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情境化教学的个性化创设策略
2024-06-12熊翔宇
熊翔宇
(深圳技术大学附属中学,广东 深圳 518118)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教学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程度不断提升。以往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可以发现多数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实际取得的学习效果不佳。尤其对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来说,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设备较为匮乏,教师的整体素养不高,导致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时,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致使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新时期,通过科学创设个性化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来,而且能够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模式,转变以往课堂教学的氛围,促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当中,更加高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同时,欠发达地区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整合学校以及社会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创设出更加适合欠发达地区高中生的教学情境,切实增强课堂教学质效。
一、欠发达地区高中信息技术个性化情境教学存在问题
(一)情境创设流于形式,缺乏个性化应用
当前时期,在欠发达地区高中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对于情境创设已经有一定范围的应用,但整体应用水平不高。由于部分教师使用的情境创设方法未能考虑到薄弱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与欠发达地区高中生的实际生活和学情背景不符,导致情境创设流于形式,未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未达预期。同时,部分教师仅在课堂导入环节统一运用情境创设方法,无法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多数高中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时间安排方面相对较少,导致教学受限。教师在选择个性化情境创设材料方面,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受此影响,很多教师对于情境创设方法的应用较为浅显,难以实现个性化的应用,无法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二)情境创设水平低,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受到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有限等因素影响,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创设个性化教学情境时,创设水平相对偏低,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情境的融合,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然而,欠发达地区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主要借鉴网络上普遍使用的故事或问题情境,缺乏对于本地区实际情况个性化的思考,创设出的情境适用性不强,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并激发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无法构建完善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
(三)情境创设方式单一,限制学生思维发展
从情境创设的方式方法来看,教师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个性化创设教学情境。但是通常来说,教师更加倾向于运用网络方式营造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音乐、图片和文字、动画等载体实现课堂导入阶段的情境创设,以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将相关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就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本地教师在运用情境创设方法时,主要选择问题式情境与任务式情境方式,此类方式相对而言较为容易掌控。然而,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教师创设该种教学情境个性化明显不足,甚至过于单一和陈旧,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情绪麻木,引发学生习惯性运用固定模式思考与处理问题。
(四)教师情境创设能力不足,缺乏学习与指导
调查发现,欠发达地区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情境教学方式,具备应用情境教学的意识,然而很多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落实新课改教学要求的能力不高,对于情景式、个性化教学的理解较为片面,仅限于基础性认识,未能深入学习与研究。同时,教师虽然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与个性化情境教学有关的经验,但是与现代化教学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致使教学效果与效率偏低,甚至产生了一定的误区。教师运用情境创设,容易遇到诸多困难,主要是由于缺乏科学指导,理解相关内容不够透彻,甚至硬搬他人案例,未能结合学科与学生特点,限制了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此外,欠发达地区高中教师学习情境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相关的理论不足,实践经验缺乏,行业间的交流也较少,由此导致教师整体素养不高,无法高效运用个性化情境创设方式,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欠发达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情境化教学个性化设置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强化情境与生活场景的关联
对于欠发达地区高中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相对有限,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深挖教学情境,以学生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因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要求学生应通过广泛参与实践,才能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便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为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为充分的应用所学习的知识,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要求教师必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挖掘边远欠发达地区高中生熟知的生活化实例,以此强化问题情境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关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信息素养,较好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授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关知识时,可以发现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信息系统具有的优势,同时指引学生认识目前信息系统的应用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时,应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能够接触到的各类信息系统进行教学。如在医院就医时,需要使用的医院信息系统,具有挂号、付费、查看报告等各种功能;学校的餐厅管理系统,具备充值、消费、查看消费记录等功能。通过列举学生较为熟悉的信息系统的例子,促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系统的优势:现代社会中信息系统的应用,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在此之后,教师可以设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运用学习的信息系统相关知识,搭建信息系统平台,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最后,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鼓励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分享展示,并相互评价,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切实提升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效果,增强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运用相关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置个性化问题情境,降低重难点知识学习难度
对于欠发达地区高中生来说,受教育软硬件条件等因素影响,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较为薄弱,总体素养与发达地区高中生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且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的难度较高,例如数据、编码、算法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等均是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而言。教师在开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与思维,另一方面要能够对学习过程及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以此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教师通过结合当地高中生的实际,合理创设个性化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升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增强学生应用能力。在问题情境下,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知识进一步简化,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深入浅出的学习,使得学生学习压力与负担大大降低,进而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为提升学生学习质效,奠定了扎实基础。
比如,在开展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有关知识教学时,由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生使用计算机较少,熟悉程度不高,接受的相关教育也比较有限,因此学习该部分知识的难度相对较大。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不同学生实际,着力创设个性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如学习该部分知识时,最大的难度是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核心要义。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信息技术?”一些学生提出,信息技术就是用来存储各式各样的数据;也有一些学生表示,信息技术就是人与人之间用来通信的;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是用来数据传输使用。为了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充分激发,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有关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并结合日常生活,分享各自对于信息系统的认识。因此,教师通过使用问题驱动方式,可以较为快速地引导学投入学习状态之中,提升学习效果。
(三)结合学生兴趣创设情境,践行以生为本理念
在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对于多数欠发达地区的高中生来说,重视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程度不够,更加关注对于数理化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因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相对偏弱,进而限制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已有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才能使得学生学习压力及负担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进而使得学生学习注意力更为集中,培养其形成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结合欠发达地区高中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创设出个性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而且更加符合新课改理念,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在此情况下,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可以得到极大的锻炼提升。
例如,在开展大数据有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当代高中生普遍较为关注的一些热点话题和新闻等,创设出与学生兴趣更为相符的个性化情境,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动力,改善学习质效。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舆论氛围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学习内容并参与讨论,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再如,在学习生活中应用大数据的典型案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网上购物的一些经历,深刻感悟网络世界对大数据的应用效果。如学生只要在网站上搜索过某种书籍、课程等,当再次打开该网站或搜索引擎时,总是优先推荐相关的书籍和课程。实际上,这就是网站根据搜索记录,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的精准推送。网站不仅会推荐相关的产品,也会结合客户访问的网页与历史记录等,获取用户的购物体验和需求,将信息售卖给零售商,由零售商对产品进行优化后,再推送给用户,以此提升对大数据的应用效果。同时,利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针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自主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促进学生形成大数据应用能力与应用思维,以此提升学生对大数据技术的掌握程度,便于后期的学习与实践应用。
(四)围绕共通点创设个性化情境,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教师在创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时,首先应认识到情境创设的目的,即在已有知识与学习经验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对于欠发达地区高中生来说,一方面信息技术素养不高,无法及时发现自身经历与信息技术之间存在的共通点,另一方面缺乏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从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来看,主要采用语言文字形式表征知识,使用了很多特定用语与符号,这对于很多欠发达地区的高中生来说属于较为新鲜的事物,了解程度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必须结合高中生实际,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经历,据此创设个性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信息技术的有关内容以及学术用语的含义,掌握信息技术功能,并与自身的经验经历相结合,以此更加高效地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切实增强学习效果。
在针对大数据有关知识进行学习时,可以发现欠发达地区的高中生对于大数据和数据的了解非常有限,没有大数据的环境,他们对于大数据,乃至大数据的环境,没有任何的体验与感知。因此,这个概念对于他们就是相当抽象的,因而在学习时很难进入学习状态,无法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着手创设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问题情境,要求教师应在课堂上认真观察,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此更好地掌握学生理解和认知数据与大数据的程度,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个性化的学习情境。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大数据具有何种特点,然后引入刷脸支付场景,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刷脸识别个人信息。同时,教师可以以班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例,问学生这种数据属于不属于大数据范畴等。通过结合学生实际打通现实到理论知识的通道,创设出更加贴切真实生活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及价值,进而培养学生形成大数据应用思维。
三、结语
总体而言,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充分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个性化设置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较好实现知识传递,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教学氛围也更为活跃,由此取得的教学效果相对更优。同时,由于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的调整等,会对课堂情境创设产生一定影响,要求教师应重点了解,并提前设计教学情境,在情境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赋予学生学习空间,不断增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