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的研究

2024-06-10福建省仙游县金石中学陈龙飞

家长 2024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双减新课标

□福建省仙游县金石中学 陈龙飞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校和教师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做出了很多努力。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基〔2021〕4 号)等文件要求,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主题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课后作业压力,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育中,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如何开展主题教学,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的特点

(一)“双减”政策及课程目标变化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关于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提高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旨在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及家长负担。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有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等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学习课程,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进行历史新课“单元主题与专题结构化教学”。

“双减”政策背景下,开展历史主题教学备课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科学精神与法治意识、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册)对课程目标做了补充说明:明确提出培养学生中国近代史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目标是指对教育目的所作的规定、说明及其在具体目标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要求,它体现着教育目标与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起作用和地位。

(二)主题教学的内涵

主题教学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其以单元为组织单位,整合并迁移学生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维度上学习历史知识,还促进了他们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主题教学紧密围绕学科性质和特点,从学科内容、课外延伸等方面出发,巧妙地融入社会生活实际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其基于专题结构化教学,将单元内容划分为多个“专题”进行细致讲解,使历史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在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设定丰富多彩的主题内容,并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对主题进行精细化、深入化、完善化处理,从而确保单元主题教学的有效实施。通过主题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扎实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资源整合

历史是一门主题丰富、关系错综复杂的学科,历史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局限于单课内容,还需拓宽视野,全面关注单课与单元、上下册之间的紧密联系。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些关系,专题教学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其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内容贯通和知识梳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条理,历史事件在纵向贯通的基础上得以横向拓展,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

(四)单元主题与专题结构化教学

单元主题与专题结构化教学是将主题学习与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方式。新课标提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立足于‘五大领域’的统整框架,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体设计与整合,构建以单元课程为主线、专题教育(学习活动)为支撑、学生核心素养成长为导向的新教材体系。把历史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整合、主题化设计和结构化安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单元主题与专题结构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活动主题与专题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活动结构与任务群组织课堂教学”“以学定教、以学评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诸多要求表明主题学习与专题活动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安排和组织方式,强调基于任务引领学生开展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实施要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专题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和指导,有利于提高教学质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正致力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以多样化的视角和教学话题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具体需遵循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以精彩讲解和巧妙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二是充分利用单元导言,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关注学科交叉,依托丰富的史料资源,在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单元复习阶段组织专题复习指导活动和主题复习检测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历史知识框架。实践证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习效率,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和活力。

(一)依据课程标准

为了将历史教学提升至新的高度,教师需深入研究和遵循课程标准的指导原则,认真学习和领悟新教材的核心精神。

以七年级上册第3 单元第14 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探讨“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学生应理解西汉是怎样强盛起来的。部分历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他们主要关注“丝绸之路”的形成,忽视了其与西汉强盛之间的紧密联系,也未从整体的角度审视这一课程内容。实际上,新课标强调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是西汉走向繁荣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应将其置于西汉的历史背景中,明确“丝绸之路”在当时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教师深入解读和提炼新教材内容,能够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丰富的历史课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二)利用单元导言

在实施专题教学时,历史教师应巧妙地将课程内容与单元前言相互关联,打造更具连贯性和系统性的教学课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历史教师对于如何有效结合两者存在一定的困惑,导致教学内容显得零散,缺乏明确的线索。这时,专题教育与单元导言的有效结合便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教师可以围绕“唐朝的繁荣”这一专题,讲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唐朝为何能够成为中国古代的盛世之一。在专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回顾单元前言中的内容,将专题内容与整体背景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关联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单元导言中的时间线索,将各个专题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串联起来。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各个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够形成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完整认识。

(三)着眼学科交叉

新课标独具匠心地引入了“跨学科专题学习”板块,旨在强化不同学科间的交融与碰撞,这对于历史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启示与挑战。在备课过程中,历史教师需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式,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内容,巧妙地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

以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为例。历史教师可以尝试将“隋唐亡于河”这一主题与“隋朝兴亡”紧密结合,揭示大运河与隋代兴衰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授课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标点如小小的“问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深思。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大运河在隋朝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与隋朝兴亡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依托史料资源

鼓励学生深入生活,超越课堂的四墙,通过实地踏访纪念馆、聆听口述历史等多元方式切实体验历史的厚重和生动,是提升其深度历史思维的关键环节。地方史资源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记忆,其以独特性和鲜活性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素材。历史教师有责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将它们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使历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介绍福建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省份,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如展示福建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福建历史的兴趣。在课后,组织学生前往福建的历史遗址和博物馆进行实地踏访。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景点,如福建博物院等,感受福建历史文化。在踏访过程中,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提问和记录,亲身感受福建历史的深厚底蕴。回到课堂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讨论,分享自己在实地踏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教师则引导学生思考福建历史变迁的原因、影响以及文化遗产的价值,培养他们的深度历史思维。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福建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遗产,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此外,这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三、“双减”背景下主题教学建议

(一)制定科学的集体教研制度,开展历史主题教研

新课标对历史教育的深化与提升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教研组与备课组的重要性,并呼吁建立起一套系统、高效的教学与研究体系。为此,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方针,着力加强历史备课小组的建设,确保教学研究活动的深入与持续。

备课小组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平台,更是进行教学研究、分享教学经验和探讨教学方法的重要阵地。为了充分发挥备课小组的作用,学校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研究体系,确保每位历史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而努力;鼓励历史教师进行专题研究,深入挖掘历史教学的内涵与价值,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全面的历史知识。教师应提升对历史教学的认识,树立教育科研意识,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一线教学是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实证分析的宝贵资源,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教学规律,推动历史教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加强历史课标学习,深入领会主题教学理念

初中历史教师要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出积极回应,让新课程的精神真正落地。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深化认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知行,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在每一次的教育活动中。

(三)建立个人史资源库,扩充知识储备

在信息如此浩繁的时代,仅凭头脑去记忆一切是不可能的,历史教师应当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扩充知识储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首先,制作思维导图,让知识树壮大。历史教师可以通过X-Mind、GitMind、MindMaster 等软件进行思维梳理。具体来说,历史教师可以在查阅地方志、其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作思维导图及文案,将与本地相关的历史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一张学习卡片,以树形结构将内容组织起来。

其次,使用电子设备对沿途的历史资料进行拍摄。在日常生活中,历史教师应注意身边的历史事件,以供历史教育之用。例如,历史教师可以用手机照相机把每天看到的古迹拍下来,然后用档案袋把历史资料分类储存起来。

最后,运用录音器材,对那些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进行访谈,将他们的故事保留下来。例如,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录音笔、手机等工具记录他们所讲述的地方历史资源,这样的语音资源,为历史学习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有助于学生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

(四)学习历史主题教学相关理论,拓宽了解渠道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开展专题教育,掌握与实践有关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反映学习的成效,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一方面,新教材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对如何进行主题教育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研究;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历史教师也要重视学习与大单元教学相关的专家、学者的著作,以汲取其教学的精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应在教学中进一步深化主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更多适合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双减新课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