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与演奏风格研究

2024-06-10付淼

大观 2024年2期
关键词:钢琴艺术中国钢琴作品

付淼

摘 要:中国钢琴作品是钢琴艺术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我国音乐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有着独特的创作和演奏风格,可以提升听众的精神素养与内在品质,陶冶人们的心灵,对音乐艺术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与演奏风格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与演奏风格;钢琴艺术

钢琴是西方古典音乐文化最优秀、最著名的成果之一,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创作与演奏体系。19世纪中叶,钢琴传入我国。其凭借优美音色和旋律在音乐艺术领域广泛传承,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接纳,并逐步与中国文化深入融合。经过几代优秀作曲家的不懈努力和坚持,诞生了一大批中国音乐风格浓郁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中融入了大量中华民族音乐素材、音乐思维和音乐文化,加入了传统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以及调式等,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演奏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和魅力,具有显著的艺术影响力、感染力与传播价值,对我国乃至世界音乐艺术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变与分类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变

根据演奏技巧与特征的不同,可以将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变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10—1949年。在这一时期,中国钢琴作品虽然受到西方作品的影响和限制,以模仿为主,但是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比如赵元任在1915年发表的《和平进行曲》、贺绿汀在1934年钢琴比赛中的参赛作品《摇篮曲》《牧童短笛》等。第二阶段是1949—1976年,这一时期我国处于和谐、稳定发展阶段,钢琴創作环境较为良好,涌现了一批融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钢琴技巧的作品,如杜鸣心模仿西方“无调性”技巧创作的《练习曲》,对当时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三阶段则是1976年至今,我国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国力、国际贸易交流力度不断扩大,为中国钢琴作品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在这种背景下钢琴技巧与中国风格融合力度加大,极具研究价值[1]。

(二)中国钢琴作品的分类

按照融合内容的不同,可以将中国钢琴作品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以传统音乐为主的作品,如钢琴曲《梅花三弄》,其根据我国民间古曲创作形成;二是以民歌为主,典型代表作品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融入了陕北地区民歌的特征进行创编;三是结合民族器乐融合形成,典型作品为《百鸟朝凤》,由我国民间一首广为流传的同名作品改编而成,是传统民族吹奏乐器与钢琴融合最完美、最成功的范例;四是作曲家自主创作,这对作曲家能力与音乐素养要求相对较高,如《快乐的节日》等,这类作品数量较少,丰富与充实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种类[2]。

二、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

(一)融入民族传统乐器的音色

用钢琴技巧呈现民族乐器丰富多元的音色是中国钢琴作品创作风格最直观的体现。在中国钢琴作品发展过程中,大量作曲家充分利用钢琴的艺术表达能力,灵活运用钢琴技巧和技术,模拟笙、古筝、二胡、古琴、琵琶、笛子等常见民间传统乐器的音色,创作了一大批经典、优秀,值得全面传承的钢琴音乐作品[3]。例如在《二泉映月》钢琴曲的创作过程中,就呈现了二胡的音色;在《梅花三弄》钢琴曲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则基于钢琴艺术表现力丰富的特点,呈现了古琴典雅、深沉、古朴的艺术特征;在《十面埋伏》钢琴曲创作过程中,创作者立足原有的琵琶曲,用特殊的钢琴演奏技术和技巧模拟琵琶音色,呈现了琵琶滚、拂、轮指等各种技巧,进而使音符不断起伏、错落有致;在《百鸟朝凤》钢琴曲改编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模仿唢呐的音色,借助波音、滑音、颤音等,生动演绎了百鸟鸣叫的场面。由此可见,我国许多钢琴作品的创作者都基于钢琴的演绎功能丰富、音域宽广等特征,以极具特色、生动形象的艺术表达形式呈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乐器音色,为钢琴作品赋予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和意境[4]。

(二)融入传统民歌音色

民歌作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素材最主要、最关键的来源之一。我国传统民歌经历了一代代传承和创新,唱腔十分丰富,歌曲旋律节奏优美,意境意蕴浓厚,有着细腻的情感,为创作者创作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提供了广阔、多元的思路。在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大量融入民歌的音色,深入挖掘民歌的音色魅力以及音色特征,灵活应用钢琴表现手法展现民歌音色特征,创作出的作品极具民歌风格,这也是钢琴作品最显著的特色之一[5]。例如在《兰花花》钢琴曲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就吸收与借鉴了陕北传统民歌的音色和旋律,利用钢琴音乐技法进行了多声部改编。与原曲相比,钢琴曲适当缩减了音乐结构与内容,将民歌丰富多元的音色以及优美的旋律保留下来,并着重突出民歌情感以及叙事功能,塑造了生动形象的人物角色。在钢琴曲开始部分,基于民歌的抒情特征,创作者用细腻的手法呈现了大众熟悉的民歌旋律与节奏,旋律优美、音色干净;随着音乐的演奏,推进叙事,逐步过渡到主题语句,并引入钢琴变奏演奏手法,使音色更加内敛与含蓄;之后演奏速度越来越快,配合重音,呈现了人物内心的焦躁不安;最后在结尾,将民歌低沉的唱腔与悠长延绵的音色整合,使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又如《小河淌水》,其是由云南民歌改编而成的钢琴曲,融入了云南地方民歌优美的音色和旋律,音色更加悠远。可见,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充分萃取和提炼了中华民族传统民歌艺术的精髓和内容,使钢琴作品风格更加丰富。

(三)融入传统民族音乐曲式结构

与西方音乐作品相比,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作品追求对称、工整的曲式结构,这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最主要、最显著的风格特征[6]。在中国钢琴曲的创作中,这种曲式结构特征也被大量创作者融合应用,使钢琴作品的曲式结构呈现出对称工整的特征。例如在《阳关三叠》钢琴曲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就将原曲结构进行整合,采取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的表达方式,展现作品背后隐藏的情感与信息。再如《多耶》的创作者在创作时,大量参考了中华民族传统打击乐合奏形式、表现形式,如“金橄榄”“鱼合八”等,此类递增或者递减的趋势结构,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音乐的特色。

(四)融入传统五声调式

五声调式主要是指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当中常用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调,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经常见到创作者以五声调式为基础,整合应用西方音乐文化当中的复调、和声,如七声调式或者六声调式[7]。例如钢琴曲《牧童短笛》就整合了我国多个民族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精妙绝伦的民族风格。整首曲目将西方与中国传统曲目当中的调式结合,包括复调、和声等,全曲共分为三个段式,其中第一段从第1小节开始,到第24个小节,为4/4节拍,采用“对比并置的自由式二部对位”的艺术手法,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第二段通过五声调式相互交替与融合,打造出一种清新、和谐、稳定的民族风格,体现出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美;第三段整合使用复调的手法,并且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引入“加花变奏”艺术手法,使曲目音色极具民族风格。

(五)融入传统民族音乐美学特征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大部分都是由传统乐曲改编而成,在审美与情感基调上也融入了传统民族音乐美学特征。我国传统音乐有着十分突出的美学价值,经过大量的改编和润色,在民间得以长久流传。因此,此类经典、优美的传统民族乐曲可以充分体现我国音乐文化审美观念、审美品位。在钢琴音乐改编与创作的过程中,自然会充分传承和运用审美理念。例如在《霓裳羽衣曲》《梅花三弄》等钢琴曲的改编过程中,创作者就保留了传统民族音乐古朴、高雅以及悠远的艺术特色和审美品格,并利用钢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使传统音乐具有更加多彩、绚丽的审美特色,使钢琴音乐作品真正成为传统音乐文化审美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之一。

三、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一)演奏旋律

旋律是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直观体现,也是钢琴演奏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钢琴作品有着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这种风格使旋律更加优美流畅,为中华传统音乐旋律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助力。在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旋律是“流动、横向”变化的,变化的轨迹大部分是“线状的轨迹”,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传承了这种旋律特征,因此其演奏旋律也有“线状音乐特征”。例如在赏析《平湖秋月》钢琴曲时,人们能够直观、深刻感受到“线状音乐”具备的特征。创作者在创作这一首钢琴曲时,保留了原曲目的音乐旋律,并适当引入和声,丰富与优化了原本的单线条曲调,使整首曲目呈现朦胧感、旋律更加优雅,使听众聆听时可以感受到中国音乐的韵味。再如在《梅花三弄》钢琴曲中,创作者整合使用传统音乐线性旋律和多种“织体”,使音乐旋律如同线条一般。总的来讲,中国钢琴作品之所以深受听众的喜爱,除了钢琴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立体感之外,钢琴曲旋律的“线性特征”也是主要原因,二者相互整合,使中国钢琴作品旋律更加美妙。

(二)演奏节奏

中国钢琴作品会大量借鉴和参考戏曲音乐,因此节奏相对较为自由,有着良好的弹性,比较喜欢选择散拍子,在演奏时需要灵活处理音乐的节奏,避免按照乐谱当中的拍子机械呆板地弹奏。通过自由演奏,可以为听众带来良好的审美意象,例如《北风吹》钢琴曲,在演奏引子阶段,演奏者需要尽量使用散板板式,结合自身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根据节拍自由处理节奏,模拟长笛的音色,使听众可以联想到雪花纷飞的优美景色。

(三)演奏情感

在中国钢琴作品演奏过程中,情感表达是最关键的部分之一。中华民族擅长使用音乐表达情感、传达情感,在进行钢琴音乐作品改编创作时,大部分创作者都将这一风格保留下来。在演奏时,演奏者必须注入情感,向听众传达情感,使听众可以与演奏者、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例如郎朗作为著名钢琴家,在演奏《黄河》这一首钢琴协奏曲时,就将作品情感与自己的情感整合,用以情带声的手法传达民族情感,使这一首钢琴曲立意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本质上分析,在中国钢琴作品演奏过程中,情感表达是常见的演奏风格,是艺术思想精神与传统音乐美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

(四)演奏意境

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比较关注意境,要求作品能够具备神韵,达到传神写意的目的,为听众塑造良好的音乐意境,体现音乐的内在审美意趣和文化内涵。从意境层面分析,在创作中国钢琴作品时,许多创作者都有意識、有目的地融入传统音乐的意境特征,整合自身生活经历和哲学思想,使作品在意境层面极具特色。因此,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意境也是演奏者必须重点关注与掌握的要素,演奏者需要灵活运用气韵,将意境塑造作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和技巧,融合情感与意境,提升钢琴作品演奏艺术审美境界。在这一过程中,听众能够深刻感知中国钢琴作品当中隐藏的情境美、文化美与情理美等,感受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风格特征,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钢琴音乐表现的异同。其中民族音乐作品当中的装饰音、转音、留白等技巧,都可以为作品赋予独特的意境。例如在演奏《平湖秋月》钢琴曲时,其中一部分需要用左手弹奏曲子的主旋律,右手的分解和弦则是装饰音,配合左手旋律,描绘出如诗如画的湖光月色,使和声更加华美、明丽和丰满。

四、结语

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与国外乐器深度融合的重要典范,与其他国家钢琴作品相比,极具中华民族特色,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其中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民歌与乐器的音色、传统音乐的调式结构与美学特征,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格,在演奏时需要从旋律、节奏、情感以及意境等出发,充分展现中国钢琴作品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沈佳音.试论中国传统戏曲音乐风格钢琴作品《皮黄》的创作特征及演奏诠释(下)[J].艺术教育,2021(7):76-79.

[2]卜莉.探析中国钢琴作品之特色与风格:以黄安伦《序曲与舞曲》为例[J].北方音乐,2017(18):246-249.

[3]郭红喜,严艺.琴笛互融 相得益彰:《十二月菊花》中的钢琴创作探析[J].大连大学学报,2021(1):100-105.

[4]梁鹤.民族视角的钢琴演奏风格探析:评《中国现代钢琴作品创作特点及演奏》[J].中国教育学刊,2020(9):138.

[5]郭颖.融媒体时代编辑记者如何转变新闻报道的策划意识[J].新闻研究导刊,2020(2):145-146.

[6]高嘉敏.中国钢琴作品《夕阳箫鼓》在创作与演奏技巧方面的特殊性[J].艺术品鉴,2019(35):322-323.

[7]郑尧.中西结合的典范:论钢琴曲《夜巷》的创作特征及其演奏[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5):101-108.

作者单位: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钢琴艺术中国钢琴作品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论钢琴艺术与中国民族韵味的相互融合
论钢琴艺术情感体验
储望华钢琴改编作品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浅论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音乐意象
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音乐元素解析
浅谈中国钢琴作品中踏瓣的运用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朱晓玫钢琴艺术风格论研究
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底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