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动生涯:基于情动理论的中学生涯教育策略

2024-06-12深圳市红岭中学教育集团刘雪艳

师道(教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情动项目组体悟

文/深圳市红岭中学(教育集团) 刘雪艳

一、情动理论及其在生涯教育中的应用

“情动”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源于荷兰哲学家巴鲁赫·德·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他在《伦理学》中提出, 情动是一种身心与感觉相关联的状态。 从一般意义上来看,情动是指能量差异引发的存在力的流变,是观念生成的一种内部动因。德勒兹认为感动、情动是“一个生成之中的知觉”。 德勒兹的情动理论揭示了人的潜能的激发, 这种潜能蕴藏在感知过程中,在与他人或身体的互动过程中激发出来, 即有关主体性生成的理论。

情动理论应用到生涯教育中,遵循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 通过创设动态情境、促进多感官交互,使学生从生涯活动的 “动手”“动脑”,过渡到“动心”“动情”,在互动中产生愉悦感和成功反馈,获得最优体验,激发深度学习和探索的潜能。 增强了生涯教育的生活性、 情境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移情共鸣、体悟育德,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等品格因素的优化,帮助学生实现生命的成长。

二、基于情动理论的生涯活动设计

“情动”在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中是一种身心同感觉、 情绪相关联的状态。 德勒兹和加塔利在 《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中将 “情动” 概念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将情动概念纳入“流变—生成”的理论体系,发出“积极情动”的面向。 在中学生涯活动设计上, 从强调动手、动脑到强调积极情动,使生涯活动设计上升到更高阶段。

(一)感受生涯情境,体悟情动之美——情境设置

情动即身体首先感受外部表象,再触动已有认知,通过积极调试转化为清晰而充分的观念, 使生涯体验的过程更具教育意义和价值。生涯活动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是融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于一体。 在生涯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 营造真实的或虚拟的动态情境, 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情境体验的主体,联系到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进而融入情境,触动情感,感受情动之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动态情境创设方式可以多样,如实景呈现、实物展示、情景再现、画面感染、音乐渲染、静态沉思、表演体会等, 以此达到使学生情动的设计目标。如,在生涯职业体验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穿越古今”,打造文化长廊, 展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学生与古代名人“对话”,体会职业的发展和传承,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创设画面感染情境时,画面中的人物容貌、微观表情等表象都可以成为情动的载体。 在教育活动中, 营造一定的氛围和情境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只有在恰当的情境中,道德文化、道德信念才能与学生的期待和心境相契合, 激发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在感动中升华, 加强道德认识和共鸣,进入一定道德境界。

(二)促进感官交互,体悟情动之用——生涯唤醒与生涯游戏

在生涯教育中,利用“U”型理论模型,通过多感官交互,实现生涯唤醒,以情动感知正在生成的未来。心灵、 思维和意志是生涯唤醒的关键词,“U” 型理论的关键特征就是把这三个关键特征结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U”型理论的底部就是每个人的盲点, 只有正视这些盲点, 将看得见的过去和看不见的未来相连接,才能面向唤醒自我,走向未来。 通过构建“U”型模型,对话自己,对话生涯,将下载(过去的模式)与收获(通过实践取得的成绩)的通道打开。 一个最简单的“U”型过程分三步,左边是观察,右边是行动,中间则是静修与反思。

在“U”型理论模型中,面对问题, 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与内心对话,寻找答案。深刻感知自己未来要做的事,希望成为的人,以此类推,要想达成这样的目标, 则要具体到接下来的一周、一个月、一年要做的事。 这种体验不仅是在内心深处看自己,也是在上帝视角看自己,进而放开思维,放开心灵,更放开意志,将内心唤醒,最终能越走越高,越走越宽广, 到达某一个高点后打碎重组, 以一个分享者的心态为他人赋能。

在生涯活动设计时, 将生涯活动游戏化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以学生生活体验为基础,构建情境,结合生涯学习的内容设计游戏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设计者、 策划者, 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会自主思考,深入交流,挖掘和感知游戏中蕴含的道理, 体悟和生成情感。 游戏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可采取角色扮演、无组织论坛、焦点问题解决、 情绪情感发展等活动方式,在游戏中融入爱情、亲情、友情、合作、责任、奖惩等因素,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 让学生充分融入游戏中。 在游戏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 可以引导学生梳理任务线或进行关键问题回顾, 打通从游戏现场到实际应用的转化通道,帮助学生跳出游戏角色,关注生涯活动的最初目标。

在游戏化的生涯活动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情感激发充分,会产生多样化的感悟和深刻的体验。在设计活动过程中, 通过内容任务化、任务游戏化、游戏主题化、主题回溯化几个环节, 最终达到让学生在游戏中生成与成长的目的。例如,在进行职业探索时,通过引入“穿越时空”“对话20 年后的自己”“生涯小剧场”“大咖成长记”等游戏,将探索活动游戏化, 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任务进入游戏环节, 尊重学生的差异表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 提高体验感,增强胜任感,进而产生强烈的自主感。

(三)理解生命共情,体悟情动之力——提升情感强度

情动理论提出, 可以通过激发情绪、情感、情状、观念等非理性经验的生产性力量,形成一种更强调情感和情绪效用的知识路径。 “每当我们考察心灵的思索能力之时,也必须努力确认与之相应的身体的行动能力”,这也是情动理论的“实践”向度,心灵通过表象情动、生成观念,而这种生成的观念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身体,用《尼采与哲学》中的话来说即“生成—能动”。 在生涯教育中, 引用ORID (即焦点呈现法)可以提升情感强度,实现生命共情。

ORID:焦点呈现法,是一种用于模式化交谈的工具, 主要用于聚焦式谈话。 也是很好的自我思考工具。通过思考事物客观、主观不断完善自我认知。 中学生生涯教育中的探索自我,确定目标,其实质和核心是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认识, 促进自我成长,确定未来的目标和方向,最终达到生涯规划的目标。 情动理论下的生涯教育强调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生涯教育的课堂应当是师生共同觉察、反思,探寻心灵成长的空间。

如在进行高一生涯启蒙第一课时,播放视频《规划点亮人生》,看完后,通过四个层面的问题,进行生涯启蒙。

O(实践—客观事实):视频给我们展示了哪些行业的优秀工作者? 视频里的哪个画面让你印象最深刻?

R(感受—情绪情感):你的什么经历使你对刚刚的画面印象深刻? 你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I(思考—事实分析):这个视频想告诉我们什么? 视频中哪些画面可能会影响你?

D(行动—下一步行动):看完视频后,你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焦点讨论法引导学生经历一种开放的、聚焦的“发现对话”,经过一定的反思阶段, 帮助师生一起思考。在实施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当下的状态,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从学生角度出发设置问题, 实现互动交流, 让学生从身体的情动过程过渡到认知的涌动, 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情感强度,从而激活潜能,实现生命的成长。

(四)内化生涯理解,体悟情动内涵——基于学生需求的成长支持课程

情动理论认为, 教育应该提供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各种活动,有了满足学生需要的各种课程和活动, 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力量才会产生,才有动机尝试,学习也才变得真正有乐趣。情动德育的一切活动,都尝试着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 能否把握学生的需求是活动设计的基础,在课程设计之初,采用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等形式, 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对需求进行整合归类, 由各支持项目组设计支持方案进行有效支持。 从学业成长支持、人格成长支持、身体成长支持三方面,最终让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关心生活,关注生涯。目前已形成十大支持项目:社会实践支持项目组、高校游学支持项目组、 运动技能支持项目组、艺术培育支持项目组、生活技能支持项目组、 学业提升支持项目组、心灵健康支持项目组、讲座讲堂支持项目组、 领袖成长支持项目组、家庭教育支持项目组等。十大项目共同指向对学生的成长支持课程, 包括沉浸式生涯活动环境的营造、体悟式主题班会的研发和“自主体验式”生涯活动范式的凝练。

情感是学习的引擎和控制器,学生的学习建构过程不是一个纯理性的过程, 情感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参与了人的认识活动与建构活动。生涯教育工作适合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沉浸式”教育中开展。而当我们思考学生如何能够在日常的班会、团会、生涯活动中激发出情感时,多是从教育者、教材、课程、教学目的等角度思考, 却容易忽略受教育者本身的情感期待和需求。 教育情境中的角色、景观、情节等作为情动预设的观念而存在, 受教育者的情感情绪是由情境中的预设引发的, 被引发的情绪又受到受教育者的联想、 习惯、 倾向等所激发或强化。

猜你喜欢

情动项目组体悟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缀文须情动,情动而辞发——谈考场作文基础等级之“感情真挚”
书铺站读,情动老人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情动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