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权教授运用王氏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临证经验
2024-06-10曹雪盼周开心王金权
曹雪盼 李 轩 周开心 王金权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晋中医院,山西 晋中 030600
痛经是当代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可以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其中原发性痛经是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也称为功能性痛经,占痛经人数的90%以上,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出现周期性疼痛,或伴有头痛、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1],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和工作。西医学认为痛经的病因主要与经行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的升高有关,治疗以口服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口服避孕药为主[2],短期内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不适症状,患者长期服用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对于治疗痛经有着自身独到的优势,无明显不良反应,且疗效显著。
三晋王氏妇科流派起源于北宋,久盛于三晋,迄今为止流传近千年,薪火相传二十九代,在治疗妇科经、带、胎、产等方面的治疗特色和经验方药享誉医界[3]。三晋王氏妇科流派第二十八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金权教授,在历代前辈的经验之上又进一步临床验证40余年,认为该病的病位在胞宫,与脾肾二脏及冲任有关,往往好发于经期及其前后,且经期尤重,病程日久往往呈现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阳虚为本,湿瘀互结胞宫,冲任不调为标,病机为脾肾两虚,冲任失调,湿瘀互结。笔者总结王金权教授临床理论与实践经验后,现将其分享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脾肾两虚,冲任受损为本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女性的经、带、胎、产、乳有着密切的关系,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4]的学术观点,强调了脾胃对人体的重要性。《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5]39脾胃运化功能失司,则气血无以运化,女子以血为先天,而脾虚无以产血,无血则女子无以养,冲为血海,任主胞宫,冲脉空虚,胞宫得不到濡养,随出现月经不以时下,推迟或闭经,月经色淡量少等症状。《素问·举痛论》提出:“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5]64气血不荣则痛,发为痛经;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及……”[5]1肾脏在女性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决定月经的初潮,怀孕及生产,精为化血之源,若肾精亏损,则冲任失养,胞宫虚寒,可致行经腹痛。王金权教授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生活压力增大,日常作息不得有节,饮食无度,是导致女性脾虚肾精亏虚的重要因素。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与胃经交汇得后天滋养,又与肾经交汇得先天之煦濡,任脉为“阴脉之海”,总领一身之阴经,足三阴经与任脉相交于小腹,所以脾肾亏虚必会引起冲任二脉失调,是引起痛经的根本原因。在临床上治疗以健脾益气,补肾益精为主要原则,脾胃健运则气血充足,肾精充盛则胞宫不寒,冲任得养,胞宫行经血以时下,痛经自除。
1.2 瘀血阻滞,水湿内结为标 脾主运化,脾虚则水谷精微无从而生,而水湿之邪内生,弥漫三焦,在上则蒙蔽清窍,在下则溏泻腹满,而肾为水之下源,《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5]56强调肾对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对水液的蒸腾气化作用,肾虚水液代谢自然受阻,导致水湿积聚[6],《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5]50故脾虚生湿循经流注于下焦,湿聚成痰,痰浊阻滞冲任二脉,堵塞胞宫,导致经脉阻滞。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言:“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7]血流不下,日久成瘀血,旧血不去,新血不生,不通则痛,同时湿为阴邪,又能损伤阳气,阻遏气机,导致脾肾阳虚,冲任二脉失于温煦,胞宫虚寒,亦可导致痛经的发生。王金权教授认为:妇人脾肾两虚导致湿盛,湿盛循经流注则胞宫阻滞,导致冲任失调瘀血内生,瘀血又能加重水湿的弥漫,水湿弥漫又间接导致脾肾两虚更甚,恶性循环,故该病为本虚而标实,脾肾虚为本,而瘀湿为实,冲任失调是两者产生关联的桥梁所在。
2 以法立方标本同治
王金权教授总结王氏妇科历代先辈的经验并结合自身40余年的临床实践,基于脾肾两虚,冲任失调导致的瘀血水湿内盛的痛经病机之上,创立了王氏痛经方,方药组成:焦白术,巴戟天,白扁豆,炒山药,白果仁,莲子,茯苓,陈皮,炙甘草等。以焦白术为君药,健脾益气祛湿,补后天之本,以滋气血生化之源,巴戟天补肾以助阳,兼祛下焦之寒湿,性微温而不燥烈,温阳而不伤阴,陈士铎在《外经微言·脾土》中论:“命门盛衰则脾土盛衰,命门生绝即脾土生绝也,盖命门为脾土之父母,实关生死。”[8]巴戟天温肾阳补命门之火同时又可上温脾土,健脾土之运化,通过“益火补土”共奏脾肾同补之功[9];白扁豆、茯苓增加白术健脾祛湿的功效,同时佐炒山药、炙甘草以固脾胃气阴的虚损,使利水祛湿而不伤阴,补气温阳而不过燥;方中又配合白果仁、莲子通冲任二脉,祛冲任之湿,修复冲任之损,冲任调和,气血得下,瘀血自除。本方组方精简,用药配伍得当,以补为攻,攻补兼施,全方共奏健脾补肾祛湿兼调冲任之功。王金权教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随证加减灵活遣方用药,瘀血阻滞明显者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脾阳虚甚者佐干姜砂仁以温补脾阳,肾阳不足者加肉桂、鹿角霜、肉苁蓉补肾填精,肝郁不疏者加香附、柴胡以疏肝解郁,脾虚日久者佐焦三仙、陈皮以开胃理气。
3 病案举例
患者王某,女,年龄:18岁,2022年11月28日初诊,患者诉经至腹痛4余年,平素带下量较多,色白质稀,不痒。末次月经:11月5日,行经6天,量适中(湿透卫生巾约4块),暗红色,有血块,伴行经第1天小腹疼痛不适,腰困,平素自觉乏力,久站后腰困甚,怕冷,手脚凉,手心汗出,纳少,眠差多梦,二便调,舌红苔薄白有齿痕,脉细弱。既往史:13岁初潮,平素月经期、量、色、质规律,未婚未育。辅助检查:(2022年11月28 日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晋中医院)B超示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无明显异常。王金权教授四诊合参,中医诊断:痛经(脾肾两虚,冲任不调证)。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拟补肾健脾,温经祛湿治疗,给予中药王氏痛经方加减,处方:炒白术15 g,巴戟天15 g,制香附10 g,砂仁8 g,茯苓12 g,党参20 g,白果10 g,莲子肉10 g,炙甘草5 g,炒山药30 g,桂枝10 g,生姜 6 g,大枣45 g。7剂,日1剂,水煎400 mL,早晚2次分服;嘱忌食生冷,忌用凉。
2023年1月6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偶有畏寒腰困,纳少腹胀。王金权教授按初诊方减大枣为15 g、炒山药为20 g,加肉桂15 g、陈皮10 g、厚朴6 g、炒鸡内金10 g、焦三仙各10 g。7剂,服法同前。
2023年2月10日三诊,患者诉已无畏寒,纳可,但经前白带较多,经期偶感小腹憋胀,腰困,脉沉濡,舌暗苔白腻。王金权教授脉症合参,认为该患者仍存在有脾肾两虚,湿邪内阻的病机,故侧重以脾肾双补,以补为攻的立法,方用王氏痛经方原方加减,在二诊方中去肉桂、砂仁、桂枝,加薏苡仁15 g、当归10 g、黄芪15 g以继续服药1月余,后电话回访,患者诉诸症状基本痊愈,已无明显不适症状。
按:该患者正处青春期,本该肾气充盛,身体盛壮,但患者表现体弱乏力,精神不振,故分析此为先天不足与后天气血不足的虚证表现。患者脾肾亏虚日久,见畏寒,手脚冰凉,乏力,纳少,脉细弱,脾虚则水湿无以运化,见寒湿内盛,日久成痰,循经下注胞宫,见带下增多,同时痰湿阻遏胞宫,导致冲任受损,加之肾阳不足,温煦力量减弱,胞宫虚寒寒湿内阻,冲任不调导致经期小腹憋胀疼痛,经血暗红有血块等症状。王金权教授以健脾祛湿,温阳补肾,调理冲任为原则入手,方中炒白术、党参、茯苓、炒山药主要用于益气健脾祛湿,佐砂仁温脾散寒;巴戟天、桂枝补肾温阳暖胞宫;白果、莲子肉修复冲任二脉损伤,制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大剂量的大枣补益气血,二诊中考虑患者病程日久,脾胃运化较弱,大剂大枣、炒山药过于滋腻阻碍脾胃运化及气机升降功能,故减少剂量同时佐肉桂以增强温肾散寒之力;陈皮、厚朴、炒鸡内金、焦三仙可开中焦气机,气机运转脾胃功能得复,气血生化有源,湿邪自除。三诊时虽诸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白带仍多,经期小腹憋胀,腰困,依旧提示脾肾不足,湿邪阻滞,所以以王氏痛经方为基础进行治疗,患者畏寒消失,说明阳气得复,故去温阳之药,防止继续服用湿邪化热,白带仍多,加薏苡仁增强利水渗湿,健脾除痹的功效,因患者病程较长,湿瘀互结,进而气血运行留滞,佐当归黄芪以补益气血,推陈出新,以求旧血去新血生,故王金权教授在王氏痛经方的基础上遵“随症治之”的原则加减用药,治疗一月余,患者基本痊愈。王金权教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坚持着眼于先后二天,即脾胃和肾的功能恢复为基本原则,以补虚为主,以补为攻,脾胃功能得健,水湿自除,肾阳的复则胞宫寒凝自退,脾肾的恢复又促进冲任二脉的功能正常运行,冲任得养,月经以时下,则痛经自除。
4 小结
综上所述,王金权教授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结合当代妇女的生活状态及痛经患者的生理特点,提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两虚,冲任失调,湿瘀互结,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根据病因病机,王金权教授提出了补肾健脾,祛湿逐瘀,调和冲任的治疗原则,创立王氏痛经方临证加减来治疗,在临床中取得显著的疗效,希望为中医在治疗妇科痛经疾病提供了临床治疗方案和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