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描绘公园城市美丽画卷

2024-06-10陈明坤吕德星张佩玉

中国标准化 2024年9期
关键词:公园建设发展

陈明坤 吕德星 张佩玉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命题、国务院批复同意、三部委联合发文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创新实践,肩负着在全国探索建立公园城市建设标准的责任。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4〕16号),由成都市牵头申报的《公园城市建设评价指南》正式获批立项(计划号:20240012-T-469)。这将是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国家标准。

缘起:习近平总书记首提公园城市

《吴越春秋》记载:“筑城以卫君,造廊以守民。”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人与自然的演进史,理想城市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府新区时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同年3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再次指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個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同意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在四年公园城市建设实践探索的基础上,2022年1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指出成都要积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成果。同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探索建立健全公园城市建设细则、标准、地方性法规”。

新理念:公园城市建设的理论指导

“公园城市”提出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成都先行开展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实践探索,四川、山东、广西等省、自治区先后发布公园城市建设指引意见和试点方案,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苏州、青岛、咸宁等诸多城市提出公园城市建设目标,并出台指导意见、建设规划、行动计划等三十多项政策和技术成果,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对公园城市的理念内涵、方法路径及建设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目前,对公园城市的认知逐步趋同,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融合,生态生产生活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统一,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和绿色低碳转型的现代化城市。

新内容:公园城市建设评价指南

主编负责人介绍:《公园城市建设评价指南》2022年启动立项,历时两年获批,是首个立项的公园城市国家标准,对全国公园城市实践具有先导性和指引性作用。该标准将围绕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等内容,从绿色生态、空间形态、绿色宜居、绿色发展、现代治理5大领域,多层次、多维度构建公园城市建设评价框架体系,指引全国各地的公园城市建设。

新亮点:公园城市特征

本质特征

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畅通各方参与城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凝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全面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形态特征

蓝绿交织、城园融合。厚植绿色生态本底,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构建城园融合新格局、建立蓝绿交织公园体系。引导城市发展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价值,同时统筹城市空间分布、功能内涵、形态组织及规模拓展,加强城市色彩、建筑风貌、天际轮廓等设计,推动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嵌套耦合。

路径特征

多元共生、复合场景。依托绿色开放空间优化布局文体旅商设施,推动生态空间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区生活有机融合。以公园、绿道等绿色空间为载体,统筹生态、功能、景观、业态、活动组织等多维要素,营建多类型公园化的城市意象,促进新交流场所、新服务功能、新消费业态、新活动类型的形成。通过“绿色+”的方式,促使绿色空间系统与城市其他功能空间发生化学反应,创新“公园+”“绿道+”“林盘+”“森林+”模式,推动绿色空间持续赋能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

新价值:彰显公园城市综合价值

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

公园城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自然和谐相融为出发点,锚固区域生态本底,构建城市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锚固“双碳”目标实现,构建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融合格局,布局高品质蓝绿交织公园体系,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灾避险等。

伴随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高质量人居环境追求的日益增长,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及其表达形式逐步从自然生态领域向城市宜居宜业、现代治理等重要价值服务保障领域转变。公园城市生态价值不仅是生态环境核心价值,还因环境质量提升带来城市宜居、产业发展、创新集聚、人才吸引等多方面的派生价值。

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美学空间体验与游憩逐渐成为城市层面的大众文化与社会时尚。公园城市以美学观点审视城市发展,应对美学空间体验消费需求。公园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立蓝绿交织的公园体系,塑造城园融合的优美格局,形成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现代城市新意象。

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

公园城市作为融合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和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载体,融入自然、融入人文,推进人文场所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加深市民对绿水青山的感悟和对邻里亲情的向往。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城市历史文化为导向,强调文化自信、展示中国特色,拓展城市文化价值链条作用,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提高文化影响力和城市文化软实力,丰富公园城市文化的新时代内涵。公园城市的人文价值体现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营造多元文化场景、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等方面。

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

公园城市由单纯的经济导向转变为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的新型发展模式,把创新作为发展的主引擎,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激发公园城市活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深化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发展新业态、培育新消费、植入新服务。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加快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强化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更好地满足节能低碳与开放共享需要。同时,广泛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使城市治理与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相辅相成、高效协同。

健康宜人的生活价值

公园城市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努力方向,着力优化绿色公共服务供给,结合城市绿色空间设置高品质生活服务场所,让市民在公园中享有闲适市井生活与良好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健康宜人生活方式。

开放共享的社会价值

通过融合社会功能和自然系统以提供多样优质绿色开放共享空间,公园城市建设探索打造“共荣、共治、共兴、共享、共生”多维目标且系统集成的城市空间命运共同体,承载着人民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要素、多领域的美好期许。

新引领:公园城市建设实践

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经过6年探索实践,在理论创新、政策法规、技术支撑、建设评价和示范实践等方面已初步形成系列技术成果。

2018年2月,公园城市提出后,成都开始组建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和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目标,强化职能、深化合作、聚智借脑、着力创新,打造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平台、信息平台、合作平台、创新平台,聘请相关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组成顾问专家智库,支撑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引领创新、示范实践。

2021年12月,国家标准委批复成都天府新区开展全国首个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天府新区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为指引,以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公园城市先行区为总体目标,开展公园城市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以标准彰显公园城市丰富内涵,以创新示范打造公园城市全国样板,推动“中國式现代化公园城市先行区建设”与“国家标准化战略实施落地”双重使命落位。

按照“存量提升、增量创新”的思路,对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天府中央法务区、麓湖公园社区、天府永兴实验室等具备首创性和引领性的公园城市建设成果实施标准化赋能。贯彻“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理念,借力数字孪生技术,首创公园城市标准化数字孪生云端场景。现已初步完成10个示范场景营造,逐步呈现出体现生态本底、成效可感可及的美丽画卷。

成都公园城市标准化试点通过城市建设与标准化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实践,为全国公园城市提供全生命周期营建指引。以公园城市标准体系为路径,试点工作将公园城市所在地经验与实践成果转化为流程化的公园城市全生命周期“路线图”和“施工图”,为全国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以公园城市各级标准为方法,提炼规范、推广共享公园城市营建经验,着力形成公园城市各领域规范化、可操作的标准指引,指导全国公园城市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发挥公园城市“首提地”示范作用,持续为全国公园城市建设提供模式指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实现路径。

基于公园城市实践探索,成都形成一系列创新理念和实践成果,系统开展90余项课题研究,编制近百项规划、技术导则,出台《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连续举办公园城市论坛,发布《公园城市·成都共识》《公园城市—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公园城市·成都实践》《公园城市建设实践探索—以成都市为例》《公园城市指数》和《公园城市标准体系2.0版》等系列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开展了超大特大城市公园城市系列标准编制,在2023年中国质量大会上成功发布《公园城市公园场景营造和业态融合指南》《公园城市“金角银边”场景营造指南》《公园城市乡村绿化景观营建指南》《公园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公园社区人居环境营建指南》5项地方标准,目前成都在研10余项公园城市相关标准,将引领探索公园城市建设实践路径。

以公园城市标准化试点工作为契机,成都系统总结了公园城市五年来各条线先行先试的建设实践经验成果,为国家标准《公园城市建设评价指南》提供体系化、路径化的公园城市建设实践经验支撑。全面集成体现公园城市特质的理论研究、规章制度、技术指引、指标评价等理论成果,将公园城市理念从宏观方向性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建设指引、可量化的评价体系。输出试点工作公园城市各级标准编研经验,精准提炼公园城市建设具有全国引领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评价经验成果,为国家标准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未来:公园城市建设新探索

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理想追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实践探索,公园城市的实践经验对于山水人城和谐相融、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具有示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公园城市建设评价指南》的出台将推动我国公园城市建设步入标准化发展阶段,助力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充分彰显,推动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全面建成,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为全国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经验路径和示范样本。

城市标准化方兴未艾,接下来成都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不断诠释公园城市本质特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标准化相关重要论述为指引,吸纳高水平专家团队,系统开展标准领域的延伸研究,不断丰富诠释公园城市内涵和特质,以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引领未来公园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是持续推动标准体系迭代升级。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思考未来公园城市是什么、建什么、怎么建等问题,做好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形成契合公园城市建设实际,具有引领性和推广性的标准体系,持续引领全国公园城市建设同行者。

三是绘制未来标准化建设远景图。将以专题研究、实践创新为基础,围绕标准体系涉及领域,全面深入剖析新加坡、纽约、柏林、伦敦、上海等10个国内外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做法,形成面向未来的公园城市标准体系远景图,为公园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新路径提供全新视角,为全国公园城市建设提供最佳实践案例,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本文素材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提供)

猜你喜欢

公园建设发展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在公园里玩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