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说理课堂中的实践
2024-06-12夏敏
夏 敏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江苏 南京 210019)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主要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路,了解数学问题所运用到的数学原理。教师在进行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推理判断,互相交流,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掌握数学规律并灵活运用。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的相关教学要求,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不断优化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基本概念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许多数学原理,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抽象难懂的,教师应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基础的概念,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数学知识。说理课堂的基本概念是对数学知识进行详细全面地解答,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够清晰明确地了解数学概念。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有助于学生构建数学思维,认识数学知识构架,并且深入掌握数学规律。说理课堂并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结合各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并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说理课堂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充分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开展说理课堂时,应结合学生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利用数学规律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能够对教师所讲述的数学原理有着一定的认知,并且在不断实践过程中能够反复巩固数学知识,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辩证,运用等,提高课堂效率,发挥说理课堂的有效价值。说理课堂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开展说理课堂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实践探究
(一)趣味导入引领说理
小学数学知识随着年纪的增加也随之变多变难,对于越来越复杂的数学知识,小学生极易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在说理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应下功夫,利用趣味性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可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引入新知识,提问学生关于旧知识的相关问题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逐步引入新课程。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说理课堂的趣味程度,让学生怀着好奇的心理走进新知识。这些方式都能够作为趣味性导入,来增加学生对于说理课堂的信心,也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兴趣学习说理。
教师应通过趣味导入,引领学生走进说理课堂。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表内乘法的数学原理。教师可利用几道数学题帮助学生巩固表内乘法的数学知识,如“3×7=? 6×6=? 9×2=?”等等。学生通过良好的数学基础,能够顺利地解决数学问题,积极表述自己的答案,课堂气氛随之上升。这时候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学生是否知道“10×2=?27×7=? 158×5=?”这几个算式的答案。学生可能会因此陷入迷惑,教师可告诉学生认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在掌握了新知识之后一定可以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学生能够怀着好奇心,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入说理课堂。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趣味性,如多媒体展示三箱玉米在大屏幕上,点击其中一箱玉米,可以观察到玉米的数量。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一箱玉米的数量是15 根,教师询问学生三箱玉米的总数量是多少。学生可能会通过多媒体的玉米数量进行数数,得出45 的答案,也可能通过自己摆小棒的方式得出45 的答案。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知识来简便计算,通过逐步推理,学生最后可以得出“15×3=45”。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计算过程详细讲解两、三位数的数学原理,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应利用趣味导入,来开展说理课堂的第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热情继续学习说理。趣味性导入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强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还能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中,走进说理课堂,爱上说理课堂。
(二)创设情景渗透说理
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教师可创设生活情景将数学原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规律。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说理情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解决相关问题。生动具体的情景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注意其合理性,展现数学逻辑的严密性以及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教师应通过创设情景,渗透学生数学说理思想。例如,在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个厨房的整体样子,厨房里拥有许多不同的东西,学生通过这个厨房能够联想到自己家里的厨房。教师可创设情景为,厨房里有两个不同形状的冷水壶,小陈想要知道哪个冷水壶的容量更大,应该怎么比较?通过观察,有些学生认为第一个水壶容量更大,有些学生认为第二个水壶更大,学生的不同意见让课堂气氛逐渐热烈。教师可提示学生借助辅助物品来准确测量容器的容量,学生想到冷水壶是用来装水的,可利用水的多少来显示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更大。教师再次发出疑问,那么如何测量水的多少呢?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以联想到,利用同种规格玻璃杯,看看冷水壶里的水能倒满几个玻璃杯,进而判断水的容量大小。通过创设情景,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解决数学问题,深刻了解到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应该使用统一的单位。教师可设定一个玻璃杯为300 毫升的容量,判断出第一个水壶容量为1500 毫升,第二个水壶容量为1200 毫升,由此得出第一个水壶容量更大。教师还可以利用厨房中的多种物品,详细讲解升与毫升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升与毫升的数学概念。
合理地创设生活情景,能够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顺利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增加数学知识的形象化。学生通过深入掌握数学说理原理,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生活能力的提升。
(三)类比推理浸入说理
在说理课堂的教学中,类比推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数学知识是有理有据的,学生应该掌握其数学原理,才能解决复杂多样的数学问题。在说理课堂上,教师应渗透学生类比推理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验证自己的观点。这一过程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说理思想渗入数学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教师在讲解数学原理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背后所蕴含的数学规律,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教师应将类比推理的数学思维浸入说理课堂,丰富课堂内容。例如,在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的学习当中,教师可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讨论问题。问题是“如果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同,那么它们的面积是否也相等?如何进行证明?”在小组讨论中,大部分学生可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如何证明是否相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具体的数值带入,看看有什么结果。学生分工合作,代入数值28 厘米作为周长。根据28 厘米,学生可推出正方形的边长为28÷4=7厘米,那么正方形的面积为7×7=49 平方厘米。然而长方形的周长应该为2×(x+y)=28 厘米,那么x+y=14 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长加宽应该等于14,这时候面积就出现了很多可能性。面积可能等于2×12=24 平方厘米,也可能等于4×10=40 平方厘米,还可能等于6×8=48 平方厘米等。这么多种可能性,说明周长相等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并不相等。在这个类比推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推导得出答案,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反复的讨论,思维的碰撞,能够深入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数学公式,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类比推理的过程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能力,帮助学生梳理数学框架,扩展自身数学思维。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公式,深刻理解数学思想。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之中,也能运用类比推理的思想学习数学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合作辩论拓展说理
在说理课堂上,教师不仅自己要进行说理讲解,渗透说理思想,还应该让学生参与说理。这对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着一定的帮助。教师应设计合作辩论的环节,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辩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反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合作辩论环节,教师应准备好相关的教学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准备。
教师可利用合作辩论的方式拓展说理课堂。例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这一章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说理课堂,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如何计算分数的除法。教师可设计一个辩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的辩论赛。问题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是否正确?”教师可挑选部分学生作为辩论选手,模拟进行辩论赛,教师充当裁判一职。正反方的学生可依次发表自己的意见,正方可举例说明分数十分之六,将其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2,分数的大小不变,说明这个论题是正确的。反方可抓住其漏洞,说如果将分子分母同时除以0,那么大小就等到了变化,说明这个论题是错误的。经过双方的辩论,其他学生觉得正反方都有着一定的道理,不知道如何抉择。此时教师发挥裁判的作用,让双方陈词总结,邀请其他学生进行发表意见。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学生会发现对于一个数学问题不要随意地评断对错,应该将其拓展思考,得出结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但这个数应该除0 以外。辩论赛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分数除法的原理,增强课堂互动。
合作辩论的过程能够实现互动说理,进而调节课堂气氛。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临场发挥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可利用教材内容,设计相关辩题,让学生学有所获,拓展说理课堂的教学内容。
(五)实践探究培养说理
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基础知识较薄弱,因此说理课堂应开展实践探究,给予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步领悟数学知识。教师应积极培育学生的说理能力,给予学生多种思维角度,将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得到验证。实践探究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合理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说理意识。
教师可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说理能力。例如,在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节的学习当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教师首先抛出一个数学问题,“做一个长6 厘米,宽5 厘米,高4 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米?”学生通过观察研究会发现,这个问题就是在求长方体6 个面的面积之和。教师可继续提问,“如何求长方体6 个面的面积之和?”由于学生的数形思考较差,可能迟迟没有头绪。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自己制作出一个这样的长方体,再进行计算面积。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一个长6 厘米,宽5 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在制作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提升学生的自豪感。这时候学生能够得到长方体的展开图,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分别算出3 组相对面的面积再相加,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分别算出每组相对面中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乘2。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计算出长方形6 个面的面积,如(4×6+4×5+6×5)×2=148 平方厘米,得出至少要用硬纸板149 平方厘米。学生在动手制作长方体的过程中,也能够加深对于长方体的了解,通过总结谈论可掌握,长方体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实践操作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地呈现出来,帮助提升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在开展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情况,注重安全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操作,深度掌握数学原理,强化空间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说理课堂应在问题的驱动下顺利开展。教师应掌握说理课堂的基本概念,了解说理课堂的重要性。在开展说理课堂的过程中,应利用趣味导入,情景创设,类比推理,合作辩论,实践探究等环节,丰富说理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说理能力,构建说理课堂整体框架,逐步提升说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在问题的驱动下,小学数学说理课堂能够有效彰显数学魅力,发挥数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