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4-06-10罗仁军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民俗文化

罗仁军

摘  要:目前,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西方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很多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越来越不感兴趣,甚至不认同自己的传统文化,情况亟须转变。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要善于挖掘民俗文化的精华,充分利用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的民俗美术资源,将其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切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正确的文化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资源;民俗文化

一、民俗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教师教学能力

在过去的高中美术教学中,对民俗艺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多集中于素描、速写、色彩或美术鉴赏等内容,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民俗艺术。我国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民俗美术资源,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主动了解民俗艺术,从创作背景、创作想法以及表现技法等方面入手,用心体会民俗艺术带来的审美乐趣。同时,教师也要调整教学方法,传统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积极搭建开放化课堂教学环境,突破时空界限,融合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有效增强个人教学能力。

(二)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

高中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绝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学习文化课程,学生内心压力较大,课余生活比较单调。高中美术课程民俗文化的有效融入,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带给学生全新的审美体验,并感受到民俗美术带来的乐趣。在鉴赏民俗美术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民俗美术的造型、色彩、机理等形式特征,解读文化内涵和意义。同时,每位学生都可能有不同的审美感受,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供机会给学生相互交流,从交流讨论中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西方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关注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多了解民俗文化,要引导学生感知、分析和评价多种多样的民俗美术作品,感受不同地区的民俗美术文化,形成精彩纷呈的审美体验。

人们对民俗美术作品的审美通常以善为评判标准,这种审美观念也体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向善求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思想,不仅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态度与情感寄托。例如,春节期间,很多家庭门口挂红灯笼、贴红对联、贴福字等,到处可见红色的年货,为什么这么多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喜庆祥和,寓意将来的生活能够红红火火。春节期间人们喜欢用红色的习惯在我国民俗文化中被长期地保存下来,体现了人们积极向善的人生观。因此,教师要通过对民俗美术作品造型、色彩、表现技法等方面的全方面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健康的审美观与民俗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逐渐改变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态度,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和喜欢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民俗美术作品选择的材料通常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朴素的、随处可得的物品,如木头、竹子、纸张、棉麻、稻草等,同时,作品充分利用材质本身朴实的特点以及通俗易懂的表现技巧,具有使用方便、制作简便、成本低的特点,很快在人们生活中普及开来并被大量使用。因此,民间美术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材料的选材取向,也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尊重。同时,民间美术中也有很多选材讲究与制作精美的精品,并没有表现出奢华、浮夸的特点,反映出人们对人生求真务实的生活态度。

总之,教师在美术鉴赏中不要局限于美术绘画作品,还要在泥塑、年画、木雕、皮影等民间艺术以及传统习俗中,让学生能够体验和发现我国民俗文化的独特美感,品味民俗美术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并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四)寻找身边的民俗美术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学生被动学习是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寻找身边的民俗美术资源,通过学生自己展示和介绍身边的美术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和参与度,进而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很多民俗文化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教师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多种多样的民俗美术,真正感受我国不同地区民俗美术的独特美感。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索興趣。

二、民俗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一)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和鉴赏民俗美术作品

民俗美术资源独具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同时具有历史性与实践性的特点,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民俗美术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延伸,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还能够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范围广、题材新的素材,在鉴赏民俗美术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与此同时,我国民俗美术资源丰富多彩,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能够彰显不同的魅力,这些都需要学生去鉴赏、去探究。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选用对比鉴赏法,为学生准备一些传统美术作品和民俗美术作品,请学生找出哪些作品是民俗美术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判断,课堂氛围将会十分活跃。学生进行分类后,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如何界定民俗艺术?民俗艺术具有哪些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己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然后进行分组讨论交流。随后教师带领学生观看民俗美术短片,短片中向学生展示了我国传统节日中特有的剪纸文化、刺绣文化等。比如春节常见的有门神、窗花、红包,造型别致的红灯笼等,营造出了春节团团圆圆的氛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鉴赏这些作品,推动了学生探究民俗美术的象征意义:民俗美术作品大部分寓意吉祥如意,反映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带领学生临摹绘画或者欣赏一些美术作品,为学生布置较多的美术练习内容,学生会因此产生厌烦和畏难情绪。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俗美术资源,例如,在结婚时,为了更好地营造气氛、美化房间,我国的家庭都会在大门两旁贴上红红的喜字,婚房里面也会贴一些“红双喜”,新郎和新娘也喜欢穿中式的红色婚礼服饰等。教师展示这些内容,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放松身心,获得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感受。

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学习时,为学生展示一些民间雕塑作品。如潮州木雕,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开始于唐代,繁荣于明清,既带有广府文化的历史淵源,又受到江浙地区东阳木雕的较大影响。它应用很广泛,题材也多种多样,民间故事、历史人物、花鸟鱼虫等都是其常见的表现题材。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手法,造型新颖、技艺高超,达到了“细而不腻、大而不空、繁而不乱、艳而不俗”的美学境界。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陶泥,带领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泥塑。学生动手制作时,教师要让其充分发挥想象,身心愉悦地投入创作中,用心感受我国独具魅力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多角度切入,丰富鉴赏内容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分析美术作品,还要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所蕴含的内涵,多角度、全方位地探寻其所具有的美术元素。

例如,客家文化是客家人聚集地长期形成的特有的民俗文化。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客家话、戏剧、客家诗文、客家饮食等多方面,其中客家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大湖寨,距今有八百年的历史,在美术鉴赏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赏析大湖寨的美丽风光,古寨与清风、老树、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好似一幅水墨画。同时,大湖寨历经八百年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湖寨拥有许多历史故事,主要有什么典故?具有什么文化价值?寨内有祠堂、书房、典当、住房等建筑,反映出了什么特点?具有什么实用价值?古宅内每个正门的屋檐板上都刻有花鸟浮雕图案,教师要让学生赏析这些古代浮雕艺术,感受当时人们制作工艺有什么特点。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地赏析,学生能感受其审美价值之外,还有实用价值、历史价值、人文价值。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俗艺术展览活动

民俗美术资源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流传下来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让学生认识民俗艺术的文化内涵,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校,美术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将民俗文化传承体现在方方面面。

例如,在学校文化建设展示中,可以设立民俗美术资源交流展区,里面有收藏的民俗美术作品以及学生创作的民俗作品,通过展览,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出一些学生创作的民俗美术作品,并将其展示出来,对学生而言,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学生为了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会更加努力地创作。

比如,课堂作业制作“虎头帽”,在北方地区,有些家长会给儿童佩戴虎头帽,帽子制作非常精美,造型生动可爱,寓意儿童将来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切身感受和体验到民俗活动及文化,课堂最后进行作业展评时,学生都戴着自己制作的虎头帽进行展示,深切感受到了民俗文化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和乐趣。

为了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民俗艺术创作过程。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进行讲解,如扎染,扎染起源于黄河流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课堂活动中,民间艺人向学生介绍了扎染工艺的基本知识、扎染特点和制作技巧,展示了捆扎、浸染、晾晒等系列步骤。学生看到十分新奇,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制作一件扎染作品,学生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扎染作品,然后学校和教师可以集中进行展览。

(五)设置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主动探索民俗美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引入民俗艺术还不够,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去考察研究全国各地的民俗美术,深切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布置考察活动,开展美术课外拓展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学生自选主题,开展民俗美术探访活动。在选定主题之前,各组学生就要对想要探索地区的整体民俗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如有的小组选择探寻蒙古族民俗文化,蒙古地区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学生先要收集蒙古族民俗文化的资料,做到大概了解,才能够从中准确把握主题内容,这就是开阔学生视野的过程。学生探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网络查资料,可以去图书馆翻阅书籍,也可以去蒙古族居住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探究,通过这些考察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民俗美术的审美情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积极融入民俗美术资源,积极创建多元丰富的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我国民俗美术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延续了我国传统艺术精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要善于应用优质的民俗美术教育资源,从高中生实际情况出发,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引领学生通过民俗文化对美术造型、材料、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分析,认识到中国民俗美术不仅保留了原生态的特质,在生活中帮助人们形成了美好的审美观念,也更好地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妮娜. 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民间艺术的应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21(09):176-177.

[2]裴文吉. 民俗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20(10):171-172.

[3]曹正芳. 传承文化,感受魅力:浅谈民间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界,2020(31):15-16.

[4]杨莹. 论民间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2020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 2020:315-316.

(责任编辑:张涵淋)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论美术课程对高中学生的重要影响
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