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中国严肃歌剧的艺术创作特征历史审视

2024-06-10王建树

大观 2024年3期

摘 要:探讨近代中国严肃歌剧的历史背景、代表性作品以及艺术成就与挑战。从创作背景、剧本结构、音乐特征和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对《王昭君》《秋子》《银山下》三部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这些歌剧反映了特定的历史背景,通过传达爱国主义、文化认同和社会问题等主题,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关键词:近代中国严肃歌剧;艺术创作特征;历史审视

近代中国严肃歌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要想理解它的意义,就要深入研究1930年至1945年中国的社会和历史背景。这一时期以政治动荡、战争和社会变革为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严肃歌剧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国家动态变化的一种反映。歌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为艺术表达和讲故事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媒介,在这一时期被人们广泛接受。中国严肃歌剧不仅具有娱乐性,而且是传达政治和社会信息的有力工具,这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严肃歌剧的历史背景

1930年至1945年,中国戏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严肃歌剧的演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时期见证了中国社会对歌剧的看法的变革性转变。在1930年代之前,中国的戏曲具有传统和地域性的特点,京剧、昆曲、粤剧等多种地方戏曲形式在各自地区广受欢迎。然而,20世纪初的几十年是一个重大变化的时期,中国社会在西方的影响下逐渐开放,歌剧也不例外。

中国歌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剧院设施的现代化。在该时期,一些新剧院开始配备现代灯光、音响系统和座位,为表演者和观众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环境,也为歌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此外,中国知识分子和艺术界开始欣赏歌剧作为社会和政治评论媒介的潜力。歌剧不再仅仅被视为一种娱乐方式,还成为传达重要信息和思想的一种手段。这种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更严肃的歌剧创作,使歌剧被更广泛的人群接受。虽然传统戏曲形式有忠实的追随者,但近代中国严肃歌剧吸引了更广泛的观众。它不局限于特定的地区或社会阶层,是一种真正的民族艺术形式。这一时期歌剧的发展为《王昭君》《秋子》《银山下》等著名作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些作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和人民的愿望。

二、代表性严肃歌剧作品分析

(一)《王昭君》作品分析

1.创作背景

《王昭君》是近代中国严肃歌剧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王昭君是汉代的历史人物,以传奇般的美貌与促进汉帝国和匈奴游牧民族之间的外交而闻名。《王昭君》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深深交织在一起,歌剧的创作者以王昭君的故事为基础,传达了牺牲、爱国主义和外交在冲突时期的重要性等更广泛的主题。这种历史背景促进了歌剧的叙事,强调了女主人公的无私和她作为和平象征的形象。

2.剧本结构

《王昭君》的剧本结构是理解这部近代中国严肃歌剧艺术创作特点的关键要素。歌剧剧本通常由故事情节、对话和歌词组成,《王昭君》也不例外。《王昭君》的剧本结构沿用了西方戏剧中常见的传统三幕剧形式。第一幕介绍了包括王昭君在内的主要人物,为戏剧的展开奠定了基础;第二幕更深入地探讨了人物关系和动机的复杂性,特別关注了王昭君的外交之旅;第三幕将故事推向高潮和结尾,强调了牺牲与和解的主题。《王昭君》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区别在于改编了西方戏剧结构。东西方叙事技巧的融合展现了歌剧的创新手法,反映了歌剧创作跨文化艺术融合的大趋势。剧本结构不仅是故事的载体,还是传达特定社会政治信息的手段。

3.音乐特征

《王昭君》作为近代中国严肃歌剧的代表,其音乐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在这部歌剧中,音乐在传达情感、增强叙事和反映东西方音乐传统的融合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王昭君》的音乐特征之一是运用了西方管弦乐队,这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完全不同。西方管弦乐队的融入带来了更广泛的音调色彩和节奏,增强了歌剧的情感表达。此外,这部歌剧的配乐融合了中国和西方的音乐元素。西式咏叹调和合奏作品与中国传统旋律并存,形成了独特而富有文化底蕴的音乐特征。在探索《王昭君》的音乐特征时,可以明显看出,这部歌剧音乐创新手法反映了近代中国严肃歌剧艺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将传统元素和西方元素融合,创造了独特而引人入胜的听觉体验。

4.社会影响

首先,《王昭君》是传达爱国主义和民族情绪的工具。王昭君象征着自我牺牲和外交,呼应了近代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反抗和对和平的期盼。其次,这部歌剧刻画了王昭君内在的坚强以及一个多面的女性角色,为那个时代关于性别角色和女性赋权的讨论做出了贡献。《王昭君》的社会影响力超出了娱乐领域,它反映了时代,通过爱国主题和对女性的积极描绘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二)《秋子》作品分析

1.创作背景

《秋子》的创作背景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和内部政治斗争。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人们对民族团结、文化复兴和促进中国身份认同的热切渴望。《秋子》以爱国主义、牺牲精神和中国人民在逆境中的韧性为主题,将创作过程与社会政治紧密交织在一起,是一种文化和艺术对外部和内部压力的抵抗形式[1]。

2.剧本结构

分析《秋子》的剧本结构,对于理解近代中国严肃歌剧的艺术创作特征是不可或缺的。《秋子》在叙事结构上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其剧本结构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元素。《秋子》从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事件中汲取灵感,为剧本注入了丰富而令人回味的故事元素。中国传统叙事手法与西方戏剧结构的融合是一种创新性的创作方法。《秋子》不仅具有娱乐性,还涉及近代社会政治问题,这使其成为社会评论的平台[2]。

3.音乐特征

作为近代中国严肃歌剧的代表作品,《秋子》的音乐特征为该流派的艺术演变提供了深刻的借鉴。其一,《秋子》体现了音乐传统和创新方法的融合,具有时代象征意义;其二,《秋子》融合了中国传统旋律和西方管弦乐,引起了中国和西方观众的共鸣;其三,《秋子》对音乐的创新运用,造就了歌剧的独特魅力。《秋子》融入了中国民间曲调和旋律,增强了音乐的文化深度,以及歌剧的主题丰富性和情感共鸣。《秋子》的音乐是情感表达和讲故事的有力媒介,通过旋律与和声传达了人物内心的挣扎、欲望和冲突,丰富了叙事。同时主旋律的使用,即反复出现的与特定角色或情感相关的音乐主题,促进了角色的深入刻画[3]。

4.社会影响

《秋子》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一作品通过反映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和愿望而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作为社会评论的媒介,《秋子》成为传达政治信息的工具,强调了外交、和平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性。《秋子》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影响,通过传达爱国主义信息以及对当代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与观众产生共鸣,体现了歌剧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期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的社会参与能力。

(三)《银山下》作品分析

1.创作背景

《银山下》以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国内政治动荡为背景。这些事件深深地影响了歌剧的主题和叙事方式。《银山下》的创作是为了回应民族团结意识和文化复兴的需求。这部歌剧的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经过了精心设计,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逆境中的集体愿望,以期在特定历史时期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意识。

2.剧本结构

分析《银山下》的剧本结构,对于理解其作为近代中国严肃歌剧的代表作的艺术创作特点至关重要。这部歌剧的剧本结构反映了中国传统叙事与西方歌剧惯例的有机融合。该剧本不仅推进了叙事,而且提供了社会评论的平台,供人们探讨爱国主义、民族韧性和文化认同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重要性等主题。基于此,剧本结构在中国社会政治转型的重大时期,成为反映社会问题和引起观众共鸣的歌剧的关键组成部分。

3.音乐特征

《银山下》的一大音乐特色是融合了中西音乐元素。这部歌剧的配乐将中国传统旋律与西方管弦乐无缝融合,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听觉体验,引起了中西方观众的共鸣。《银山下》中的音乐是一种强大的讲故事工具,其有效地传达了人物的情感、挣扎和冲突,丰富了叙事,并在情感层面上吸引了观众。此外,这部歌剧还采用了主旋律,增强了音乐的整体影响,有助于歌剧有效地传达主题和信息。总之,《银山下》的音乐特色体现了文化影响和创新手法的创造性综合及其在近代中国严肃歌剧演进中的作用[4]。

4.社会影响

《银山下》创作于中国社会和政治大动荡时期,以日本入侵和内部冲突为标志。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这部歌剧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增强中国人民爱国主义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以坚韧、牺牲和中国人民的持久精神为主题,引起了观众的深刻共鸣。它就像一面文化镜子,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变革时期的集体愿望和关切。《银山下》的社会影响超越了艺术领域,使其成为激发团结、思考社会规范、解决社会变革中紧迫问题的有力工具[5]。

三、严肃歌剧的艺术成就与挑战

(一)创作思想与艺术表现

严肃歌剧的创作思想与艺术表现反映了这一流派特有的创新性和复杂性。在近代中国严肃歌剧的发展中,作曲家和剧作家面临着将中国传统元素与西方戏剧形式融合的挑战,从而展现了丰富的创造力。他们从中国历史、民俗和文化遗产中汲取灵感,为作品注入了深刻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意识。严肃歌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其采用一系列技巧来传达复杂的情感和主题,包括使用音乐、剧本、舞台和角色发展来吸引观众。这些作品所蕴含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了对社会政治问题和文化认同的探索,从而形成了微妙的艺术特色。

(二)国外艺术形式的引入

国外艺术形式的引入给近代中国严肃歌剧的发展带来了挑战。近代中国严肃歌剧蓬勃发展,中国经历了一波文化交流和对西方产生影响的开放浪潮。西方歌剧形式、管弦乐队和舞台技术的引入,为中国戏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拓宽了戏曲的艺术视野。将西方元素融入中国戏曲既是创新,又是挑战。作曲家和剧作家的任务是将中国传统旋律和叙事方式与西方音乐传统和戏剧风格相协调。这种融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近代中国严肃歌剧有别于传统戏曲。

(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近代中国严肃歌剧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刻的、多方面的。近代中国严肃歌剧是塑造公众舆论、传达社会和政治信息、反映中国社会关切和愿望的有力媒介。这些歌剧以爱国主义和文化保护为主题,在以政治动荡和外部威胁为标志的时期,向观众传达了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感。他们为中国人民的集体认同做出了贡献,并培养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然而,近代中国严肃歌剧的社会影响并非没有争议,比如,中国和西方元素的融合引发了人们对文化真实性的质疑。

四、结语

近代中国严肃歌剧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承载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厚重背景,通过音乐、剧本和舞台艺术,传递了深刻的社会和政治信息。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动荡和挑战下的韧性,还塑造了观众的情感和思考方式。西方艺术元素的引入为中国严肃歌剧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创新动力,使其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媒介。尽管中国严肃歌剧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它们依然以深远的社会影响和艺术成就傲立文化舞台。这些作品激发了观众的国家认同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探索这一艺术形式,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感受艺术在塑造国家精神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澜.花儿剧《花海雪冤》的民族化创作探究[J].艺术评鉴,2023(8):126-129.

[2]楊金子.中国当代歌剧创作研究综述:以2000年至2020年间的研究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72-76.

[3]游暐之.中国歌剧剧本之历史探源与人民性实践:以《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作品为例(上)[J].歌剧,2022(5):26-45.

[4]何雨婷.浅析红色歌剧创作的民族性特征[J].黄河之声,2022(4):34-36,40.

[5]吴亚合.国家艺术基金驱动下的中国歌剧发展现状与展望[J].当代音乐,2021(10):183-186.

作者简介:

王建树,博士,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抗战音乐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研究、声乐演唱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