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单元视角 细化文本解读

2024-06-10姜明艳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课标事物文本

姜明艳

课堂教学的学科素养从哪里来?语文课堂的育人目标如何创生?一节洋溢着生命激情且风景独特的语文课是怎样孕育的?答案可能并不简单,但有一点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教师专业而深入的文本解读能力。可以说,教师的文本解读决定了课堂的模样,也催化着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把学生作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学历案,是围绕学习单元而设计的学习方案,是2022年版课标倡导“大主题”“大项目”理念下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学历案从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既关注单一知识点的教学,又重视学习内容的统整性,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构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并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以此来解读和分析文本,才能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情感到理性,由“建构”到“运用”,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这样的文本解读才是语文课需要的解读。

基于此,我们以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浅谈如何基于语文课程的标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在单元整体学历案的设计与开发中进行文本的解读与教学实践。

一、文本解读以课程标准为根

细读课标是提升认知、转变观念的前提。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因此,在2022年版课标背景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除了在文本解读中建构对一个单元“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理解外,还需要结合单元主题、内容和学习目标,对单元所属学习任务群作出科学判断。这样,教师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单元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还能够设计出更加合适的具有整合力、驱动力和发展力的单元核心学习任务,以确保有层次、有逻辑地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切实发展。

二、文本细读以单元整体为基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为单元导语,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课文。团队研讨之初,我们就想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下,从大单元出发,尝试打破单元课与课之间的壁垒,采用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按照“单元基础知识句段—单元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单元检测—学后反思”的思路,用6~7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基于这一想法,我们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整体分析。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的进一步提升,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纵观单元文本围绕课后习题、小练笔、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内容,全方位地训练和提升这一语文要素,体现了统编本教材在读写上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打通了读写融通的桥梁。

“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这一语文要素,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写一篇介绍国宝大熊猫的习作。从教材编排的体系来看,小学阶段与资料有关的习作一共有三次,还有两次分别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介绍一种事物”和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宝大熊猫”是这一训练序列中的一个节点,也是相应教学任务的起点。

三、文本落实以目标评价为源

对照2022年版课标,本单元归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根据两个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立足单元语文要素,结合任务群核心概念与具体实施,我们确定了如下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识记24个生字,辨析3个多音字,规范书写47个字和46个词语。

2.能够有感情品读关键句段,感受世界的美好与神奇。

3.学会作者从不同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方法。

4.学会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劝告。

5.学会整合信息,把事物介绍清楚。

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我们设计了评价任务,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可以作为收集学生关于学习结果的行为反应的检测项目,可评可测。

评价任务:

1.掌握本单元24个生字、3个多音字、46个词语。(教学目标1)

2.品读关键句段,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处,感受世界的美好与神奇。(教学目标2)

3.学习课文从不同方面将事物写清楚的方法。(教学目标3)

4.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尝试进行劝告。(教学目标4)

5.针对事物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并从几个方面准确地介绍事物;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内容。(教学目标5)

基于单元整体的解读,围绕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以“奇妙世界之旅”为单元主题,设计了结构化学习框架(见图1),使单元学习内容前后联结,形成整组融通,发挥单元统整合力。

最后通过单元作业检测和学后反思,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来关注学生学习的经历,帮助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中融会贯通,让学生学会“真”学习。

在单元整体学历案设计与开发中,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逻辑起点,在准确解读文本之后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搭建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新课标明确提出将思维能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要求教师由对单篇文学性阅读的过多关注转向各类学习任务群教學的平衡。而这其中的转变,首先要求教师具备文本解读、文本细读的能力,以贴合学情和目标的思维方式来解读文本,使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在解读文本中转化为用来具体指导阅读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让文本真正为学生真实性的学习和思维发展所用。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市高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课标事物文本
美好的事物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奇妙事物用心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