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研究

2024-06-10王振寰

大观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

王振寰

摘 要:高校美术课程汇聚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是传承民族精神与情感的一大载体,也是大学生群体认识传统艺术的工具。分析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之间的联系,在强调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美术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教育与文化传承融合的多种策略,包括课程设计、跨学科合作以及社会与文化活动的整合。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提供具体的实施建议,旨在为高校美术教育者提供指导,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民族文化传承;文化认同;课程设計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等院校美术教学作为呈现艺术、传承文化的平台,不仅可以传授艺术技巧,更能够弘扬民族文化。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能够直观、生动地表达和传递民族文化的精神和情感。高校美术课程通过整合多样的民族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理解自己文化的机会。这不仅限于传统艺术形式的复制,更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和创新应用,使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一、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紧密而深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美术课程不仅仅是传授艺术技能的平台,更是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的载体。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可以借助美术教学将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艺术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和认知平台,在开阔学生艺术视野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美术课程可以利用图像、色彩、构图呈现民族文化元素,从而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1]。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艺术技巧的传授者,更是文化价值观的引导者。通过对民族艺术作品的分析和创作实践,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激发学生探索和研究民族文化的兴趣。

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美术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本民族艺术特色的自豪感,同时也培养他们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通过对比不同民族艺术的风格和技法,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各种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高等院校美术教学还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创作相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技术和表现手法上,还体现在思想和理念上。学生在学习传统艺术的同时,被鼓励运用现代艺术的方法进行创新和实验。这样使他们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还能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和发展做出贡献。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紧密结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也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创新意识和全球视野起着重要作用。

二、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是一个核心目标。高校美术教育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技巧和理论的传授,更体现在文化和精神的传递。教师通过介绍各种民族艺术形式,如传统绘画、雕塑等,使学生接触并理解民族文化的深层含义。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例如,通过研究传统的中国水墨山水画或人物画,学生不仅能学到绘画技巧,还能深入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和象征意义。此外,美术教师还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在保留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欣赏和理解民族艺术,还对民族文化产生了更深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高校美术教学要在无形中强化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自豪感。

苗族服饰以其精美的刺绣、独特的图案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一所高校的美术系计划开设一门课程,专注于传授中国苗族传统服饰相关的知识。该课程通过对苗族服饰的研究与实践,增强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教师介绍苗族的历史背景、服饰的发展、刺绣技艺以及服饰中的文化象征意义。学生将学习苗族传统的刺绣技巧,并尝试设计和制作含有苗族文化元素的现代服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苗族村落,直接体验苗族的日常生活和传统手工艺,也可以邀请苗族服饰设计师和手工艺人举办讲座,进行技艺展示。

学生被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苗族服饰中的一个特定元素(如刺绣图案、颜色或布料类型等),然后研究这些元素的文化含义和制作技巧。最终,学生将这些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创作出既保留传统特色又具有现代审美的服装。通过这种课程设计和实践,学生学习到苗族传统服饰的制作技艺,更重要的是理解了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学生的作品也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促进了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还能激发他们保护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将民族服饰的特色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传承与传播民族艺术

第一,讲授历史上的经典艺术作品,使学生接触并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从而提升对民族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例如,展示东晋顾恺之、南宋李唐、元代王绎、现代徐悲鸿的经典画作,让学生分析这些画作是如何反映社会背景和精神价值的。

第二,鼓励学生创作包含民族艺术元素的作品,不仅要让学生践行传统技艺,更要使学生对传统技艺产生现代审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还要学习如何将这些艺术形式融入现代语境,使之更具吸引力和时代感。

第三,美术展览和交流活动也是高校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通过开展此类活动来扩大民族艺术的影响力[2]。这种对外展示不仅能提高民族艺术的知名度,还能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欣赏和学习这些艺术的机会。因此,高校美术教学在传承与传播民族艺术方面起到桥梁和传声筒的作用,不仅可以传承艺术本身,还能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纽带。

(三)促进文化多样性与交流

高校美术教学在促进文化多样性与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提供一个展示和学习不同民族文化的平台,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学习世界各地的美术作品,学生得以从艺术的角度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性。例如,分享中国古典绘画或者中国书法艺术在西方国家的传播和发展历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还会增进他们对民族文化多样性和时代性的认识。美术教育的这种跨文化特性,可以激发学生创作出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作品,从而促進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在尊重原有文化特性的同时,探索不同文化元素的创新结合方式。此外,高校美术教育还经常组织国际艺术交流活动,如艺术展览、研讨会和工作坊。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还能够直接接触并学习其他文化中的艺术表达方式,这种文化间的互动和交流,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自信至关重要,也为丰富和发展世界艺术贡献了重要力量[3]。

三、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策略

(一)创新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在实现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融合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有效的课程设计应该围绕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融入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理论部分包括民族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占比30%,而实践部分注重艺术创作、技术训练、项目实施等,占比70%。通过创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为个人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做出贡献。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引入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以及文化背景。此外,项目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民族文化元素,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深化对文化元素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二)建立跨学科合作模型

跨学科交叉在美术课程教学与传承传统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跨学科合作,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学术领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视角,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例如,美术教学可以与历史、文学、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形成一个互补和丰富的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美术也成为理解和表达文化的一种方式[4]。在跨学科合作模型中(表1),每个学科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理解和探索民族文化的视角和方法。美术教学不仅聚焦于技巧和创作,还通过历史学科的融入来深化学生对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文学作为表达文化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的语言和叙事风格,社会学的引入则让学生可以从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理解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这样的跨学科合作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理解民族文化的平台。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方法,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的交汇点上获得新的知识和灵感,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成为具有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现实的学习体验。这种整合并不局限于课堂内部,更扩展到校外,涉及各种社区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和艺术展览。学校也可以与当地文化机构合作,如博物馆、艺术画廊等,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真实的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还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造灵感。通过与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的交流,学生能获取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为今后从事艺术创作和文化研究奠定基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实际的贡献。

四、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一所高校的美术系希望通过创新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现代美术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二)课程设计

课程被设计为70%的实践操作和30%的理论学习,理论部分包括民族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等,而实践部分着重于艺术创作和技术训练。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项目,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同时导师提供一对一的指导。

(三)教学方法

第一,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的民族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色。第二,合作学习。学生被鼓励在小组中协作,进行跨文化主题的艺术创作,促进团队合作和文化交流。第三,项目式学习。学生参与实际的艺术项目,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如何融合民族文化元素。

通过这种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技能,还能深入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他们的作品展示了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为他们未来的艺术创作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和文化素养,还能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为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未来,高校美术教育应继续探索和创新,不断提升其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培养出更多有能力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熊伟翔.高校美术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美术文献,2021(9):99-100.

[2]刘芳.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7):140-141.

[3]王明泰.试析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明日风尚,2018(20):260.

[4]李颖.分析高校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价值[J].科幻画报,2018(1):115-116.

作者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
论社区档案参与社会记忆构建的作用及路径
文化认同视野下太极拳的育人之道
论黎族题材小说中的自然意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基于文化共生视域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试论香港电影中的“九七情结”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