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无声 立德树人
——刍议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思政性”

2024-06-12张红燕西藏拉萨市第六中学周圣良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西藏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数学知识思政

张红燕 西藏拉萨市第六中学 周圣良 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初中数学是一门有很高育人价值的核心课程,对初中思政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把思想教育作为切入点,把思政课与课程教学相融合,把立德树人作为基本要求,充分发掘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把思政内容与知识教学相互融汇贯通,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把其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思政性”

(一)具有相似的学习规律

学习的一般规律,即“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它是一种反复循环的过程,也是一种逐渐充实的进程,当认知与实践累积重叠时,它的深度与广度也将随之增加。在对学习规则的“练习—再认知”的阶段,数学教学是即时的反馈,而思政教学也是立即反馈的,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对所收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并在自己的实际活动中对客观现实进行筛选,从而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具有可行性。

(二)符合这一阶段学生认知需求

无论是初中的数学教学还是德育教学,都是根据这个时期学生的认识需要特征而制定的,也就是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证明的定理、公理或者是符合大部分人的简单感情的结论,用一种合乎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辨别客观事实的,并且逐渐地形成一种科学的态度:符合客观事实的就予以支持,不符合的就抛弃掉。可以说,初中数学课程的许多环节都可以和思政教育联系起来,有机融合。

(三)具有认知的排他性

数学自身就是一门客观精准的学问,可以直观地判定是非。从这一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一旦学生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对歪曲、捏造、否认客观历史的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加以驳斥和排除。在这个时候,恰当地进行德育,对学生“三观”的培养无疑会起到很好的作用。[1]

二、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思政性”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课程思政”也逐步走进课堂,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还不到位,并没有把“课程思政”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认为,要开展好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要有数学知识,有了数学知识就可以开展思政教育,但这是远远不够的。[2]比如: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缺乏对“课程思政”理念和内涵的深入理解;有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加入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加一些思政教育的元素,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和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课程思政”的资源挖掘不够

数学课程的“思政性”问题,本质上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变革,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忽视了数学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也违背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价值引领。

数学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价值引领。所以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挖掘“思政性”资源,如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本学科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社会责任和使命意识等。

(三)德育资源不足,未能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容易忽略思想道德的教育引导,导致德育资源不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并将其有机融入到数学知识的讲解、学习过程和练习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含义,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思政性”的策略

(一)加强思政对数学学习促进作用的认识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所以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思政元素。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对数学课程的认识,充分发挥出数学课程中的“思政性”。只有教师意识到了数学课程中存在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才能够将这些思政元素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

例如,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第二节“求根公式”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下求根公式的由来。通过讲述求根公式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到在我国古代数学发展初期,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所以人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就会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其中“求根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教师在讲完这段历史之后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求根公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广泛应用,那么在生活中是如何应用求根公式来解决问题的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数学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坎坷曲折和伟大成就,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思政可以加深促进数学的学习。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学史中的故事,或者通过播放一些数学故事等方式,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时,可以通过讲述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祖冲之在研究“圆周率”时发现了“割圆术”,并且没有放弃这一研究,而是继续研究。为了能够解决圆周率问题,祖冲之又提出了“割圆术”两种方法,最终得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用割线法求出圆周率的数值。祖冲之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数学难题,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数学遗产,让学生了解祖冲之的“废寝忘食”“锲而不舍”的精神。华罗庚在中国建立了“解析数论”这一学科,并在做出了惊世骇俗的成就之后,毅然回国,拒绝了国外著名大学的邀约,开创了我国新的数学高等教育体制,这体现了华罗庚爱国主义情怀。[5]在课堂教学中,对数学文化和名人事迹进行渗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家的优点进行借鉴和学习,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培养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学好数学,在未来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

又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家高斯”的故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斯是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从小就非常喜欢数学,而且具有极高的天赋。长大后,高斯进入到大学学习数学专业,并且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数学家。但是在一次数学考试中,高斯因为考试作弊被学校开除了。被学校开除后的高斯并没有气馁,他继续刻苦学习,经过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数学家。学生在了解了高斯事迹之后,自然会受到启发。

在历史中蕴涵着丰厚的数学文化,教师将其与“课程思政”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一节“圆的认识”时,教师试图把数学历史中的两个部分“一中同长”“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融合到数学历史中去。一是将“一中同长”思想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对圆形“是什么”的认识来体现“一中同长”,并将“一中同长”运用到圆形“怎么画”之中。二是将孟子“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思想融入到画圆的探索中,让学生在体验、领悟、动手操作的同时,体验整个画圆的过程,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做好课程思政评价

教学评价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教育实践中,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主要手段。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初中德育工作的评估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然而,由于初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期,容易受到互联网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个别学生的“三观”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提倡在数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因,因此,教师要紧密地注意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他们是否在数学教学中接受了课程思政的影响,这样才能对学生作出更好的评估。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科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情况,对课程思政评估系统进行持续的改进,让课程思政评估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需求,从而推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评价:第一,教师的素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中有没有融入德育因素。第二,意识形态如学生的价值观、人生态度、世界观如何引导。第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学习结果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等。

结语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述数学史故事、进行案例分析、渗透数学文化等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数学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接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达到数学课程“思政性”效果。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数学知识思政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