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2024-06-10黄栋晨丁航万嘉焱赵世杰王睿顾
黄栋晨 丁航 万嘉焱 赵世杰 王睿顾
摘要: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是当前老龄化加剧背景下进一步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我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资金缺乏、养老认知不足、社会支持体系碎片等问题。本文以苏州市莫舍社区为样本,从社区设施和服务、安全和无障碍环境、健康服务等角度了解老年友好社区建设情况,总结该社区为老工作的实践措施,发现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志愿者队伍配备不足、高成本养老资源稀缺等问题,并提出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针对性对策,旨在为提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质量,优化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提供建议思路。
关键词:老年友好型社区;个案调研;实践措施;问题;对策
截至2021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5亿,占总人口18.1%。其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已超过3 000万。根据联合国相关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77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34.9%。中国将面临极为严峻的老龄化考验。[1]
人口老龄化进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由生育率下降推动的阶段,由于少儿人口数量减少和比重下降抬升了老年人口的比重,即 “低部老龄化”;二是由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快速增长推动的阶段,即 “顶部老龄化”。[2]苏州市1982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全国人口老龄化较早、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何艳、张斌指出,由于近30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开始同时夹击,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相当快。[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苏州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6万人,占16.9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9万人,占12.44%。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3万人,占比提高4.2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70万人,占比提高3.9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苏州政府为积极应对养老问题,探索了多种便于在地化养老的举措,如 “社区+物业+养老”“15分钟养老服务圈”等,从多方面着手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2023年8月4日,苏州市政府召开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发布 《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 “优化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落实养老服务设施保障;推进适老化环境建设,持续推动老年友好社区建设和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在社区养老的进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4]
2021年3月,苏州开始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老年友好社区是指专门为老年人设计和运营的社区。通过提供适配老年人需求的住房、社交活动、医疗服务、日常生活支持等设施和服务,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与普通社区相比,老年友好型社区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关注点。老年友好型社区强调的是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理念,这种综合性养老模式可以让老年人在得到必要的关怀和照料的同时,也能够参与社区的活动和社交,避免孤独和社会隔离问题,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个体差异和需求变化,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照顾压力。[5]
一、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个案实践
(一)个案选取
莫舍社区前身是莫舍村、张宅村,2004年拆迁安置后形成了如今的莫舍社区,类型是村改拆迁社区,这是莫舍社区的特色。该社区有自主运营的集体产业,通过合理化运行集体产业,每年获取的资金部分将作为社区专项资金投入给为老事业,让社区的长者能够老有所享。
莫舍社区的老龄化程度较高,截至2023年6月,现有户籍居民3 860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952名 (占总人口的24.6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超过140人,独居老年人10人。随着老年人数不断上涨,社区主动承担了一部分养老责任,辖区内配备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夕阳红俱乐部、多功能活动室等20个 “活动微基地”,定期组织举办敬老爱老助老慰老活动。
2021年,莫舍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属吴中区首家,在此之前,社區就已经在为老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讨论莫舍社区的养老服务建设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个案实践:莫舍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1.莫舍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实践措施
社区养老是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介于老年人家庭照顾和老年人机构照顾之间的老年人照顾方式。[6]2021年以来,莫舍社区自筹资金并争取上级部门资金共计284万元,用于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和人文环境,以 “五个一”聚力构建社区为老服务新格局。
(1) “生活+人文”同框,坚守品质织密 “一对环境网”
打造适老生活环境,对老年人居室进行适老化改造,增设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道路绘制彩虹线实行人车分流,搭建银龄议事平台 “莫舍好声音”,做到 “有事要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
(2) “质量+数量”同频,厘清规划形成 “一张服务表”
通过项目化运作、品牌化推进,确保服务质量与数量同频同质同优。定时定点向辖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生活服务等五项服务。打造 “生命图书馆”,以 “人”为 “书”,建立书画、悦读、文娱三大社团,推动开展书画培训、“代际悦享”,实现了老年人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双重满足。
(3) “他助+自助”联动,优化体系打造 “一个助力圈”
重视 “链式科技助老”,依托 “莫舍拾光”小程序和智慧党建平台标注老年人信息,构建 “1+X”区域党建联盟体系。重视激发和凝聚自治力量,建立 “银龄智治”和 “银龄互助”两支志愿队伍,助力社区治理。
(4) “红利+幸福”并存,链接整合好 “一盘共享棋”
结合社区集体经济和老年人再就业两大难题,成立盛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老年人在家门口 “再就业”,实现了老有所为,进一步提升自身价值。社区集体经济 “反哺”养老服务,每年投入15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实现了红利共享式互助提升。
(5) “预防+保障”并重,绷紧责任筑起 “一道生命线”
坚持人防与技防并重,全力打造家门口的 “生命安全圈”。用好老年人习慣的 “老办法”,建立广播站,老年人坐在家中就能知晓各类重要通知。
2.莫舍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现状
(1)社区物理环境建设方面
莫舍社区资金充足,各项活动主要由政府投资和社区自身资金储备支撑,同时,随着政府进一步下放职能,给予基层社区更多发展空间,莫舍社区能够为老年人供应完善的养老护理设施。主要表现为:第一,提供医疗和护理设施,设置托养室和健康工作站,确保社区内设有医疗中心,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必要的医疗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医疗护理服务;第二,建设康复设施,设立健身房、舞蹈房,帮助老年人维持身体健康和促进认知功能;第三,建立书画室、多功能厅等社交和娱乐设施,举办各种文化娱乐节目,如开展 “舌尖上的莫舍”、组建民俗传承手艺队等,组织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集体看电影,或开展学跳手指操等一系列简易且有趣的活动,促进老年人之间的社交互动和丰富生活;第四,在公共场所进行适老化改造,提高社区服务与老年人居住及出行的匹配度。
(2)社区人文环境建设方面
高龄老年人服务方面,针对81周岁以上老年人,社区会提供工作日每周一到每周五的午餐送餐服务,由社区食堂阿姨专供,可以根据老年人口味进行调整餐食。此外,每逢传统节日,社区会免费送粽子、年糕、月饼,提供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福利。年底会根据不同老年人的年龄发拜年红包,为社区户籍中80周岁的老年人举办集体生日庆祝活动,订集体蛋糕,当地民政局、社区会送伴手礼,通过多个项目提供老年文娱方面的服务。
老年教育方面,为满足老年人的书籍阅读需求,莫舍社区与吴中区图书馆达成合作,建立特色书屋,为老年人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莫舍社区通过物理设施建设和人文服务的提供,满足了老年人在居住、医疗、护理和社交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日间托养室空置率高
调研发现,社区的日间托养室空置率较高,老年人更倾向于在社区提供的空间内休闲活动,而不是被照顾。访谈了解到,老年人在经济困难、身体不好、心情不好和家里有重活时最希望找子女帮助,老年人对子女的依靠心态主要是一种实质性依赖,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与子女存在代沟,沟通上有一定的困难。养老服务行业正快速发展,但大部分养老机构面临老年人 “住不上、住不起、住不好”的现象。传统的居家养老功能正在减弱,自我养老的独居生活安全性不高,机构养老提供不了老年人所需的邻里关系。而社区养老吸收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长处。但受传统思想影响,老年人及家属对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高,社区服务停留在吃喝玩乐的浅层活动,导致社区托养室无法高效率利用而闲置。
(二)缺乏专门的老年服务志愿者队伍
莫舍社区送餐上门服务人员配备不足,送餐上门服务对象只考虑81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忽略了其他年龄段有需要的老年人。主要原因在于各个年龄阶层老年人需求多样,而社区日常工作繁重,参与养老服务的人手不足。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志愿者通常为社区工作人员和临时性的社区热心居民,并没有专门的志愿服务队伍,且由于老年服务的特殊性,志愿者也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只能将有限的志愿者资源用于为社区中的超高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不能覆盖到全体老年人。
(三)高成本的养老资源稀缺
莫舍社区内有由苏州瑞颐医院运营的日间照料中心,医院为社区部分老年人提供了智能手环,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老年人如果突发身体状况,手环能反馈到终端,便于及时施救,手环还有紧急呼救系统,老年人能通过手环紧急呼救子女。智能手环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一致好评。但瑞颐提供的智能手环目前只有20只,只能优先满足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低能老年人,其他普通家庭需要通过预约的方式排队获取。社区现阶段能提供的医疗资源也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社区目前是无法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的,如果子女有需求只能通过购买相关的护理服务进行日常照料。
(四)缺乏专门的为老协调机构
目前,莫舍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供给主体主要有社区、政府主管部门如民政系统、商业养老机构、老年人子女,国家、市场、家庭三方构成典型的福利三角。这些主体都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但他们提供的服务有部分重叠,或者有些服务是非必需的,供给主体多是各自行动,缺乏统一的调度。[7]
(五)为老工作宣传力度不足
莫舍社区虽然设立了 “莫舍拾光”微信小程序,但社区媒介宣传不到位,推文浏览量少,浮于形式。低质量的宣传不利于为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信息不流动。缺乏足够的宣传,居民和老年人可能不了解社区为老服务的具体内容和可用资源,这会导致老年人错失一些有益的服务,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二是服务利用率低。缺乏宣传可能导致服务的利用率较低,因为老年人不知道服务的存在或不清楚如何获得,这可能使社区为老服务的投资和资源浪费,同时也无法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三是社区参与度下降。不足的宣传可能减少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包括志愿者、服务提供者和居民自身。社区为老服务通常需要社区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宣传不足可能减弱这种社区动力。四是服务不足。宣传不足可能导致社区为老服务的提供者无法吸引足够的资源和人力,从而限制了服务的范围和质量。老年人可能缺乏多样性的选择和高质量的服务。宣传力度的不足难以引起社会的关注,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吸引。对此,社区要树立品牌意识,有效发挥媒介短平快的输出作用,强化媒介对社区服务的聚焦度和曝光度。
三、完善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社区、子女、老年人之间的沟通桥梁
可由社保经办机构协助当地社区进行国家相关养老政策及社区养老知识的普及,告知老年人及其子女社区养老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完备的养老设施以及医疗保障措施为减轻子女看护老年人的时间压力并补上子女缺失的养老知识。邻里式养老满足老年人较为熟悉的轻松的社交需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老年人社区养老的安全感。
要增强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之间的连接度,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建设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以发挥社区养老模式的地缘优势和情感优势,激励和带动老年人迈出家门,进入社会和其他老年人共享社区养老的精神抚慰功能,让更多服务主体加入其中,从而充实社区养老的文化内涵。
(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
相关政府部门可积极探索老年服务领域人员激励政策,强化 “老有所为”思想,鼓励一些具有劳动力的老年人从 “被服务者”转为 “服务者”,发挥余热。也可引入社区实习生,与学校或培训机构合作,吸引学生到社区进行实习,提供一些补贴或奖励以激发积极性。在实习期间培训他们相应的服务技能,为社区服务积累人才资源。建立多级服务体系,分层次、分专业组织服务,让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承担相应的工作。
建立外部合作关系,与其他社区、组织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分享资源和人力,互相支持。在有特定需求时可以相互借调人力资源,共同应对突发情况,打造完善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
(三)探寻开源节流新方法
社区产业带来的资金始终是社区养老的主要资金来源,长此以往,社区养老缺乏自身驱动力。对此,社区养老要积极发掘内在潜能,适时举办书法、手工等活动,将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转变成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资金来源数额不固定,可变性强,社区养老也应当做好资金的统筹。
相关设施在建设前可先调查老年人的意愿,对老年人接受程度低且可替代性强的设施,可以不支出或提供替代性服务。[8]在一些设施建设后,根据老年人的接受情况调整规模,拒绝虚假繁荣、盲目扩大规模,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四)制订合理的资源分配方案
除了开源节流获取资金以外,合理的资源分配也十分重要。必备的服务及物品提供不可或缺,在保障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同时,对于免费有限的智能手环和医疗服务提供,可以根据本社区老年人的年龄分布、家庭成员结构、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老年人养老金多少等多个维度,制定符合本社区的标准,选出享受该资源的老年人,对其他老年人要做好相关告知原因及安抚等工作,同时提供购买渠道,以满足本社区的智慧养老需求。[9]
(五)打破各主体壁垒
各行政部门与社区加强沟通,明确各部分职责。社区根据自身情况需要和现实情况与相关养老企业进一步调整合作计划,再将完整的社区养老相关情况告知子女,与子女分清责任划分。同时在人员调配上,各个主体也应当给予支持,保证相关服务的稳定提供。[10]
(六)构建社区宣传网络
社区为老宣传工作通常涉及信息传递、宣传渠道和参与度等多个方面。应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期望,开展市场调研,明确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和支持。基于调研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确保信息传递更加精准。同时明确宣传目标,如提高服务利用率、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等。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宣传计划。寻求多渠道宣传,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包括社交媒体、社区广播等,广泛传播为老服务信息。
重点建设建立社区网络,包括社区网站、在线社交平台等,方便老年人获取信息和参与社区活动。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发布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组建线上宣传阵地的同时,大力提升线下宣传力度,加强志愿者宣传培训,莫舍社区依赖志愿者提供服务,对志愿者进行宣传培训非常重要。他们需要了解如何传递服务信息、如何与老年人进行有效沟通以及如何解决老年人可能遇到的问题等。除了志愿者宣传外,老年人本身就是线下宣传的渠道,开展口碑营销,通过老年人的亲朋好友口口相传,积极推荐社区的服务。
建立收集反馈机制,定期收集老年人和参与者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满意度和需求变化。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宣传策略,使宣传更加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通过综合利用以上策略,社区可以增强为老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的参与度,确保他们能够充分了解并享受社区为老服务。
四、结束语
老年友好型社区通常包括住房选择多样、易达性良好的基础设施、医疗和健康服务、社交互动机会以及文化娱乐活动。这些特征旨在提供老年人所需的支持,以维持他们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调研结果显示,莫舍社区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居民的生活需求,住房设施的适宜性、社交互动的机会、健康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都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外,老年友好型社区还提供了社会支持网络,帮助老年人在退休后保持社会联系。这种社区模式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需求。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成功实施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以确保老年人能够享有健康、快乐和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唐佳祎.苏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运行现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2.
[2] 张红凤,王逸翔.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交互影响与空间溢出[J].山东社会科学,2023,335(07):98-106.
[3] 何艳,张斌.苏州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13(05):67-70.
[4] 苏州市人民政府网.苏州市出台实施意见 到2025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EB/OL].[2023-08-04].https://www.suzhou.gov.cn/szsrmzf/szyw/202308/b67647f848ac431190ab7e64331acf5.
[5] 周亞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与完善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3,14(03):39-41.
[6] 史柏年.老年人社区照顾的发展与策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01):101-104.
[7] 方雪涵,吴丽丽.老年友好社区:发展困境与纾解路径[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03):43-48.
[8] 马玉卓.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友好社区的探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1.
[9] 张春燕.智慧养老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老年友好型社区构建的研究[J].国际公关,2023(14):83-85.
[10] 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