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内涵特质、困境阻隔与实践逻辑

2024-06-12叶新宇赵志纯

中国成人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职业

◎叶新宇 刘 娟 陈 昌 赵志纯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深刻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内涵特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程,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同频共振、同向共进、同步前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的重要一极和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要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这条新道路,实现职业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必须深刻把握和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内涵特质,同时还要明确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阻隔和探寻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上,对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这一议题进行专门探讨,对于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质

中国式现代化包含“中国式”和“现代化”这两个复杂联动的基本概念。前者表明,我国的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区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图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富有民族秉性和立足于中国实际的现代化之路。后者表明,我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共通特征和一般特性。“中国式”这一概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与源,生动彰明了我国现代化道路的中国意蕴。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引领的现代化发展,其所属的“中国式”的质的规定性,使得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含有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内涵”特质所表征的主体性、价值性、全面性、和谐性和世界性的基本特性。

(一)主体性: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人”为终极关怀

现代化的本质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意蕴,就其深层的教育意涵而言,一方面,明确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主体性的角色。因此,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应贯彻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以人的现代化发展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价值源点、价值取向和终极关怀。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教育活动的本质,就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最为首要、最为本质的目的就在于培育具有现代性的时代新人和具有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首先,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推动人的现代性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教育现代性的不断增长和实现的过程[2],其最终体现在教育所培养的人所具有的现代性上。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通过“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以人的培育为根本任务,在观念、道德、知识和行为等维度上突显学生培养的时代性、价值性和政治性,最终促使人的现代性全面提升”[3]。其次,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人的现代化素质全面发展。迈向现代化一直为人类孜孜以求,现代化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同时又是为人所推进的过程。要想达成现代化这一目标,客观上要求人不断发展、提升和完备自身的现代化素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立足教育本位、明确教育目标、整合多方教育资源、优化普职融通路径、完善育人机制,以学生素养提升为关键、生命潜能激发为指引,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为目的,以此促进人的现代化素质全面跃升。最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满足人的多样化成长需要。人的发展禀赋存在着先天的差别,学生是具有个别性、差异性和多元性的发展主体,满足学生多样的发展需求、为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教育的天然使命。职业教育弥补了普通教育以理论为基因的结构性育人缺憾,致力于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树立开放包容的大职业教育观,为大多数人提供多元适配学习的有效渠道,为不同性格禀赋、兴趣特长、素质潜力、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多路径的成才机会[4],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价值性: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追寻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5]因此,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本质在教育领域的彰显[6]。“职业”一词,决定了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7],就此而言,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质上是与现代产业发展动态对接的过程。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具有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夯实经济增长动能、满足生产发展人力资源供给、提高生产力转化效能、服务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促成产业变革的重要作用,为推进共同富裕、增强物质基础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撑。因此,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既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二者具有高度的耦合性。从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中国式”价值维度来看,共同富裕同时也构成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和内在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时间节点,职业教育理应深刻把握历史方位、积极迎接挑战、主动对接诉求、明确职责使命,筑牢共同富裕之基。

首先,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以“富裕”为前提和基础,首先指向的是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本质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问题。职业教育以高质量发展为生命线,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挖掘产业竞争新优势、顺应科技革命新趋势、对接先进制造业发展新态势、服务产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物质生产效率、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和社会整体物质财富水平,有效增强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其次,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锻造具有共同富裕的能力主体。共同富裕既是全体人民共享的富裕,同时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富裕。因此,使人获得实现自我富裕和共同富裕的能力尤为重要。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从人的全面发展入手,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育人内容、创新育人方式、优化育人目标,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市场需求升级和社会发展跃迁,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培养与现代化发展需要精准对接的新型职业人才,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本领和实现高质量就业的能力,在实现自我富裕的同时,促进共同富裕。最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推动实现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作为动态的概念内涵,共同富裕在未来所能达到的具体水准是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境况而发生变化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摒弃传统把人当作资源来看的观点,将人视作产生创造力的基本单元,不断解放人的生产力、激发人的发展潜能、释放人的创新活力,在促成国民技能成才、建设科技强国、形成人口质量红利的同时,构筑新型技能型人才社会,为实现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和创造共同富裕新样态增添助力。

(三)全面性: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为核心内容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这决定了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8]因此,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社会为目标旨趣。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其实质在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发展,这要求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要以辩证、平衡的观点去处理职业教育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物质文明层面,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对于提升社会物质财富总体水平、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重要功用不言而喻。此外,在精神文明层面,职业教育同样也具备着发展人的理性、陶冶人的性情[9]、完善人的灵魂、安顿人的情感、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培养人的美德的重要作用。由于职业教育“职业”属性的影响和长期以来受技术主义、功利理性及以物为本观念的束缚,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更多偏重的是物质层面的建设。

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话语统摄下,职业教育复归其价值本源,促进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协调共建,在应对现代技术异化挑战和避免被现代化的物质性所反噬的过程中,实现职业教育深层次、全方位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别象征着现代化建设过程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二者共同构成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体两面,职业教育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集中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物质建设支撑精神涵养。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是精神文明得以顺畅、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通过在推动实体经济稳步发展、提高企业生产效益、优化职业教育精准服务、将潜在的技术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将隐匿的人力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发展动能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为精神文明建设构筑夯实的物质之基。另一方面,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工匠精神涵养物质建设。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精神风貌,在当下,工匠精神反映劳动者的精神风貌,是新时代职业精神的生动体现[10],对工匠精神进行培育是职业教育现代化所要达成的精神建设。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通过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荣誉感、获得感、价值感和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社会环境及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在形塑德技并修、立德树人的育人氛围中培养工匠精神、涵养职业道德和树立职业精神,为现代化技术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人文价值关怀[11]和精神内核支撑。

(四)和谐性: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发展前提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2],因此,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要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重要的目标指向。马克思认为,“人在改造自然世界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世界的和解”[13],即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是通过其所培育的人而发生作用的,职教毕业生作为生产一线从业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的现代化,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其发展前提,充分地体现了其和谐性的一面。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看,教育是一个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的动态开放系统,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作为基础性的地位而存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集中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加注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职业教育现代化在坚守和谐性的基础上,以绿色发展为指引,从大生态教育观的视角出发,对学生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予以系统性的变革,使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养成生态思维习惯,以充分发挥职教毕业生在经济社会一线生产上的优势地位,厚植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力量。另一方面,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加注重突出绿色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绿色行动能力。绿色技能教育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14],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绿色发展为抓手,不断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绿色化、低碳化、节约化发展,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突出绿色技能的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凸显绿色技能服务绿色生产的现实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育成学生的生态人格和提升学生促进绿色发展的技能素质。绿色行动力是指学生将绿色技能运用到生产中的行动能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加强调学生从工作、生活中做起,节约自然资源、改善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损耗,且通过教学、讲座、培训等多样化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绿色技能运用能力,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性思维彻底贯彻到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生产实践当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职教力量。

(五)世界性: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和平发展为道路走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0]这一论断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角度入手,深刻澄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蕴涵的世界性内涵和独特的世界观。因此,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将自身置于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国际化水平。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世界性历程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代表的被动国际化时期、以苏为鉴为代表的积极学习时期和新时代以“鲁班工坊”为代表的主动“走出去”时期这三个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职教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强调对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丰富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世界性内涵,坚持以交流互鉴、和平发展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道路走向。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立足宏大的全球视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世界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在与世界职业教育现代化互动共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世界属性,其主要表现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首先,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引进来”为契机,积极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有益经验。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现代化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学位学徒制”、美国的“DACUM”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法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使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少走了不少弯路,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时机。同时,中国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还不断地拓展国际职业教育的交流平台,吸引国际职业教育组织和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进驻我国,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引进来”的质量。其次,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走出去”为载体,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讲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故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紧跟国家政策走向,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重大机遇,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家的职教合作,同时注重我国国际职业教育品牌效应的提升,形成以“鲁班工坊”为代表的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积极培训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中国职业教育文化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师资,使“走出去”的步伐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增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世界话语权并提升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辐射力,使我国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到世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

二、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困境阻隔

在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取得了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在实现职业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阻隔和实践难点:在意识维度层面,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新型发展理念尚未完全落实;在制度维度层面,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制度支撑体系尚不健全;在操作维度层面,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现实行动力存在掣肘。

(一)意识维度: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新型发展理念尚未完全落实

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15],没有新的理念指引很难把握新的发展趋势和引领新的实践方向。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这一新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型态,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同样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尤其是在当下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如何应势而为、乘势而上,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及新任务的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和技能性人才,引领职业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至关重要。我国职业教育是否能够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关键就在于能否在现代化的新型发展理念指引下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我国职业教育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形成了一系列的新发展理念,然而,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当中这些新发展理念还尚未完全落实。首先,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理念还未完全深入。职业教育由“层次”转向“类型”,实际上是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生”转向“人本”这一底层逻辑变化的外在表征。然而,纵使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国内已经形成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16]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认可度仍然不高,“无奈的选择”低“淘汰教育”和“低人一等”的传统观念以及“窄化”和“矮化”职业教育的认知定势仍然盛行,这表明类型化发展理念还未完全深入人心。其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还未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高质量发展已被纳入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当下仍然面临着一些基础性、关键性的难题。一是,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二是,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三是,职业教育的教学硬件设施供给不足;四是,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还待提升;五是,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治理水平依然不高。这充分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还未得以全面贯彻。最后,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理念还未充分践履。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也已成为当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工作要点。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在数字环境、资源、系统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堵点[17]。如,职业院校数字化支撑体系还未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仍然紧缺、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还未形成、职教教师数字化素养还有待提高等,都充分表明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理念还未充分践行。

(二)制度维度: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制度支撑体系尚不健全

制度体系中的“体系”,指的是由不同的制度要素有机联结所形成的制度整体。各制度“要素”是否能成型为制度“体系”,意味着这一制度整体是否结构稳定、功能健全和成效显著。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制度体系构成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在支撑,制度体系健全与否,决定着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深度、广度及长度。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职业教育能否面向经济社会变化,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现实境况,关键就在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是否具有健全的现代化制度支撑体系。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的制度支撑体系,然而,由于历史因素、现实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制度支撑体系的内部诸要素尚不健全,其集中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立交桥”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健全。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相互融通已成为职业教育突破“层次”教育走向“类型”教育变革的发展大势,并已成为国家层面职业教育改革的工作重点。普职融通这一概念体系可谓逻辑明确、内涵丰富,但在实践中推进普职融通具体政策和相关制度仍未健全。如,普职教育资源共享、学分互证、教学模式协同、学习成果互认、普职之间学生流通的具体方式等相关制度和政策都还未健全和细化。其次,多维人才评价体系尚未健全。职业教育以应用型的人才为其培养目标,其人才评价方式与普通教育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别。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人才评价体系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国家层面的共识,在评价体系上也进行了诸多改革,但是在具体实践层面仍然有诸多不健全之处。如,全国性的国家资历框架还未形成、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还有待优化、第三方评价机制还未健全等都表明多维的职业人才评价体系仍有待完善。最后,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尚未健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坚持以促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18],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着诸多现实性的问题。如,数字化治理体系还未健全、多方力量和多元主体的治理体系还未形成、职业教育参与全球化的治理路径还未明确等,说明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治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操作维度: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现实行动力存在掣肘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服务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需要和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的,是对当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阶段这一现实诉求的正向回应。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进行了积极、持续地探索,形成了以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体系和实践路径,虽然取得了诸多进展和发展实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大量阻制因素,使得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现实行动力受到掣肘,致使其发展效果不尽人意,这背后所存在的掣肘因素值得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资源供给相对较少,国家教育资源供给仍存在着壁垒。教育资源供给决定着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到2035年要实现职业教育职业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19],使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但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的资源供给与普通教育相比,无论是在办学经费、师资水平、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人力资源投入,还是在生源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现实行动力。其次,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缺乏长效发展的动力机制。动力机制作为融合一切有利因素的驱动机构体系,能否构建长效的动力机制是影响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有效开展的内在力量。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去促使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但是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阶段性的“输血模式”并不能长期支撑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想持续发挥作用,必须建立起基于内生动力的长效动力机制,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否则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行动力将会难以全面发挥。最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话语体系还未健全。话语是呈现思想内容、反映理论逻辑、表达思维取向、引导实践行为的方式方法[21],能否形成健全的话语体系,影响着实践的行动效能。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而形成的概念体系,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交叠影响,其还未形成健全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话语体系,这为职业教育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构建宏观发展架构和微观实践路径等平添了诸多阻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话语体系不健全,使得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行动力严重受限。

三、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职业教育走向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职业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应然选择。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在全面建设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实践逻辑,以扎实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开辟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明确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下面主要从本位逻辑、目标逻辑、功能逻辑、数字逻辑和参与逻辑出发对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作一阐释。

(一)本位逻辑: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明确现代化发展逻辑基点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肯认了职业教育这一类型教育的地位。这一官方认证过程可谓过程艰辛,但却意义深远,使得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了由“层次”向“类型”的转变,同时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类型化的定位,也成为转变职业教育的大众认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实现职业教育特色化内涵式发展和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的逻辑起点。自此,不同类型同等地位构成了我国职业教育未来长期发展的逻辑本位,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逻辑基点。

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需要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强化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逻辑基点。首先,要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从“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到“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地位体现了职业教育不断适应发展机遇、超越单一思维和适应类型化范式转型的发展主动性,同时也是职业教育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要注重顶层设计和底层建设相结合,切实落实职业教育的类型化定位。在国家层面,要将类型教育理念落实到职业教育的相关制度建设和体系保障等方面;在社会层面,要从宣扬新型人才观和营造重技能、尊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在职业院校层面,要以类型定位为新的办学起点,通过拓宽学生成长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职业院校吸引力等措施,具体落实类型化发展理念。

(二)目标逻辑: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适应现代化发展新道路

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效能如何,最终决定于其所培养的“人”的质量如何。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在不断地加快进行,各行各业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职业教育毕业生作为一线生产力大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培养质量如何、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如何。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理应在明确类型定位的基础上,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

首先,要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职业教育现代化要将产教融合走实,谋求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广泛合作,要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生实习与岗位要求匹配,真正地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其次,要超越人才培养的极限、局限和界限,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职教人才。职业教育要将科教融汇走深,不断加强教学与研究间的互动联系,一是要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和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以此不断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职教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最后,要打破教育壁垒,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形态。职业教育要将普职融通走通,寻求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联合育人节点,不断更新课程体系、创新育人模式、打破学制限制,开展职教人才未来育人新形态的前瞻性探索。

(三)数字逻辑: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紧跟现代化发展新趋向

数字化既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助推动力,同时也是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数字化代表了教育现代化未来发展的新趋向。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必定是以数字化[22]为其重要特征的。因此,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理应要遵循数字化发展逻辑,紧跟未来数字化发展新趋势,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提速增效。

首先,要培养数字化新职业人才。数字化人才是伴随科技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概念,随着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数字化的人才也空缺越来越大,因此,职业教育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是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厚植数字化发展的人才基础。其次,政府要制定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政府决定着教育资源配给,因此,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政府要专门制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方案和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组织管理,适当对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资源配给予以倾斜,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保障。最后,职业院校要落实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要求。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既是物质转型,同时又是理念转型。职业院校除了要在数字化基础设施、技术支撑等物质层面加强对数字化的投入之外,还要在数字化管理和服务等思想理念层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在物质和思想层面同时落实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要求。

(四)功能逻辑: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服务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职业教育除了具有培养人才这一基本职能外,另一基本职能就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和应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力。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将自身的发展与服务现代化产业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结构变迁、配合劳动力就业市场导向变化等紧密结合,以全面服务现代化发展的新格局。

首先,要树立实践教育理念。实践教育是职业教育能否成功的生命线。职业教育要牢固树立实践教育理念,突出实践性学习和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一线、让教师熟悉相关行业的最新技术,以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性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教师实践性教学的水平,从而为实现产教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下,职业教育面临着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对称、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职业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的结构性改革方向,形成更加适配、动态和完整的职业教育发展结构体系。最后,抓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机遇。现代化是以开放、进步为首要特征的发展过程,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的发展境况和衍生出不同的发展机遇。当下,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要紧紧抓住以制造业高度发展、产业智能化、工业绿色化为代表的新发展机遇,以能够有效的服务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五)参与逻辑:贡献职教中国智慧,对接国际职教现代化发展趋势

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为代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应当主动融入到国家整体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全局当中,在以开放积极的姿态对接国际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的同时,讲好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故事,贡献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智慧。

首先,打造高质量中国职业教育品牌。能否打造优良的品牌并形成品牌效应,从根源处影响着产品的知名度和推广度。我国在参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时要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职业教育品牌、树立良好的职业教育品牌形象,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竞争力。“鲁班工坊”是我国当下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应当围绕“鲁班工坊”这一核心载体,深入开展国际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形成品牌系列,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影响力。其次,宣扬中国职业教育文化,加强国际认同。由文化介入而认知他国,是最为柔性的国际交流方式。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职业教育文化遗产,其中“班墨文化”无疑最具代表性,应积极挖掘数千年文化遗产中的职业教育文化资源,为获得国际化的职业教育文化认同,讲好中国职业教育故事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最后,多方联动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参与国际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联动方能顺利推进。政府层面要做好政策保障,为职业教育深入参与国际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支撑;职业院校层面要加强内涵建设,为实现国际职业教育深度交流奠定良好基础;行业企业层面要积极参与,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提供现实载体。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职业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我爱的职业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