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
2016-11-25毛玉艇
毛玉艇
摘要:要想增加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从重视课堂导入,做好课堂与课间的过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知识的丰富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注重教师的个人魅力,建设活跃的课堂气氛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实践措施;知识与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22-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强调兴趣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我们在加强知识性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增加历史教学的人文性,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重视课堂导入,做好课堂与课间的过渡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在课堂开始时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进入深度理解课堂内容的状态,有利于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保持高度注意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初中历史教师对此环节的认识不足,不能正确认识此环节的重要性,课堂导入流于形式,内容生硬,缺乏必要的转折与过渡,导致学生迟迟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为此,教师需要重视课堂导入,提高课堂导入的生动性与科学性。例如,教师可以以温习与该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识来完成课堂导入,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记忆力,能够快速积极响应教师的提问,为构建师生之间的高效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还可以与相关的历史事迹、历史事物来导入。以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例,教师可向学生展示鸦片的制作过程、吸食鸦片过量的危害,进而引申到鸦片大范围流通对于国民身体素质、国家财力的危害,进而理解当时虎门销烟的必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相关毒品,如海洛因、冰毒等的危害,告诫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体现历史教学"以史为鉴"的教学宗旨。再如以青铜器为例了解商周时期的青铜制造业,以唐三彩为例了解唐代文化的丰富等等,增加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知识的丰富度
课堂本身是否生动有趣,是决定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的教学重点当以课堂为重心,以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不少学生反映初中历史课枯燥无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有的历史教师照搬课本,较少引申发挥。而这本部分内容学生已经提前预习,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较为熟悉,而教师又难以提供新的知识资源,再加上课本上的知识过于理论,历史背景也相对简化,学生难以调动相关的知识储备,这对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建立历史知识体系十分不利。因此,教师要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能够提供课本所没有的知识,如相关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的评价、意义等等,增加知识的丰富性,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解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善于吸收其他历史知识,将课外知识与教材相结合,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在丰富学生见识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切忌不要因为盲目追求丰富性,导致内容过于驳杂,反而模糊了教学重点,最终影响了教学质量。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因为历史知识的理论性较强,个别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口头讲解的教学方式,而对教学工具不甚重视,实际上,教学工具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好的教学工具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使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笔者建议,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例如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大纲、相关的历史文物资料、音像资料等等,提高知识的直观性与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还可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一个个的问题,切入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问题的设置要讲究难度分级,充分考虑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所设置的问题还能够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的设置还要具有开放性与创造性,便于学生展开思维与想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答能力。再如,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共同构建历史知识网络图,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解释某一历史现象是如何发生,并具有哪些意义与影响,并将知识网络利用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忆。
4.注重教师的个人魅力,建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对于课堂的软文化环境建设,我们也应当引起相关的重视。教师不仅是课堂内容的设计者,也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关注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有着重要影响,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学生对此门课程的认知,并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笔者留意到,个人魅力较高的老师,其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生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因此笔者建议,教师要加强个人对自我魅力的修养,打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例如,就仪态方面,坐姿端正、衣着整齐简练,符合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规范,吐字清楚,思维清晰,以便体现历史的逻辑性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态度要认真负责、温和可亲,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教师,并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民主平等的精神,避免"填鸭式"教育,恢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就学习中所出现的困难提出疑问。此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对自我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价,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反思,在不断磨砺和改进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术修养,并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影响,体现"身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追求。
总而言之,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探索提出了以上几点要求,分别就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的个人魅力展开论述,希望对同仁有所启发与帮助。当然除了以上四点,就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很多可供探索的实践措施,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