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2024-06-10过嘉芹

大观 2024年3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摘 要: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中,产教融合是当今时代需求和该领域发展趋势的重要体现。本课程旨在构建“三共同”培养基石,即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并通过“双融合”深化培养内涵,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同时,通过“三途径”拓展培养路径,包括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和社会服务,以期培养出复合型、实践型、应用型人才。本课程的实施将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贴近产业需求的环境,在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的同时,为该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产教融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

注:本文系202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三共同+双融合+三途径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J20221173)研究成果。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产教融合是一种教育改革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共建培养方案、实践基地和教学管理体系,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共同达成。在培养内涵方面,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拓展培养路径,通过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和社会服务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这一教育模式的实施,旨在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

当前,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已经步入了数字化时代。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与艺术设计,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实现艺术创作,广泛应用于新媒体動画、影视特效、数字展示等领域,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面对这样一种新兴交叉学科,传统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亟须构建开放式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机制,强化实战技能训练,加快知识更新迭代,以产业发展链为导向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适用性。这是适应行业快速演进的内在需求。

一、“三共同”构建培养基石

(一)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学校充分利用自身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积累与经验,科学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企业依托对行业发展趋势、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的深入研究,提出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双方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形成合力,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企业考察等多种方式开展调研,共同研究制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与学科前沿发展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将其作为专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方案中充分体现“校企共建,优势互补”的理念,发挥双方在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区位优势,形成产学密切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二)共同建设实践基地

针对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学校与企业共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了条件资源的有机衔接。在校内,共建仿真基地,配置行业主流软硬件设备,打造商业工作环境,覆盖多个专业方向的实训项目。学生通过基地的虚拟仿真平台、案例教学等形式学习。在校外,联合行业优质企业,建立产学研实训基地,将前沿的技术环境与条件引入校园。企业提供切实项目和导师支撑,学生在真实商业背景下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的提升。同时,共建资源共享平台,企业定期更新设备和输出项目案例,学校提供场地辅助,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良性循环。这种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群,强化了专业办学的实效性,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三)共同实施教学管理

为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需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了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形成校企双主体的组织形式,明确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过程等环节的职责。其中,企业依托自身对行业发展的洞察,提出新的人才需求点;学校依据教学法规与资源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在教学执行过程中,校企共同参与教材编写、教学流程设计,并建立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对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和反馈。此外,共建适应产教融合的考核评价机制,校企专家共同参与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的评定。在课程设置上,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大幅度提高了实训类课程的学分比例,新增了企业项目研发类课程模块。同时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鼓励学生选择深度参与产业化项目来获取实践学分,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实现弹性学制、缩短大学教学年限。这种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与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校内外资源的有机衔接与优化配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了专业办学水平。

二、“双融合”深化培养内涵

(一)交叉融合以达到校企对接

针对数字媒体行业技术更新迅速、岗位需求瞬息万变的情况,在专业课程内容建设上要强化与职业岗位标准的紧密对接与高度融合。具体来说,在原有课程知识体系基础上大幅度增加来自企业一线的实际岗位技能要求,新增大量岗位类信息技术的实战学习模块,实时跟进行业技术前沿。选择当下热门方向的职业岗位如Web架构师、用户体验设计师、产品经理等作为切入点。广泛调研,精准定位企业对该类岗位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核心技能的要求,如对页面交互逻辑的理解,逐像素还原设计的能力等。结合这些实际需求设置项目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职业氛围中学习,迅速适应岗位要求。此外,积极吸纳行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直接参与课程,采用“双师型”混合式教学。最终实现理论教学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竞争力。

(二)师资融合指导促进学生全过程自主实践

根据数字媒体专业强实践性的特点,将教学过程与行业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在部分专业课程中,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者,而是作为项目团队角色主体参与数字媒体企业的商业项目开发全过程。具体来说,学生在指导教师与业内导师指导下分组承接实际项目,需要对行业发展现状、用户需求进行研判,制定可行的方案,然后进行多轮优化调试,最后交付成品,全面复刻数字产品从0到1的开发实际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边扮演项目策划师、产品经理、视觉设计师、前端工程师等不同角色,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执行实际操作,提升知识技能。通过这种实际商业项目实操,学生的专业视野、应用能力、职业素养都得到大幅提升,真正实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三途径”拓展培养路径

(一)在校内实训中实现专业共建

为了满足数字媒体行业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迫切需求,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在师资、空间等方面的优势,整合相关专业师生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该基地集动画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网络编程于一体,打通了专业壁垒,实现了跨专业融合。以承接校园数字化建设项目为例,通过项目驱动推进实训,动员相关专业学生集结团队,通过角色扮演完成整个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负责策划校园动画形象,包括创意源头、精神内涵的提煉,人物、场景设计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负责样片设计,绘制人物模型、场景插图,制作动画分镜和系列动画;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负责后期开发实现,将动画作品嵌入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全面参与并体验了商业项目的全流程,并在多角色合作中学习,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协作能力,培养了复合型人才素质。这种跨专业项目实训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推动多个专业实现有机融通和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在专业知识上得到全面锻炼和拓展,还能够培养跨学科合作的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同时,这种实践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为将来步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这样的校内实训机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在企业实习中实现项目驱动

为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锻炼成长,学校可以与知名动画公司合作,定期引入商业项目。如使学生根据校园文化特色和动画偏好,构思校园系列动画作品。有学生提出以校楼为原型设计拟人角色“乐楼”“思楼”等角色,并以它们在校园里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内容。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首先化身为策划师拟定整体创意和内容框架,根据校园建筑风格绘制楼宇拟人角色的造型图,同时绘制校园场景环境图等。其次,学生转型为分镜师,根据既定角色和背景,设计一个学期的剧情脉络和具体分镜流程,绘制数十张镜头分镜图,设计每个镜头中的视点、人物动作、背景变化等细节。再次,学生作为动画师,利用业内主流的原画和动画制作软件Toon Boom,将分镜图中的静态场景转化为生动流畅的人物活动镜头,呈现立体感和动作真实性。最后,学生转入后期组,使用其他主流软件对制作的动画片段进行剪辑、配音、混音等后期处理,输出成型的作品。在这个为期一学期的实习项目中,学生全流程体验了构思创意、原画设计和软件制作的完整过程,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专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在社会服务中实现订单培养

学校面向社会开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训基地,采取订单式教学,由学生团队承接外包的商业项目,在完成客户交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例如,有当地新兴的文创公司委托学生团队制作一条专业领域的宣传短视频,用于在公众号和网站上发布。学生团队首先与企业客户深入交流,明确宣传定位与视频创意诉求,并形成初步剧本框架。其次,学生进行大量调研,广泛搜集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和企业经营文化相关资料,融会提炼后撰写出引人入胜的精彩视频剧本。在具体制作中,学生运用专业设备根据剧本深入采访公司负责人,生动记录企业工作场景实况。使用先进后期软件,剪辑整理大量采访与活动视频片段,加入背景音乐,设计精美过渡特效,输出制作精良的微电影级宣传短视频。最后,学生与客户进行多轮紧密沟通,确保视频视觉风格和核心宣传点完全契合企业品牌形象与市场定位要求。这个为期一个月的社会服务实训任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采写、采访、摄像、剪辑等系列动手技能,还增强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团队合作精神。这种深度融合产学的订单式教学实践,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高效路径。

四、结语

通过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中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在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条件保障等方面产教深度融合的全新局面。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置身于高度仿真的产业环境中开始专业学习,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与行业生产高度契合。学生积极投入项目实践、岗位体验、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在这样一个浓厚的氛围中,学生的专业素养得以快速提升,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第一批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毕业生,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基础、强劲的实践动手能力、灵活的职业综合素质,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产教融合之路还需持续探索。下一步,学校拟选择与文化科技和新媒体动效设计行业的龙头企业合作,共建虚实结合的脑机接口实训基地。该基地将引入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现实系统和头盔输入设备,让学生在数字环境中开展沉浸式实训,还原高仿真的UI设计师及交互设计师工作流程,提供帧动画、交互界面设计等真实项目方案策划与制作的全过程虚拟锻炼。此外,还将因材施教,借鉴个性化教育理念,实施项目驱动和弹性学分学制改革,支持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调整专业方向与学习进度。以上举措将帮助专业教学内容持续与数字媒体艺术行业技术革新同步跟进,确保培养的人才真正贴合高速变化的市场。

参考文献:

[1]罗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角色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3(20):144-146.

[2]李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9):21-25.

[3]单鹏,乔庆源.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0):62-65.

[4]俞敏.基于工作室项目模式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转型研究[J].数码世界,2018(4):390-391.

[5]何帅森.项目化教学下的独立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文教资料,2017(9):120-121.

作者简介:

过嘉芹,博士,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的认知与启示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产教融合,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