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课程中增强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024-06-12毛天军

学苑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语文课程词汇

毛天军

(山东省莒县教育和体育局,山东 莒县 276500)

在语言教育的理论框架内,小学语文课程被视为构建学生基础语言能力的关键。这一时期的语言教育不仅关乎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涉及语言思维的培养和表达技巧的积累。成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思维深度和广度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个体完成社会互动、促进情感交流的基础工具,对于小学生的整体学习和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语文课程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联

语文课程涵盖了识字、词汇、语法、修辞和写作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首先,识字和词汇的学习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小学生通过学习汉字的形状、读音和意义,逐渐扩大了自己的词汇量。丰富的词汇积累使得小学生在表达思想和感受时能够更加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词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语法的学习有助于小学生掌握正确使用语法结构的能力。语法是语言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范了语言的结构和组织方式。通过学习语法,小学生能够了解句子的构成和各个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掌握正确的语法用法,这使得小学生在表达观点、描述事物时能够使用准确的语法结构,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修辞和写作的学习在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修辞包括比喻、夸张、排比等。这些修辞手法能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通过学习修辞,小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使得他们的语言更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写作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中的写作训练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写作训练,小学生能够学会组织语言,表达观点和感受,提高双能力,即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一)增强语言表达自信

语言能力的强弱,对于人们来说十分重要,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有效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其能以更加稳定地状态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能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互动讨论中流畅、鲜明、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收获更多的认可,并将这份力量反哺于自己学习与活动之中,形成良性的循环。

(二)培养语言构建素养

语言素养的提升,意味着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准确地运用语言,且适应不同的交流场景,表达多样化的主题内容。

语言构建素养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语言不仅是一种信息交流的工具,还是个体思维和感悟的重要载体。通过丰富的阅读体验、创造性写作实践和多样化的口语交流活动,能让学生深入探索语言的表现力,在实际使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拓展人际交往空间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综合素质,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有效的语言表达,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和需求,增强与他人的互动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未来的工作及生活打下良好基础,使之能拓宽社交视野,成就美好人生。

三、语文课程中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基础词汇的教学

在现行语文课程中,很多教材过于注重古典文学和文言文的学习,忽视了基础词汇的教学和训练。基础词汇是语言能力的基石,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然而,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基础词汇的掌握相对薄弱。这主要是由于教材中对基础词汇的教学安排不够科学和系统,存在着大量繁琐的古文课文。

小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础词汇,只有掌握了基础词汇,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语文水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从改进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上入手,注重学生基础词汇的学习,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词汇教学,才能培养出具备扎实语言基础的小学生,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缺乏口语表达和听力训练

口语表达和听力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至关重要。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口语表达和听力训练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背诵和默写上,忽略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较少有机会进行口语交流和听力实践,实际应用中面临交流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受到限制,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目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和听力训练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口语表达的时间和环节,鼓励学生多与同学交流,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还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口语练习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口语的机会。加强听力训练也刻不容缓,要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听力材料,如录音、视频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听力实践,并配合听力理解练习,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和语言能力。

四、语文课程中增强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链接生活,激发表达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激发他们的表达兴趣。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思维和个性的塑造。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便是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

以口语交际活动“长大以后做什么”为例,这一主题直接触及学生的个人兴趣和未来的理想,具有极强的生活化色彩。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梦想。例如,教师可以问:“你长大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长大以后最想做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通过这样的设问,让学生组织语言,进行练习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或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实践语言表达。例如,学生可以扮演自己梦想中的职业角色,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或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通过此类富有创意的实践型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无形中也提升了自己语言表达的能力,使他们不仅学会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还学会了如何在真实的语境中能运用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二)复述课文,参与表达任务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运用一定的技巧,其中,复述课文就是一个不错的妙招。这一方法超越了所有重复性的文本记忆,它要求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其精髓,并以自己的语言重新呈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创造力,表达力都能得到综合的锻炼。

以《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为例,其内容丰富,描述细腻,为内容复述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逆序复述课文,即从双龙洞的“深处”开始,逐渐回溯至旅程的起点,这既是对学生记忆力的挑战,又是对学生理解力的考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重构了文本内容,而且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此时,教师可融入想象的元素,提出以下问题:“如果你和课文中的主角一同探索双龙洞,你会发现哪些新奇的景象?”或“试想,在双龙洞中你若发现了一条秘密通道,你将如何描绘?”这种富有创意性的提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还促进他们在深入思考的同时,学会运用语言创造性地进行精准而生动地描述。

通过“文本复述”和“创意性思考”的巧妙结合,学生在深化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在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充满挑战与创造性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后续的语文学习也会产生更多的期许。

(三)语言迁移,强化语言实践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语言迁移是一种高阶的教学方略。将语言知识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将强化学生的语言锻炼和实践能力。有效的语言迁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课堂中的所学知识,积累和丰富语言表达的技巧,而且还能够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使教师能够顺利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为后续的语言情境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

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例,这一主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表达材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分享他们的暑假经历,例如外出旅行、参加夏令营等。接着,鼓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描述性语言、比喻手法或复杂句型来丰富他们的叙述内容。在此环节里,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具体地指导,如:“描述一次你印象最深的暑假经历”“尝试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你暑假中见到的风景”等等。

通过设置这些具体的活动场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自己在暑假生活中的现实经历,理清语言表达的思路,另一方面则能继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后续的语言训练做好铺垫。

(四)模拟情境,提升表达能力

创设模拟教学情境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此方法强调情境的“生动性”与“互动性”,将学生带到与现实环境相类似的语言氛围中,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顺势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达成当堂学习、当堂消化的教学目标。

以《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为例。在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如“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去植树?”“如果是你,你会去植树吗?”由于学生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将自己带到邓爷爷的角色中去,进一步思考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深层含义。以此为出发点,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判断自己在类似情境中可能出现的举动。随后,教师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植树活动的看法及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曾经参与植树活动的经历;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对参与环保活动的向往;还有的学生介绍了一些有关于植树的电子游戏、电影、书籍等。通过此类课程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即为学生创设了稳定的语言表达环境,帮助学生消除怕说话、怕发言的恐惧心理,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让他们在语言表达实践中积累经验。

(五)注重倾听,增加语言积累

有效倾听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信息,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表达技巧。理论上讲,倾听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使学生能够在吸收信息的同时,学习并模仿优秀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能够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语言理解力和表达力。

以经典名著《红楼梦》为例。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精选的《红楼梦》有声读物,让学生仔细聆听其中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例如,选择作品中描写人物情感或场景的段落,要求学生逐一列举出段落中的语言风格、句式结构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具体地表达练习: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或人物,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一段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一个“倾听者”和“服务者”,避免为学生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再次复述故事情节,即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教师也不要忙于立刻纠正,尽量让学生完成大段的语言表达,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此外,教师还需预留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技巧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沉浸到角色中去,体验名著中的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倾听应当是双向的,教师与学生都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积累语言表达技巧,在丰富文学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六)读写结合,培养语言逻辑

从理论上来讲,阅读和写作是语言学习的两个基本条件。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吸收丰富的语言素材和表达方式。而写作则是他们输出和实践这些知识的平台。有效地结合读写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上达到相互促进,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

以《小英雄雨来》的读后感写作为例。《小英雄雨来》作为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少儿文学作品,其内容既生动又富含深刻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课文中语言风格、情节发展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的技巧。随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回顾、整理故事情节,还要表达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看法。例如,学生可以从雨来的勇敢机智和故事的起伏情节入手,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这部作品的感悟。

这种写作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逻辑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教学,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写作中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再次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通过分析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可知,想要顺利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帮助他们积累和丰富语言表达技巧,教师则必须为学生创设出开放、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主动完成语言知识的探索任务,切实增强和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语文课程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