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任务驱动式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实践研究
2024-06-10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明天学校赵瑞添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明天学校 赵瑞添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教学逐渐朝着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发展的方向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的重要部分备受重视,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成为了教师面临的挑战。本文针对新课标理念下任务驱动式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进行探讨,介绍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理念,以及其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分析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旨在为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任务驱动式教学逐渐成为了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在语文教学领域,整本书阅读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情感体验的关键环节,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传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更多关注单篇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不足,教学效果有限。因此,本文通过任务驱动式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探索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式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概述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概念
整本书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理解和掌握一本书的内容,而非简单地逐章节阅读。其将阅读视作一个整体过程,从预习到复习都贯穿着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通过丰富的背景知识、阅读指导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对文本建立起的全面理解。
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注重学生对文字表面意义的理解,还强调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采用提问、讨论、总结等策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本书阅读教学并非仅局限于文学作品,也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中,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拓宽知识面,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二)任务驱动式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重点
1.构建“双线构课”教学课型。
“双线构课”教学课型旨在整合学生阅读方法线和教师课型实践线,以全面促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展开。
学生阅读方法线包括个性化通读、任务化精读和专题化共读等。其中,个性化通读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任务化精读则是教师设定具体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细节,提高阅读精度;专题化共读则侧重于学生间的合作与分享,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课型实践线则包括导读课、推进课和展示课等环节,这些课型的设计旨在落实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其中,导读课是教师引导、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并提供背景知识,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基础;推进课则侧重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展示课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展示与分享。通过展示课,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还能培养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结合。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动力,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更加专注和投入。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与“双线构课”教学范式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阅读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例如,在个性化通读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偏好和能力水平设计个性化的阅读任务,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从而提高阅读兴趣和效果;在任务化精读阶段,教师可以设定具体的问题或挑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和分析能力;在专题化共读阶段,教师则可以通过小组任务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使其共同探讨文本中的主题、情节等内容,从而丰富阅读体验并发展综合素养。
(三)任务驱动式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难点
1.缺乏阅读过程评价。
任务驱动式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缺乏对阅读过程的有效评价的问题。虽然任务驱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任务完成,但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过程的及时评价,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确定性。没有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程度、阅读策略的运用情况以及学习困难和需求,难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题。因此,如何设计和运用有效的阅读过程评价方法,成为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2.阅读教学指导不足。
任务驱动式教学强调学生完成具体任务,如果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和支持,学生可能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提供清晰明确的任务目标和操作指导,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如何解决阅读难题、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等。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
二、任务驱动式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
(一)开设适宜的校本课程
开设适宜的校本课程是任务驱动式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键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核心在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一套符合教学需求的整本书阅读课程,涵盖各个年级的整本书阅读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在开设校本课程时,学校需要考虑到教学特点和教学资源,确保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教师团队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阅读能力,以便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实现教学思路和标准的统一,使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加系统和有序。
(二)优化阅读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任务完成,因此教师需要持续地优化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现教学目标。在推进阅读教学方式的优化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多个方面,创造更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学任务的设计需要更具挑战性,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优化阅读教学方式还包括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开展互动性强、合作性高的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其次,教师可以整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教材、多媒体资料和互动式学习工具,以提供更灵活、生动和有趣的学习体验。
(三)构建教学评一体化体系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体系目标的核心在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首先,在设计教学评价体系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明确评价标准和要求,确保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从而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教学评价应当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匹配。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工具,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最后,教学评价需要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及时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教学效果。
三、任务驱动式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流程
(一)设置任务
任务驱动式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为学生设置具体的阅读任务。对于小学生而言,任务设置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例如,在语文课程的“快乐读书吧”栏目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名著或经典文学作品,如《稻草人》《安徒生童话》等,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水平设计相应的阅读任务,如整本阅读、精读某一章节、理解关键情节或人物等。任务的设定既具挑战性又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二)自主阅读
在自主阅读阶段,学生需要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展开阅读活动,教师则通过提供阅读指导或设计讨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索和思考。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阅读指导,包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如何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等方面的建议。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问题的方式深入思考文本内容,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文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三)交流研讨
在交流研讨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分享的形式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从他人的分享中获得启发和思考。全班分享则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拓宽视野,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交流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文本的主题、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内容,再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在交流研讨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拓展延伸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知识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作品中不同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并从中汲取启示和教训。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续篇故事或改编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为文学作品编写续篇故事,延续原著情节或创造全新的故事情节。
(五)总结反思
教师与学生一同进行总结反思。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回顾整个阅读过程,总结收获和体会,并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进行评价。教师则可以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并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更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四、任务驱动式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一)结合“双线构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任务驱动式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双线构课”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快乐读书吧”栏目中,针对不同年级和阅读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个性化的课堂模式。在导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故事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整本书的主题、背景和基本情节。以《细菌世界历险记》为例,教师可以介绍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阅读做好铺垫。在推进课上,教师可以选择某一章节或某几个重要情节进行深入讲解,并设计任务驱动式的阅读活动。在展示课上,学生可以展示阅读成果,如通过口头表达、小组展示等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实现共同成长。
(二)跟进课堂案例,形成校本课程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应当跟进课堂案例,形成校本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快乐读书吧”栏目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积累和整理丰富的校本课程集,涵盖不同年级、不同书目的整本书阅读案例,然后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整本书展开教学。
例如,针对四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栏目中的《神农尝百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和实施相应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内容,了解神农尝百草的过程和成果。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神农尝百草的背景、目的以及对人类的贡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神农尝百草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设计一些拓展延伸性活动,如观察身边的植物、制作草药香包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三)优化评价体系,实现多维评价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教师应当优化评价体系,实现多维评价。新课标指出,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因此,在语文课程的“快乐读书吧”栏目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评价需求。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书面作业,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够反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体验;阅读笔记和阅读报告则有助于学生整理思路、归纳总结,实现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阅读表现、参与度、思维深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思维深度能够反映其阅读态度和深度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提出问题、深入分析等方面,并据此进行评价。
五、结语
小学整本书阅读在任务驱动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仅成功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还有效提升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继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让任务驱动式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落地生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