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纺织服装行业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现状及其影响研究

2024-06-10文芳陈丽辉陈菁卢江海许宁

中国标准化 2024年9期

文芳 陈丽辉 陈菁 卢江海 许宁

摘 要:技术性贸易措施已连续多年成为福建对外贸易中仅次于汇率、关税后的第三根出口“阻拦索”。本文立足于2018年至2022年福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情况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结合福建纺织服装行业出口情况,对企业出口遭遇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类别和目标市场、导致的贸易损失、应对工作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增强纺织服装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与应对能力和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纺织服装,技术性贸易措施,企业调查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9.043

0 序 言

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涉及世界贸易组织(W T 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简称《W T O/TBT协定》)管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简称“TBT措施”)和《关于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简称《WTO/SPS协定》)管辖的动物卫生、植物卫生与食品安全相关措施(简称“SPS措施”)[1-2]。技術性贸易措施的制定是以保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及防止欺诈行为为目标,具有合理性。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客观上又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因其名义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形式上的复杂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常被用作变相限制进口、进行贸易保护的工具,因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3]。技术性贸易措施已连续多年成为福建对外贸易中仅次于汇率、关税后的第三根出口“阻拦索”,特别是2017年,福建企业因出口市场技术性贸易措施导致产品被召回、扣留、销毁等的直接损失总额同比增长14.4%[4]。同时,鉴于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滞后性和延续性,为了明确行业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具体情况,福建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立足于福建省出口现状,从2018年开始针对福建纺织服装行业在具体市场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

1福建省出口情况

1.1 总体情况

福建省是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大省。福建现有开业纺织服装生产企业5.9万余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纺织服装企业5000余家,超亿元的企业有300多家。2016年~2022年福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总体呈增长态势,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2%。具体来看,“十三五”期间,福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总额保持在20 0亿美元左右;2021年骤然增加60亿美元至274.7亿美元,增长幅度为28.0%;2022年回落至259.1亿美元,在福建省1818.2亿美元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为14.3%。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福建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纺织服装产品作为福建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十三五”以来出口额在福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基本保持在?左右,3.8%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比整个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高出0.6个百分点。

1.2 主要出口市场

福建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出口市场比较稳定,出口企业紧紧抓住欧、美等纺织服装出口传统市场,逐步拓展了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市场,并积极借助金砖机制以及全球大市场、“一带一路”、RCEP等发展机遇,努力开拓俄罗斯、南美和非洲市场,销售市场已遍及全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欧美和东南亚为主、市场遍布全球的格局。

(1)欧盟市场。以德国、希腊、荷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为代表的欧盟市场,多年来均为福建纺织服装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在2020年英国正式脱欧后,福建对欧盟出口额仍位列第二,2022年更是以40.3亿美元的金额、12.4%的年增长率、15.6%的占比超过菲律宾,位居福建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市场第一位。

(2)美国市场。近7年美国牢牢占据着福建纺织服装出口的第三把交椅,对其出口额从2016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5.7亿美元,每年的出口占比保持在12%左右;复合年增长率为5.2%,比3.2%的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高出2.0个百分点。由此也可说明,美国从2019年对我国纺织服装等产品在内的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10%或25%关税的301调查,未对福建纺织服装产品对美出口额造成严重影响。

(3)东盟市场。以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为代表的东盟,每年占据了福建纺织服装行业近三成的出口,出口额从2016年的48.9亿美元稳步增长至2022年的77.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4%,比3.2%的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高出一倍。菲律宾作为东盟成员之一,在2016年至2021年均为福建纺织服装出口的最大市场,2022年被欧盟反超,以出口金额35.7亿美元、占比13.8%排在福建出口的第二位。同样作为东盟成员的越南从2018年之后长期位居福建出口市场的前五,2022年则以18.5亿美元、62.4%的高年增长率上升到第四位。

2出口遭遇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

2.1 措施类别分析

表1显示了2018年至2022年福建纺织服装企业出口遭遇不同类别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占比情况。总体来看,“认证要求”从2020年开始连续3年位居各类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第一位,近五年累计有9.3%的参与调查企业遭遇了该类措施,是福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最易遇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别;其次是“环保要求(包括节能及产品回收)”,占比值为9.0%;“特殊的检验要求(如指定检验地点、机构、方法)”则以8.8%的比值排在第三位。以下具体分析每年的调查情况。

(1)2018年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对福建纺织服装出口影响覆盖面最广的一年,有30.9%的参与调查企业遭遇了出口市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2018年福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遭遇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涉及“环保要求(包括节能及产品回收)”“认证要求”“特殊的检验要求(如指定检验地点、机构、方法)”和“工业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要求等方面;结合2018年及之前2年的WTO/TBT通报及相关召回通报来看,出口企业该年度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来自美国和欧盟,一方面美国修订《纺织纤维制品鉴别法》导致检验和认证要求改变,另一方面欧盟大幅度修订REACH法规的附录XVII并新增33种某些致癌、致突变或生殖毒性(CMR)的1A和1B类物质的要求,发布了玩具安全指令(2009/48/EC)修订指令(EU)2018/725并提出六价铬等新要求,导致产品有害物质限量要求、产品检验认证要求、厂商或产品的注册要求等多方面的变化。

(2)随着出口企业应对效果初显,2019年至2020年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出口企业占比逐年收窄,但从2 0 21年开始出现反复,受影响面开始扩大。2021年,“技术标准要求”“认证要求”和“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并列成为福建纺织服装企业出口面临的最大技术障碍。这主要是受美国2020年和2021年相继修订美国制造标签法规、纺织纤维产品标识法案的规则和法规、环境保护法中涉及儿童产品中有毒化学品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影响。同时,欧盟于2018年发布G/TBT/N/EU/538通报、2020年12月15日发布(EU)2020/2096指令,大范围修订了REACH法规附件XVII中的限制物质清单并更新了偶氮着色剂的测试方法协调标准,同时部分限量要求条款开始正式实施,出口企业需要按照新的技术标准进行认证。

(3)2 0 2 2年受影响企业比例进一步增大至15.8%,“包装及材料的要求”首次以13.2%的企业影响面,与“环保要求(包括节能及产品回收)”并列成为福建出口企业遭遇技術性贸易措施类别的第一位,其次是“认证要求”。这主要是受美国发布与实施原产地标签、产品监管和产品标签、纺织纤维产品标识修订法案、环境保护法有关儿童产品中有毒化学品的修订案等相关法规,欧盟修订《关于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标签和包装》[(EC)No1272/2008指令],印度发布聚酯长丝全拉伸纱(质量控制)等纺织法令,澳大利亚实施新的服装和纺织品护理标签信息标准等影响,福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因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而新增成本也集中在这4个市场,新增成本额依次为1.3亿元、4.3亿元、0.51亿元和0.06亿元。

2.2 目标市场分析

表2给出了2018年至2022年福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受目标市场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近5年,无论是福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目标市场遭遇各类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总数,还是参与调查企业受相关措施影响的占比,美国和欧盟每年都包揽了前两名。以下对具体市场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1)美国市场:2018年,在福建纺织服装参与调查企业中,有13.8%的企业的不同产品在美国市场共遭遇了50件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产品遭遇不同措施总数和受影响企业占比均位居第一位,遭遇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包括“厂商或产品的注册要求(包括上市许可、审批)”和“工业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等;2019年至2021年,受影响企业占比逐年降低至第二位,且比例值逐年减少至3.6%;2022年,受美国实施原产地标签、纺织纤维产品标识法案等法规并对产品环保和包装及材料提出了新要求的影响[5],遭遇措施总数和受影响企业占比双双反弹分别至61件和10.5%的比值,且均超过欧盟位列目标市场的第一位。

(2)欧盟市场:2018年,受欧盟修改纺织纤维名称和相关标签及标记的框架法例影响,有9.6%的参与调查企业在欧盟市场遭遇了48件技术性贸易措施;2019年虽然不同产品遭遇不同措施总数同比减少38件,至10件,但受影响企业占比却同比增长近一倍至近五年的最高值18.2%,排名也超过美国至第一位,该年度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种类多且分散、几乎涵盖所有措施类别;2020年之后,福建省出口企业不同产品在欧盟市场遭遇不同措施总数逐年增加,2022年更是受“标签和标志要求”“包装及材料的要求”“环保要求(包括节能及产品回收)”和“特殊的检验要求(如指定检验地点、机构、方法”)等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达到近五年的最大值51件,企业因此而新增的成本也超过美国2倍、达到近年最高的4.3亿元,但受影响企业相对集中、占比值未出现大幅增长。

(3)日韩市场:2018年福建纺织服装企业不同产品遭遇不同措施总数最高为26件,并受日本实施《纺织品质量标签法规》修订案、日本《化学物质评估法和制造条例》生效并规定“含有十溴二苯醚的阻燃纺织品将被禁止入境”,韩国实施《纺织品和皮革制品安全与质量标志标准》和《儿童产品安全特别法案》修订案等影响,遭遇了“标签和标志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等多种类别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之后,不同产品遭遇不同措施总数和受影响企业占比值均总体开始下降并趋于2022年的零影响。

(4)东盟市场:2019年和2021年,参与调查企业均未在东盟市场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其余3年则以“认证要求”和“特殊的检验要求(如指定检验地点、机构、方法)”此两类措施类别为主,这些措施主要源自于越南发布实施国家纺织品偶氮着色剂中甲醛和某些芳香胺含量技术法规、泰国实施合格评定机构费用豁免部颁法规等。

(5)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与东盟市场类似,2019年和2021年福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均未受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2022年,有7.9%的企业因该市场执行服装和纺织品护理标签新标准,遭遇了“技术标准要求”和“认证要求”等类别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在该市场受影响企业占比与欧盟相同,并列排在第二位。

3技术性贸易措施导致的贸易损失分析

表3至表5给出了2018年至2022年福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因出口市场技术性贸易措施遭遇的直接损失情况。从表3[4,6 -7 ]中可以看出,丧失定单常年排在福建纺织服装行业出口损失形式的第一位,口岸处理、销毁货物和退回货物也是重要的受损形式,降级处理近两年的占比不断提升。从表4的直接损失额(估算值)可以看出:2018年至2020年直接损失额每年呈两位数的递减趋势,到2021年同比猛增370.9%并突破10亿元,2022年则以12.0亿元达到近5年最高值,直接损失率(直接损失额在出口总额中的比例)连续3年增长至0.42%;除2020年的2.7%外,福建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直接损失额在福建省直接损失总额的比例一般维持在10%以上。从表5显示的在不同市场损失情况可以看出:除2020年外,每年福建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直接损失额受美国市场影响最大,美国市场的直接损失额占比均超过一半,2022年该占比更是高达73.4%;欧盟是福建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受阻的另一个主要市场,2018年至2020年欧盟REACH法规的多次修改导致有害物质限量、检验认证等产品要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致2019年至2021年间福建省在欧盟市场遭受的直接损失额逐渐上升至近5年最高的4.5亿元,特别是2020年的直接损失额占比首次超过美国达到80.1%;福建纺织服装行业近5年在东盟、2020年之后在日韩和澳新市场均未遭受相关的直接损失。

4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的制约原因分析

表6显示了2018年至2022年福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约原因及其占比。从表中可以看出:(1)近5年企业认为受到国外技术贸易措施制约的最普遍的原因是“为满足国外要求所付出的成本过高”和“出口市场技贸措施所涉检验检测项目繁多,认证、注册周期长”,其中,“为满足国外要求所付出的成本过高”在近5年中的占比基本保持在40%左右且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出口市场技贸措施所涉检验检测项目繁多,认证、注册周期长”的占比在2019年曾达到87.3%的最高值,近3年的占比数值始终保持在30%以上,企业为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而新增的成本也从2018年的2.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6.2亿元,这不仅说明出口市场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形式上的复杂性,对出口企业来说,开展相关应对工作也将明显增加生产、检验认证和时间等方面的成本。(2)出口企业认为“国外技贸措施针对进口产品本身具有歧视性”的比例从2021年开始降低,技术性贸易措施名义上的合理性更加凸显,同时结合“为满足国外要求所付出的成本过高”等情况来看,技术性贸易措施在手段上也更加隐蔽。(3)从“生产技术或工艺水平达不到国外要求”的选择占比变化趋势来看,随着纺织服装行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福建省企业应对出口市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4)从“不了解国外规定”的选择情况来看,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的帮扶,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电视等)的宣传报道,以及国外经销商的准确反馈,使得福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越来越容易和及时地获取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信息,这将极大地提高企业开展相关应对工作的有效性。

5结 论

通过以上对2018年至2022年福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情况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和建议。

(1)需加强对技术性贸易措施贸易保护本质的认知和不合理性的识别能力。众多福建纺织服装出口市场以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和消费者信息知情权等为由,普遍对产品及其护理标识标签、厂商或产品的注册要求、有害物质限量以及产品检验认证提出了新的要求,欧美更是延伸至原产地标签要求、产品环保和包装及材料要求等方面,技术性贸易措施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复杂性和手段上的隐蔽性更加凸显,使得出口企业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内涵上的歧视性认识不足,这可能会增加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的难度,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商协会以及出口企业加强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本质的充分认知,提升对出于贸易保护等目的而制定的不合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识别能力,进而找准技术性贸易措施合规应对的方向。

(2)需进一步提升相关机构的检验认证能力和国际互认程度。“认证要求”和“特殊的检验要求(如指定检验地点、机构、方法)”是福建纺织服装企业出口最常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别,出口企业普遍认为“出口市场技贸措施所涉检验检测项目繁多,认证、注册周期长”,这就对加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检验与认证认可工作、持續完善与国外检测认证权威机构的互认机制提出了需求,我国相关纺织服装产品检验与认证机构亦需在提升产品检验认证相关能力、深化与国外检验检测机构互认程度、降低检验认证成本等方面不断拓展。

(3)实施多元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策略减少甚至避免出口受损。随着纺织服装行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福建省企业应对出口市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但由于以欧美为代表的出口市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不仅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形式上的复杂性,可能还具有变化上的频繁性和影响上的广泛性,开展相关应对工作将明显增加生产、检验和时间等方面的成本,使得许多企业认为“为满足国外要求所付出的成本过高”,而且应对效果有时不尽人意,福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常年在欧美市场受损。因此,除了采取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技术攻关、质量升级特别是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等应对做法外,加大产业链资源整合来减低生产成本、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减少单一市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也不失为有效的应对方法。

参考文献

[1]文芳.“一带一路”市场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展现状及其对福建出口的影响分析[J].中国标准化,2022(21):232-239.

[2]庞淑婷,扈雁,程光伟,等.基于WTO/TBT-SPS通报的“一带一路”市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16):11-15.

[3]陈丽辉.强化信息支撑 助力“破壁”之路[J].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19(6):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WTO/TBT国家通报咨询中心.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18)[M].中国质检出版社,2018.

[5]谢秋琪,黄依然,贾楠.2022年纺织服装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分析[J].纺织标准与质量, 2023(6): 1-9+13.

[6]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W T O/ T B T通报咨询中心.福建省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21)[M].中国标准出版社,2022.

[7]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福建省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22)[M].中国标准出版社,2024.

作者简介

文芳,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标准化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

陈丽辉,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标准化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

陈菁,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标准化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

卢江海,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标准化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

许宁,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标准化。

(责任编辑:张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