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公共关系课程综合体系的构建探索
2024-06-10郑阳恒
郑阳恒
摘要: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高等教育需要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本文从创新创业教育视角探讨了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构建与实践,分析了课程内容更新滞后、缺乏实践环节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综合体系的策略,包括整合与优化课程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总结了主要发现和实践成果,探讨了对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改革的贡献和意义,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关系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与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1]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广与深入,如何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公共关系学》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将 《公共关系学》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前,《公共关系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与学生实际需求的契合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课程内容往往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同时,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也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发挥,也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分析当前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要求,构建一个既能够满足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需求,又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 《公共关系学》课程综合体系。[2]这一研究不仅对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公共关系学》课程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课程现状分析
在當前高等教育体系中,《公共关系学》课程扮演着培养学生公共关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重要角色。然而,通过对多所高等教育机构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课程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公共关系学》课程在多数高校中仍然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侧重于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的传授。虽然这为学生提供了公共关系领域的基础知识,但缺乏与当前社会发展、新媒体技术等相关的内容更新。
就教学方法而言,目前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仍广泛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限制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交流的机会。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公共关系学科的实际应用,也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从学生反馈来看,许多学生表示,现有的 《公共关系学》课程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满足他们对于实践技能提升的需求。学生普遍认为课程较为枯燥,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此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现代性和前瞻性也提出了一定的质疑,认为课程应更多地涉及新媒体技术、数字营销等现代公共关系实践的内容。
综上所述,虽然 《公共关系学》课程在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在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满足学生实践需求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也制约了公共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3]因此,对 《公共关系学》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和优化,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 《公共关系学》课程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明显识别出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更新滞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公共关系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 《公共关系学》课程内容仍停留在传统理论和技能的教授上,缺乏对新兴公共关系策略、数字营销、社交媒体管理等内容的覆盖。这种滞后性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掌握公共关系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能,影响其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2.缺乏实践环节。公共关系学科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当前,《公共关系学》课程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教师在讲授中往往注重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几乎没有实践或很少实践。同时,《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师没有系统地接受公共关系学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学生只能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造成学生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相脱节,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3.教学方法单一。尽管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多样化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但在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讲授法仍然占据主流。这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降低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习的趣味性。
4.学生参与度低。由于教学内容的滞后性、缺乏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导致学生对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普遍不高。学生在课堂上采取被动接受的学习态度,缺乏积极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动力,这不仅影响了学习效果,也降低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5.评估机制不完善。当前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评估机制大多依赖于理论考试和论文,缺少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评估。这种不完善的评估机制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提升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就必须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改革,包括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完善评估机制等,以适应当代公共关系领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对公共关系专业人才的期待。
二、《公共关系学》课程综合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理论基础
为了有效解决 《公共关系学》课程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一个适应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综合体系,本文基于多学科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一套构建策略。这些理论基础涵盖管理学、教育学、传播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为课程综合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1.管理学理论基础。管理学中的战略管理理论为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内容更新和结构优化提供了指导。通过将战略管理理论应用于课程体系的构建,着重于课程目标的明确、课程内容的系统规划以及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确保课程体系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2.教育学理论基础。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教学改革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探索和实践活动主动构建的。[4]基于此理论,强调 《公共关系学》课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提倡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构建知识,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3.传播学理论基础。鉴于 《公共关系学》课程与传播领域的密切关联,本文吸纳了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特别是新媒体传播理论。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注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和社交媒体管理技能的培养,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公共关系工作的新要求。
4.心理学理论基础。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动机理论,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即时的反馈和鼓励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构建策略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体系中贯穿创新创业的思想、理论以及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框架,并在两者间构建起联系,使两者不再彼此孤立而是有机融汇。在 《公共关系学》课程综合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基于课程内容的独特性,提出了以下五项具体的构建策略,旨在更好地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1.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对现有 《公共关系学》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剔除过时的理论知识,引入新媒体传播、危机管理、品牌建设等现代公共关系实践相关的内容。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市场调研等方式,增加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2.教学方法的创新。摒弃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迫切需要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因此,可以结合当前社会上热门的公关案例进行讲授,用实际生活中的公关例子教育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与企业和公共关系实践机构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项目实践的机会。通过参与真实的公共关系项目,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5]同时,校内外的专题讲座和工作坊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视野拓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在2014年9月被提出后,便被内化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融入高等教育。许多高校的公共关系专业和新闻传播专业也开始尝试不同的创新创业教学方式。其中,创新创业大赛日趋成为有效的公关实践教学手段,在创新公关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学生能力的多维评估。改革传统的评估体系,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多维度评估机制。除了理论考试,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估。通过公关策划、小组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5.持续的课程反馈与优化。建立课程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持续的评估和优化,确保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变化。
上述策略旨在构建一个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强调实践教学、能力评估全面的 《公共关系学》课程综合体系,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公共关系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 《公共关系学》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综合体系构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解决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更好地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为改善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国的管理学对西方学术有一定的依赖性,中国公共关系研究不是排斥西方公共关系学,而是要对西方公共关系理论进行反思、重估、批判和超越,这是新文科建设中公共关系学者必须承擔的使命和担当,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需求,在学习借鉴西方研究成果的同时,未来的研究更应立足本土,关注技术的融合和应用。要研究如何将这些先进技术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要加强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国际化建设,通过引入国际案例、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其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要探索一套有效的课程内容动态更新机制。这一机制应能够确保课程内容保持时效性和前瞻性,及时反映公共关系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要探索更多创新的学习方式,如混合式学习、在线学习、微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同时,研究如何通过这些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要继续探索更加科学和全面的评估与反馈机制。这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课程满意度和能力提升等多维度的评估,以及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系统,促进课程的持续改进和优化。通过对以上方向的深入研究,未来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将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趋势,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公共关系专业人才提供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黄佩璇.“双创”背景下本科院校公关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学赛联动模式为例[J].公关世界,2021(09):39-41.
[2] 张莉,李晓宇,赵雨晴,等.公共关系学科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启示:基于30所海外高校的分析研究[J].国际公关,2023(15): 53-56.
[3] 郎群秀.公共关系学一流课程建设若干思考[J].公关世界, 2021(09):22-26.
[4] 张莉,李晓宇.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J].国际公关,2023(06):191-194.
[5] 黎敏.创新创业教育融入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高教学刊,2020(28):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