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2024-06-10贵州省桐梓县教育体育局

家长 2024年11期
关键词:鼹鼠语言艺术语言表达

□贵州省桐梓县教育体育局 任 杰

语文择焉动之情,语焉串骊珠,教师的语言艺术作为教学过程中最主要、最具作用的手段,在推进高效教学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善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成为诸多一线教育学者重点探究的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善用语言艺术,增强课堂表达的吸引力、感染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完成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分析语言艺术的价值,探究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运用策略,旨在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让语文课堂彰显艺术气息,提升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与质量。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特征

(一)规范性

年龄越小的学生向师性越强。低年级的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能力、语言的使用能力等均比较弱,对语言表达并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基本以老师的描述为导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一定要保证规范性,将其作为语言表达的前提与基础。教师语言艺术的规范性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发展。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潜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语言,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表达形式。

(二)趣味性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具备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比较浅显,理解能力相较于其他学段也有所欠缺,很容易对一些枯燥、乏味的语言表达产生排斥情绪,影响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以风趣的语言感召、驱动学生基于教师的引导获得对语文学习的全新认知,从思想、心灵层面上爱上语文,激发语文知识探究的兴趣与能动性,达成对知识内容的深层理解。

(三)生动性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生动性,尽量使用低年级学生习惯的、熟悉的语气表达。低年级学生更喜欢活泼开朗的语言风格,抑扬顿挫的语调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生动形象、孩子般的词汇能让学生产生想象。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要具备生动性,善用修辞,使表达语言更具形象性与审美性,更为快速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学习情境中,使其在生动语言艺术的感染与熏陶下主动探究知识,加深印象,提升学习效率。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掌握字词读音

教师规范性的语言艺术特征能够辅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字。低年级是学生学习拼音汉字的重要阶段,教师的实际发音及说话方式对学生的字词读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充分发挥出语言的正面示范作用,引领学生以更为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展开交流互动,使其在教师规范性的语言艺术熏陶中掌握正确的汉字读音、明晰汉字拼读的方式,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语言艺术的使用能够驱动低年级学生更好地识读汉字,抓准字词读音,确保读音的准确性与规范性,使其在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中构建更为完整且规范的字词读音知识体系。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生动的语言艺术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善用语言艺术,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变得浅显易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受到教师语言艺术的引领,能够更为主动地探究课文内容,循着教师的表述分析文章,深度理解课文内容。可见,语言艺术的使用能够引领学生以形象化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直观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主要结构,辅助其突破重难点,理解文章内核,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质量。

(三)有利于发展语言表达思维

教师趣味性的语言艺术能够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刺激思维,使其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发展语言表达思维。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表达能够加大自身的影响力与引导力。低年级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大脑对某项事物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意愿之后,在实际表达中还会遇到各种障碍。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够对学生产生正向引领,使其以良好且积极的态度渐进式地表达内心情感,并且能够探寻更为多元的表达形式,持续发展创新创造思维。可见,语言艺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让其敢于说、乐于说、勇于说,达到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使其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实践策略

(一)善用口头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口头语言是课堂语言的重中之重,具体包括为讲解语言、问题语言及评价语言。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学生表现,善用各种口头语言,于一张一弛中创新教学形式,使学生兴趣盎然,对语文学习兴致勃勃。因此,教师应深入、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创设具有开放双边性的教学情境,善用口头语言艺术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大幅提高学习效率,让课堂彰显个性化色彩。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时,教师便要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布局教学活动,善用口头语言,为学生构建开放生动的课堂学习情境,使其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对此,教师可以使用以下语言艺术:

1.注重课堂讲解,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了让学生感受文本的情感价值,教师可以使用讲解语言辅助学生理解课文,直观讲述课文内容,允许他们对自己的理解展开热烈讨论,使其发挥才智、创意与灵感。比如,在课堂初始阶段,教师可以为每一个小组分发几粒种子,让学生凭借真实的“小颗粒”讨论它是什么东西,“陷入”与课文中鼹鼠先生一样的“疑惑”中。而后,教师可以拿出一束鲜花,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同学们手中的‘小颗粒’发芽长成之后,就会变成老师手中的一束鲜花,这些‘小颗粒’便是老师赠与同学们的礼物,你们想得到一束美丽的鲜花吗?”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创新了讲解语言的表达形式。学生则基于教师语言艺术的引领,理解课文中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赠送的礼物,并探究松鼠太太描述这一礼物“美好”的缘由,以此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2.优化课堂提问,促使学生探究知识内核。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理解文章内核的需要善用问题语言,使学生迸发灵感、积极思考,于合作探究中共同释疑、解决问题。比如,带领学生初步阅读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细读课文,教师可以采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问题激励学生抓住文章的细节之处,完成多维思辨。具体问题如下:

问题一: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动物?

问题二:鼹鼠先生得到有包裹的通知后,它的心情怎么样?有什么变化?

问题三:动物们看到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各有什么反应?

问题四: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的礼物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松鼠太太说它很美好?

问题五:如果你是鼹鼠先生,看到眼前大片大片的鲜花,想想说些什么?听到他人的赞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如上,教师的问题语言极具开放性、创造性、探究性,能使学生主动阅读文本,完成对内容的多维探究与思考,直击内核,经历高质量学习的过程。

3.活用课堂评价,激励学生深度学习。

评价语言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其逐渐走向深度学习境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善用评价语言,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作出个性化评价,将丰富、合理且科学的评价语言作为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催化剂”。

在指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作出个性化评价,因人而异创新反馈形式。比如,在完成第二个问题时,学生基本很难回答全面,因为它需要学生梳理鼹鼠先生收到包裹、看到包裹内容、包裹丢失、看到开满鲜花的小路时的心情。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很难梳理全面,这时候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回答情况作出不同的评价。比如,在学生指出鼹鼠先生看到空空包裹时心情很沮丧后,教师便可以这样评价:“你对鼹鼠先生看到空空包裹时情绪的表述十分精准,相信也能找到鼹鼠先生看到开满鲜花的小路时的情绪……”教师充满启发式、个性化的评价不仅可以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激励,还能驱动其他学生继续梳理鼹鼠先生的情绪变化过程。由此,学生便将逐层深入,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深度解剖,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用表情语言,激发创造想象

表情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直接表达方式,意在通过面部表情传递情感、信息和意义。教师使用表情语言,能打破平淡、枯燥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创造想象,展现个人的艺术风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创新使用表情语言,如微笑、点头、直视等面部表情神态,启发学生,促使其不断联想与想象,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狐假虎威》文章的篇幅较长,有关于狐狸与老虎神态的理解是重点。低年级的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阅读文本,很难直观真切地理解“虎威”与“狐猾”。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用表情语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自身的表情语言艺术感染学生,带领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做与老虎、狐狸相关的表情,以真实的体验感受“虎威”与“狐猾”。

比如,文章中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老虎“一愣”“蒙住”、狐狸“神气活现”、老虎“东张西望”、野猪小鹿及兔子“纳闷”等描写十分生动,老虎、狐狸及众人的表情十分精彩,合力体现了“狐假虎威”的内核。在诵读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情,看谁做的表情最生动形象等。这一表情语言的创用,能够让学生身体力行地感受“狐假虎威”的内涵,明确“虎威”与“狐猾”的具体表现,全面掌握故事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基于自身的理解进行想象:“如果老虎知道自己被骗,再遇到狐狸时,两者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狐狸还能侥幸躲过一劫吗?老虎还会被狐狸忽悠吗?”学生想象之后,再基于狐狸与老虎的性格做出相应的表情,延伸故事,体现他们创新思考的过程。

(三)妙用体态语言,激发情感思想

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上,教师的身体也会通过有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姿态、动作等发出不同的信号,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姿势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体态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让其成为口头语言、表情语言的有力补充与推动,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思想,成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小蝌蚪找妈妈》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直观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发现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基于这一教学内容,教师要合理使用体态语言,创新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故事的情感思想,使其主动讲述、背诵课文。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展现语言艺术:

1.符号性体态语言。

符号性体态是教师使用次数最频繁的语言,其强调口头语言,能够让低年级学生更为清晰直观地理解教师提出的要求和表达的含义。因此,教师可以使用指势、手势、臂势、头势等动作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反馈和引导。比如,小蝌蚪面对乌龟和青蛙叫“妈妈,妈妈!”时,语气应有所变化。其中,看见乌龟时,小蝌蚪“连忙追上去”表示心情急切,语调应该有所升高。看见青蛙时,小蝌蚪“游过去”,鉴于前面认错的经验,小蝌蚪们并没有显得那么急切,语调相较于前面要有所下降。在学生经历前后对比诵读后,教师可以通过手势上扬及下摆等形式指引学生读出情感变化,使其直观体验小蝌蚪的情感变化。

2.距离性体态语言。

教师应当合理分配教学空间,善用距离性体态语言艺术,配合教学环节,真正走近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学生的看法,对其进行个别指导,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课堂参与感。比如,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展现故事。在合作中,各小组需制作道具(展现小蝌蚪从大大脑袋、黑灰色身子、长长尾巴到长出两条后腿,再到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到尾巴变短以及尾巴不见的变化过程)、撰写课本剧后完成表演。在学生完成这些活动时,教师要四处巡视,近距离与学生交流,如弯腰倾听学生表述,与学生一同制作道具等。在学生表演时,教师也可以融入其中,与学生一同讨论课本剧,使表演绘声绘色等。教师妙用距离性的体态语言,能够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有效激发其情感思想,使其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语言艺术的运用能让课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基于教学活动善用语言艺术,让其具备趣味性、规范性与生动性,驱动学生掌握字词读音、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表达思维。笔者从口头语言、表情语言及体态语言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了语文课堂中教师语言艺术的运用形式,旨在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构建更为高效的低年级语文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鼹鼠语言艺术语言表达
鼹鼠的家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小鼹鼠的家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我想做穿越的“小鼹鼠”
提高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刍议