”这种文体,知道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的特点。到初三下学期中考复习时,语文教师可以增加这个单元的容量,融入之前学过的《小石潭记》《桃花源记》等文本。在复习阶段,教师完全可以把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有的写景抒情类文言文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一来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二来能给学生的思维带来更强烈的冲击,加深其对相应知识的记忆。回到前面提到的大单元到底包括几篇文本这一问题,笔者的理解是只要大于或等于2篇文本就行,具体可根据相应情况来确定。形成大单元的关键点是大单元中的文本之间要存在共性,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也是大单元教学能够深入开展的基础,更是大单元教学价值能否实现的关键。总而言之,语文大单元教学第一课段导读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发现共性,确立主题目标。

(二)课堂推进,发现个性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基础的单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文本之间的共性,但寻找共性依然属于浅层次的内容,如果教师的教学只是止步于这个层面,那么学生的思维就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大单元教学的价值也无法充分发挥。为此,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要进行深入探讨,引领学生发现文本的个性特点,以此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课堂继续深入。写景抒情类文言文大单元中,范仲淹抒发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欧阳修展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张岱表达的是对故国的追思。对这个大单元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了解文本共性的基础上寻找各文本的个性特点,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写景抒情的文言文,作者抒发的情感却不一样?通过探究学生会发现,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社会大背景不一样,使得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不同。在语文大单元教学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文本个性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借助文化,再找共性

在大单元教学的总结整合课段,我们所說的共性跟第一课段导读课的共性指代的是不同的内容。那么怎么样带领学生找到本环节所强调的共性,让文本解读更加深入呢?这时候我们要结合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中华优秀文化能让语文课堂更具魅力,让语文教学更加深入。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以《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的大单元教学为例。在本环节,教师要引入中华文化,从中华文化的角度寻找《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的共同点:儒家思想。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追求的是有所作为,实现生命价值。《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表达了现实和理想追求的冲突,作者不知是该建功立业,实现生命价值,还是躲进“江湖”,不问国事。《醉翁亭记》里欧阳修的“乐”的本质是他把滁州的政事处理得很好,使得百姓安定富足,因此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张岱在写《湖心亭看雪》时,旧朝已经灭亡了,因此他心如死灰。按理来说他应该忘记旧朝,可是他却偏偏无法忘记,因此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感到痛苦。重视实现生命价值是以上三位作者的共同点。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结合中华文化带领学生深入探讨各文本的共同点,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

再如,教师可以将陶渊明的《饮酒》和杜甫的《春望》这两首不同时代的诗歌组合成一个单元,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两者的共性。在大单元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样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做一个悠然自得的隐士,而杜甫没有,无论自己的遭遇如何,其仍然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就是最好的写照吗?因为安史之乱,老百姓流离失所,杜甫看到这种情况怎能不忧愁?他想做些什么,可是又无能为力,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杜甫为什么不学习前人陶渊明的做法,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再也不理世事呢?这是一个值得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大单元教学重视让学生形成由共性到个性再到共性的思维走向。总结整合课段的共性探究必须在更深的文化层次上进行。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拓展一些儒家、道家的知识,让学生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理解为什么陶渊明选择隐居而杜甫选择奉儒守官。文化元素的融入能让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更加具有生命力,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结语

进行大单元教学的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完整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文本内涵,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和文化。大单元教学主要分成三个课段,第一个课段是导读课,在此阶段,教师要引领学生分析大单元中文本之间的共性;第二个课段是推进课,在此阶段,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特点进行探究;第三个课段是总结整合课,在此阶段,教师要从文化的角度深入探讨文本的共同点[3]。在整个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有知识传授,有能力训练,有思维培养,也有文化滋养,这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宁.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认知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7):58-59.

[2]蒋梅.基于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以“杜甫沉郁顿挫诗风赏析”的单元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1):1-3.

[3]陈桂荷.大单元教学之“困”与“思”:听孙健老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感悟[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1):47-51.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