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新闻作品阅读教学有效途径的探索

2024-06-12广州大同中学朱佩琳

师道(教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探究材料

文/广州大同中学 朱佩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对新闻作品的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 高中统编教材共选录了七篇新闻作品。 可见,新闻作品作为实用类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新闻作品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 一些学生认为新闻作品枯燥,对新闻缺乏兴趣,不了解学习新闻作品对提高语文能力的作用,他们信息筛选概括能力不强,评析能力有限,阅读能力不高。 而教师大多压缩新闻作品的教学时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缺少对新闻实践活动的指导等新的尝试。 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新闻作品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阅读新闻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和语文水平。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闻作品不像小说情节曲折, 不像议论文展现逻辑的力量, 也不像散文那样文采飞扬,它用朴实的语言客观、直接地陈述当前的社会现象,百姓生活,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事件, 并在其中蕴含着新闻工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中统编教材所选的新闻作品大多数是过去的人、事,与00 后的学生有相当大的时代差和距离感,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调动体验、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可由生活现象、 热点新闻导入。 如学习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时,对比普通劳动者和以匠心铸“机”心的洪家光,由讨论工匠精神导入新闻评论的学习;也可以播放相关的新闻图片、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感官和体验,将学生迅速带入学习。

二、筛选赏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指出“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和评判。”教学新闻作品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筛选并提取信息,理清新闻事件,区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 分清新闻事实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新闻细节,辨析新闻的倾向性,把握新闻作品的创作意图和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 关注严肃、 主流新闻的深层价值, 感受新闻作品作为一种宣传和舆论战工具所产生的重大价值。

如学习必修课本中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等三篇人物通讯时,既可通过表格、 编写人物档案等活动, 梳理袁隆平等三位杰出劳动者的事迹, 更要体会新闻工作者如何在平凡事迹中展示劳动者高尚的精神品质, 如何运用评价来鼓舞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书写人生的辉煌。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新闻的语言,感受新闻作品的价值观。如《别了,“不列颠尼亚”》文末“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意蕴深刻, 当年英国殖民者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 今天从海上黯然落寞地离去,充满着对英国殖民者的嘲讽,中国人民胜利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三、比较探究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新闻作品阅读教学时,采用比较探究的方法,将不同的作品进行比较,剖析差异,能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进入主动学习,获得深层次阅读的感悟。

比较探究的角度多样, 应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恰当的比较角度,如比较新闻的标题、新闻的材料等,找到教学的落脚点。《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体现了消息和人物通讯这两种新闻体裁的不同特点,且两篇文章的材料选用上各有特色。 教学两篇课文时,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教学。

1.比较探究新闻作品的标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标题有何含义?试从字面意义、深层意义、 手法等角度分析这篇作品的独到之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标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学生结合课文,比较探究得出:殖民结束,香港回归;焦裕禄有着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 两个标题都技巧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简洁醒目,符合新闻的结构特点, 学生从中也获得了拟写新闻标题的启示。

2.比较探究新闻作品的选材、组材、用材

两篇文章是分别诞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作品, 表现了祖国统一大业不可阻挡的趋势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员干部的光辉事迹, 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而两文在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和运用材料上各有特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①两篇文章在选择材料、体现主题上有何特点?②报道香港回归可写的内容很多, 但 《别了,“不列颠尼亚”》第4 段中介绍了港督府的历史变迁。 这似乎与中心事件关系不大,文中类似的“闲笔”可以删去吗?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何选用这些事迹?请结合课文和补充背景思考, 发表你的看法。 ③两篇文章如何有序地组织众多、 交织的材料? 又是如何运用材料表达情感以及表现人物形象的? 在比较阅读中, 学生思考文章内容、谋篇布局、语言等,并意识到写好新闻既要观察与思考生活,积累体验,也要善于选材、组材、用材。

四、强化实践

新闻作品属于实用类文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就新闻而教新闻”。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应当将新闻作品的阅读和写作活动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巩固、运用、并深化阅读所学,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新闻作品时,可设置学习情境, 将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相融合。如设置让学生阅读新闻作品, 完成篮球赛等赛事的新闻报道或人物通讯写作的任务。为完成新闻写作,学生会寻找“支架”,主动阅读有关新闻采访的知识, 了解新闻作品的写法、 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等方面的知识,讨论并分配采访任务,并投身到学校篮球赛、 田径运动会的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与思考,积累体验。 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学,激发兴趣,又驱动学习,最终完成篮球赛等赛事的新闻报道或人物通讯写作,并通过班刊、校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来展示。 教师还可设计其他读写实践活动, 如从课文中选取袁隆平的事迹, 写作议论文段, 论证“实践是发现真理的途径”“成功者应勇于挑战权威”等观点;又如给新闻人物写颁奖词,给新闻作品写推荐理由,关注社会热点,写新闻时评等。

总之, 要改变新闻作品教学的现状, 教师可以在新闻作品阅读教学中,通过激发兴趣、筛选赏析、比较探究和强化实践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新闻作品阅读和写作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探究材料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最美材料人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材料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